养生健康

砂仁的性状鉴别

砂仁的性状鉴别

1.阳春砂仁果实椭圆形、卵圆形或卵形,具不明显的3钝棱,长1.2-2.5cm,直径0.8-1.8cm,表面红棕色或褐棕色,密被弯曲的刺状突起,纵走棱线状的维管束隐约可见,先端具突起的花被残基,基部具果柄痕或果柄;果皮较薄,易纵向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可见明显纵行的维管束及菲薄的隔膜,中轴胎座,3室,每室含种子6-20颗,种子集结成团。种子不规则多角形,长2-5mm,直径1.5-4m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具不规则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较小一端有凹陷的种脐,合点在较大一端,种脊凹陷成一纵沟。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

2.绿壳砂仁,果实卵形、卵圆形或椭圆形,隐约呈现3钝棱,长1.2-2.2cm,直径1-1.6cm,表面棕色、黄棕色或褐棕色,密被略扁平的刺状突起;果皮内表面淡黄色或褐黄色;每室含种子8-22颗;种子不规则多角形,长2-4m ,直径2-4mm,表面淡棕色或棕色,具较规则的皱纹。气芳香,味辛凉、微苦。

3.海南砂仁果实卵圆形、椭圆形、梭状椭圆形或梨形,具有明显的3钝棱,长1-2cm,直径0.7-1.7cm,表成灰褐色或灰棕色,被片状、分枝的短刺;果皮厚而硬,内表面多红棕色;每室含种子4-24颗,种子多角形,长2.5-4mm,直径1.5-2mm,表面红棕色或深棕色,具不规则的皱纹。气味稍淡。以个大、坚实、仁饱满、气香浓者为佳。

西洋参的性状鉴别

野生西洋参

呈圆柱形,长纺锤形。长2~6cm,直径0.5~1.1cm,无芦头、须根及支根。未去皮者,表面土黄色或类白色;去皮者则为白色,带粉。

进口西洋参

主根呈圆形或纺锤形,芦头残存或已除去,残存者,略偏向一侧;表面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皮纹细腻,具有突起的横长皮孔;质地饱满而结实。折断面略显角质,皮部与木部或中心常有小裂隙。断面呈粉白色,皮部可见一棕色形成层环,环内外散有红棕色小点;苦干味浓,透喉。

进口西洋参的皱纹不规则,显得粗而深,国产西洋参表面较光滑,皱纹细而浅;其次,进口产品手感较沉,国产的较轻;进口西洋参往往香气更浓,国产的则淡很多。进口栽培品称种参,一般枝条大,无芦头、须根,但有一二枝叉,身多直纹,切断面呈黄白色,心实,无菊花纹。进口西洋参口感好、香气足、苦中带甘醇,功效也最好。

国产西洋参

呈长圆柱形,枝条较粗壮,芦头较大;表面较光滑,颜色偏黑,纵纹明显;质地轻,似刚出窑的红砖,粉性差,少有裂开的隙缝;仅有苦味,甘味少或无,久嚼有棉絮感。

生晒参

根茎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芦头多已除去;表面呈土黄色或黄白色,皮纹粗糙。横长皮孔粗而短;质地较脆而疏松,有放射状裂隙,皮部红棕色小点不明显;味淡,有甜味或豆腥味。

生晒参为同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2] 经加工伪充西洋参。性状:呈圆柱形或纺锤形,有芦头及须状根,主根上部或全体有断续环状的横纹。断面菊花心不明显,淡棕黄色至淡灰棕色。长5~15cm,直径1~2cm。质地轻泡。气清淡,味初淡后稍苦。

劣质西洋参

劣质西洋参为同科属,但已人工提取了有效成分,再经干燥后伪充正品西洋参。

性状

外形同西洋参。折断面灰白色,形成层环扩散成暗棕红色,韧皮部仍可见红棕色小点,干枯不显油性。

质地僵硬。气味清淡,嚼之初先苦后甘,数咽后即淡而无味。

假冒伪劣西洋参主要包括生晒参(晒人参)或是已经提取过的西洋参仿冒,市场上的仿冒品足以以假乱真,普通消费者很难辨别。

如何鉴别测定火麻仁

火麻仁 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卵圆形,长3-5mm,宽3-4mm。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有细微的白色或棕色网纹,顶端略尖,基部有圆形的果柄痕,两侧有棱,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暗绿色,胚弯曲,被菲薄胚乳。子叶与胚根等长,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嚼后稍有麻干舌感。......

如何鉴别测定火麻仁

性状鉴别

果实呈扁卵圆形,长3-5mm,宽3-4mm。表面灰褐色或灰绿色,有细微的白色或棕色网纹,顶端略尖,基部有圆形的果柄痕,两侧有棱,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暗绿色,胚弯曲,被菲薄胚乳。子叶与胚根等长,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嚼后稍有麻干舌感。 以粒大、种仁饱满者为佳。

显微鉴别

火麻仁粉末特征:深棕色。

① 外果皮石细胞多成片,淡黄色。表面观呈不规则多角形,垂周壁深波状弯曲,有的分枝呈星状,直径13-54μm,壁厚3-11μm,长约90μn,外平周壁稍有纹理,层纹清晰,纹孔细密,胞腔大,有的含棕黄色物。断面观呈长方形,细胞界限不明显。

② 网状果皮细胞成片,黄棕色。细胞小,直径6-10μm,壁薄,波状弯曲。

③ 内果皮石细胞成片,黄棕色或淡黄色。顶面观呈类圆形或类多角形,胞间层细波状弯曲,垂周壁甚厚,孔沟细密,与胞间层相连,胞腔明显。断面观呈栅状,长70-215μm,宽约至52d3μm,胞间层不规则弯曲,径向壁厚,近内壁渐薄,细胞界限不甚明显。

④ 草酸钙簇晶多存在于皱缩的果皮薄壁细胞中,直径4-13μm。

⑤ 种皮表皮细胞黄色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甚明显,壁薄,有类圆形间隙。

⑥ 子叶细胞无色黄色,含脂肪油滴。

大薯的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圆柱形,长7-14cm,直径2-4cm,表面浅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纵皱纹,常有未除尽的栓皮痕迹,质坚实,断面淡黄色,散有少量淡棕色小点。无臭,味甜微酸,有粘性。 显微鉴别 块茎横切面:外皮已除去,薄壁组织中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细胞,以皮层为多,粘液细胞长径86-120μm,草酸钙针晶长约100μm,中柱鞘有石细胞组成的环层,石细胞直径13-34μm,内含草酸钙方晶。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约35μm。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淀粉粒类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大粒层纹明显。

原产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广东、广西、贵 州,湖南等地。常有栽培。

海龙的性状鉴别

全身呈长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渐细而略弯曲,长20-40厘米,中部直径2-2.5厘米,头部具管状长嘴,嘴的上下两侧具细齿,有两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黄白色或灰棕色,黄白色者则背棱两侧有两条灰棕色带。中部以上具5条突起的纵棱,中部以下则有4条纵棱,具圆形突起的花纹,并有细横棱。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以条大、色白、头尾整齐不碎者为佳。

中药菟丝子的性状鉴别

1 、菟丝子种子类圆形或卵圆形,腹枝线明显,两侧常凹陷,长径1.4-1.6mm,短径0.9-1.1mm。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微粗糙,种喙不明显;于扩大镜下可见表面有细密深色小点,并有分布不均匀的白色丝状条纹;种脐近圆形,位于种子顶端。种皮坚硬,不易破碎,用沸水浸泡,表面有粘性,煮沸至种皮破裂,露出黄白色细长卷旋状的胚,称“吐丝”。除去种皮可见中央为卷旋3周的胚,胚乳膜质套状,位子胚周围。气微,味微苦、涩。

2、南方茧丝子与上种相似,但种子卵圆形,腹棱线不明显,大小相差较大,长径0.7-2.0.Mm,短径0.5-1.2mm。表面淡褐色至棕色,一端有喙状突出并偏向一侧。于扩大镜下可见种脐微凹陷,位于种子先端靠下侧。

3、大菟丝子种子较大,长径约3mm,短径2-3mm,表面淡褐色或黄棕色。均以粒饱满者为佳。

中药苡仁的性状鉴别

种仁呈卵形—椭圆形,基部略平,顶端钝圆。表面乳白色。光滑。常有少量的淡棕色种皮残存,基部凹入,中央有点状种脐。侧面有腹沟,沟内淡棕色(有残留种皮)。依腹沟方向纵切可见胚乳较大,白色粉质,盾片狭长,淡黄色,油质,胚细长,位于腹沟一侧,上端为胚根,下端为胚芽。种仁横切肾形,质坚硬,味甘。以粒大、色白、完整,无碎粒,无粉屑杂质者为佳。

野麻草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细,单一或分枝,棕绿色,有纵条纹,具灰白色细柔毛。单叶互生,具柄;叶片膜质,卵形或卵状菱形或近椭圆形,长2.5-5.5cm,宽1.2-3cm,先端稍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棕绿色,两面略粗糙,均有白色细柔毛。花序自叶腋抽出,单性,无花瓣;苞片呈三角状肾形。蒴果小,三角状半圆形,直径3-4cm,表面淡褐色,被粗毛。气微,味苦、涩。

茵陈的性状鉴别方法

茵陈的性状鉴别方法

茵陈幼苗多为蜷缩团状,全株密被白毛、灰绿色,绵软如绒;茎长7~10c

茵陈

m,基部较粗,完整的叶多具柄,与细茎相连,叶片分裂成丝状。叶多裂成丝状,绵软如茸;气微香、味微苦。品质以幼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而铃茵陈则茎略呈方形、灰黑色、长约60cm;叶对生、羽状分裂、花萼实似铃、罐状,有毛;气微,味淡。白花茵则茎呈圆柱形、青绿色而微紫;叶卵形、全缘;有的可见穗状聚伞花序;气芳香、味辛凉。[5]

药材应用鉴别

茵陈与青蒿,二者均气味芳香,能解湿热,故湿热黄疸,湿温,暑温之证,均可应用。但茵陈主入脾胃,为退黄主药;青蒿主入肝,胆,功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温之火,为骨蒸劳热,疟疾寒热及暑温壮热所常用。

花椒的性状鉴别

1.花椒:呈1~2个相连球形果,或开裂成只基部相连的两瓣状。直径4~5mm。果皮表面红色、紫红色或红棕色,极皱缩,有多数突起又凹下的油腺,内果皮光滑,淡黄色,有的残存黑色球形种子。香气浓厚,味麻辣而持久。

2.青椒:呈1~3个相连的球形果,或每果已开裂成两瓣状,果顶端早短小喙尖。直径3~4mm。果皮表面草绿色、黄绿色或棕绿色,有网纹及多数凹下的点状油腺,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味微甜而后辣。

小金钱草的性状鉴别

全草缠绕成团。茎细长,被灰色短柔毛,节上生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有小孔。叶互生,多皱缩,青绿色,灰绿色或棕色,完整者展平后圆形或肾形,直径0.5-2cm,基部心形,上面微被毛,下面具短柔毛,全缘;叶柄长约2cm;质脆易碎。偶见灰棕色近圆球形果实,直径约2mm。种子1-2,黄色或褐色,气微,味辛。以吉多、色青绿者为佳。

相关推荐

蛇皮的鉴别

性状鉴别 :为圆筒形的半透明皮膜,多少碎断。完整者长30~60厘米。常压扁或稍皱缩。背侧银灰色,有光泽,具菱形或椭圆形鳞片。腹面有一排横长的椭圆形鳞纹。内面平滑而富光泽。质轻柔,易破碎。气微腥,味淡或微咸。以色白、皮细、条长、粗大、整齐不碎、无泥沙杂质者为佳。由蛇上剥下及受雨露侵蚀腐烂之皮不能入药。性味 咸甘、平。功用 祛风湿,明目。主治 惊痫、咽喉肿痛、疥癣、目翳等症。用量 3.5~7克。

竹黄的种类简介和性状鉴别

竹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等因被寄生的竹黄蜂咬洞后,而于竹节间贮积的伤流液,经干涸凝结而成的块状物质。冬季采收,砍取竹秆,剖取竹黄,晾干。本品自然产出者很少,大多采用火烧竹林的方法,使竹受暴热后,竹沥溢在节间凝固而成,然后剖取晾干。主产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止咳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小儿百日咳,白带过多。有谓尚可治胃病。入药竹黄有两种,传统药用正品竹黄,又名天竹黄、

石耳的鉴别

性状鉴别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 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应用鉴别石耳与木耳,地耳形态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血为优;地耳以明目为长,木耳以养阴为佳。《粤志》曰:凡香蕈感阴湿之根而

浮萍草的鉴定

性状鉴别浮萍草叶状体呈卵形、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直径3-6mm。单个散生或2-5片集生,上表面淡绿至灰绿色,下表面此绿至紫棕色,边缘整齐或微卷,上表面两侧有一小凹陷,下表面该处生有数条须根。质轻,易碎。气微,味淡。以色绿、背紫者为佳。显微鉴别叶状体表面观:浮萍草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无气孔。上表皮内侧的薄壁细胞类椭 圆形至类圆形,有胞间隙,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石耳的鉴别方式

性状鉴别石耳 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 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应用鉴别石耳与木耳,地耳形态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血为优;地耳以明目为长,木耳以养阴为佳。《粤志》曰:凡香蕈感阴湿

大通草和小通草的区别

性状鉴别茎髓呈细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4-1cm.银白色或微黄色,表面平坦无纹昊.体轻,质松软,可弯曲,以指捏之能使其变形.断面银白色,有光泽,无空心。水浸后,外表及断面均有粘滑感,无气味。显微鉴别茎髓横切面:全为薄壁细胞,细朐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纹孔稀疏。粘液细胞散在。中国旌节花茎髓有少数草梭钙簇晶,喜马山旌节花茎髓无簇晶。【性味】味甘;淡;性凉;归肺;胃;膀胱经【归经】肺;胃经【功能主治】清

西洋参及其伪劣品的性状鉴别

西洋参也叫花旗参,这种参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吃了可以补身子,价格也比较贵,所以,为了不要买到假的西洋参,我们一定要了解一下要怎么样分辨西洋参的真假,这样就不会上当了。1西洋参没有去皮的时候,表面上是土黄色的,把皮去掉了以后是白色的,还带了粉。整根参都有很密集的灰横纹,在顶部的地方是最密的,纹路是环纹,而且比较深,如果把它切开,里面是黄白色的。气味很香,吃起来有点苦还有点甘,含在嘴巴里生津。这种参是

白矾的性状

性状性状鉴别 该品呈不规则结晶形块状。无色或白色。透明或半透明,玻璃样光泽。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并附有白色细粉。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微甘而极涩。以块大、无色、透明、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无色透明。负突起;折射率N=1.4564。均质体。【性味】酸涩;寒;有毒【归经】肺;脾;肝;大肠;膀胱经矿物质中药。外用能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用止血,止泻,化痰。主治:中风

姜黄应该怎么鉴定

性状鉴别:姜黄根茎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以质坚实、断面金黄、香气浓厚者为佳。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外方4~10余列木栓化细胞,常发生在皮层部会,其外有时可见表皮及皮层细胞。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

白贝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的珊瑚礁及岩石下。2.生活于潮间带中区的珊瑚礁及岩石间。资源分布:1.肉食性,雌雄异体,春、夏季产卵,卵囊黄色。我国分布于南海。2.我国分布于南海。性状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环纹货贝,贝壳磨薄片,置放大镜下观察呈鱼肚白色,有枯砜磁微粒堆积,边缘有钝圆形碎粒。货贝呈鱼肚白色,有枯矾样颗粒堆积,边缘散布棕红、黑色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