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胎膜早破对母儿的不良影响
胎膜早破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早产和宫内感染两方面。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而早产儿常由于发育不成熟,容易夭折。
由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原因引起的胎膜早破,极易发生脐带脱垂,导致脐带血流阻断,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致死。胎膜早破还易继发宫内感染,破膜时间越长,宫内感染可能性越大,破膜48小时分娩者,产妇的感染率可达5%~20%。
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和宫内窘迫,出生后则可发生新生儿肺炎,这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胎膜早破引起的宫内感染还是引起产妇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增加,它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安危,应引起孕妇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胎膜早破的处理应视孕周及有无继发感染而定。孕36周及以上者多不必保胎,可令其自然临产、分娩,有继发感染可能者尤应尽快终止妊娠。孕28~36周之间者应予以保胎治疗,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胎过程中,应加强外阴清洁,密切观察体温、血象等改变,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临床上对孕周较早的胎膜早破患者,处理较棘手。孕周小,须要较长时间的保胎,而较长时间的保胎又有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可能;若不予保胎,娩出的胎儿发育不成熟,常难以成活。
因此,预防胎膜早破就显得十分重要,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诊治阴道炎,纠正胎位,对头盆不称及未能纠正胎位的孕妇,可提请孕妇注意孕期保健,以防胎膜早破。其次,妊娠晚期要求丈夫配合,禁止性生活。
胎膜早破该怎么预防
正常情况下,胎膜要等到分娩时才会破裂。然而,有些孕妇在临产前,胎膜就发生了破裂,医学上
将这种情况称为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多见于怀孕后期的女性,其发生率约为12%左右。导致孕妇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是生殖道感染、宫颈内口松弛和胎位异常等。另外,先天性胎膜发育不良、腹部创伤、性生活创伤等也可导致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不利的影响:
1.可引起早产。胎膜破裂后,羊水会流出,胎儿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恶劣,从而可导致早产。
2.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几率。胎膜破裂后,孕妇阴道内的病原微生物易上行侵人羊膜腔,造成羊膜腔感染,易导致产妇产褥感染和新生儿吸人性肺炎的发生。
3.易发生脐带脱垂。胎膜破裂后,脐带会与流出的羊水一同滑出,会引起胎儿宫内缺氧,甚至危及胎儿的生命。
胎膜破裂后,孕妇会突然感到有较多的液体从阴道流出。开始时,流出的液体量较多,继而会慢慢变少或断断续续地流出。当孕妇咳嗽、打喷嚏或负重时,流出的液体量会突然增多。液体中可混有胎脂和胎粪。出现这种胎膜早破的典型临床表现时,孕妇比较容易发现异常。但如果胎膜破口比较小或破口的位置比较高,阴道流液不多时,孕妇对该病发生的判断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在怀孕晚期,由于尿道口比较松弛,孕妇用力时常有尿液溢出,加上孕晚期阴道分泌物较多,因此,从阴道里流出的到底是羊水还是分泌物,孕妇往往难以判断,从而易使胎膜早破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下面的这个方法简单又实用,可以帮助孕妇识别从阴道流出的液体是羊水还是分泌物。该方法是:家属先到药店买一张PH试纸,然后用PH试纸蘸一点从阴道流出的液体,如果试纸呈蓝色,表示流出的液体很可能是羊水。这时孕妇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那么,发现胎膜早破,孕妇及其家属该怎么办呢?首先,孕妇不要惊慌,要稳住情绪不要乱动,然后在家属的帮助下平卧于床上。此时,家人可将枕头或折叠好的毛巾被褥垫在孕妇的臀下,使其臀部抬高。当孕妇出现胎儿臀先露或是双胎妊娠时,尤应这样做。其次,家人应尽快将孕妇送往医院。需提醒的是,发生胎膜早破后,孕妇绝对不可以走着去医院。
一般来说,胎膜破裂后24小时内孕妇会临产。如果破膜后24小时孕妇还没有临产的迹象,医生会密切观察孕妇的心率、体温及血液中白细胞的变化,并及时给其应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对于孕龄大于36周、破膜后24小时未临产者,为了减少其发生感染的几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应积极为其催产或实行剖宫产手术。而对于孕龄小于36周的孕妇,可在预防感染的同时,继续让其妊娠一段时间,以促进胎儿肺部的成熟,为生下发育良好的宝宝创造条件。
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很大,因此,孕妇应尽量避免胎膜早破的发生。那么,孕妇怎样预防胎膜早破呢
1.要积极防治各种妇科疾
病,特别是生殖道感染。
2.应尽量避免在过于平滑或不平的地面上行走,不要穿高跟鞋或行走速度过快,以免摔倒。
3.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如电影院、商场等,以免被行人撞倒。
4.做家务或工作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并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做攀高、举重物等危险动作。
5.双胎妊娠或羊水多的孕妇在怀孕的中后期应使用腹兜。胎位不正的孕妇要及时纠正胎位。
6.在怀孕中期过性生活时要注意体位,并避免用力过度;怀孕后期应避免过性生活,以免发生意外。
羊水过少的治疗
1.妊娠期发现羊水过少 如果明确合并胎儿畸形者,需要立即终止妊娠。
2.妊娠期诊断羊水过少 明确无胎儿畸形且胎儿已经发育成熟者,可以考虑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可以考虑剖宫产。
3.羊膜腔灌注法 羊水量减少是羊水过少对妊娠期和分娩期母儿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原因,通过羊膜腔灌注法增加羊水量是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适应证:
①增加胎儿内脏显影:羊水过少,胎体靠近宫壁和胎盘,内脏结构显示不清,难以判断是否合并胎儿畸形。通过羊膜腔灌注法可以增加声窗,提高胎儿畸形的诊断率。
②诊断不典型的胎膜早破:对难以诊断的胎膜早破,经腹壁行羊膜腔灌注,如出现阴道溢液则可以诊断胎膜早破。
③妊娠期减少胎体受压、胎儿生长发育和运动受限。
④减少分娩过程中脐带受压,减少不协调的子宫收缩。
(2)种类:羊膜腔灌注法按灌注途径分为经腹壁和经阴道羊膜腔灌注两种,前者通常在未破膜的情况下,后者通常已经破膜。
(3)注意事项:
①灌注液通常用生理盐水,灌注前加温。
②通常灌注速度约180ml/h,一次最多800ml。
③灌注动力为重力,避免应用推注法和输液泵。
④灌注液中可以加入抗生素、促胎肺成熟药物和氨基酸类营养物质。
⑤注意监测子宫收缩和胎儿胎心的变化。
⑥可以连续或多次灌注,注意预防感染。
胎膜早破的危害
胎膜早破易并发宫腔感染,可殃及胎儿。临床资料表明,胎膜早破者易发生急性胎膜炎,而且,破膜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大。母亲宫腔感染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危及母亲生命。若感染殃及胎儿,可使胎儿发生宫内窘迫,甚至死于腹内。若娩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甚至新生儿死亡的异常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如果是由于胎位不正而造成的胎膜早破,容易造成脐带脱垂,使胎儿血液循环中断,造成胎儿夭折。
如果在妊娠37周之前发生,可导致早产和晚期流产,早产儿不仅喂养困难,而且容易死亡。如果羊水流完,可导致“干产”。此时,子宫紧裹胎体,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胎儿由于供血不足,容易引起宫内窒息,还会引起子宫不协调收缩,使产程延长,增加了难产率和剖宫术几率。由于胎膜早破绝大多数发生在家中,孕产妇又不感到痛苦,所以孕产妇和家属往往重视不够,因而贻误诊治,带来严重的后果。
胎膜早破的致病原因及分类
胎膜在临产前破裂,称胎膜早破。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7%~17%。可发生于妊娠期及分娩期。 早产胎膜早破患者再次妊娠时,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可达16—32%。要重视孕期卫生指导及产前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胎膜早破的分类
根据胎膜早破发生的时间分为两类:
1、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即发生于妊娠满28周,但不足37足周的胎膜早破。是早产的常见原因之一,70%以上与感染相关。可使围生儿死亡率、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升高。
2、足月胎膜早破(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即发生于妊娠满37足周之后的胎膜早破。一般与感染无关。
胎膜早破的病因
胎膜病变
胎膜发育不良(胎膜菲薄)、结缔组织病。
下生殖道感染
感染可由细菌、病毒、弓形体等引起,致病微生物产生蛋白水解酶,降低组织抵抗力,胎膜的强度减弱,导致易于破裂。
羊膜腔内压力升高
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或持续咳嗽等导致胎膜易于破裂。
宫颈内口松弛
随妊娠进展,宫腔内压力自然增加,使胎膜进入扩张的宫颈或进入阴道,导致感染或受力不均,易于破裂。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使胎儿先露部与骨盆未能很好衔接,导致羊膜腔内压力不均。
妊娠后期性交
使羊膜绒毛膜炎发生率升高;机械性刺激导致损伤;精液内的前列腺素可诱发子宫收缩,使羊膜腔内压力发生改变。
创伤
既往行宫颈锥切术、或妊娠期行羊膜腔穿刺术,人工剥膜引产术等。
某些微量元素或营养物质缺乏如铜缺乏。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
但是大多数胎膜早破无法找到具体病因。
孕期准妈妈该如何防治胎膜早破
1.治疗宫颈内口松弛可于妊娠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
2.注意营养平衡适量补充铜元素或维生素C。
3.妊娠期尽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及时治疗滴虫阴道炎、淋病奈氏菌感染、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菌性阴道病等。
4.避免腹压突然增加特别对先露部高浮、子宫膨胀过度者,应予以足够休息,避免腹压突然增加。
专家指出:足月前胎膜早破治疗是胎膜早破的治疗难点,一方面要延长孕周减少新生儿因不成熟而产生的疾病与死亡;另一方面随着破膜后时间延长,上行性感染成为不可避免或原有的感染加重,发生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同样可造成母儿预后不良。目前足月前胎膜早破的处理原则是:若胎肺不成熟,无明显临床感染征象,无胎儿窘迫,则期待治疗;若胎肺成熟或有明显1临床感染征象,则应立即终止妊娠;对胎儿窘迫者,应针对宫内缺氧的原因,进行治疗。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妊娠35周前的胎膜早破,应给予静脉滴注。
2.宫缩抑制剂应用:对无继续妊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宫缩抑制剂预防早产。如无明显宫缩,可口服药物;有宫缩者,静脉给药,待宫缩消失后,口服维持用药。
3.纠正羊水过少:若孕周小,羊水明显减少者,可进行羊膜腔输液补充羊水,以帮助胎肺发育;若产程中出现明显脐带受压表现(CST显示频繁变异减速),羊膜腔输液可缓解脐带受压。
4.应用抗生素:足月前胎膜早破应用抗生素,能降低胎儿败血症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亦能大幅度减少绒毛膜羊膜炎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孕期出现哪些情况有危险 阴道流水
妊娠期因为激素增加,盆腔血管充血等生理原因,孕妇常表现为白带较多,若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炎则会有阴道流水,若妇科检查未发现有阴道炎症,多无大碍。若是在孕晚期有持续性大量的阴道流水,有时甚至类似于小便,最大的可能是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临产的先兆或早产的先兆。
足月妊娠时胎膜早破,其潜伏期较短,绝大多数在12小时内能自然临产,母儿预后较好,极少需要医疗干预。早产中约有1 /3并发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因素,早产之胎膜早破潜伏期较长,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使围产儿的死亡率增加,可根据孕周有无感染、胎儿宫内情况等综合考虑,采取积极的期待疗法,如延长孕龄、预防感染、抑制宫缩、促胎肺成熟、纠正羊水过少。
胎膜早破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同时必须判断是否有羊膜腔感染,是否有羊膜腔感染直接影响其后的处理方法。
诊断IAI的临床依据:
(1)母体体温>38℃。
(2)母体白细胞计数>15×109/L。
(3)母体心动过速(>100/min)。
(4)胎儿心动过速(>160/min)。
(5)子宫触痛。
(6)羊水有恶臭。
第1条加上2~6条中至少2条就可以诊断。对于IAI亚临床感染的诊断,羊膜腔穿刺做羊水培养是IAI亚临床感染的金标准。羊水培养的时间至少需要 24~48h。因此,可以选用一些快速的检测方法来协助IAI的诊断。如检查20~30个高倍视野,发现任意数量的细菌和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计数>6 个;羊水血糖<0 83mmol="" l="">30×106/L;羊水IL-6>11ng/L,但是快速检测结果阳性的孕妇羊水培养阳性率较低。PPROM后可能出现胎心变异减速,胎心电子监护有助于了解有无脐带受压及症状性子宫收缩。胎心监护异常是终止妊娠的一个指征,然而在孕周<32周时,由于胎儿尚未发育成熟,即使健康的胎儿也可能出现胎心监护无反应型。但是,一旦胎心监护出现有反应型,随后出现的胎心无反应型则提示胎儿窘迫。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于期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羊水量减少(羊水指数<5cm或最大羊水池深度<2cm nrds="">2周可导致胎肺发育不全和胎儿畸形,所以一旦出现持续性羊水过少应在2周内终止妊娠。宫颈长度为1~10mm和≥30mm时,7d内分娩发生率分别为83%和18%。
注意事项:典型的胎膜早破很容易诊断,但非典型的胎膜早破往往因为延误诊断而造成严重的后果,临床常见的情景是孕妇自觉少量阴道流液,但到达医院后流液停止,检查者未见到液体流出,同时石蕊试纸检测阴道口液体,pH值<7.0,除外胎膜早破而未予处理或严密观察,如此反复发生,最后直到出现羊膜腔感染才意识到胎膜早破,此处强调的是对于正常孕妇阴道排液的感觉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同时强调各种检查方法特别是石蕊试纸法检测阴道口而非阴道内液体的酸碱度方法的错误性和结果的假阴性。
鉴别诊断
羊水须与尿液,阴道黏液等相鉴别,通过阴道检查及辅助诊断手段,胎膜早破的确诊比较容易,但对其处理,尤其是不足月的胎膜早破的处理,尚有分歧,传统观念认为对于不足月者,应在密切监测的前提下采取期待疗法以延长胎龄,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但有学者认为未足月的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率远远超过早产儿的并发症,建议取后穹隆羊水测定磷脂酰甘油,胎肺成熟即终止妊娠,对于期待治疗中是否应用抗生素亦有争议,有学者提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使围生期病率下降,相反能使耐药细菌生长,故主张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我国多数医疗单位对亚临床感染尚难以及时诊断,为预防感染,仍以用药为宜,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期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
如何预防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可导致母儿产前、产后的感染,影响胎儿成熟,增加围生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预防并积极治疗胎膜早破可有效改善母儿预后。根据阴道流液pH试验测为碱性,往往可确诊胎膜早破,当诊断不明时,可通过相应的辅助检查如阴道液的涂片检查等确诊。由于在不同的孕周发生胎膜早破,处理原则是不同的,一般孕28~35周,保胎条件允许时应积极保胎,并促使胎肺成熟,孕35周以上,可令其自行分娩发动。
5种因素易导致胎膜早破
1.性生活。妊娠晚期,子宫的敏感性增加,外界的刺激(如性生活的机械性刺激)容易诱发子宫收缩;精液中含有的前列腺素,有激发子宫收缩的作用;性生活过程中,有可能使孕妇的腹部受到挤压、碰撞,造成羊膜腔内压力增加等,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胎膜发生破裂。如果在性生活过程中,还有抚弄、刺激乳头的嬉戏动作,对胎膜早破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妊娠晚期的性生活是引起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应引起准妈妈、准爸爸的注意。
2.生殖道炎症。阴道炎、宫颈炎容易引起胎膜感染,导致胎膜破裂。引起胎膜感染的病原体较复杂,有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尤其是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为孕妇发现。妊娠晚期性生活也易造成生殖道感染,产前促发胎膜早破,产后还有可能引起产褥感染,因此,妊娠晚期应禁止性生活,预防生殖道感染, 以确保母子安全。
3.胎位不正。多胎、羊水过多孕妇,由于羊膜腔内压力过高,容易发生胎膜早破。臀位、横位及头盆不称的孕妇,可因羊膜腔内压力不均而发生胎膜早破。
4.营养不合理。孕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缺乏铜、锌等微量元素,致使胎膜变脆,缺乏弹性,容易引发胎膜早破。
5.其他因素。剧烈咳嗽、便秘及提拿较重物体等因素,可导致孕妇的腹压骤增,也易促发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妊娠晚期较常见的孕期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分娩总数的2.7%~17%。胎膜早破的孕妇,除出现阴道流水外,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所以,常易被忽略。但胎膜早破对母儿的不良影响却是显著的。
胎膜早破对妊娠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早产和宫内感染两方面。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而早产儿常由于发育不成熟,容易夭折。由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原因引起的胎膜早破,极易发生脐带脱垂,导致脐带血流阻断,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致死。胎膜早破还易继发宫内感染,破膜时间越长,宫内感染可能性越大,破膜48小时分娩者,产妇的感染率可达5%~20%。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和宫内窘迫,出生后则可发生新生儿肺炎,这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胎膜早破引起的宫内感染还是引起产妇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增加,它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安危,应引起孕妇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胎膜早破的处理应视孕周及有无继发感染而定。孕36周及以上者多不必保胎,可令其自然临产、分娩,有继发感染可能者尤应尽快终止妊娠。孕 28~36周之间者应予以保胎治疗,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胎过程中,应加强外阴清洁,密切观察体温、血象等改变,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临床上对孕周较早的胎膜早破患者,处理较棘手。孕周小,须要较长时间的保胎,而较长时间的保胎又有发生继发性感染的可能;若不予保胎,娩出的胎儿发育不成熟,常难以成活。因此,预防胎膜早破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应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及时诊治阴道炎,纠正胎位,对头盆不称及未能纠正胎位的孕妇,可提请孕妇注意孕期保健,以防胎膜早破。其次,妊娠晚期要求丈夫配合,禁止性生活。孕期应注意膳食合理、营养全面,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及铜、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对严重头盆不称、胎头高浮及胎位异常者可适当提前住院,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应立即平卧,以防脐带脱垂,并应急诊住院。
胎膜早破的影响
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主要因素,而早产儿常由于发育不成熟,容易夭折。由胎位异常、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原因引起的胎膜早破,极易发生脐带脱垂,导致脐带血流阻断,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致死。胎膜早破还易继发宫内感染,破膜时间越长,宫内感染可能性越大,破膜48小时分娩者,产妇的感染率可达5%-20%。胎儿吸入感染的羊水,可引起肺炎和宫内窘迫,出生后则可发生新生儿肺炎,这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胎膜早破引起的宫内感染还是引起产妇产褥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使早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升高,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增加,它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安危,应引起孕妇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
胎膜早破的处理应视孕周及有无继发感染而定。孕36周及以上者多不必保胎,可令其自然临产、分娩,有继发感染可能者尤应尽快终止妊娠。孕28~36周之间者应予以保胎治疗,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保胎过程中,应加强外阴清洁,密切观察体温、血象等改变,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羊水须与尿液、阴道黏液等相鉴别,通过阴道检查及辅助诊断手段,胎膜早破的确诊比较容易,但对其处理,尤其是不足月的胎膜早破的处理,尚有分歧。传统观念认为对于不足月者,应在密切监测的前提下采取期待疗法以延长胎龄,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但有学者认为未足月的胎膜早破,母儿感染率远远超过早产儿的并发症,建议取后穹隆羊水测定磷脂酰甘油,胎肺成熟即终止妊娠。对于期待治疗中是否应用抗生素亦有争议,有学者提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使围生期病率下降,相反能使耐药细菌生长,故主张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我国多数医疗单位对亚临床感染尚难以及时诊断,为预防感染,仍以用药为宜。首选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期待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