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女人常按摩十大穴位 补血又补气

女人常按摩十大穴位 补血又补气

一、血海穴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六、隐白穴

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统血、止血。

鼻子出血、月经量多可按摩或灸此穴。

“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按摩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

七、髀关穴

髀关穴(足阳明胃经之穴)是胃经中脾土微粒沉降之处,是小腹之阴与股前之阳交汇之处,是调节下肢胃经之总穴。

此穴用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而用针。

多按此穴,健脾除湿,固化脾土。理气和胃,治疗胃痛。另外多按此养生穴位,对风湿、关节炎、臀部和大腿肥胖者减肥有良效。

八、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胆经和胃经交会穴。

功效:通经利窍、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按摩此穴对肾虚缺血或胃火导致的牙痛有良效;同时改善肾血虚状况;促进阴阳平衡,祛除胃火。

肾虚缺血导致的牙痛:隐隐作痛、时痛时不痛、日久不愈,伴有牙龈萎缩、牙浮齿动、腰膝酸软。(按摩时配合颊车穴、肾腧。)

胃火导致的牙痛: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腮部肿起、口渴口臭、咀嚼困难。(按摩时配合颊车穴、支沟、胃腧。)

九、章门穴

章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厥阴、带脉会合之处。

功能:疏肝健脾;调节五脏气血,使五脏之间相互协调。

脾脏不好的人按摩此穴有疼痛感。艾灸章门及期门、足三里、内关,可协调五脏、调节肝脏和胃部的气血。

十、期门穴

期门穴(足厥阴肝经)是足太阴、厥阴、阴维诸经之会处。

功效:呵护肝脏,避免肝血虚,常按此穴,对肝血不足有良效。

按摩三穴位养肝补血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按摩3穴位补气血赞赞哒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6大穴位按摩法补气血

1、双掌横摩脑

掌心顺摩耳、颈,双手竖捂面,十指并拢着力前额,掌根着力眼眶,两手从两眉中间(印堂穴处)分手横摩前脑,再往头两侧经后脑向下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2、双掌竖摩面

双掌竖捂面,闭上眼睛,两无名指沿鼻梁两侧泪腺沟,两掌心着力面两旁,两拇指沿两耳腮,从前额发际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离面返回上推(印堂)至发际,来回摩擦为一下,共50下。

3、揉摩后脑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按压枕骨下后脑处,两手余四指搂抱,着力头两侧,随拇指而动,两手拇指同时用力先向外揉摩旋转50下,再向内揉摩旋转50下。

4、两掌搓擦颈椎颈动脉

颈部按摩也是补气血的良好方法之一。用两手掌交错横按在颈部,左掌在上边(后脑),右掌在下边(颈椎),两手同时用力一推一拉搓擦颈椎和两侧颈动脉,右指端达左颈动脉,左指端达右颈动脉,两掌根拉回相接,来回搓擦为一下,各50下。

5、十指梳头,掌心摩耳颈

十指环屈成耙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位于头顶部正中线距前发际5寸处)等穴,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廉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及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6、按揉太阳丝竹空

用双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两食指分按两侧太阳穴(在眉梢与眼梢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两中指分按两侧丝竹空 (在眉后凹陷中),两无名指分按两侧瞳子髀(在丝竹空直下),两拇指分按两耳垂后凹陷处,两手各四指同时用力先向前揉转50下,再向后揉转50下。

按摩5穴位帮你补肾补气血

一、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按摩方法】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方法】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方法】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怎么补气血 常按这些穴位补气养血

1、腿部的血海穴

在中医中认为,女性经血过少主要是因为自身的血液生成不足,简而言之,便是血虚的症状表现。

血虚的女性,不仅仅表现为月经量少,还会有气短乏力、腰腿酸软等情况出现,同时也是导致女性快速衰老的主要因素,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于女性而言,在维护身体健康的同时,又能留住美丽容颜不衰老,那么当务之急便是补血益气。

在腿部便有一个重要的补血穴位——血海穴,此穴位是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并且此经络是血液积聚的重要点,是统管血液和各种与血液相关病状的基础。

实则早在古代,便有人会通过刺破血海穴来达到祛除体内淤血的目的,所以从古到今,人们便通过此穴用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2、腋窝的极泉穴

通过按摩腋窝来达到补血的目的,是很多人最易忽略的一个部位。其中,在腋窝下存在很多淋巴结和汗腺,同时还隐藏了很多毛细血管和神经,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补血穴位——极泉穴,此穴位就在腋窝顶点的腋动脉跳动的位置。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对其进行按摩最好的方式便是弹捏,但是并不是对其弹捏的力度越用力效果就越好,力度需要柔和且连贯一些,并且每次弹的次数还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一般而言弹10次左右便可以了。

因此,通过对腋窝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目的,同时还能很好的使得身体的各个器官能很好的进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从而对于增强器官的机能发挥极好的效果,让女性从内而外散发出红润的光泽。

3、腹部的天枢穴

中医理论中认为:“血是女人之本”,补血是女人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在腹部便有一个重要的补血穴位——天枢穴,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调血的目的。

天枢穴在腹部肚脐眼的位置,大约三个指头的位置,天枢穴是胃经上的一个关键穴位,经常对其进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保持胃经和大肠经络相通的作用。

因此,经常对天枢穴进行按摩,便能很好的起到刺激胃经内气血循环的目的,从而帮助体内的气血通过胃经向大肠经输送。

在对天枢穴进行按摩的时候,双手按压在穴位上,然后以打圈的方式对其进行按摩,每次按摩3分钟左右便足够,以此穴位有酸胀的感觉为佳。

怎么补气血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补气血的穴位按摩法,找对穴位进行按摩就能起到很好的补气血的功效,当然我们一定要坚持,凡是贵在坚持!

按摩这些穴位可补血

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可以旺盛后天之本,使气血生化有源,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虚、扶正培元之功。

2、血海是脾经之穴,为脾血归聚之海,具有祛淤血、生新血之功能。

3、中医认为,膈俞为血之会,功善补血止血,为治疗一切血证之要穴;心俞、肝俞、脾俞可调节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心肝脾三脏都与血液的生成和贮存密切相关。膏肓俞为补益虚损的要穴,尤长于补血滋阴。

4、绝骨为“髓之会穴”,有益髓造血之功,为治疗贫血症的常用穴位。

5、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功善于补益气血,可用于气血虚弱诸证。

按摩补血 女人必记10大补血穴

一、血海穴

血海穴

俗话说补血找血海,补气找气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血聚集之处,有化血为气,运化脾血之功能。还有引血归经,治疗血症之功效,刺破血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并促生新血。

拍打或按摩血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血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血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血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有效。

二、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血循环,帮助气血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血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血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血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血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血又排毒。

三、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三阴交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

每天上午11点,按揉左右小腿内侧的此养生穴位各20分钟,可排体内湿气、浊气、毒素,对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有疗效。

常按三阴交穴,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特别对血压偏低的人补血效果显著。

四、足三里穴

刺激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之穴),补益气血,培补元气,滋养脑髓。是保证肝血充足的首选。

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头晕、耳鸣、神经衰弱及胃动力不足的人、胃气虚的人、因用眼过度或失眠熬夜而伤肝的人经常拍、按摩、艾灸此穴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按摩或艾灸足三里,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宜通气机、导气下行、强壮全身。胃酸过多、空腹烧心的人不宜灸足三里,可选阳陵泉穴有良效。

五、关元穴

足三里、关元、气海是人体三大强壮要穴。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统治足三阴经及小肠、任脉疾病。

按摩关元穴,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每一轮轻轻按压8次,每次8轮,补血、消除小楠肚。

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血

1、血海穴

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方大约3个手指的位置处便是血海穴所在的重要部位,此穴是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统血,所以脾经是人体血液积聚的重要部位,因此经常对血海穴进行按摩,便能极好的刺激脾经,对于补血益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女性气血不足人群尤为适用。

其中,每天早上9点左右便是脾经相对活跃的阶段,所以此时段对血海穴进行按摩能更好的促进气血的生成,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不良经期症状的女性产生不错的调节。

在对血海穴进行按摩时候,手部按压在穴位处,然后以顺时针结合逆时针的方式对其进行按捏,以穴位处有酸胀的感觉为宜,每次按摩保持在5至10分钟便可。

2、三阴交穴

说到三阴交穴,此项可谓是女性的不老穴,经常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不仅能起到极好的补血的效果,同时对于延缓衰老、防治疾病也十分重要。

三阴交穴是足太阳脾经上的要穴,更是人体肝、脾、肾三经络交汇的重要部位,而其中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经常对三阴交穴进行适当的按摩不仅能有效的起到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于肝、脾、肾的保养也十分有利。

而女性只要气血充足,其中月经不调的症状便能迎刃而解,所以在日常一定要多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

在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的时候,手部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方能对三阴交穴起到极好的刺激,进而利于气血的顺利产生。

3、足三里穴

在小腿的前外侧部位,有一个重要的补血养生穴位——足三里穴,此穴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补气益穴、培补元气、滋养身心的养生功效,是一个极好的强壮身心的大穴。

经常对足三里穴进行按摩能对气血亏损的人起到极好的补益作用,其中因气虚血损而引起的头晕、乏力、胃动力不足等症状均有极好的调节。所以女性在日常多按摩足三里穴,也能达到较好的补血、活血的效果。

按摩足三里穴的时候,揉动的速度不宜过快,另外还需保持一个均匀的呼吸,并配合按摩的方式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女人痛经千万别不当回事儿

内:遵循痛经的饮食原则

1、清淡易消化为主。

2、不宜吃的过饱,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食品。

3、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胡椒、烈性酒。

平时多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荠菜、洋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佛手、生姜。此外,宜常吃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鱼、鸡蛋、牛奶、动物肝肾、鱼类、豆类等。

外:配合按摩穴位、舒缓运动

除了饮食方面的“内调养”,还要配合按摩穴位、做运动等“外作用”。

1、搓擦肾俞、命门穴:双手摩擦生热后,交替搓擦肾俞、命门穴。待发热后1分钟,移至骶部搓擦1-2分钟。

2、仰卧位,双脚蹬空,如骑自行车一般,约2分钟。

3、摩小腹:双手掌相互摩擦,待发热后,在脐下小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抚摩200次左右。

4、仰卧位,双腿伸直高抬,坚持数秒钟,放松,放下,反复10次。

5、揉关元、气海穴:以小鱼际掌揉关元,气海穴,各1-2分钟。

6、调整呼吸,练习腹式呼吸及逆式呼吸。

7、仰卧位,双腿屈曲,挺腹抬臀,上提肛门,约2分钟。

8、点揉足三里,三阴交穴,各1分钟。

相关推荐

穴位按摩调血气

前胸前胸的胸腺控制着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经常摩擦按摩前胸可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抗感染的能力,对延缓衰老有着一定的作用。每天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按摩到心窝部穴位100-200次,有着抗病防身,祛病延年的作用。脚底脚底板有很多个关乎人体健康的穴位,多达70多个,而且还有6条经络的起止在脚上。脚部与大脑和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平衡人体各部脏器的联系作用,因此,脚被称为人的“

补气补血穴位都有哪些呢

补气养血可穴位按摩。取关元、血海、三阴交穴。这三穴是调理女性气血、治疗月经不调的关键穴。方法很简单,有空多揉就行,每穴按揉3分钟。关元穴在腹部,是任脉的要穴,“冲任同源”,所以能够同时调理任脉和冲脉。古人认为关元是男子藏精、女子藏血之处,能够补养元气、肾气,被誉为“第一性保健大穴”,大部分妇科病症和男科病症,都会用到这个穴位。血海专治血,看它的穴名就知道了,血海属于脾经,脾主运化而统血,所以女性养

女性按摩养肾补虚

女人的养肾补虚的按摩方法其实还是有不少的,不过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说通常都是不知道的。而且相信很多不是很正规的按摩店里面也是不会清楚了解的,所以我们广大的女性朋友对于这个问题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下面就来谈谈女性养肾补虚的按摩。现代女性饮食不规律,营养结构不够合理,肾脏容易过热。另外,长期身处四季不分的恒温办公室中,缺乏运动,导致女性体内缺氧,肾脏虚弱,免疫力也会下降。因而,目前女性肾虚比例越来

卵巢保健按摩这些穴位

1、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的位置。它对女性妇科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经常按摩穴位可以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白带异常,经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还能有效养护卵巢,对女性健康很有帮助。2、血海穴血海穴位于膝盖上方的膝关节上,对该穴位进行按摩或针灸,可以治疗女性痛经,产后酸痛,荨麻疹等症状,还可以促进女性内分泌的调节,改善女性生殖系统功能,有益于卵巢的养护。3、气海穴气海穴是位于肚脐

“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十大补气穴位和十大补血穴位 人体 10大补气穴位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位置:人体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作用:外散脾脏湿热之气归经:足阳明胃经位置:在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外开一横指(中指)作用: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归经:任脉位置: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作用:集心包经气血,可以缓解气滞、气逆之心肺胃病、乳病归经:任脉位置:在下腹部,肚脐直下3寸作用:

调补女性气血的穴位

小指尖端:心脏健康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手掌中央:宁心安神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

女人按摩这4个穴位能提升气血

第一大穴,足三里。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要穴。有句俗话,叫做“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气血不足的女人,不妨经常揉足三里穴,每次左右旋转按压30下。第二大穴,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第三大穴,太溪。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

按摩三阴交穴防衰老补气血 三阴交穴位

所谓三阴交就是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交汇处。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距离足踝大概四横指有一凹陷处。

按摩三阴交穴防衰老补气按摩三阴交补气

其实女人最重要的就是气血。而三阴交穴相交的脾经、肝经、肾经所主的脾、肝、肾都是养气血的关键位置。女人只要气血足了,很多病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比如像月经不调。而女性脸部肌肤问题很多都是由于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引起的。只要从根本调理好女性的气血,就能给女性一个健康美丽的身体。女人,你知道身上不老穴的秘密吗?丢掉那些不靠谱的养生方法,坚持按揉三阴交穴,你也可以轻松留住青春。

女人按摩这4个穴位能提升气血

第一大穴,足三里。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要穴。有句俗话,叫做“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气血不足的女人,不妨经常揉足三里穴,每次左右旋转按压30下。第二大穴,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若要面若桃花,不可不养血,没病的时候养血补血效果自不待言。第三大穴,太溪。意思大致就是溪水很多,这对女人养颜有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