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处有一小块肉脱出怎么回事
肛门处有一小块肉脱出怎么回事
1、肛裂:便时疼痛、出血、肛门外脱出物不能回纳入肛门,为皮赘物长在肛裂底部。
2、直肠脱垂:排便时脱出,便后收缩能自行回纳,脱出物表面亦为粘膜,但脱出物较痔大,有环状粘膜沟,而痔脱垂则是放射状粘膜沟。
3、内痔二、三期:便时脱出,有些能自行回纳,有时不能自行回纳,需手法复位。常伴有便血症状,外形呈草莓状。
4、 肛管外翻:排便时发生,表面为皮肤组织覆盖、常伴有痔和直肠脱垂。
5、直肠息肉:排便时脱出,能自行回纳,表面为粘膜,粘膜发炎时呈草莓状,有些有蒂,有些无蒂,常伴有出血症状。
6、血栓外痔:位于肛管部突发性肿物,疼痛明显。压按外痔,皮下有硬节,紫蓝色。
7、肛乳头肥大:排便时脱出,部分能自己回纳,部分需手推复位。脱出物表面为移行肛管上皮,常有蒂,表面很少出血。但有肛门部不适,无压痛,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数个。
以上说到的这些情况,就是肛门处有一小块肉脱出可能引起的各种疾病。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构造都不一样,单凭一面之词也很难判断到底属于哪一种疾病。所以,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大医院检查,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肠道疾病有哪些症状 肛门坠胀感
导致肛门坠胀感的病因可能是直肠脱垂、各种炎症、内痔脱出、直肠息肉脱出等,久拖不治容易诱发肛周组织感染。且每天排便如上刑一般,痛不欲生。
小儿痔疮症状
小儿痔疮症状--排便异常宝宝常常由于奶粉的喂养、母乳喂养失调,或者是小孩挑食造成大便干结。时间长了就慢慢形成了便秘,大便不但又干又硬,还成又黑又粗的,宝宝排便困难肯定大哭大闹,一刻都不消停,妈妈千万不要以为是小孩闹脾气。如果发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腹部,看看有没有硬硬的感觉,还有肛门处有没有因为排便困难导致充血红肿,或者是其他特征。
小儿痔疮症状--便血宝宝便血的原因很多,比如肠道疾病如息肉、肛裂、内痔、肛门异物损伤等等。小儿痔疮症状中最明显的就是内痔造成的便血,内痔是由于直肠局部的粘膜下静脉曲张造成。特点是在排便、咳嗽或啼哭时,肛门口有一紫红色的结节。起初不痛,只是感到肛门部有瘙痒或异物感,小儿会常用手去抓肛门。排便时肛门口的紫红结节增大,因为磨损或破裂造成便血。有的是单纯性肛门出血、有的伴随大便出现,血液颜色鲜红,血量相对较多,呈点滴状,有时呈喷射状,一般无痛苦。如果发生嵌顿,则会有痛感。小儿内痔多为单纯性内痔,极少有混合痔。
小儿痔疮症状--疼痛幼儿的皮肤娇嫩,感觉十分灵敏,尤其是对于疼痛等情况反应巨大。如果是因为过度用力而引起痔静脉的断裂形成血栓性外痔,此时肛门处会十分疼痛,小孩会不敢大便或者大便时哭闹。
而且痔疮一般由于长期便秘造成大便干燥粗硬,擦伤痔疮粘膜或皮肤,此时排便也会伴有疼痛的感觉,一定要与直肠息肉和肛裂区分开。小儿痔疮症状--脱出一般小儿容易患内痔,所以脱出物很有可能是内痔痔核,如果出现痔核脱出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诊治,与息肉和其他肿瘤加以分辨,而且脱出容易造成肛门处出现分泌物从而引起肛门瘙痒,此时要及时给宝宝清洁患处,避免感染。
会阴裂伤如何鉴别
与下列可致大便失禁的疾病相鉴别:
1、肌肉功能障碍和受损:
肛门的松缩和排便功能,是受神经支配来维持的。引起肛门失禁有以下几类:
(1)内外括约肌和肛提肌这些肌肉松弛,张力降低,或被切断、切除,或形成大面积瘢痕
(2)直肠脱垂、痔疮、息肉脱出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
(3)肛门直肠脓肿、肛瘘、直肠癌等手术切断
(4)烧伤、烫伤、化学药品腐蚀
(5)久泻和肛管直肠癌
2.神经障碍和损伤:
排便是在内脏植物神经和大脑中枢神经支配下的反射活动,引起大便失禁有以下方面:
(1)神经发生了功能障碍或损伤
(2)中风、休克、惊吓之后,都可出现暂时性的大便失禁
(3)胸、腰、骶椎断压损伤脊髓或脊神经,可造成截瘫
(4)直肠靠近肛门处粘膜切除、直肠壁内感受神经缺损
(5)智力发育不全
痔疮的前期症状
1。排便时出血,轻者稍微流血,重者则流血不止。通常因痔疮而流出的血是是属于鲜红色,若颜色呈暗色,如朱红色或排泄出块状,当事人必须提高警惕,务必做详细的检查。因为肛裂或憩室疾病(diverticulardisease)也会导致排便出血,同时排便出血也是可能直肠癌的原因。因此40岁以上的人一旦出现这个症状,就必须做检查,千万不可轻视了这个问题的发生。
2。当排泄时有肉块(外痔)跑出体外。
3。肛门有疼痛的现象。不过肛门疼痛的现象并不常见,一般上,患痔疮是不会引起任何疼痛,唯一能解释就是患痔疮的同时,病者也出现肛裂的情况,或是痔疮在体外凝结发肿。
4。肛门出现分泌物,这是因为外痔的原因,并且也会引起瘙痒或湿疹。
大体上,痔疮共可以分为4期来观察其严重性。
·第一期:排便出血,无明显自觉症状,痔疮不脱出肛门外。
·第二期:便出血。排便时痔脱出肛门外,便后将自行回复,肛门处有坠胀感,间歇性便血,粘膜下血管明显扩张及草莓样痔块。
·第三期:痔脱出后,不能自行回复,需要时间回复或需用手托回,多成环形痔。
·第四期:痔脱出体外
肛门脓肿是什么原因呢
平时生活习惯不好,不注意调理自己的身体,就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现象,比方说肛门脓肿就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察觉到有脓肿现象发生,还是需要提高警惕的,这可不是一般的疾病,时间长了一旦导致脓肿窥破,受到病菌感染,情况就会更加严重了,那么肛门脓肿是什么原因呢?
1、肛周脓肿:
肛门处有一硬结的肿块,触之特别疼痛,长期不治,疙瘩逐渐变大并自行破溃。而且伴随着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大便秘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2、直肠息肉:
专家介绍,肛门有肿块是一种通常的肛肠疾症状状,可优先考虑是肛周脓肿,但由于肛门有肿块又是很多疾病的表现症状,要治好肛门肿块,首先得明确病因,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3、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俗称脱肛。
4、痔疮:
内痔脱垂、环状混合痔、外痔血栓等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常出现肿块。
5、痔疮嵌顿:
此外痔疮中的内痔,初期可见肿物脱出,但能自动收回,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肿物脱出的时间越来越长,由自动收回到用手拖回再到发生嵌顿。痔疮嵌顿,可见患者肛门处有一疙瘩,疼痛不已,伴随着肛门坠涨、瘙痒等症状,若不慎擦破,便血不止。
6、 直肠平滑肌肉瘤:
直肠平滑肌瘤由异形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位于直肠下段。其生长方式常向直肠腔内凸出,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可由平滑肌瘤变成平滑肌肉瘤,即由良性变成恶性,致使直肠变窄引起便秘、肛门坠胀、便血。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肛门脓肿是什么原因也都很清楚了,脓肿现象的出现确实有很多的原因,比方说痔疮或是息肉等,都是需要提高警惕的,也要抓紧时间明确自身病情,做好治疗准备工作,改善生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剖腹产后大便出血正常吗
剖腹产后大便出血正常吗?剖腹产后大便出血最常见是肛裂,或者是痔。
肛裂患者大多数大便干燥,排便时疼痛,排便后疼痛缓解,缓解后再次出现疼痛。大便表面有血迹,肛门处有少许滴血。
痔患者大便干燥,大便表面有血迹,排便时肛门有团块脱出,便后不能回纳称为嵌顿,有明显疼痛。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多食蔬菜及水果,改善症状,必要时肛肠科就诊。
剖腹产后大便有血的话,可能是太上火的原因,要注意饮食的,一定要吃蔬菜水果,多喝水的,要不然的话是很热气的。
小孩怎么预防脱肛
小儿脱肛有自愈的倾向,所以在治疗方面应以保守治疗为主,大多以纠正造成脱肛原发因素和局部处理结合处理。局部处理包括纠正便秘,建立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避免蹲位姿势排便。如便后直肠脱出后不能回缩,可用手指将脱出肠管的中骨部分先轻轻推入肛门内,其余部分也能随同回纳复位。如复位困难,可先用温盐水外敷脱出部分,再予以回复。对脱肛小儿也可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在肛门两侧,以阻止肛门下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骶骨弯曲度发育成形,轻度粘膜脱垂的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小儿脱肛初期,在排便后肠管从肛门内脱出,随后会自动缩回。反复发作后,每次便后都需要用手托回,常有少量黏液从肛门流出,患儿肛门处有明显的不适感,十分怕解便,常伴有身体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和消瘦,所以说小儿脱肛应做好防治工作!
直肠脱出后应尽快及时复位,以避免脱垂部充血、水肿等症状给复位带来困难。当小儿发生脱肛时,应让患儿趴在家长的膝上,家长的手指涂上石蜡油或食用香油,然后缓慢地将脱出的直肠纳入肛门,使脱垂的直肠复位,然后清洁肛周皮肤,然后用吊带将纱布垫固定肛门两侧。若脱出时间较长,脱出部位充血水肿,用一般方法不能复位,应马上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肛门外有个小肉疙瘩是痔疮吗
可能是。
肛门外有个小肉疙瘩是一种症状,导致肛门外有小肉疙瘩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外痔、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软纤维瘤、直肠息肉脱出、肛周脓肿、肛门乳头瘤、肛门鳞状细胞癌等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再结合检查来判断,到底肛门外有个小肉疙瘩是不是痔疮。
直肠息肉脱垂怎么回事
直肠息肉脱垂指的是直肠壁的部分或者全层向下移位的现象。直肠壁,也就是直肠粘膜,因此直肠脱垂又叫做粘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如果狭义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就叫做内脱垂,如果下移到肛门外的就称为外脱垂,直肠脱垂可分为不完全脱垂和完全脱垂,也可分为内脱垂和外脱垂,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下移。引起直肠脱垂的原因尚不明晰,众多学者认为其发病原因与营养不良、年老体衰、腹压增加、外伤有关。
一、直肠脱垂临床表现
直肠脱垂是怎么回事?肿物自肛门脱出是直肠脱垂的主要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在发病初期,由于肿物较小,不会累及其他部位,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后期,肿物变大,脱出渐频,患者排便不仅有下坠感,而且排便后要将肿物托回肛门内。患者咳嗽、用力搬东西时,肿物也会从肛门脱出。若不治疗疾病,疾病加重,患者会尿失禁,尿液不间断流出,浸湿肛周。部分严重患者大便次数会明显比日常增多,部分患者会便秘。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直肠息肉脱垂的原因以及临床的表现,其实直肠息肉脱垂不是很可怕,直肠息肉脱垂只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如果是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对照下是否是直肠息肉脱垂,如果是的话,就要尽快的检查治疗,预防癌症现象的发生
大便后肛门多出块肉的常见原因
1、痔疮
痔疮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痔核可随大便排出,初期可
自行复位,病情进一步发展需用手托回,脱出的痔核呈大颗粒状,青紫色。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疼痛,便时有物脱出,肛门瘙痒,坠胀不适,脓流,有分泌物,便秘,便频,有异物感。
2、脱肛
脱肛也就是直肠粘膜脱垂,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支持力减弱,使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直肠部分脱出呈半环状,全周
脱 出 呈 环 状,色 红。由肛门正中向外形成放射状纵沟肛管,并且与黏膜间有反折沟,可触及两层折叠的黏膜,质软便后脱出的黏膜自行还纳。脱肛初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之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晚期: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导致瘙痒。
3、直肠息肉
是指从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直肠的较大腺瘤性息肉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下坠感,甚至脱垂
出肛门,为多个较小圆形光滑之肿物,有时可伴有便血。另还有一种病也会出现便后有肉脱出的情况,那就是严重肠套叠的患者,肠套叠的套入部自肛门脱出,但比较少见,这类患者一般都伴有阵发性腹痛、呕吐、腹部包块等症状,要注意鉴别。
对于不愿意到医院诊治的患者,要正确区分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原因的疾病导致地便后肛门多块肉的症状,然后再进行对症治疗才会有效,才不至于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去医院里治疗才是最有效安全的。
肛门肿块怎么回事呢?
①肛周脓肿:
肛门处有一硬结的肿块,触之特别疼痛,长期不治,疙瘩逐渐变大并自行破溃。而且伴随着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大便秘结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
②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或直肠、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俗称脱肛。
③痔疮:内痔脱垂、环状混合痔、外痔血栓等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常出现肿块。
④直肠平滑肌肉瘤:
直肠平滑肌瘤由异形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多位于直肠下段。其生长方式常向直肠腔内凸出,若不及时手术治疗,可由平滑肌瘤变成平滑肌肉瘤,即由良性变成恶性,致使直肠变窄引起便秘、肛门坠胀、便血。
⑤痔疮嵌顿:
此外痔疮中的内痔,初期可见肿物脱出,但能自动收回,随着疾病的不断加重,肿物脱出的时间越来越长,由自动收回到用手拖回再到发生嵌顿。痔疮嵌顿,可见患者肛门处有一疙瘩,疼痛不已,伴随着肛门坠涨、瘙痒等症状,若不慎擦破,便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