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

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常用中成药内服丸剂妇炎二号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可综合用药。

女性生殖系统,任何一方面的疾病都可能引发盆腔炎,这个问题可大可小,容易导致不孕不育,一定要治疗。盆腔积液就是盆腔存在炎性渗出物,可发生在子宫内膜发炎后,内膜组织肿胀的细胞中渗出的略黏稠的液体,被周围组织包裹所渐渐形成的囊性包块。

盆腔炎的中医疗法有哪些

中药治疗

1.艾灸

(一)取穴

主穴:气海、中极、归来。

配穴:大肠俞、次?。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加配穴。每次取2~3穴。操作可用传统法隔姜灸亦可用经穴灸疗仪灸照。传统法为:取纯艾做成直径1.5厘米,高1.8厘米的艾炷,置于 0.4厘米厚之鲜姜片上点燃,每穴灸3壮,每壮约需6~7分钟。灸照法为:用经穴灸疗仪,灸头固定在穴位上,穴上置0.2厘米厚之鲜姜片,每次灸照20分钟,温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度。上述均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约需二~三疗程。

2.体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归来、蠡沟。

配穴:腰酸加肾俞、次Liao、委中;白带多加地机、阴陵泉;月经不调加照海、行间;腹胀加带脉、气海;炎性肿块加府舍。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2~3穴,据症酌加配穴。关元穴针感要求达到阴道,水道、归来宜往附件部放散,手法要求提插轻匀,并结合小幅度捻转,重在激发得气。以停针时,患者感到腹内有一阵阵如发病时的腹痛感为佳。余穴得气后,作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15~20分钟,腹部穴留针时可加用温针。针刺时,不宜直接刺炎症部位和包块区。月经期暂不用温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拔罐

(一)取穴

主穴:关元、肾俞、三阴交、第十七椎下。

配穴:气海、腰眼、大椎、八?。

(二)治法

主穴为主,效欠佳时加取或改取配穴。每次选用2~3穴,先按摩穴位,待周围络脉显露后,即用三棱针点刺,按症情轻重而决定点刺数量及深浅,再以投火法或抽吸法拔罐5~10分钟。出血量少则3~5毫升,多可达数十毫升。

并可先取罐具以闪火法吸拔,留罐15~20分钟,再以三棱针(亦可用皮肤针)迅速点刺十数下,散刺轻刺,以微出血为准。接著艾条薰灸15分钟。

上穴方法每日或隔日1次,穴位交替轮用,10次为一疗程。

4.穴位敷贴

(一)取穴

主穴:下腹痛:归来、水道,腰痛:命门、肾俞、气海俞、腰阳关;腰骶痛:关元俞、膀胱俞、上?、次?、炎性包块: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病灶处。

(二)治法

敷药制备:炮姜30克,草红花24克,肉桂15克,白芥子、胆南星各18克,麻黄、生半夏、生附子各21克,红娘子、红芽大戟各3克。用香油5斤将上药炸枯去渣,按每斤油加入樟丹240克,1.5斤油加麝香4克、藤黄面30克,摊成大膏药每张重6克,小膏药每张重3克,备用。

使用时将所选穴区洗净拭干,把膏药加温烘烊后贴穴,除阿是穴用大膏 药,余均用小膏药。夏季12小时换药1次,冬季2日换药1次。月经期停用,12次为一疗程。

5.温针

(一)取穴

主穴:关元、归来、足三里。

(二)治法

先让患者排空小便,以1。5~2寸毫针刺入穴区,得气后,采用中等刺激1~2分钟。然后在针柄上套一2~3cm长的艾段,点燃。为防烫伤,可在穴区方一纸垫,待艾段燃尽针冷后出针。每日一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一般要三个疗程。

2、中医偏方

临床以清热解毒为主,去湿化瘀为辅。慢性盆腔炎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相缚结,凝聚不去。临床以湿热淤积、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湿凝滞症多见,其中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

表现为下腹部疼痛,恶寒或者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带下量增多,色黄,质黏稠,味臭,经行则量多或者淋漓不尽。舌红赤,苔黄厚,脉滑数。

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黄9g。痛重时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中药可口服或灌肠。

治疗盆腔炎的中医小妙方

治疗盆腔炎的中医小妙方一、其中的药物成分包括了金银花,土茯苓,牡丹皮,通草,大黄,白鸡冠花。使用的具体方法为全部药物一同水煎,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辅助治疗急性盆腔炎。

治疗盆腔炎的中医小妙方二、所需要使用的药物包括了败酱草、鱼腥草,红花、赤芍,川楝子,柴胡。加工制作的方法是,全部的药物在浓煎之后取汁,盛出来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不要急着起身活动身体,应该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连续使用10次为一疗程。

治疗盆腔炎的中医小妙方三、其中的药物成分主要有黄连,黄柏、黄芩,大黄。使用时把所有的药物处理干净然后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治疗盆腔炎的中医小妙方四、所使用的药物主要包括了丹参,赤芍、元胡,木香,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使用的方法为水煎所有的药物去药渣内服,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如何治 慢性盆腔炎中医疗法

慢性盆腔炎多是由于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气血相缚结,凝聚不去所致,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湿热预计,寒热凝滞症为多见,常患者常有下腹疼痛,恶寒或寒战,咽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白带量增多,色黄,质地粘稠,有异味舌色赤红,舌苔黄厚,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尽,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祛湿化瘀为辅,临床上可以采用丹参,赤芍,木香,桃仁,金银花,蒲公英,茯苓,丹皮,生地黄等药物煎药汤口服。

治疗慢性盆腔炎还可以采取艾灸穴位的方式,艾灸的主要穴位为气海,中极,归来三大穴以及大肠俞和次髎两大配穴。艾灸的方法为,取直径1.5厘米,高1.8厘米的艾条,放在0.4厘米厚的新鲜姜片上点燃,每个穴位灸三柱,每柱约灸6到7分钟,或者用经穴灸疗仪,将灸头固定在穴位上,穴位上再放置0.2厘米厚的新鲜姜片,每次灸20分钟,温度以病人感到舒适为主。每天艾灸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疗程与疗程间间隔3到5天,约灸两到三个疗程即可。

针灸穴位主要是针灸关元,水道,足三里,三阴交,归来,蠡沟等主穴,如果有腰酸症状加针灸肾俞穴,次髎,委中穴,白带多的加地机,阴陵泉,月经不调加照海,行间;腹胀加带脉,气海穴;针灸时以患者感到腹内有阵阵发病时的腹痛感为主;余穴得作平补平泻手法。均留针15~20分钟,腹部穴留针时可加用温针。每天或隔天针灸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妙方: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妙方: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治疗盆腔炎的中医妙招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那么盆腔炎该如何治疗呢?在这给大家介绍一下用一些药草来治疗盆腔炎,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1.气滞血瘀

表现:小腹刺痛或胀痛,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色暗有块。舌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

中成药: ①妇女痛经丸,每次30粒(约重5.4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桂枝茯苓丸,每次10丸,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山楂30克,佛手15克,苦荬菜60克,加水同煎,每日1剂,连服7~8剂。 ②败酱草30克,佛手、玫瑰花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6天。

2.肝肾阴虚

表现:小腹隐隐作痛,带下量多,色黄粘稠腥臭。伴腰膝酸软,头晕,或月经提前,色淡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中成药: ①茸坤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②乌鸡白凤丸,每次10丸,每日2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食疗: ①生地30克,粳米30~60克。将生地洗净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粳米煮粥,待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煮至熟。食粥,可连服数日。 ②鸽蛋5个,阿胶30克。先将阿胶置碗中,入清水适量,无烟火上烤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早晚分作2次食用,可连续服用至病愈。

中医如何治疗盆腔炎呢

盆腔炎是女性十分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女性患了盆腔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影响治愈的最佳时机,所以针对大家提出的疑问,今天我们的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如何治疗盆腔炎呢?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的简称,包括子宫炎、盆腔腹膜炎、盆腔结蒂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炎。而中医治疗盆腔炎也有妙招。

传统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1.热毒型:高热,寒战,头痛,小腹疼痛,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 2次。

2.湿热型: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妙方: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淤滞型:小腹胀痛,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妙方: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4.淤血阻滞型: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妙方: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妙方: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急性盆腔炎的中医疗法

方一:银翘红酱解毒汤

材料:红藤30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连翘30g,生薏苡仁12g,炙乳香、没药各6g,皂角刺15g,赤芍药12g,制香附子12g,蒲公英30g,延胡索15g,生大黄(后下)3g。

用法:每日服2剂,煎4汁,隔3h服1次。

功效:清热解毒,化淤止痛。

专家表示,方中红藤、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清热解毒;乳香、没药行气活血,祛淤止痛;败酱草清热解毒,活血祛淤,消痛排脓;薏苡仁健脾利湿,排脓消痛;桃仁活血祛淤,润肠通便;血竭祛淤止痛;制香附子疏肝理气,镇静止痛;赤芍药消热凉血,活血散淤,药理试验证实有抑菌镇静止痛作用。全方共奏清热解毒、化淤止痛之功。

方二:清热通腑汤

材料:黄柏、忍冬藤、虎杖各20g,蒲公英、赤芍药、车前子各15g,薏苡仁30g,大黄(后下)9g,枳实、延胡索、川楝子各12g。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功效:清利湿热,理气通腑。

中医认为,“闭则邪留”,下焦壅滞闭塞,大便不通,邪无出路,因此,通腑泻邪,清利湿热是治疗本病的原则。方中大黄、枳实等药泄便通腑、疏导下焦壅实,给邪以出路;用黄柏、蒲公英、忍冬藤、薏苡仁、车前草、山栀子等清热解毒利湿;125%的毛冬青液保留灌肠,四黄散水蜜外敷下腹部,病人发热、腰痛、带下量多等早期急性盆腔炎症状能较好地控制。

温馨提示:以上方药仅供参考。患者如想使用,请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滥用。

盆腔炎中医食疗方

方1 苦菜莱菔汤

组成:苦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用法:上四味共煎煮,去药后吃萝卜喝汤。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属湿热瘀毒型,发热,下腹胀痛,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量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附注:金银花对多种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方2 银花冬瓜仁蜜汤

组成:冬瓜籽仁20克,金银花20克,黄连2克,蜂蜜50克。

用法:先煎金银花,去渣取汁,用药汁煎冬瓜籽仁15分钟后人黄连、蜂蜜即可。每日l剂,连服1周。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属湿热瘀毒型,下腹及小腹两侧疼痛,拒按,微发热,自汗,带下色黄量多,舌红苔黄。

方3 桃仁饼

组成:桃仁20克,面粉200克,麻油30克。

用法:桃仁研成极细粉与面粉充分拌均,加沸水loo毫升揉透后冷却,擀成长方形薄皮子,涂上麻油,卷成圆筒形,用刀切成每段30克,擀成圆饼,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早晚餐随意服食,每日数次,每次2块,温开水送服。

功效:理气活血,散瘀止痛。

主治:,属气滞血瘀型,下腹部及小腹两侧疼痛如针刺,腰骶疼痛,舌有紫气,脉细弦。

​中医治盆腔炎这些方法告别盆腔炎

一: 中医辩证治疗

1:气滞血瘀表现:小腹刺痛或胀痛,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色暗有块。舌暗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细。中成药: ①妇女痛经丸,每次30粒(约重5.4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桂枝茯苓丸,每次10丸,每日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食疗: ①山楂30克,佛手15克,苦荬菜60克,加水同煎,每日1剂,连服7~8剂。 ②败酱草30克,佛手、玫瑰花各1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6天。

肝肾阴虚表现:小腹隐隐作痛,带下量多,色黄粘稠腥臭。伴腰膝酸软,头晕,或月经提前,色淡红。舌红少苔,脉细数。中成药: ①茸坤丸,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②乌鸡白凤丸,每次10丸,每日2次,温开水或黄酒送服。食疗: ①生地30克,粳米30~60克。将生地洗净切片,用清水煎煮2次,共取汁100毫升。把粳米煮粥,待八成熟时入药汁,共煮至熟。食粥,可连服数日。 ②鸽蛋5个,阿胶30克。先将阿胶置碗中,入清水适量,无烟火上烤化,趁热入鸽蛋和匀即成。早晚分作2次食用,可连续服用至病愈。

二: 中药方

1: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2: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次。适用于急性盆腔炎炎症浸润期。

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患者证候,内服中药(湿热瘀结者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气滞血瘀者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寒湿凝滞者散寒除湿、活血化瘀,脾虚湿瘀互结者健脾化湿、活血化瘀,肾阳虚者温肾培元、固涩止带)1剂/日;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主要成分毛冬青、大黄、黄芪、莪术等)1次/日;盆炎散(主要成分大黄、黄芩、黄柏、黄连、丹参)外敷1次/日;各治疗均以10 ̄14天为一疗程,常规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盆腔操运动1 ̄2次/日,10 ̄14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盆腔炎的中医分型有哪些

从中医上来说,盆腔炎可以分成热毒型、湿热型、湿热淤滞型、瘀血阻滞型和冲任虚寒型五类。每一种类型的盆腔炎都有不一样的症状。

热毒型:女性常有高热、寒战、头疼、小腹疼痛等症状;舌苔发黄,舌质红;脉象滑数或弦数;白带量多如脓,发出恶臭味;尿液呈黄色,兼有便秘。

湿热型:女性常有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

湿热淤滞型:女性常有小腹胀痛,口苦口干的症状;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

淤血阻滞型:女性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冲任虚寒型:女性小腹冷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盆腔炎的中医诊断方法

盆腔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盆腔炎易易发不孕症、肾病和心理方面的疾病。因此女性需要注意。盆腔炎具体而言,包括了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从中医上来说,盆腔炎可以分成热毒型、湿热型、湿热淤滞型、瘀血阻滞型和冲任虚寒型五类。每一种类型的盆腔炎都有不一样的症状。

热毒型:

女性常有高热、寒战、头疼、小腹疼痛等症状;舌苔发黄,舌质红;脉象滑数或弦数;白带量多如脓,发出恶臭味;尿液呈黄色,兼有便秘。

湿热型:

女性常有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

湿热淤滞型:

女性常有小腹胀痛,口苦口干的症状;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干结。

淤血阻滞型:

女性下腹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冲任虚寒型:

女性小腹冷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相关推荐

盆腔炎中的慢性盆腔炎应当如何治疗

1.药物治疗:如果想要治愈女性的慢性盆腔炎,那么不仅要对炎症部位进行消除,同时还要消退盆腔部位的水肿现象,一般比较轻微的盆腔炎患者会提倡采用药物来达到活血化瘀、消炎解毒的作用,但是要在医生的嘱咐下使用药物。2.物理治疗:目前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炎的仪器有很多,不同的物理治疗仪器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一般频谱治疗在对女性的下腹进行照射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也会减退盆腔充血;盆腔治

盆腔炎产生的危害有哪些呢

很多盆腔炎患者往往很困扰,一旦患上盆腔炎以后,自己无论怎么治疗就是是不断盆腔炎的根,有的还导致自己不孕,危害可真不小。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因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外阴部的细菌可以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所以,我们首先就要了解盆腔炎的危害,不要不在乎盆腔炎这一炎症。下面就是郑州金水中医院妇科专家多

慢性盆腔炎有哪些特点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于中青年妇女。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是因禀赋不足,摄生不慎,阴户不洁或劳倦过度所致。慢性盆腔炎常见症状为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坠胀、腰痛、带下量多、月经失调、性交痛、经期发热等。慢性盆腔炎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时,严重可发展为慢性腹膜炎、败血症,甚至中毒性休克。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

治疗急性盆腔炎的方法有哪些

急性盆腔炎是妇女常见病之一,是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的急性炎症。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或病毒或支原体、衣原体,经生殖道黏膜或淋巴系统上行感染而引起,少数是由邻近脏器炎症蔓延及血液传播所致。急性盆腔炎治疗上应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控制急性盆腔感染 ,保护输卵管功能 ,减少不/孕症、异位妊娠的发生。西医治疗上考虑急性盆腔炎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效果与处方

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要想彻底治疗盆腔炎,最好要的就是针对引起盆腔炎的病因入手,才能不复发。目前已知的引起急性盆腔炎的病因是女性生孩子后或做流产手术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和经期不注意卫生以及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导致。因此女性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后,需要尽快去正规的妇科医院检查,同时应该把自己患病的原因告诉医生,比如最近是否做过流产手术等,以便医生找出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中药治疗急性盆腔炎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偏方大全

当归元胡治慢性盆腔炎【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清热解毒。主治慢性盆腔炎。【偏方组成】当归、丹参、苋实、土茯苓各25克,赤芍、元胡、川楝子、三棱、莪术各15克,山药30克,香附10克。【用法用量】制成蜜丸,每丸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加减】湿热瘀结型患者,加黄柏、苦参各15克,寒凝气型患者,加炮姜、茴香各10克。【病例验证】用此方共治慢性盆腔炎346例,总有效率94.9%。败酱夏枯草治慢性盆腔炎

盆腔积液盆腔炎怎么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症引起的盆腔炎积液,常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以下中药方仅供参考,用药需咨询专业医生。药用:红藤15 克,败酱草15 克,炒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广木香6克,延胡索10克,炒柴胡5克,陈皮5克,川断10克,桑寄生12克,山楂12克,薏苡仁15克。(来源《江苏中医》)药用:红藤20 克,银花藤15~20 克,牡丹皮12 克,紫花地丁30克,乳香、没药各6~9克,浙贝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

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维胞、中极、归来、关元。配穴:足三里、三阴交。(二)治法药液:胎盘组织液、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2毫升加5毫升生理盐水。每次任取一种药液注射,亦可用不同药液在不同穴位注射。选主穴2个,配穴1个,每穴注入0.5毫升药液。穴位可轮用。注射时,进针不可过深,以得气为度,缓缓推入药液。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一疗程。穴位激光照射(一)取穴主穴:子宫。配穴:分3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法有哪些

按摩治疗盆腔炎的单穴中极穴:先用右手中指指腹顺时针方向按揉中极穴两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此穴对小便不通,带下病,盆腔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子宫穴: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双手拇指分别按于两侧子宫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两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感到酸胀并向整个腹部放散为好,此穴对痛经,月经不调,盆腔为较好的治疗功效。关元穴:取坐位或仰卧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两娩,再点按半分

中医食疗治盆腔炎的妙方推荐

盆腔炎中医食疗方:1、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2、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3、黄连30克,黄柏、黄芩各90克,大黄60克。共研细末,蜜调或水煎,热敷于下腹部,每日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