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皮肤病的防治
秋季皮肤病的防治
一.虫咬皮炎
夏秋季多昆虫,如螨、蚊、毒蛾、毛虫、蜂类等。人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类症状。患病后以抗过敏为主,主要给予口服抗组胺类的药物,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及激素类软膏。
预防:尽量避免去草丛,对宠物要勤洗澡减少感染率。
二.足癣和股癣
足癣和股癣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肤病,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常在夏季加重。足癣表现为足底或脚趾间出现水疱、脱皮、浸渍会糜烂,并有瘙痒感,严重者可因过度搔抓而引起局部的感染。股癣表现为大腿内侧、臀部的环状红斑脱屑,呈离心性扩大,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
无论是足癣还是股癣,都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公共浴室、游泳池、旅馆的拖鞋或毛巾等。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而且应勤换鞋袜。勤换内裤,不穿紧身的内裤或牛仔裤。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可选用各种抗真菌药物如达克宁等外用,严重时配合口服抗真菌药治疗。
三.皮炎
夏秋季天气高温及闷热,很多人不注意防护,患上或轻或重的夏季皮炎,表现为皮肤上,尤其是在四肢伸侧、小腿深侧生出大片红斑,红斑上有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甚至丘疱疹,搔抓后出现较多线状抓痕、血痂,时间长了可能会皮肤粗糙、淡褐色素沉着、苔藓化。瘙痒明显,轻度灼热感。
防治措施:保持室内通风、散热措施得当,使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衣服宜宽大、轻爽、吸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宜用清水外洗后用毛巾擦干。治疗上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酒精、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俗称“串腰龙”,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平时潜伏在人体某个神经节上,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当人体免疫力较强时,这种病毒就不会发作,而当抵抗力下降时,这种病毒就会复制,沿着神经分布下行,从而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并伴有剧烈疼痛。
换季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诱发该病毒。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不要熬夜。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平时也要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另外,秋季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加强日常身体锻炼等。
五.皮肤瘙痒症
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同时,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这就极易引起瘙痒。
对于患有这种皮肤瘙痒症,且每逢换季时病情就较重的患者,建议在换季时做好预防。
第一,注意“忌嘴”。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第二,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如洗衣粉等;
第三,皮肤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可搽一些润肤乳液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或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平时还要少用肥皂洗手,注意滋润皮肤。
六.银屑病
季节变化是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该病往往冬天加重夏天减轻。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发病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所以秋季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换季时节,银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易发季节,所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每于好发季节之前,适当清淡饮食,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银屑病复发。
秋季 皮肤病多发季节
秋季皮肤病高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内在要素就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外在要素则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等。“一方面,入秋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由潮湿变得干燥,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过敏性皮肤病进入交替季节,忽冷忽热的天气,使这些患者的皮肤对环境适应度下降,季节性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 皮肤病就医高峰一般出现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天天气凉爽,人体出汗较少,有利于药物的涂抹、吸收,提高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医养生:秋季养肺益气可以美肤
笔者了解到,按照中医理论,秋天与人体肺脏相应,秋燥易伤肺,而肺主人体皮毛,所以,秋天容易出现皮肤干裂的现象。嘉兴华山门诊特邀禾城名中医沈顺根医生介绍说,防止皮肤干燥可以使用益气生津的方法,即健脾养胃。多食用青菜、梨、苹果等蔬果,还可多喝菊花茶。秋季气候干燥,多喝水是最佳的保湿方法,也可同时清燥热。在给皮肤补水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油分,这样才能使肌肤看上去与夏天一样滋润。
秋令时节,皮肤病治疗正当时
对于治疗真菌类皮肤病如脚气、头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皮肤病,更是相当合适。首先天气干燥有利于消灭真菌,对于外敷药物治疗还是护理时减少感染都十分有利;再加上秋季穿着还算轻薄,透气性好,夜间睡眠时间较长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和创面的愈合。
笔者了解到很多皮肤病患者在就诊后都会问医生,是否需要忌口。临床上有许多皮肤病的确是需要饮食调剂。如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饮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皆可因吃刺激性食物而使病情加重,因此对那些有食物过敏因素的患者,在发病期间或疾病痊愈后,应限制或禁食鱼、虾、蟹、羊等腥发之物,鸡、鸭、鹅等禽类食物以及葱、姜、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或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
秋冬季皮肤干燥起皮怎么办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一:化妆水+面膜
用化妆水加面膜是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最好最快的方法之一,而且简单又省钱,只需将化妆水倒在纸面膜上,往脸上一敷,休息个十分钟,就可以感到肌肤充满了弹性,肌肤立马恢复了生气,但要记住哦!一定要使用无酒精的化妆水,以免给肌肤带来刺激,造成过敏哦!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二:泡澡前喝杯冷开水
护肤首要的就是多喝水,大家都知道喝温开水有利于健康,但是在干燥的秋季,在泡澡前喝杯凉开水对肌肤会带来更好的保湿效果,冷开水可让容易流失的水分维持在最佳水平,防止泡澡时的热量将水分蒸发掉。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三:快速保湿面膜
面膜是肌肤补水的法宝,使用保湿补水的面膜解救干燥的肌肤,可快速让肌肤变得滋润起来,使用保湿面膜还可以省去了纸膜加化妆水的麻烦,而且保湿面膜营养更高,紧急使用时更为实际。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四:在空调房里放盆水
虽然夏季在空调房里放盆水可缓解干燥,但在秋季,即使不开空调也要放盆水哦!秋季本身就是个干燥的季节,房间水分容易流失,如果放盆水就可以维持空气的温度,让空气带走盆里的水,呆在房间里不再担心空气蒸发你肌肤的水份了,也可缓解肌肤干燥起皮现象。
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方法五:涂一层厚厚的乳液
夜晚睡觉,每个人都习惯关门,但这样容易让室内变得干燥,甚至将我们肌肤的水分蒸发掉,造成干燥起皮,不妨试试在睡前涂上一层厚厚的乳液,让乳液里的泣泽因子将水分流在角质层,避免蒸发,也可解决秋季皮肤干燥起皮的问题。
秋季高发的三类疾病
秋季天气多变,人们抵抗力下降,也是各种皮肤病的高发期。我们需要关注秋季常发皮肤病,积极预防这些疾病。
秋季常见的皮肤病主要分为以下3类,第一是过敏性皮肤病,像皮炎、湿疹等,以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瘙痒为主要症状,与夏秋交接,气候潮湿,蚊虫滋生有关,在生活上注意通风、保持清洁,必要时可口服抗组胺药,例如息斯敏,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霜剂等;
第二类是感染性皮肤病,主要包括手足癣,与气候潮湿,真菌滋生有关,可予达克宁软膏等外用,此外,还有气候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带状疱疹多发,主要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红斑水泡,伴有皮肤灼热、刺痛等不适,特别提醒大家,有些带状疱疹早期仅有疼痛,无明显红斑水泡,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以免贻误治疗,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三类就是银屑病,80%的银屑病秋冬季复发加重,原因尚不明确,上呼吸道感染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这些疾病为何在秋季高发呢?
第一是秋季到来,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暴露部位水分容易丢失,同时人体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功能减退,使皮肤表面上的水分和油分也跟着减少,使皮肤变得干燥,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以及银屑病症状加重;
第二个原因是夏秋换季气温变化较快,易导致人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细菌、真菌或者病毒,患带状疱疹等皮肤病;
第三个原因就是秋季紫外线依旧比较强烈,特别是上午11点到下午3点,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容易造成皮肤的灼伤、老化。
知道秋季皮肤病高发的原因,我们就要从这些方面出发来预防皮肤病发生。
1、外出同样注意防晒,注意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保持肌肤的清洁、干燥;
2、秋季多燥,故而注意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食有助益养肺阴的食物,勿食辛辣;
3、多运动,保持机体的强健。
儿童春季皮肤病的防治
1.给宝宝多喝水,多吃些柑橘、柚子和梨等含水多的水果。
2.用温水给宝宝洗澡,忌用碱性大的香皂或浴液,而要用婴儿专用品。在给宝宝洗澡、洗脸后,可涂上一层婴儿润肤霜。
3.宝宝的衣服要柔软,给宝宝洗衣服也要用婴儿专用洗涤剂。
防过敏,治湿疹
湿疹是婴幼儿皮肤过敏性疾病。当宝宝接触了空气中散发的花粉、尘螨、粉尘,或摄入了鱼、虾、蟹、花生等致敏性食物后,即可能诱发湿疹。穿化纤衣服、用化纤被褥,也能诱发婴幼儿湿疹。
护理方法:
1.一旦宝宝出现湿疹,忌用热水洗出现湿疹的皮肤部位,也不要用肥皂或刺激性强的外用药。
2.给宝宝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及尿布要柔软,应为纯棉制品。
3.暂时避免进食鱼、虾、蟹、牛奶、毛笋、香菇等可能引起湿疹加重的食物。
4.暂时减少外出,以减少灰尘及花粉的吸入。
5.在出现湿疹期间暂不接种各类疫苗,以免加重病情。
调饮食,补VB
口角炎如果摄入维生素不足,宝宝容易发生口角及周围皮肤皲裂。当宝宝感到不适时,就会用舌头去舔。口角周围皮肤反复受到唾液浸渍,就会引起唇周皮肤炎症。
单纯性糠疹由于春季干燥、日晒时间长和缺乏维生素等因素,可能导致宝宝的面部、眼周围出现一些片状红斑,并有细末状的鳞屑,这是一种被称为单纯糠疹的皮肤病。
脂溢性皮炎有的宝宝春季易发脂溢性皮炎,最初在头皮出现淡红色的红斑,逐渐产生皮屑并结痂,使头部覆盖一层黄色油腻的鳞屑,痂下可发生炎症,宝宝感到奇痒。
秋季常见的皮肤病如何防治
1、湿疹
其发生原因复杂,多种多样,有些是与季节变化有关,不少湿疹一到秋季就发生,形态也多种多样,初起为急性,为红斑、丘疹、水疱等。治疗不及时可以转成亚急性或慢性,皮肤变厚,形成苔藓化。激烈搔抓,继发多种形态改变。
预防:对于每到秋季容易发生的湿疹要注意寻找原因,如干燥、寒冷、接触某物过敏引起的就要改变不利于皮肤的环境去除过敏原。
治疗:湿疹治疗最好在急性期就治愈,根据皮损的疹形,选择合理的药物。此时最好就医请医生根据皮损情况用药。乱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2、荨麻疹
其病因也复杂,多种因素可引起,其中因气温变化引起寒冷性荨麻疹就是秋季多发的特点——皮肤遇冷风团发作,变暖后风团消退。
预防:有此毛病的人,在季节变换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注意保暖。可以从夏季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对寒冷适应,锻炼冷水浴,冷水摩擦。
治疗:可服用抗组织胺类药。
3、昆虫叮咬
在南方虽然是秋天,常见多由跳蚤,螨,蚊,蠓,毛虫,毒蛾,蜂等昆虫叮咬引起的皮疹,皮疹多发于四肢及躯干伸侧,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的红色风团样损害,顶端常有小水疱,自觉瘙痒,皮疹1-2周消退,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有的可以转变成结节性痒疹。
预防:注意居室卫生,消灭昆虫殖生环境,做好个人防护。
治疗:对皮损避免搔抓。外用虫咬药水,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药膏。瘙痒剧烈的可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眯唑斯丁,氯雷他定等。
4、皮肤瘙痒症
这种皮肤瘙痒往往从初秋雨水减少就开始,中老年人发生较多,由皮肤分泌油脂减少,皮肤干燥,裂纹,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发生瘙痒。
预防:秋后就要注意皮肤保湿,减少洗浴次数和浴液使用,根据个人情况浴后外用润肤乳。瘙痒时避免搔抓,外用药物止痒,防止继发皮肤病的发生。
治疗:就是要纠正皮肤干燥,外用润肤乳,甘油霜,冷霜,维生素E乳,无比膏等。剧烈瘙痒者可以加服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西替利嗪,安泰乐等,或服镇静药。
5、银屑病
有大部分病例,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后复发的明显增多,新发的银屑病也因秋天气温变化着凉感冒、扁桃体炎等诱发。有统计发现寒冷地区银屑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温暖地区。
预防:银屑病病人在寒冷季节注意预防感冒,扁桃体炎的发生。有条件可以过迁徙生活,秋后去温暖潮湿的南方居住。
治疗:对进行期皮损避免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复发的皮损,面积小可用封包法,外用药物常常采用焦油类、水杨酸类、蒽林、皮质激素类、卡泊三醇、维A酸等制剂。
秋冬季节皮肤干燥应对措施
1.西瓜皮补水爽肤应对秋季皮肤干燥
西瓜皮里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纤维,能够起到很好的补水效果。在吃完西瓜的时候,瓜皮不要扔掉,留下来用刀切成薄片,然后敷在脸上,再轻轻地按摩脸上的皮肤,大约敷10分钟再换新的西瓜皮薄片敷在脸上,10分钟之后用清水洗干净。
2.去角质应对秋季皮肤干燥
定期去角质能够去除表皮的老化皮肤角质层。由于秋季皮肤的新陈代谢会变得缓慢,角质层对堆积在脸部,造成皮肤的干燥,所以在秋季要定期地去除脸部的老化角质层,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3.勤喝水应对秋季皮肤干燥
在干燥的秋季,要勤喝水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分!这是秋季护肤最简单的方法,勤喝水能够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过多的废物和堆积的毒素。
4.夜间敷蜂胶睡美睡眠面膜应对秋季皮肤干燥
敷补水面膜是最常见的应对皮肤干燥的方法。在秋冬季,补水面膜是必需品。在每天洗完澡之后,先用洁面乳清洁皮肤,然后再睡前的20分钟敷上蜂胶睡美睡眠面膜,敷面膜的时候别忘了按摩一下脸部,促进精华液更好地被脸部吸收!
秋季要预防4种皮肤病
颜面再发性皮炎
颜面部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于20—40岁女性。与化妆品使用不当、尘埃、花粉等接触过敏有关。
空气中的某些尘埃、花粉等物,粘附在涂擦了化妆品的皮肤上,再经过日光的照射,局部的酸碱比值发生改变,皮肤表面温度升高,使其易于溶解吸收而发生变态性反应,导致皮肤屏障作用破坏。秋季由于天气干燥,经皮水分丢失增加使皮肤干燥、脱屑。
温馨提示:
除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外,外出前不要用化妆品及碱性强的肥皂洗面,平时不吃辛辣、姜、蒜之类刺激性食物,可口服维生素B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面部保湿,一旦发生颜面再发性皮炎,要到医院做有关检查诊疗。
银屑病
银屑病诱发因素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季节变化,该病往往冬天加重夏天减轻。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发病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所以秋季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温馨提示:
换季时节,银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易发季节,所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每于好发季节之前,适当服用凉血消斑润肤中药,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银屑病复发。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于病毒引起,平时潜伏在神经节,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复制并沿着神经分布下行,皮肤出现红斑水疱,并伴剧烈疼痛。
温馨提示: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感冒发烧易诱发该病;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不要熬夜;饮食方面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平时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其他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还有单纯疱疹、小儿风疹、婴幼儿急疹等。
皮肤瘙痒症
天气转凉,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导致瘙痒,常见于老年人。加上外部刺激,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更易瘙痒。
温馨提示:
第一,注意“忌嘴”。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
第二,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如洗衣粉等;
第三,皮肤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可搽一些润肤乳液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或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平时还要少用肥皂洗手,注意滋润皮肤。类似疾病还包括:慢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汗疱疹等。
秋季预防皮肤病的最佳季节
秋季,让人感觉秋高气爽,但阳光依然强烈,紫外线照射量仍多。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大量出汗,病原微生物侵扰,以及蚊虫叮咬等,是皮肤病多发的原因。中医认为秋季属肺,肺主皮毛,秋多燥,燥易伤肺阴,肺阴虚皮肤则燥,各类皮肤病容易复发,但是也是预防各类皮肤病的最佳季节。肺主皮毛,肺卫强则皮肤不易受袭,就能防止各类皮肤病。在秋季,我们临床可以经常见到日光性皮炎,湿疹,虫咬皮炎,脱发等各类皮肤病。所以,在预防上我们应注意:
1、外出同样注意防晒,注意穿宽松舒适的衣服,保持肌肤的清洁、干燥。
2、秋季多燥,故而注意饮食,多食水果蔬菜,多食有助益养肺阴的食物,勿食辛辣。
3、多运动,保持机体的强健,肺卫强则皮肤强,不易生皮肤病。
4、有些冬季容易复发的皮肤病,比如银屑病在此时应做好提前预防,可以提前来医院给与预防,可防止冬季的复发。因此在秋季,我们要多养“肺”,就可以预防各类皮肤病的发生。
例如这些病就常在秋季发生:
1、湿疹
其发生原因复杂,多种多样,有些是与季节变化有关,不少湿疹一到秋季就发生,形态也多种多样,初起为急性,为红斑、丘疹、水疱等。治疗不及时可以转成亚急性或慢性,皮肤变厚,形成苔藓化。激烈搔抓,继发多种形态改变。
预防:对于每到秋季容易发生的湿疹要注意寻找原因,如干燥、寒冷、接触某物过敏引起的就要改变不利于皮肤的环境去除过敏原。
治疗:湿疹治疗最好在急性期就治愈,根据皮损的疹形,选择合理的药物。此时最好就医请医生根据皮损情况用药。乱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2、荨麻疹
其病因也复杂,多种因素可引起,其中因气温变化引起寒冷性荨麻疹就是秋季多发的特点--皮肤遇冷风团发作,变暖后风团消退。
预防:有此毛病的人,在季节变换时一定要注意防风、防寒,注意保暖。可以从夏季开始注意锻炼身体对寒冷适应,锻炼冷水浴,冷水摩擦。
治疗:可服用抗组织胺类药。
如何做好春季皮肤病的防治
春季是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水痘、风疹等皮肤病的高发期,因为春天风沙大、冷热骤变、浮尘多,细菌、虫螨、柳絮花粉也多,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皮肤过敏,使皮肤病复发或加重。那么如何做好春季皮肤病的防治?
春季皮肤病防护措施
过敏体质的人群应避免到鲜花盛开的地方去;不要接触到狗、猫等小动物;不要进入灰尘大房间或长期无人出入的仓库,减少过敏的机会。
增加户外活动。先接受小剂量紫外线照射,逐渐增强照射量。若未出游玩,最好涂好防晒霜,戴宽边帽,打好遮阳伞,并穿浅色长袖衣衫。
不要用含光感物质较多的化妆品,如不纯的凡士林、香水、花露水等。
尽量少吃或不吃光敏性食物,如:苋菜、菠菜、泥螺、马兰头、芹菜等。
应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以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
一旦得了皮肤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冬季皮肤病有哪些
冬季皮肤病有哪些?冬季,气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无疑对皮肤是一种刺激,很多人的皮肤都很干燥,所以冬季皮肤病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瘙痒。那冬季皮肤病有哪些?
1、皮肤瘙痒症
原发性皮肤瘙痒症见秋冬季皮肤病论男幼都发病者较见患者全身处瘙痒白由于外界干扰尚暇顾及夜间瘙痒难忍全身似蚂蚁爬忍受检查皮肤却任何原发性皮疹仅见瘙痒引起皮肤抓痕血痂或者色素沉着等继发性损害
2、手足皲裂
手足皲裂冬季见种皮肤病患者手足皮肤往往缺少滋润干燥严重者皲裂至深部肌层明显痛甚至影响手足皮损由皱裂至龟裂短深浅裂口发于手指手掌屈侧、足跟、趾底、足侧等处。
3、鱼鳞病
鱼鳞病也是冬季特别容易出现的一种皮肤病,特别是鱼鳞病患者,到了冬天,病情会发展的比较严重,冬季皮肤病一般主要是因为干燥所引起的。
除了以上这几种,冬季皮肤病还有冻伤、冷红斑、冷超敏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