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幼儿园心理上的四大准备
宝宝上幼儿园心理上的四大准备
1、带宝宝参观幼儿园
入园前你最好常带宝宝在幼儿园附近玩耍,使宝宝逐渐喜欢幼儿园环境,如有可能还可以带宝宝去看他所在班级的环境、墙饰、玩具、睡眠环境、床、盥洗室、如厕的地方、户外活动场所(大型玩具)等,这样,宝宝会对“幼儿园”有直观的美好感受。
2、多讲幼儿园的趣事,描述幼儿园老师的“好”
父母提前给宝宝讲幼儿园的有趣故事,令宝宝产生“神往”之感。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唱歌跳舞,可以玩各种玩具,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全家人高兴地谈论上幼儿园的事,并模仿游戏、上课的情景。家长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个类似活动室一角的环境,与宝宝轮流扮老师和幼儿。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幼儿园老师来吓唬宝宝,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从心里产生对老师的恐惧感。当然,也不要过分夸张幼儿园生活的美好,以免给宝宝造成错觉,入园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宝宝的情绪。
3、教宝宝学会交朋友
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是宝宝从自然人转变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入园前应尽量让宝宝与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宝宝一起玩,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将来上幼儿园时会更适应。入园后,父母可以利用接送时间,主动认识本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朋友,鼓励宝宝们在一起玩,分散分离焦虑,让宝宝尽早融入群体生活。另外常带宝宝做户外运动、参与游戏,这对宝宝早期熟悉不同的环境和克服对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
4、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的建立与宝宝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规律、游戏中的规则以及家长对待宝宝的奖惩原则等,都可以使宝宝从中学习和发展规则意识。家长是宝宝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因此家长的行为非常重要,像长时间看电视、上网等不良习惯都会让宝宝关注并且模仿;另外家长一定注意不能讲脏话,或者爱诉诸武力解决家庭矛盾,因为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宝宝。
孩子入园家长心理关难过
1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分离焦虑的情况不仅会在孩子身上发生,很多家长也一样会出现,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甚至是由于家长的影响导致的。沈吟在儿子上幼儿园的前几天,开始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原先她以为是对孩子的不舍,并没有特别在意。开学那天,沈吟和先生异常隆重的一同前往送孩子入幼儿园。一路上,沈吟感觉内心越来越恐慌。进入幼儿园,帮孩子打理好一切,老师示意家长赶紧离开,沈吟的眼圈却莫名其妙的红了,泪水不自禁的流下了。儿子原本很开心的与她说再见,看见她伤心的样子,孩子扑过来,紧紧的抱住妈妈。当沈吟被老公强行拉走的那一瞬间,儿子放声大哭,沈吟也忍不住痛哭失声。“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很多家长笑话我,孩子只是上幼儿园而已,几小时后就会回来。我也明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深深的被父母抛弃的感觉。”沈吟说。她原以为这份情绪很快就会好转,可现实却是每天送儿子上幼儿园她都会哭得稀里哗啦。无奈之下,沈吟只能向学心理学的朋友求助。在朋友的帮助下,沈吟回想起自己第一天上幼儿园时的情景:那天沈吟很兴奋,早早的就起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拉着爸爸的手出门。到了幼儿园,有一个很漂亮的老师迎接沈吟,说带她去滑滑梯。爸爸留在门口与另一位老师说着什么。沈吟很放心的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滑滑梯玩好,沈吟想找爸爸,冲到门口去找他,却发现爸爸不见了。遍寻不到爸爸的沈吟惊恐的大哭起来,她以为爸爸不要自己了,她再也回不了家了,不知道哭了多久,幼儿园老师出来强硬的把沈吟拉了进去。但在沈吟幼小的心灵里,却埋下了“爸爸不要我了”的心理阴影。从那一天开始,沈吟每次去幼儿园,这份感觉都会重现,就这样,三年幼儿园上下来,沈吟也整整哭了三年。随着沈吟一天天的长大,这份伤痛早已被深深的埋在潜意识深处。但这次儿子上幼儿园,却唤起了沈吟潜意识深处的伤痛,于是沈吟比孩子还要焦虑,还要伤心。朋友帮沈吟处理了这部分的情绪,让她告诉那个悲伤的幼小的自己,她并没有被爸爸抛弃,相反,爸爸很爱她。幼儿园的生活也不是那么悲惨,有很多快乐开心的回忆。当沈吟自己的伤痛处理好,她发现儿子能够很平静的接受幼儿园的生活,开开心心的和自己说再见。家长的分离焦虑就像一股反作用力,会阻碍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虽然家长嘴上说着:“宝贝,你要去幼儿园。”其实内心并不希望孩子去幼儿园。而孩子们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们能感觉到父母情绪的微妙变化。他们便会通过哭闹来引起父母的同情和怜悯心,以期达到自己的目的,逃避因此,孩子入园前,家长要检查自己是否有分离焦虑,如果有,要尽快处理,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让自己的不安传染给孩子。2不要把孩子上幼儿园当成一种解脱很多家长会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解脱了的想法,尤其在自己很疲惫的情况下,更是会不由自主的感叹:“等他上幼儿园就轻松了”,这些想法会让孩子有一种自己是爸爸妈妈的负担,爸爸妈妈对自己很厌烦的感觉,会给孩子带来负面信息,加深孩子对幼儿园的恐慌。如果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即使家长不明确的说出来,孩子也能察觉到,这些都会让他更恐慌,更粘家长。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在2-5岁这个阶段,每个孩子将会经历一种类似青春期的孩子会出现的强烈冲突,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妈妈不是专属于自己的,他们自己会有走向社会的渴望。他们需要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在情感上,孩子会有更多的情绪出现,他们需要一个更加轻松的环境和氛围,用做游戏或说话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幼儿园就是扮演这样一个角色的。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比家更适合的环境,所有的物品摆设都是配合小朋友的身高,老师会提供一些创意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孩子发展新能力。孩子在这个环境里还会认识许多同龄的小伙伴,他们会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成为同龄团体的一分子。因此,幼儿园是一个帮助孩子成长的地方,家长让孩子上幼儿园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帮助孩子成长。如果家长坚定这样的信念,孩子就会对幼儿园产生信赖与好奇,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幼儿园吓孩子。有些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用幼儿园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你这样,到了幼儿园老师会不喜欢”。这些话都会让孩子讨厌幼儿园。3相信孩子,相信幼儿园孩子看似弱小,什么都不懂,事实上,他们的适应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还在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吃不好,睡不香,而孩子早没事了。转眼牛牛就要上幼儿园了。牛牛妈千挑万选,为儿子报了一所公立幼儿园,幼儿园环境很不错,在一条幽静的接上,操场上有各种小孩子玩的设施,操场四周还种了很多小灌木。虽然这所公立幼儿园里的课程一般,不像有些私立幼儿园或者双语幼儿园有许多特色课程或者外语课等等,主要就是带孩子玩,教孩子一些行为习惯。不过幼儿园的环境设施很好,伙食也很不错,有早餐、午餐、下午点心。老师很温柔,里面的小朋友也很懂礼貌。妈妈还带牛牛去看过一次,牛牛也很喜欢这所幼儿园。不过日子一天天临近九月,牛牛妈开始忧心起来,牛牛从小都是在自己身边长大,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更别提过集体生活了。牛牛到了幼儿园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呢?会不会被同学欺负呢?会不会好好吃饭呢?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在她的脑海盘旋起来。她每天晚上和老公念叨这些担心的问题,有时候在牛牛面前也不免表现出担心的神色来。一天喂牛牛吃饭时,牛牛妈想到牛牛到了幼儿园自己就不能喂他吃饭了,又忍不住伤感起来,对老公说:“牛牛到了幼儿园就没人喂他吃饭了,老师肯定不能像我这样细心的,我们家宝宝不喂就不好好吃饭,而且幼儿园的伙食不知道对不对宝宝胃口。万一伙食不对胃口,宝宝肯定要饿肚子了。”听她这么愁眉苦脸的念叨着,原本高高兴兴吃饭的牛牛也变得愁眉苦脸起来,叫着“我只要妈妈喂我吃饭,别人喂我我都不要吃!”听了此话,爸爸说:“你以后别整天在孩子面前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啦!你既然希望宝宝每天开开心心去上幼儿园,你就要放下自己的心理负担,相信孩子,相信老师!”牛牛妈觉得很有道理。自己是宝宝坚强的后盾,应该给宝宝精神上的鼓励。如果自己为了宝宝上幼儿园就成天愁眉苦脸,宝宝的情绪会受到大人的影响,怎么可能开开心心去上幼儿园呢。现在的小孩子非常聪明,虽然只有两三岁,但是就已经学会对大人察言观色了。如果大人对于孩子上幼儿园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不舍,那么孩子到了幼儿园就有可能不停哭闹,抓住大人焦虑的点,然后不肯去上幼儿园。如果大人对于孩子上幼儿园表现出充分的相信、鼓励的话,孩子对于和母亲分离就不会表现出特别的依赖。同时,如果家长不信任老师,老师也会感受到这份能量,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所以对于送孩子上幼儿园,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过度焦虑,而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孩子刚上幼儿园阶段难免有焦虑,如果希望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家长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家长的分离焦虑就像一股反作用力,会阻碍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因此孩子入园前,家长要检查自己是否有分离焦虑,如果有,要尽快处理,同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要让自己的不安传染给孩子。
宝宝不愿来幼儿园怎么办
造成孩子不肯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首先是因为不熟悉环境,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会使孩子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其次是因为生活方式不适应,孩子从个体活动过渡到有规律的集体活动,难以适应。
对于上过幼儿园已有一段时间的孩子来说,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可能因为他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到批评,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身体不舒服,还可能是因为生病或其他原因,隔了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对幼儿园产生了陌生感。
以上两种情况,父母要分析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动员孩子上幼儿园。
对初上幼儿园的孩子,主要应做好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一、多给孩子讲幼儿园有趣的事,引起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
二、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熟悉老师,熟悉环境,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培养孩子初步的适应能力。
三、了解幼儿园提出的有关教育孩子的具体要求,培养孩子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给孩子安排与幼儿园相应的作息时间,缩短家庭与幼儿园生活、卫生习惯方面的距离,使孩子对幼儿园有一定间接经验。
四、讲明道理,并给孩子以鼓励,使孩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初步理解上幼儿园的意义,从而能自愿地上幼儿园。
对已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要深究原因,对症下药:
一、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做事遇到了困难或受了批评,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或找出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孩子要勇于克服困难,承认并改正错误,做个坚强的孩子。
二、孩子若向父母提要求,对于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或虽合理但一时无法满足的,要向孩子讲明原因。若发现孩子身体不舒服,可暂时不上幼儿园,在家观察;也可送孩子去幼儿园,但要和老师说明情况,以便老师在必要时给予照顾。
三、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间隔一段时间没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事先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孩子对重返幼儿园有一个心理准备。同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要持之以恒,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中断。
宝宝上幼儿园需具备什么基本能力
把宝宝送入幼儿园的年龄最好不要早过两岁,而且想要将宝宝送入幼儿园的时候,家长需要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和表达能力,具体如下:
考察宝宝表达身体感到不适的能力,例如能否表达疼痛,尿湿,能表达口渴,上厕所等。宝宝表达身体不适能力很重要,因为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身体和性格的了解也没有家长那么仔细,所以宝宝需要具备这种表达能力才可以安全地上幼儿园。
考察宝宝的自理能力。上幼儿园也是锻炼宝宝独立能力的阶段,宝宝在幼儿园离开家长,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宝宝需要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才可以应付日常的基本问题,例如吃饭,上厕所等,而且大部分的幼儿园也会在宝宝自理能力上有相对的要求,所以家长在送宝宝上幼儿园之前需要好好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考察宝宝的社交能力,懂得“轮流”排队等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有请别人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幼儿园其实也是宝宝开始进入社会的阶段,宝宝开始要跟其他和自已一样的小宝宝接触,不再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需要遵循集体生活的规则,这也是宝宝开始成为社会的人的开端。人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社会化,需要遵循社会的秩序,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家长需要培养宝宝的这种社交能力,才可以在幼儿园里面和其他小宝宝和平共处
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怎么办
爸爸妈妈要相信,宝宝上幼儿园、进入儿童小社会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所以要欢天喜地地带宝宝入园。当宝宝抱着你的脖子央求不上幼儿园时,你首先不要掉眼泪,宝宝对大人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你的不坚强会传染给他,更令他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痛苦的事。不可以妥协,不必中途来看望。要相信宝宝的适应能力。爸爸妈妈不要在宝宝面前流露焦虑不安的神情,要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有关心你的老师,有许多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和好玩的玩具。
五招让宝宝顺利进入幼儿园
3月,是一个让许多父母在欣喜中夹杂着担忧和忐忑的月份,因为许多宝宝在这个月就要开始幼儿园生活了,因此,能否让孩子顺利进入幼儿园并尽快适应那里的生活,就成了这个月家长最关心的话题。
我们常在幼儿园门口看到"生离死别"式的送儿场面:一边是孩子哭天喊地不要妈妈离去,一边是家长扒在门边暗自抹泪。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如果能提前一段时间按照下面的五部曲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宝宝的入园焦虑。
一、先入为主:选择宝宝情绪好的时候,有意识地将幼儿园编到一些故事中讲给宝宝听,让孩子第一次接触"幼儿园"这个概念时就认为那是一个小朋友都很爱去的好地方,但千万不要急于提上幼儿园的事。
二、心理暗示:充分利用孩子容易受心理暗示的特点,用许诺孩子上幼儿园作为一种奖励的方式,树立"好孩子才能上幼儿园"的观念,让宝宝逐渐产生渴望去幼儿园的念头。千万不要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之类的话,那样会使宝宝认定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三、增加社交:有意识地多提供宝宝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既可以请其它小朋友来家玩,也要经常带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玩,尽量鼓励孩子们自己在一起玩,即使发生争执,也尽量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家长少干预,让孩子逐渐体会和同龄人在一起玩的乐趣。
四、实地考察:在和园方老师沟通后,带孩子去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区玩滑梯、秋千等玩具,仍然不要急于提上幼儿园的事,只管让孩子尽情玩,并引导宝宝观察其它小朋友如何在幼儿园快乐地生活,要多去几次,让孩子熟悉幼儿园。
五、深入了解:带孩子参观他/她准备要去的班级,介绍孩子和老师认识,鼓励孩子和老师交谈,给孩子讲讲小朋友们都在哪儿玩玩具、在哪儿游戏、在哪儿洗手、吃饭、睡觉等,让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细致地了解。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孩子已对幼儿园非常熟悉了,再让宝宝正式入园,相信您的宝宝一定能顺利、愉快地去上幼儿园。
宝宝胆子小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现在的宝宝,大多是独生子,又多住高楼,与人交往的机会很少。一些家长,不注意提前训练和心理准备,3岁以后,猛然让宝宝上幼儿园了,宝宝自然就有明显的恐惧和不适应,因为心理的作用,宝宝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甚至咳嗽、睡眠不实等现象,可是如果去检查,却发现没有问题。
宝宝胆小应对方法:
1.几个月大的宝宝要多抱出去晒太阳,并与人多接触。
2.会走的小朋友可带去游乐场、亲子班,与同龄宝宝多接触。
3.上幼儿园前去园里参观,慢慢适应那里的情况。
4.上幼儿园最初几周,每次接宝宝的时候,要多夸奖宝宝。让宝宝喜欢幼儿园,减少上幼儿园的恐惧。
上幼儿园的好处
宝宝上幼儿园的好处有哪些?宝宝上幼儿园不仅能够满足宝宝对世界的好奇,想要探索新知识、新事物,同时也能懂得与人相处,让宝宝变得更乐观。宝宝几岁上幼儿园好主要考虑到身体免疫力、自身能力、自身探索方面等获得提高,宝宝上幼儿园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身体免疫力方面:两岁半的宝宝的身体免疫力已经有所增强,对于进入新环境和改变作息习惯不会感到焦虑和身体上产生不良反应,他们已经有足够强健的身体应付这些环境的改变。
2、自身能力方面:这个时候宝宝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宝宝的智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3、自身探索方面:同时两岁多的宝宝,主动探索的需求非常大,幼儿园提供的家庭之外的探索环境,正好可以满足宝宝的探索心。
上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
孩子到了3岁便可以上幼儿园了,对于上学他们会十分兴奋,但是幼儿园里的环境却与家中不同。在幼儿园,孩 子需要与大家一起学习、活动。
大多数3岁小孩的社交技巧都不是太理想,而且其情绪亦不够稳定,他们都需要时间学习与别人相处。不过,如 果孩子具备以下八种特质,便有机会在幼儿园里“鹤立鸡群”。
1、自信。小孩要学会欣赏自己,并相信自己会成功。有自信的孩子,是会更乐意接受挑战的,而且他们会勇于 表达自己,不怕外界的压力。
2、独立。小孩一定要学习为自己做事,过份依赖的孩子难以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事事会以别人为依附。
3、自发性。自发性是孩子学习新事物的原动力,有自发性的孩子,会喜欢学习,对新事物表现出好奇。自发性 是成功的一大要素。
4、好奇。小孩子其实是天生好奇的,打从婴儿期开始,便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如孩子能继续保持好奇心,便 能在学习上事半功倍。
5、耐性。小孩必须学习完成手上的工作,才开展另一件工作,有耐性的孩子会专心持久地集中精神,把一件事 情做好;反之,一个没有耐性的小孩,做什么事都只是“三分钟热情”,那就难以把事情做好。
6、合作。小孩必须学习与别人相处、分享和轮流使用物品。特别是现在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不愿意与人分 享,但在幼儿园里,却是群体的世界,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学习、生活会更加顺利、愉快。
7、自制。小孩必须明白有些行为是不对的,如打架或者骂人。他们必须知道,即使是生气,也有正确和不正确 的方法来发泄,这一点,便是自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定会是个老师欣赏的乖孩子。
8、欣赏别人。小孩必须学会欣赏别人和体会别人的感受,现今大多小孩子对别人的好意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 感谢和欣赏别人的好意,结果同时使自己和别人均不愉快。懂得欣赏别人的孩子,一定是个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