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近视眼是如何引起的

近视眼是如何引起的

引起近视眼的原因,至今看法仍不统一,但归结起来不外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人的视觉器官是适应外界光的不断变化而变异和进化的。现就遗传和环境对眼的影响分述如下。

1.遗传因素(hereditary factor)

根据群体调查,已证明各民族之间近视眼的发病率差别很大,亚洲人中以中国人和日本人多发近视。欧洲犹太人较英、德等国本地人的近视眼为多见。Stephoson于1919年调查伦敦儿童的眼屈光状态,犹太人儿童的近视眼比本地儿童者约多10倍。

(1)高度近视:

胡诞宁等对61个家系调查发现:①双亲均有高度近视,子代12人均为高度近视(100%);②双亲之一有高度近视,子代又有人发病者(指示双亲中另一方为杂合子),在40个子女中23人高度近视(57.5%),与预期的发生率 (50%)相比,P>0.05;③双亲表现正常,子代有人发病的25个家庭(指示双亲均为杂合子),在197个子女中68人发病,经用Winburg和Lenz矫正法后,其发病率分别为21.3%和22.2%,与预期的25%相比,P>0.05。此三者均符合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规律,但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表现程度减轻或外显不全。高度近视者,如与表现型正常者结婚,有18%~24%的机会是与杂合子者通婚,有可能生出高度近视的子女。因此,可较有把握地认为我国的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

(2)单纯近视:

即低、中度近视,系指屈光度在6.0D以下的近视或近视散光。一般无明显的眼底变化,矫正视力可以正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在双生子调查中发现,无论近视一致率还是屈光度差值,都是同卵间的相同程度大于异卵,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意义,并提示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据本组相关系数计算,近视遗传度为61%。进行双生子测定,得出遗传指数为65%。眼轴、角膜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遗传指数分别为55.5%,49.1%,72.1%。有人在上海高中学生一级亲属调查计算遗传度为50.5%,即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发生约各占一半。因此推论,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综上所述,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既服从遗传规律,也有环境因素的参与。

2.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

某些环境因素可以增加眼部调节形成一定程度的屈光性近视眼,是否可使眼轴变长形成轴性近视,仍然存在疑问。Duke-Elder的眼科教科书中已有报道幼小动物养在笼中比野生者增加近视的例子。近年来国外和国内学者将幼小动物放在人工设计的特殊视觉环境中喂养,用以观察环境对眼球发育的影响,已取得一些成就。如Wiesel将猕猴的眼睑缝合,形成上下睑缘粘连,在眼前形成半透明的遮盖膜,在明亮处喂养。其中5号猴是单侧眼睑缝合18个月后,打开缝合,在睫状肌麻痹后做带状光检影和眼球摘除后测定其屈光度和眼球长度。结果表明缝合眼形成-13.5D的近视,眼的前后轴长亦增加20%。8号猴因已发育成熟,喂养17个月屈光度和眼轴均无变化。2号猴刚生后就将眼睑缝合,仅6周即成为-2.75D的近视。1979年Wiesel等又将眼睑缝合的猴喂养在全黑的环境条件下,发现并不发生近视。

什么是假近视

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眼是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眼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眼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眼,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假性近视的特点

第一,最主要的特点是远视力低于近视力

看远处的时候,出现视力模糊,看不清;但是看近处时,却视力正常。一般远视力小于1.0,而近视力等于或大于1.0。

第二,假性近视的视力很不稳定,易波动

看远处的时候,出现视力模糊

通过休息之后,视力会有所改善,但是如果在进行近距离作业的时候,情况就会再次变得糟糕。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如果使用麻痹睫状肌的药物,视力可得到提高。

假性近视是眼球的眼轴正常,但睫状肌长期收缩调节过度,引起调节痉挛,出现眼胀、头晕、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是,经过休息或采取必要的治疗方法之后,视力又可以得到改善和恢复。一般不需要戴眼镜的,但若长期忽视,没有及时纠正,就会演变成真性近视。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近视眼分类尚未有统一规定,现临床一般最常用的是按屈光度和屈光成分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近视的引发原因有哪些

1.近视眼是一类和遗传因素有关的眼病。低度近视眼为多因子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单因子遗传;单纯性近视眼及少数病理性近视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数病理性近视眼为隐性遗传。

2.用眼不当也是近视发生的一大原因。研究表明,视近负荷是单纯性近视眼最重要的原因。视近负荷包括过近用眼及视近时间过长。近距离工作和近视眼的发生及发展存在剂量梯度效应。用眼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近视,阅读及近距离工作时间越多,近视眼进展越快,阅读距离越近近视眼进展越快。用眼时的光线及姿势对眼睛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良的照明方式严重影响视力,环境与作业面的亮度对比越大,越易引起视力疲劳。而不良的用眼姿势也会导致视力下降。阅读距离越近,脖子倾斜度越大,这样很容易引起同侧瞳孔扩大,影响视力。

3.营养不良也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高糖、高蛋白及某些微量因素缺乏和近视眼的形成有关。

为了预防近视的发生,无论是已经工作或是还在上学的青少年一定要学会科学合理用眼,并适当的补充营养。并适当的做一些视力恢复训练。阿瞳视力训练恢复仪是目前最有效的恢复视力训练法。

近视眼和饮食的关系

吃硬质食物过少也是引起青少年近视增加的原因之一。咀嚼被誉为另类的“眼保健操”。多吃胡萝卜、黄豆、水果等耐嚼的硬质食品,增加咀嚼的机会。

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学会珍惜眼睛,为了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预防近视从小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近视眼的形成

关于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现在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来说有近视过度说、眼外肌牵拉说和种族、体质、营养、遗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导致患近视眼。青少年的近视眼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眼功能与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在视力波动或下降的同时,出现眼结构的改变,眼肌牵引,眼压升高,长期眼球充血致眼内容增加,巩膜延伸,使眼球发育超过了正常比例,最后致眼轴延长。

近视也有真假之分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真性近视是不可逆转的。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一般可能出现视力异常,有时看不清远处物体。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经治疗可以消失。用睫状肌麻痹性充分散瞳可以区别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散瞳后无明显屈光度,视力提高者为假性近视;如果散瞳后有一定屈光度,必须用透镜加以矫正,视力才能提高者为真性近视。真性近视可以通过配眼镜、戴隐形眼镜和手术来治疗。假性近视可以通过穴位按摩、针灸,电刺激、理疗等方法来治疗恢复视力。

近视眼是怎样分类的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近视眼的分类有哪些

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单纯性近视:即一般性近视,屈光度通常在600度以下的中低度近视,近视的进行性发展缓慢。眼球组织正常,不出现病理性改变。

进行性近视:即所谓的高度近视,也称病理性近视,其屈光度超过600度,最高可达4000度。一般发病较早,眼球轴径不断加长,眼球的许多组织可发生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按照近视的程度分类

低度近视:屈光度低于等于-300度者。

中度近视:屈光度在-300~-600度之间的近视。

高度近视:屈光度高于-600度者。

按屈光成分分类

(1)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2)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3)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按调节作用分类

此类近视一般属于单纯性近视范畴。

假性近视:亦称调节性近视,其眼球轴径长度正常,但屈光间质的屈折力超出常度,一般为晶状体调节过度,因此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散瞳后近视的屈光度完全消失,表现为正视眼或远视眼。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

混合性近视:真假性近视同时存在的状态。散瞳后近视屈光度有较多的降低,但仍为近视。青少年近视学子在学习任务繁重和身体发育过程中,多为此种近视状态。

近视眼的分类多种多样,以上所述近视眼的分类仅供广大的朋友们作参考,具体详情请咨询相应近视眼方面的专家。如果您是一位近视眼患者,建议您及早的治疗近视眼,以防近视眼越来越严重,最后不能完全治愈近视眼。

近视眼能否引起青光眼

青光眼是以眼球内压力升高并对视神经造成损害为主要特征。青光眼是致盲性病。近视眼者特别是高度近视者,眼压容易升高。据统计,1000度以上近视眼眼压高于正常达30%,而2000度以上近视眼则高于正常达50%,所以有人认为青光眼是高度近视十分普遍的合并症。

为什么高度近视眼眼压容易升高?

在眼球内有一种液体叫房水,它不断生成和排出,其生成量和排出量是平衡的,所以眼内压维持在一定的正常水平,房水排出是通过前房角处的无数微孔再到达静脉。

而高度近视眼,这些微孔数量变少,孔径变小,并且不太通畅,这样造成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当不太严重时虽然眼压尚正常,但其功能储备比正常人差,一旦眼内有炎症等变化或点用激素眼药水时,表现为耐受性差,很容易引起眼压升高。当房水流出阻力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无诱发原因就出现眼压升高,视神经受损,即为青光眼。

常吃甜食或引起近视眼

近视眼是青少年常见的眼部屈光不正类型,特别是课业繁重的学生们,原因大都是和用眼不当和不良的读写姿势有关。饮食也与近视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最近的研究表示,常吃甜食也可能是引起近视眼的原因。

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提醒大家,甜食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人体内的钙中和,可造成血钙减少,而缺钙则会使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伸长。过量进食糖类,会引起维生素B1在体内消耗过多,而维生素B1一旦缺乏,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成为近视眼的原因之一。

所以,特别是青少年,在饮食上不要偏食,尤其不要偏食高糖食物,应遍尝酸甜苦辣咸五味;如果吃蔬菜、水果较少,则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B1片剂。希望能引起大家这方面的认识,了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共同预防近视眼。

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怎么分的

近视眼是现代文明病的一种,但真正要选择一家比较好的正规眼科医院却并不太容易,于是许多人近视的时候刚开始能拖就拖,或直接去眼镜店配眼镜就觉得可以安心了,那么儿童近视有哪些种类是怎么分的呢?

按屈光度分:①轻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一般眼底无病理性改变。②中度近视眼:近视度>-3.00D(300度)<-6.00D(600度),部分眼底呈豹纹状改变。③高度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近视度>-6.00D(600度),常引起玻璃体和眼底的退行性病变,其中>-10.00D(1000度)、眼底病理性改变严重的也称为恶性近视眼,多与遗传因素有关。

按屈光成分分:

①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轴的延长造成的近视。一般眼轴增加1mm,近视度增加-3.00D,在高度近视眼特别是恶性近视眼中,眼轴的延长极为严重,往往可以看到明显的眼球突出。

②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曲率半径变化(减小)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角膜的改变,如圆锥形角膜、角膜葡萄肿等;还可见于晶体核异常形成的圆锥形晶体以及晶体位前移等。

③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于屈光间质的屈光率变化(增高)造成的近视。临床主要见于晶体的改变,如糖尿病、白内障早期的晶体膨隆等。

也有按成因把近视眼分为两类:①单纯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发育期视近过度造成的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600度)以下,也称为获得性和生理性近视眼。②病理性近视眼:主要是指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近视。度数一般大于-6.00D(600度),也称为变性性近视眼。

在临床中,有人把幼儿期即出现的近视眼叫先天性近视,也有人把所有的病理性近视眼统称为先天性近视。

假性近视眼的症状

1、假性近视的症状一般是由于长时间近距离工作,用眼姿势不良,伏在桌上、躺在床上或动荡不稳的车厢里看书;光线过强过弱等使眼睛睫状肌常常处于紧张、疲劳状态,造成视力减退。如经适当休息或用阿托品苭水滴眼,使麻痹痉挛的睫状肌放松,视力就可恢复。真性近视,视力在0.8以下,近视度超过100度就必须配戴眼镜,否则近视度会越来越深。

2、假性近视是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眼是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眼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眼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眼,是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3、假性近视的症状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

这种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假性近视和真性近视从症状上看都有视力疲劳、远视力不好而近视力好的特征。但假性近视属于功能性改变,没有眼球前后径变长的问题,只是调节痉挛,经睫状肌麻痹苭点眼后,多数可转为远视或正视眼。

近视眼的分类及表现

一、近视眼的分类

1、按照近视的程度

⑴3.00D以内者,称为轻度近视眼。

⑵3.00D~6.00D者为中度近视眼。

⑶6.00D以上者为高度近视眼,又称病理性近视。

2、按照屈光成分

⑴轴性近视眼,是由于眼球前后轴过度发展所致。

⑵弯曲度性近视眼,是由于角膜或晶体表面弯曲度过强所致。

⑶屈光率性近视眼,是由屈光间质屈光率过高所引起。

3、假性近视眼,又称调节性近视眼,是由看远时调节未放松所致,它与屈光成分改变的真性近视眼有本质上的不同。

二、近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

近视眼最突出的症状是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虽然,近视的度数愈高远视力愈差,但没有严格的比例,一般说,3.00D以上的近视眼,远视力不会超过0.1;2.00D者在0.2~0.3之间;1.00D者可达0.5,有时可能更好些。

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可正常

—平均值;——50%可信限;

—·—·—95%可信限。

2、视力疲劳

特别在低度者常见,但不如远视眼的的明显,系由于调节与集合的不协调所致,高度近视由于注视目标距眼过近,集合作用不能与之配合,故多采用单眼注视,反而不会引起视力疲劳。

3、眼位

由于近视眼视近时不需要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对减弱,待到肌力平衡不能维持时,双眼视觉功能就被破坏,只靠一眼视物,另一只眼偏向外侧,成为暂时性交替性斜视,若偏斜眼的视功能极差,且发生偏斜较早,可使偏斜眼丧失固视能力,成为单眼外斜视。

4、眼球

高度近视眼,多属于轴性近视,眼球前后轴伸长,其伸长几乎限于后极部,故常表现眼球较突出,前房较深,瞳孔大而反射较迟钝,由于不存在调节的刺激,睫状肌尤其是环状部分变为萎缩状态,在极高度近视眼可使晶体完全不能支持虹膜,因而发生轻度虹膜震颤。

产生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视眼的发生原因是眼科界长期争论的议题之一。遗传学派认为,近视眼是遗传引起的,近视眼的发展和归属取决于基因缺陷,我们只能矫正而不能防治它。环境学派认为,近视眼是环境引起的,特别是过度近工作,因而改变环境可以防治近视眼。

毫无疑问,近视眼的发生和遗传有关。近视眼的发生率和民族及种族有关,对双胞胎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证明,近视眼和遗传密切相关。

环境在近视眼发生上所起作用的证据同样引人注目。例如,本来没有近视眼的爱斯基摩人进入电气化和经过学校教育后,近视眼的发生率迅速增加。又如,通过改变试验动物的环境,已经制造出动物近视眼模型。这些证据无可辩驳的说明,环境不仅影响近视眼的发展,而且可以制造近视眼。

常吃甜食或引起近视眼

近视眼是青少年常见的眼部屈光不正类型,特别是课业繁重的学生们,原因大都是和用眼不当和不良的读写姿势有关。饮食也与近视的发病有一定关系,最近的研究表示,常吃甜食也可能是引起近视眼的原因。

甜食在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与人体内的钙中和,可造成血钙减少,而缺钙则会使眼球壁的弹性降低,眼轴伸长。过量进食糖类,会引起维生素B1在体内消耗过多,而维生素B1一旦缺乏,就会导致神经系统病变,成为近视眼的原因之一。

所以,特别是青少年,在饮食上不要偏食,尤其不要偏食高糖食物,应遍尝酸甜苦辣咸五味;如果吃蔬菜、水果较少,则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B1片剂。希望能引起大家这方面的认识,了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共同预防近视眼。

相关推荐

儿童近视怎么回事

首先,环境因素目前临床研究最易引起眼部屈光的原因,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另外,如果父母双方或者单方近视眼,孩子患上近视的几率就比较大。因为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想要防治近视眼,那么就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儿童近视眼一般怎么治疗

1、各种治疗仪器治疗儿童近视眼。治疗近视眼的仪器设计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并没有客观依据,在衡量疗效时又都以视力为标准,而影响视力检查的因素又很多,例如睁眼与闭眼、用力调节和随意调节等等都可引起视力的变化,因此目前也就没有一个能客观准确评定仪器实际效果的方法。 2、镜片矫正治疗儿童近视眼。在配镜之前,首先要通过检影难光弄清近视的真实度数。对于青少年配镜验光要在睫状肌麻痹下进行,以控制调节作用,排除假性近视。该近视眼治疗方法的配镜的原则应采取同样可使近视眼的视力矫正到最佳视力的最低度镜片。 3、自然恢复法治

决明子可以降血脂吗 决明子对近视眼有效吗

没有效。 虽然说决明子有明目的功效,但主要用于肝火上扰、或风热上壅头目所致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症,而近视眼屈光不正的一种,目前主要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来矫正,所以决明子对近视眼没有效果的。

高度近视眼底病变

眼底病变包括了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的炎症,肿瘤,各类血管的病变,各种变性疾病及多系统疾病引起的眼部病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大。目前常见而又影响视功能的眼底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等。近视度数高于-6D为高度近视眼。其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故又称为病理性近视眼或变性型近视眼。高度近视眼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之一。

儿童的真假性近视应该怎么区分

(1)假性近视眼由于近距离用眼过度,眼内睫状肌通过收缩调节来使焦点移近,时间一长,就表现出一时性的近视现象,用扩瞳药后使睫状肌得到放松,近视现象可以消失。 (2)真性近视眼由于遗传或过度发育,使眼轴拉长,用扩瞳药后近视现象未改变。 如果假性近视,则不需要戴眼镜,眼睛休息放松后症状会减轻。真性近视就需要配戴眼镜。配镜原则:选用使患者获得最佳视力的最低度数的镜片。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真假性近视的区分方法,只有尽早的区分真假性近视,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

为什么年轻人患近视眼的比老年人多

近视眼由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引起的,特别做精细的活,或者长时间持续的关注同一个事物的时候,比如现在年轻人大多喜欢用电脑,玩手机,学生用眼看书学习的时间也较长,相对中老年人来说用眼的时间更多。而年轻人眼球又正处于发育时期,更容易发生变化。 如果要防止变成近视眼,就不要过度用眼,看书或者做费眼力的工作时,每隔一个小时就应该休息15分钟,远眺一下,这样可以舒缓眼疲劳,防止眼睛变成近视眼

近视眼什么引起

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遗传,近视遗传主要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生理性的、一种病理性的,若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这样的,但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必须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从高度近视遗传的原理与几率 高度近视为常染色体隐性

近视眼还会得老花眼吗

无论近视、远视还没有视力问题的人,一般的说,在40岁以后随着眼睛晶状体弹性逐渐降低,看不清近处,出现老花。 老花眼眼睛晶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调节能力减退造成的,正常的衰老退化现象,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但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眼的时间较晚,对阅读的影响较小。一旦眼睛近视的人得了老花眼,看远处时仍要用近视眼镜,看近处时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否戴老花镜。 老花眼眼睛晶状体组织失去弹性造成的,而远视眼屈光不正造成的。虽然两者都用凸透镜进行矫正,但老花眼的人只看近乏力,而远视眼却看远看近都

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的区别

什么叫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相对真性近视而言。真正的近视眼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解除了调节作用后,眼的远点位于有限距离之内。换句话说,近视眼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而造成眼球前后径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在视网膜前形成焦点,引起视物模糊。而假性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还有部分调节作用参加。 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这种由

近视眼的形成和真假近视眼

近视眼的形成 关于近视眼怎样形成的,现在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来说有近视过度说、眼外肌牵拉说和种族、体质、营养、遗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导致患近视眼。青少年的近视眼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眼功能与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在视力波动或下降的同时,出现眼结构的改变,眼肌牵引,眼压升高,长期眼球充血致眼内容增加,巩膜延伸,使眼球发育超过了正常比例,最后致眼轴延长。 近视也有真假之分 真性近视也称轴性近视,其屈光间质的屈折力正常,眼轴的前后径延长,远处的光线入眼后成像于视网膜前。真性近视不可逆转的。假性近视亦称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