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

白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方法

白细胞减少症为常见血液病。凡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统称白细胞减少症,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诊断白细胞减少症,除了临床表现外还需结合辅助检查的方法方可确诊。

白细胞减少症的检查方法

1、血象:红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多正常,某些恶性肿瘤浸润骨髓、意外急性放射事故可同时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计数均<4×109/L,粒细胞缺乏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相对增多。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常有中毒颗粒、空泡等变性。严重感染者见到核左移或幼稚细胞。应注意非典型的淋巴细胞和异常细胞。

2、骨髓象:因病因不同而异。早期可无明显变化,也可呈幼粒细胞不少而成熟粒细胞减少的“成熟障碍”表现,或疾病极期呈粒系减少,恢复期逐渐出现各阶段粒细胞。

3、骨髓活检:对骨髓纤维化、骨髓转移癌、淋巴瘤等有重要价值。骨髓检查可帮助MDS的鉴别诊断。

4、骨髓培养:体外CFU-GM集落培养,可了解骨髓增生活性、骨髓中性粒细胞储备,帮助鉴别药物直接毒性作用或是免疫因素抑制粒细胞生成。

5、粒细胞边缘池的检查:方法有几种,如用同位素DF32P标记自身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查,结果确切,但受条件限制,难广泛开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中性粒细胞从边缘池进入循环池,持续20-30分钟,正常时中性粒细胞升高一般不超过1.5-2.0×109/L,若超过或增加一倍,提示粒细胞减少可能由边缘池粒细胞增多引起。

6、粒细胞储备的检查:方法是通过注射或口服促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制品,如内毒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测定用药前后粒细胞上升情况,以了解骨髓的储备功能。常用的方法有口服强的松40mg,5小时后查外周血,若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2×109/L,或静脉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3~4小时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值超过5×109/L,则提示骨髓储备功能良好。反之考虑骨髓储备功能减低。

7、肾上腺素试验:帮助鉴别是否为假性粒细胞减少症。

8、抗中性粒细胞抗体测定:帮助识别是否为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9、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滴度测定,免疫球蛋白测定。

10、血清溶菌酶测定:溶菌酶升高提示粒细胞减少或缺乏是因破坏过多所致,溶菌酶正常或减低示粒细胞生成减少。

温馨提示: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除了积极的对症治疗外,在日常饮食中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

白细胞减少症食疗方

一、饮食

食疗方:

二、黑木耳红枣粥

黑木耳30克,红枣20克,粳米,黑木耳水发后撕成小块,红枣沸水泡洗后去核切了,加精渍20分钟,木耳与粳米同煮成粥,调入枣丁,红糖,再煮20分钟。做早晚餐或点心服用。

三、紫河车粥

鲜紫河车半个,瘦猪肉250克,生姜10片,糯米100克,将胎盘的筋膜血管挑开,去瘀血后与瘦猪肉洗净切块,生姜切丝,与粳米同煮为粥,粥熟后加葱、盐、少许调味品。每周2~3次服食,连服20次。

四、其他

处方为:(1)黄牛肉(去筋、膜切片)100雌,洗净,置高压锅内,加黄酒适量,密封,文火煮烂。(2)山药(盐炒)、莲子肉(去心盐炒)、茨警、小茴香(炒)各250克。共研细末。(3)红枣250克,煮熟去皮核。最后将上述3者放在一个容器内,搅拌均匀,如膏状,再在饭锅上蒸一次,即可服用。每日早晨、下午可当点心服食,每次3~5匙。健脾益气。适用于脾气不足型白细胞减少症。

黄茂母鸡汤

生黄茂,鸡血藤30克,大母鸡1只(乌骨,乌肉,白毛者佳)。将1只健康母鸡杀死,取其血与黄茂、鸡血藤2药和匀,并将其塞入,去净鸡毛及鸡肋(留心、肝、肺及洗净的鸡内金)的鸡腹腔内后缝合腹壁,以水适量,不加任何佐料,文火煮肉熟,食肉喝汤,每隔3~4日吃一只。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宜吃食品:

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白细胞减少症的原因

长期熬夜,不良卫生习惯、精神抑郁、食欲、睡眠障碍、免疫力下降等,均致白细胞减少。染发剂中的苯二胺接触皮肤,通过头皮可以进去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到达骨髓,长期反复作用于造血干细胞,严重时可导致干细胞恶变,引发白血病,危及生命。

(1)药物因素: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抗癌药、氯霉素、磺胺类消炎药止痛片,治疗甲亢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等。

(2)感染因素:很多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血细胞减少,如伤害、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等。

(3)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接触放射线:如接触X线、钴60、磷32等。

(5)其他: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特别是伴有脾肿大者。

白细胞缺乏症的传统治疗主要是采用刺激白细胞生长的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药物。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另外,有感染者必须及时采用药物控制感染。

女性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

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状群,是由于原因不明和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而引起的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继发性者认为其病因可由急性感染,物理、化学因素,血液系统疾病,伴脾肿大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过敏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获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粒细胞减少等。

其病因病机按细胞动力学可分为以下3个方面:

① 白细胞生成障碍,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

②白细胞破坏过多,由于感染、免疫学因素而使白细胞破坏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

③粒细胞分布异常,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常以疲乏,头晕为最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痠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痠,心慌等症,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诊为其他疾病,此时须反复检查白细胞总数,如持续低于4.0×109/时,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除治疗病因外,应根据不同患者及发病原理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女性白细胞低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女性白细胞低的一些情况,已经给大家进行了很多的介绍,对此希望大家重视这个问题。白细胞低的原因是很多的,需要采取科学的诊断方法来查清病因,然后就要采取比较科学的办法来进行积极的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的定义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UL(微升),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

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

机体有炎症(即发炎)时会出现白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可有遗传性、家族性、获得性等。

其中获得性占多数。药物、放射线、感染、毒素等均可使粒细胞减少,药物引起者最常见。避免用药是要避免因为药而产生的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白细胞计数持续下降所引起的一组症状。

典型表现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低热,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采用益气养血,补肾益精,健脾养胃诸法。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

先天性因素(45%)

白细胞生成障碍,包括由干细胞的增殖减低或再生障碍。由于粒细胞分布异常,而使边缘池中白细胞增多,循环池中白细胞减少,亦形成可白细胞减少症。

疾病因素(45%)

后天由于疾病原因造成的白细胞破坏过多,特别是多种药物和自身免疫病通过免疫引起及各种感染致消耗过多,使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粒细胞附着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脏引起其分布异常,如各种过敏和内毒素血症。

典型症状: 疲乏(75%) 白细胞减少(75%) 败血症(65%) 脓毒性血栓(65%) 头晕(65%) 粒细胞减少(65%)

本病的临床表现随其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程度和时间长短而异。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重度减少者即为粒细胞缺乏症。

一般轻度减少的患者临床上不出现特殊症状,多表现为原发病症状。中度和重度减少者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现高热、粘膜的坏死性溃疡及严重的败血症、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粒细胞严重缺乏时,感染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炎症反应,常无脓液,X线检查可无炎症浸润阴影或不明显,脓肿穿刺可无或少量脓液。

现在大家对于白细胞减少症应该有一些了解了在,这样的病症对患者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严重了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全,因此一旦发现就要积极的去治疗,在平时的饮食上也要特别注意。

白细胞减少症治疗

病因治疗

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继发性减少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经过治疗病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以恢复正常。脾功能亢进者可考虑脾切除。

防治感染

轻度减少者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增加,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并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卫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细胞缺乏者,应考虑采取无菌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应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影象学检查,以明确感染类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确之前,可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待病原和药敏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若3~5天后无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疗。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药物。

升粒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疗粒缺患者疗效明确,可使中性粒细胞迅速增多,并增强其吞噬杀菌及趋化功能。常用剂量为2~10ug/(kg·d),常见的副作用有发热、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锂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细胞的作用,常用量为:0.6~0.9g/d,副作用为轻度胃灼热感、恶心乏力等,肾脏疾患者慎用。

免疫抑制剂

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和通过免疫介导机制所致的粒细胞缺乏可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则不宜采用。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方法:

1、低增生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不同的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方式都可以确定病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5、肾上腺素试验

正确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需要知道,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白细胞减少症的调理

1、在服用有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缺乏的药物时,必须定期检查血象。当白细胞有下降趋势,应减少剂量或停止服用,并密切观察一个时期。对已发病患者,应尽可能肯定其致病因素以保证患者今后不再应用和接触类似有害因素。由于粒细胞减少与患者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因而要注意致病因素对身体的袭击,重在饮食、精神调理以加强抗病能力。

2、对于后天获得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点在于加强防护,如接触放射性物质或苯等化学品者,应加强劳动保护,定期检查血象;慎用各种可能引起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尤其是氯霉素、氨基比林、抗甲状腺药及抗癌药等S对过敏体质者用药更应慎重;以往有药物过敏者,严禁重新使用同类药物。

3、对于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重点则在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中医预防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内应保养正气,提高抗邪能力。注意饮食起居,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如练气功,打太极拳等;重视精神调养。外直避虚邪,防止病邪侵害。讲究生活环境和饮食等方面的卫生;避免毒邪侵害,当知“避其毒气”,可以采取加强防范或避免与毒气接触,亦可采取药物预防,如接触放射线者可预先服用补骨脂、黄茂、女贞子、淫羊营等行之有效的预防药物。

调理

1、生活调理

(1)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2)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线、烷化剂等)。

(3)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以防湿生困牌。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感染期,要慎食温补的食物,如辛辣、羊肉、虾、蟹等发物。临床上处在慢性白细胞减少期不宜进食生冷。

可作饮食治疗的药物与食物有:大枣、黑木耳、瘦猪肉、熟牛肉等。

3、精神调理

应避免精神刺激和劳神过度,因为阳气烦劳则张,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在缓解期间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太极拳、智能气功、散步、游泳等健身活动,增加肺活量,促进气血旺盛和流通。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呈慢性病程,其症状以乏力、头晕最为常见,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低热、畏寒、腰酸、心慌等症状。若白细胞减少由于严重感染所致,则有高烧、恶寒、身体发酸等症状。但大部分人患者不一定发生感染或不出现明显症状。在粒细胞缺乏时,多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多汗、咽痛,感染部位常呈迅速进行性坏死,可继发败血症而弓起死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常在(2~4)x109/L;而粒细胞缺乏时,白细胞多在2x10%/L以下,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只剩下1%~2%或完全消失。骨髓检查多无变化。

相关推荐

白细胞减少适宜吃什么食物

人们一旦有白细胞减少症,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功能,所以人们要及时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而且在治疗白细胞减少症过程中,白细胞减少症的饮食调节很关键。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白细胞减少症吃什么食物好? 白细胞减少症吃什么食物好 1、羊肉 为温补性食物,能益气补虚,有补益强壮作用。元代医家李杲曾说:“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尤其是白细胞减少症兼有阳虚怕冷者,食之尤宜。 2、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补阴补髓,对虚劳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疗食养的作用。现代还有用以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中国药科大学叶橘泉教授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的症状 白细胞减少症怎样饮食调理

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要增加饮食营养,平时宜常吃鲜蘑菇或平菇(炒菜、炒肉片或煮汤均可);还宜常吃动物胎盘、蜂王浆等,以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数。此外,常以鹅血、鸡血、鸭血、猪血等佐餐也可以辅助治疗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有哪些危害

人体和动物血液及组织中的无色细胞。 有细胞核,能作变形运动。白细胞一般有活跃的移动能力,它们可以从血管内迁移到血管外,或从血管外组织迁移到血管内。因此,白细胞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依细胞质内有无颗粒 分为粒细胞与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依其颗粒染色特征不同又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又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依其功能又分为若干种。成年人白

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原因

(1)药物因素: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很多,主要有抗癌药、氯霉素、磺胺类消炎药止痛片,治疗甲亢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等。 (2)感染因素:很多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血细胞减少,如伤害、病毒感染、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等。 (3)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4)接触放射线:如接触X线、钴60、磷32等。 (5)其他: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特别是伴有脾肿大者。

白细胞减少症的自我防护

一般情况下,白细胞减少症出现在化疗后1~2周,常于化疗后2~3周恢复。因此,在化疗治疗过程中,应该遵从医生安排定期检查血象,至少1~2次/周。如果出现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及家属应该配合医生做到以下几点,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1. 注意口腔、会阴及皮肤清洁卫生。 2.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室温、湿度适宜,要控制亲友的探访,日常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 3. 避免去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如果必须外出最好戴口罩。 4. 如果发现白细胞数低于3.0×109/升,严格按医嘱服用升白细胞药物,定期复查血象

白细胞减少的病因

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伤寒等、也有因为药物引起的。如系药物 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适当应用生白药物,如集落刺激因子(CsF)、碳酸锂、茜草双酯、多抗甲素等。停止接触放射线或其他化学毒物。由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

白细胞减少症中药配方

1、肝肾阴虚 处方:生牡蛎、生龟版各18克,生鳖甲、地骨皮、白芍、玄参、枸杞子、虎杖、石韦各10克,知母、黄柏、女贞子、苦参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养阴滋补肝肾。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双目干涩,咽干口渴,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夜寐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边尖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为 5.0~lO.OxlOV升,若持续低于4.0x109/升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在中医学无此病名,据其主症主要有乏力、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众所周知,白细胞减少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可是到底为什么会出现白细胞减少的状况,大多数人却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日常生活中能够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很多的,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中性粒细胞减少所导致的。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 当周围血液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以下时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由于白细胞中的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尤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故大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所致。 当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5-1.8)×109/L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一般白细胞少的原因有;病毒

白细胞减少症保健措施

白细胞减少症的保健措施:老年人粒细胞功能紊乱以获得性、继发性为多,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白血病、严惩感染等均有1种或多种粒细胞功能紊乱,但由于有关粒细胞功能的检验,平时不常开展,且其功能可随病因控制而改善,故往往不易被发现。 保健贴士:曾有药物过敏史或曾发生过用药后粒细胞减少者,应避免服用同类药物。 对接触放射线及苯等化学毒物的工作人员,须建立严格防护制度及定期检查血象;对应用细胞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应1~3天检查血象1次,根据粒细胞数及时减药或停药;对偶尔引起粒细胞减少的非细胞毒药物,须掌握用药适应证,特别

白细胞减少可能会出现口腔溃疡

白细胞减少症,为外周血白细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