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期主要症状有哪些
胰腺癌早期主要症状有哪些
黄疸发生在胰头部的癌肿,很早就出现黄疸。黄疸会一天天很快加深,患者粪便呈陶土色,皮肤瘙痒。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却往往只有轻度升高。所以,如果黄疸很深而转氨酶低于400单位,应该高度怀疑是阻塞性黄疸,不要轻易当做是肝炎。
如果腹痛癌肿发生在胰体、胰尾部,很早就出现腹部钝痛或隐痛,但患者一是说不准究竟在哪个部位;二是平卧时疼痛加重,在弯腰、坐、立或走动时疼痛反而减轻;三是腹痛与饮食无关。
大多数胰腺癌患者迅速出现消瘦。快速消瘦除了癌肿的消耗外,还有以下原因:进食少;胰液分泌不足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发生了继发性糖尿病。
如果中老年人忽然出现了很快加深的无痛性黄疸,或出现了不像是胃病的腹痛,结合体重迅速减轻,就应该想到胰腺癌的可能。如果时间抓得紧,对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争取早期手术治疗大有好处,可以改善预后。针对胰腺癌危害性大、治疗费高、患者痛苦大的特点,建议人们及早关注胰腺癌,做好防治工作。
胰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动物蛋白饮食、饮咖啡和糖尿病等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患者超过40岁者占40%,发病隐袭,发病时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且该病晚期对患者具有很强的摧残性,患者极为痛苦,生存质量极差,彻底丧失劳动能力。所以早期发现,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预后。
要警惕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以利于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上腹不适及隐痛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严重腰背疼痛提示病变累及腹腔神经丛,是晚期征象,手术常难以切除。食欲不振和消瘦也是常见表现。皮肤巩膜黄染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由胆汁不能排入肠道引起,并导致大便颜色变浅,甚至呈陶土色,肝内毛细胆管压力增高,胆汁返流入血液循环,使尿中直接胆红素增多,颜色加深,胆红素刺激末梢神经导致皮肤瘙痒。另外,肿瘤可破坏胰岛功能导致血糖增高,所以腹部包块和腹水及恶液质则是晚期表现。
胰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者体尾部均有疼痛,而黄疸是胰头癌的主要症状,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会比较重,最多见的是食欲不振,其次是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在胰腺癌的早期,常常会有消瘦、乏力。
胰腺炎会癌变成胰腺癌吗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胰腺炎一直是诱发胰腺癌的主要原因。但正是这种传统的观念,给了我们错误的认识。最近对患者的既往史的统计显示,糖尿病、胆结石、消化性溃疡分别以20.1%、7.3%、7.2%名列前三位。而一直被认为是胰腺癌主要诱因的慢性胰腺炎仅占3.4%。对于这一结果,在场的不少医生都表示感到意外。
在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上,39.4%采取了切除术(与1988年相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33.2%采用了非切除治疗方式、21.1%进行了保守手术(同比减少8.2个百分点)、3.5%仅实施了开腹手术(同比减少了5.6个百分点)。其中因为病情恶化而被介绍来的患者人数的增加可能是引起非手术比例上升的原因。
关于切除手术,10年前占半数以上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已大幅下降到了37.9%(同比下降了20.8个百分点)。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幽门环温存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此术式已逐渐上升至26.2%,由此看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重视提高患者QOL的手术方式。
专家提醒:胰腺炎与胰腺癌的病发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有发胰腺癌的主要原因,大家需要注意这一点。
中医怎样治疗胰腺癌
气血淤滞症胰腺癌
气血淤滞症胰腺癌主要症状为感到胸腹胀满,恶心,呕吐,以及持续不移疼痛或阵发性加剧,往往夜间疼痛尤甚,疾病患者形体出现消瘦,面色无华等,舌质出现青紫或瘀斑等,治法原则为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使用到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浙贝母、菝葜、藤梨根、红花、赤芍、丹参,以及制香附、乌药、延胡索、炮山甲、八月札等,煎服即可,需要使用方法遵医嘱。
肝胃不和症胰腺癌
肝胃不和症胰腺癌症状还是比较多比较明显的,恶心、呕吐,嗳气,腹痛据按等常见症状,其中患者还会有发热,黄疸,心烦易怒等生活表现,大便的时候出现干结,小便的时候出现黄赤等症状的,治法为疏肝解郁和胃清热,中医治疗上需要使用方药,加味柴胡舒肝散白英、枳壳、白毛藤、焦三仙各、香附、元胡、柴胡、生苡仁、莪术、广木香、八月札、菝葜等,直接煎服即可。
湿浊阻恶症胰腺癌
湿浊阻恶症胰腺癌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胰腺癌类型,症状也是较多的,主要为胸脘痞闷,头身困重、黄色晦暗,口干不欲饮,以及舌质淡,苔白腻等,治法为健脾利湿,化浊解毒,中医治疗之上需要选择方药,具体为茵陈五苓散加减茵陈、猪苓、石见穿、山慈姑、甘草、白术、泽泻、桂枝、茯苓菝葜、陈皮、法夏等。
胰腺癌症状
胰腺癌症状
1、上腹部不适及隐痛是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肿瘤常致胰管或胆管梗阻,尽管尚未引起黄疸,但胆汁排泄不畅,胆道内压力升高,胆管及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病人可觉腹部不适及隐痛。以往强调胰头癌的典型症状是无痛性黄疸,实际上无痛性黄疸作为首发症状仅出现10%~30%的病人。腹痛在胰头癌患者还是很常见的症状。至于胰体尾部癌,腹痛发生率更高,且可由于累及腹腔神经丛而呈显着的上腹痛和腰背痛。这种症状的出现,常提示病变已进入晚期。
2、 梗阻性黄疸是胰头癌的突出表现。肿瘤部位若靠近壶腹周围,黄疸可较早出现。黄 疽常呈持续且进行性加深。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扶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3、胰头癌除致梗阻性黄疸外,亦常致胆囊肿大,可在右上腹清楚扪及。梗阻性黄疸伴胆囊肿大常提示壶腹周围肿瘤的可能。
4、约90%患者有迅速而显着发展的体重减轻,在晚期常伴有恶质。
5、乏力与食欲不振甚为常见,尚可伴有腹泻便秘、腹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脂肪泻和高血糖、糖尿。
6、由于癌肿溃烂或感染,亦可因继发胆管感染而出现发热。
7、部分胰腺体、尾部癌肿可见肢体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而造成局部肢体浮肿。
8、体格检查除发现黄疸外,可有上腹部压痛。晚期可于上腹部触及结节状、质硬之肿块。如黄疸伴有胆囊肿大,则为胰头癌的重要依据。由于胆汁淤积,常可扪及肝脏肿大。如癌肿压迫脾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时,可扪及脾肿大。
9、晚期病例可出现腹水,并可在左锁骨上或直肠前陷凹扪及坚硬及肿大的转移淋巴结。
胰腺癌症状
1、腹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而且不管癌瘤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60%~80%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而这些表现出疼痛的病人有85%已不能手术切除或已是进展期,疼痛一般和饮食无关,起初多数较轻,呈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由于癌瘤的部位和引起疼痛机制不一,腹痛可呈多样表现,其程度由饱胀不适,钝痛乃至剧痛,有放射痛,胰头癌多向右侧,而体尾癌则大部向左侧放射,腰背部疼痛则预示着较晚期和预后差。
胰腺癌者可因癌肿使胰腺增大,压迫胰管,使胰管梗阻,扩张,扭曲及压力增高,引起上腹部持续性或间歇性胀痛,有时还同时合并胰腺炎,引起内脏神经痛,神经冲动经内脏神经传入左右T6~T11交感神经节再上传,故病变早期常呈中上腹部范围较广泛但不易定位而性质较模糊的饱胀不适,隐痛或钝痛等,并常在进食后1~2h加重,因而惧食来减少因进食而加重的疼痛,较少见者为阵发性剧烈的上腹痛,并进行性加重,甚至难以忍受,此多见于早期胰头癌伴有胰胆管阻塞者,由于饮酒或进食油腻食物诱发胆汁和胰液排泌增加,从而使胆道,胰管内压力骤升所致,胰腺血管及神经十分丰富,又与腹膜后神经丛相邻,故当病变扩展,转移影响腹膜时,胰头癌可引起右上腹痛,胰体尾部癌则偏左,有时亦可涉及全腹,腰背痛常见,进展期病变腰背痛更加剧烈,或限于双季肋部束带状,提示癌肿沿神经鞘向腹膜后神经丛转移所致,典型胰腺癌的腹痛常在仰卧时加重,特别在夜间尤为明显,迫使患者坐起或向前弯腰,屈膝以求减轻疼痛,有时常使患者夜间辗转不眠,可能是由于癌变浸润压迫腹腔神经丛所致。
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瘤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
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之故,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虽然目前认为梗阻性黄疸时瘙痒的发生可能和皮肤胆酸的积存有关,但少数无黄疸或轻度黄疸的病人也可以有皮肤瘙痒的症状。
近半数的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这可能与胆道下段梗阻有关,临床上有梗阻性黄疸伴有胆囊肿大而无压痛者称为Courvoisier征,对胰头癌具有诊断意义,但阳性率不高,如原有慢性胆囊炎症,则胆囊可不肿大,剖腹手术及腹腔镜检查常可见胆囊已有肿大,但无临床体征,故未扪及无痛性肿大胆囊决不能排除胰头癌,约50%患者因胆汁淤积,癌变转移而有肝大。
过去诊断胰腺癌常以无痛性黄疸为胰腺癌的首发或必发症状,以出现黄疸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重要依据,因此也常常失去早期诊断和手术的机会,但无痛性黄疸仍然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有此症状的病人,约50%有实行根治手术的机会,黄疸出现的早晚和癌瘤的位置关系密切,胰头癌常常出现黄疸,黄疸可有波动,表现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体尾部或远离胆胰管的癌瘤,由于淋巴结转移压迫肝外胆管或因胆管附近的粘连,屈曲等也可造成黄疸。
3、消化道症状
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是因为肿瘤侵入或压迫十二指肠和胃所致,由于经常进食不足,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此外有15%左右的病人,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是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时特有的症状,但较罕见,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发生率约10%,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为邻近的空腔脏器如十二指肠或胃受侵犯破溃,壶腹癌本身腐脱更易发生出血,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也偶见。
4、消瘦,乏力
胰腺癌和其他癌瘤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这种症状与癌瘤部位无关,在消化道肿瘤中,胰腺癌造成的体重减轻最为突出,发病后短期内即出现明显消瘦,体重减轻可达30斤以上,伴有衰弱乏力等症状,一些病人在其他症状还没有出现以前,首先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食欲不振,进食减少,或虽有食欲,但因进食后上腹部不适或诱发腹痛而不愿进食,此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或胰液经胰腺导管流出受阻,影响消化及吸收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5、腹块
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已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肿块,与胰腺癌不易鉴别,胰腺癌可造成肝内外胆管和胆囊扩张以及肝脏的胆汁淤积性肿大,所以可摸到肿大的肝脏和胆囊,癌肿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质坚固定,可有明显压痛,因胰头部病变常在肿块出现前就有其他明显的症状,故本病引起的腹块相对地多见于胰体尾部癌,当癌变压迫腹主动脉或脾动脉时,可在脐周或左上腹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有时腹部肿块为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还有胰腺癌并发胰腺囊肿。
6、症状性糖尿病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因此,若糖尿病患者出现持续性腹痛,或老年人突然出现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而近期突然病情加重时,应警惕发生胰腺癌的可能。
7、血栓性静脉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如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引起患侧下肢水肿,尸检资料示动脉和静脉血栓症的发生率约占25%左右,似更多见于胰体,尾部癌,Spain认为癌肿可能分泌某种促使血栓形成的物质,如门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或腹水,脾静脉血栓形成可致脾肿大,这些患者易致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8、精神症状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由于胰腺癌患者多有顽固性腹痛,不能安睡以及不能进食等症状,容易对精神和情绪产生影响。
9、其他
此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水的性状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胰腺癌并发胰腺囊肿破裂形成胰性腹水,特点是放水后又迅速回升,腹水的淀粉酶升高,蛋白含量也高,此时腹水并不意味着胰腺癌的晚期,因此不要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
胰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胰腺癌早期患者多无特异性症状,首发症状极易与胃肠,肝胆疾病相混淆,由于部分临床医师对胰腺癌早期症状认识不足,或对病史收集不全,分析片面,常常漏诊或误诊,当有黄疸或腹部已摸到肿块时就医或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或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乳腺癌患者的主要症状
乳腺癌是发生于我们的乳房部位的乳腺疾病,并不是只有女性朋友才会患上此病。如今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的男性乳腺癌患者。它的危害性是可见一斑,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乳腺癌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
1、乳房肿块
肿块是乳腺癌主要症状表现。肿块通常呈无痛性、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的肿块,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乳腺癌溢液的性质多为血性,桨液性或水样,稀薄的血性溢液多数为乳腺癌的症状表现。
3、淋巴结肿大
早期的隐匿性乳腺癌,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初发症状,而乳腺检查摸不到肿块。乳腺癌可转移到腋窝淋巴结,锁骨上下淋巴结及对侧腋窝淋巴结。
4、皮肤改变
癌细胞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使之萎缩,可出现皮肤凹陷,这也是早期乳腺癌症状表现。若乳腺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造成皮肤水肿,毛囊处凹陷,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综上所述,小编为大家所介绍的乳腺癌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乳腺癌不是一种小病,它的存在已经攸关到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当心自己的行为,不给乳腺癌疾病的发生留下机会。
得胰腺癌原因有什么
专家介绍: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遗传和环境因素是胰腺癌主要病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胰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60~80岁高龄人群易发胰腺癌,男性胰腺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大约10%胰腺癌发病归因于遗传因素,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17%存在基因突变。吸烟是胰腺癌的一个确切危险因素。吸烟者胰腺癌发病危险是不吸烟者的1.5~3倍。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胆石症和病理性肥胖等疾病可能与胰腺癌相关。另外,工作中经常接触甲醛、有机氯或氯化烃等物质,也会导致罹患胰腺癌的可能性增加。
下列人群需高度警惕胰腺癌的发生:
(1)40岁以上,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
(2)有胰腺癌家族史者;
(3)突发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龄60岁以上,缺乏家族史,无肥胖,很快形成胰岛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
(4)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专家认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病人中是一个重要的癌前病变,特别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亦属癌前病变;
(6)患有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者;
(7)良性病变行远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别是术后20年以上的人群;
(8)胰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等。像刘先生这类患者应立即停止吸烟,到医院检查。胰腺癌的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
为什么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
1、胰腺癌发病率低,万分之一左右,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尤其是内科医生,总是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首要考虑,这也是诊疗过程中常规程序。2、胰腺解剖位置特点决定了其临床症状隐匿,由于胰腺是人体腹膜后位器官,位置深在,被胃和横截层所遮盖。通常的B超检查较难探查到早期直径较小的胰腺肿瘤,假使直径偏大,要想及时、准确地扑捉到胰腺癌早期的“蛛丝马迹”也并非易事,因为B超检查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B超医师的临床经验和主观判断。虽说PET-CT是发现早期胰腺癌最为有效的诊断设备,但是由于其高昂的费用,在平日的体检工作中也很难成为普通市民的检查项目。胰腺癌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腰背部疼痛等,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这样就延误了最佳诊断与治疗的时间。3、胰腺癌本身进展迅速,确诊后自然病程为3-6个月,由于其发展很快,外科干预措施可应用的时间窗比较窄。4、目前为止,针对胰腺癌早期诊断肿瘤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不高,也是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的原因之一。在胰腺癌的检查诊断中,CT与PET-CT检查无疑是最有效的两种检查手段。CT检查可显示胰腺癌的位置、大小、有无胰管或胆管扩张、血管受侵及淋巴结转移等征象。目前,螺旋CT增强扫描时诊断胰腺肿瘤最有效的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