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孩子的身高决定成年后的身高
2岁孩子的身高决定成年后的身高
宝宝的身高是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遗传、环境、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方方面面,过于偏重或忽视某个环节,都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如果揠苗助长,更加容易出现问题。宝宝到了2岁,四肢的生长速度加快,骨骼在迅速成长,现在他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而且运动范围也扩大了很多,现在是宝宝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候,记得要给宝宝充足的营养哦。
传统的预测宝宝身高的方法有多种,大多数爸妈都了解。近年,国外有专家研究发现,从宝宝2岁身高可以粗略测算成人后的身高,值得借鉴。具体测算公式如下:
女孩:成年身高(厘米)=0.545H2+0.544A+25.63
男孩:成年身高(厘米)=0.545H2+0.544A+37.69
(注:H2为2岁时的身高,A为(父身高+母身高)/2)
宝宝身高增长规律的观察资料显示,2岁时宝宝的身高与成年身高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2岁时个子小于同龄宝宝的身高,将意味着成年后身高比较矮了。所以要把握好0~3岁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若父母个子矮,更不能错过这个阶段。所以两岁后的宝宝运动能力明显增强,爸妈引导宝宝学动物跳,如兔跳、猫跳等,爸妈先作示范双脚跳动,引导宝宝模仿;或爸妈拉着宝宝的手,让宝宝借力向上跳。
从上边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孩子的身高取决于多方面,不仅仅只是父母的遗传。并且也从上边知道孩子2岁的升高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一定要把握好孩子成长发育的快速期,让孩子多模仿、多运动,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在将来长成标准的身高。
月经初潮后还能长多高
青春期生长和成年身高
在副性征发育的同时,身高增长加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生长的重要特征。身高突增过程女孩一般发生在乳房开始发育后半年至1年,男孩则在变声前后,此过程约历时1年左右。女孩突增速度每年平均8~9厘米,男孩比女孩要多1~2厘米。此期过后生长减速,回到青春发育前速度,即每年约4~5厘米,再1年后锐减至每年只长1~2厘米,直至骨骺完全关闭停止生长,即达成年身高。减速时间,女孩在初潮前后,男孩在变声后。
青春期生长对成年身高有重要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①青春发育开始时(指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男孩阴囊变松,睾丸增大)的身高此时矮者,不论开始发育的迟、早以后都较矮。②身高突增的速度此速度有个体差异,可有6.4~11厘米范围之差。有的孩子几乎无生长加速,这种情况一般都有病理基础,如有潜在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甚或有内分泌异常,应及时检查病因以免丢失了这段应增加的身高。③生长突增持续时间有的孩子仅半年就减速,而有的却能持续2年之久。④从开始发育至骨骺完全融合的年限骨的生长是身体长高的基础,骨有一个生长区,称为骨骺;儿时此区的骨细胞活跃地增殖使骨长长。发育时骨生长伴成熟过程,性腺(卵巢或睾丸)分泌的性激素在青春后期达到一定高浓度时,会使骨生长变慢而成熟加速,至骨骺与骨干融合,即骨生长区关闭而停止生长,至此时无任何促生长物质可以使骨再生长,这就是为什么成人不能再长高的原因。
青春期生长和成熟间的平衡
青春期生长和成熟之间呈协调的平衡,它使孩子最终能发育成具备成人体格和生育能力的成人。如为利于身高而言,希望二者的平衡倾斜于生长一端,即生长快于成熟,这样可使成年身高增加是不难理解的。作为成熟的速度则是关系到可持续生长的年限,进展慢者,骨骺关闭迟,其成年身高就会比进展快者高,结合前述生长规律也理所当然。但令人遗憾的是青春发育早者却常会有成熟“势头”偏猛的趋势而使骨骺过早关闭致成年矮身材。但反之,也有青春发育虽迟或进展缓慢,但其生长速度却不如人意,此时其成年身高往往也不会令人满意。
骨龄在判断成年身高中的作用
骨龄是对人体发育成熟度判断的一个重要而可定量计数的指标,正常生长的孩子其骨龄与其生活年龄基本一致。骨龄可反映人体在某一骨龄时完成了至体格生长达最终高度时的百分数,因此可用骨龄来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的成年身高。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身高和骨龄(用X线片判断)经计算可估计成年身高,但对小年龄不可靠,因影响因素多,但至青春期则多较可信。因此,如问月经来了还可长多少,则决定于此时的骨龄。如近日诊得两个女孩,一个初潮后9个月,骨龄已近14岁;另一个初潮后已21个月其骨龄却只有13岁多些。显然后者可再长的余地远超过前者。此外,我们还可用父母身高计算孩子的遗传身高,与骨龄判断综合地估计孩子的生长潜力。
性早熟治疗和成年身高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呈现副性征,其主要后果是成年矮身材,但早发育和矮身材问不能划等号,因其生长过程也服从前述规律。一般6岁前开始发育或虽接近8岁,但其成熟势头过猛则成年身高易受损。性早熟并非都需治疗,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时,以下情况需要治疗:①骨龄超过年龄2岁或更多;②骨龄超过身高年龄;③内分泌激素检查有较高的性激素水平;④发育前已偏矮而发育中又无明显身高突增者。专科医生需按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处理,成熟势头过猛者是及时处理的重点。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药物以达到抑制性腺暂停发育,使其产生的性激素降低至发育前水平从而减缓及解除其对骨龄加速的危害,以此延长可生长的时间而改善成年身高。当停药后则对性腺抑制解除,性腺恢复发育,孩子按应有时间完成其青春发育。
儿童身高体重标准一览表
01月3.6-5.02.7-3.648.2-52.8 47.7-52.0
02月4.3-6.03.4-4.552.1-57.0 51.2-55.8
03月5.0-6.94.0-5.455.5-60.7 54.4-59.2
04月5.7-7.64.7-6.258.5-63.7 57.1-59.5
05月6.3-8.25.3-6.961.0-66.4 59.4-64.5
06月6.9-8.86.3-8.165.1-70.5 63.3-68.6
08月7.8-9.87.2-9.168.3-73.6 66.4-71.8
10月8.6-10.6 7.9-9.971.0-76.3 69.0-74.5
12月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10.3-12.7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10.8-13.310.2-12.681.9-88.4 80.6-87.0
2岁 11.2-14.010.6-13.284.3-91.0 83.3-89.8
2.5岁 12.1-15.311.7-14.788.9-95.8 87.9-94.7
3岁 13.0-16.412.6-16.191.1-98.7 90.2-98.1
3.5岁 13.9-17.613.5-17.295.0-103.1 94.0-101.8
4岁 14.8-18.714.3-18.398.7-107.2 97.6-105.7
4.5岁 15.7-19.915.0-19.4102.1-111.0 100.9-109.3
5岁 16.6-21.115.7-20.4105.3-114.5 104.0-112.8
6岁 18.4-23.617.3-22.9111.2-121.0 109.7-119.6
7岁 20.2-26.519.1-26.0116.6-126.8 115.1-126.2
8岁 22.2-30.0 21.4-30.2121.6-132.2 120.4-132.4
9岁 24.3-34.0 24.1-35.3126.5-137.8 125.7-138.7
10岁26.8-38.7 27.2-40.9131.4-143.6 131.5-145.1
另外,提供一个公式让麻麻们预测宝宝将来身高: 儿子成年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11(1.12)/2 ,女儿成年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48(0.980)+母亲身高)/2 ,这个公式基本上是符合高+高生高,高+矮生高的法则,根据孩子不同的状况多方面的影响可能有所差异,仅供参考。
例如:爸爸身高170,妈妈身高160,那么女宝宝将来最低身高是(170*0.948+160)/2,最高身高是(170*0.98+160)/2
孩子两大生长发育期决定成年身高
孩子身高受多种因素影响父母遗传并非决定性因素
父母会通过给孩子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补充剂、保健品,陪着孩子做运动等等一些方式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乎很多父母就会认为是遗传决定了孩子的身高,考虑是因为父母矮才导致孩子长不高。反之,很多父母也就会想当然的认为父母个子高,孩子肯定不会矮。
但医生表示:“父母们受这种观念的误导,对孩子的生长问题粗心大意,即使小时候个子矮也想当然的认为肯定会晚长,结果等到不长了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医已晚,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期造成遗憾。”对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的儿童,遗传确实起主要作用,但营养、运动、睡眠、情绪、疾病以及家庭环境社会因素也对身高有一定影响。
可以用父母身高预测孩子成年的靶身高,计算公式为: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男孩为+13,女孩-13),在此数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6.5cm都是正常的。如果外部条件创造的好是有利于促进身高增长的环境,可能是上浮6.5cm,反之下浮6.5cm。
但父母的身高不会完全决定孩子的身高。因此,在骨骺闭合之前,做些后天的努力是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的。
除此之外,父母们还要清楚的认识一点,早长的孩子最终身高不一定高,而晚长的孩子最终身高也未必矮。早长或晚长与最终身高之间并无必然的关联,只能说晚长型的孩子生长期相对更长,身高增长潜能相对更大些。
早长或晚长取决于骨龄和实际年龄的关系,男孩在骨龄16岁,女孩在骨龄14岁长骨的生长基本停止,但要注意的是骨龄和实际年龄如果相差两岁以上需要除外存在内分泌疾病的可能性。
医生提醒广大父母,很多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长不能想当然的认为肯定晚长,一等再等错过最佳干预时期,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做好监测管理,无论哪个年龄阶段出现身高的落后或者某一阶段生长速率的减慢,都需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才是最科学的。
孩子长高要重视2个生长发育期它们决定成年身高
哪个阶段是孩子最关键的生长发育期?
医生说:“有两个时期是身高快速增长期,一个是婴幼儿期0-3岁,一个是青春期。这两个时期如果把握好,外部环境营造的好,可以让身高增长达到遗传水平最大化。身高增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生长停止之前任何一个阶段受影响对成年身高都是损失。”
身高增长虽然连续但并不匀速,第一个婴幼儿时期,即出生至3岁,这期间身高增长相当迅速,出生第一年平均增长25厘米,有的孩子可以长到30厘米,这个速度是以后任何一年都不可能达到的。第二年约12厘米,第三年平均8-10厘米,4岁以后每年大约增高5-7厘米,直至进入青春期再次出现身高突增,每年长高8-10厘米。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和青春期的生长情况对成年身高至关重要。
孩子长高离不开肉、蛋、奶的摄入,贡献最大的是蛋白类食物
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机体正需要能量地补充,如何吃才能实现促进身高增长与营养物质吸收?
医生认为:“对身高增长贡献值最大的食物要数蛋白类含量高的食物,因为长高主要是骨骼长骨的生长,而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内各种组织细胞始终在更新代谢,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方能维持组织更新对骨骼生长有促进作用。而且与身高密切相关的一些激素都是由蛋白质或蛋白质衍生物构成,所以蛋白质对于身高的增长至关重要。其次是含钙、锌丰富的食物,还有维生素D和A,对于钙质的吸收和转运,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也很关键。”
所以,医生强调:饮食中肉、蛋、奶不可或缺。她建议1岁以上的孩子从身高促进的角度来说,每天喝奶400-500ml,肉类50-100g,鸡蛋每日一个。
父母身高偏矮孩子能长高吗
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身高,特别自身身高不是很高的家长,更是担心孩子会因为遗传而长不高,希望能尽力帮助孩子长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朱顺叶副主任医师表示,人的身高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遗传所起的作用占70%,一般情况下父母的身高对孩子的成年终身高有影响,营养、运动、睡眠、生活环境等后天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如果父母身高偏矮,孩子先天不足,家长就应从后天因素上努力。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生长缓慢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属于生长缓慢?朱主任表示,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为:出生时50厘米左右,在1岁以内全年身高将增长24-25厘米;1-2岁增长10-12厘米;2-3岁增长8-10厘米;3岁以后到青春发育前期,每年增长幅度约5-8厘米。家长可通过以下情况可判断孩子是否是长得慢:孩子在同年龄、同性别的百名孩子中按高矮顺序排到了后3位;2周岁以后每年生长速度小于4厘米;还可按公式:身高=年龄×7+70(厘米)计算。
如果发现孩子身高发育缓慢,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务人员对宝宝进行体格检查、骨龄测定、必要的内分泌功能检测,个别患儿还需进行遗传学分析和影像学(B超、MRI)检查,以明确导致矮身材的原因,如果为特发性矮小,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影响孩子的长高的还有其他因素,所以就算是父母身高不是很高,但孩子也是有可能会长高的。但是这样就需要多给孩子在后天的时候多补充营养品,还有就是要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身高不受父母的影响,让身高长的比较高。
男孩子性早熟的危害有哪些
矮小症要及早治疗
小孩出生身高一般为50厘米左右,低于47厘米说明孩子在胎里发育可能受到不良影响;孩子1岁的时候大概是75厘米。2岁到12岁,孩子生长速度为5到7厘米/年。如果这阶段的身高不符合以上标准,那么家长要及早到门诊就医。一旦骨骺闭合,想要再长高就回天乏力了。
男孩性早熟比女孩危害大
8岁前的女孩乳房开始发育,阴腋毛的生长及月经初潮,这些都是性早熟的表现。性早熟会缩短儿童的生长时间,最终损害最终成年身高。据了解,女孩性早熟80~90%是特发性的,基本上查不出原因,只能及早诊断,尽早治疗。
男孩子性早熟的情况相对较少,也比较难以察觉。其主要特征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如睾丸、阴茎增大、阴腋毛生长等。有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男孩性早熟是由肿瘤引起的,更要引起密切关注。
儿童身高测量方法
1、首先可通过身高增长的基本规律来推算出孩子的身高。
一般来说,刚出生时的宝宝平均身长为50厘米左右,第1年身高增长得最快。
1~6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2.5厘米,7~12个月时每月平均增长1.5厘米。
1周岁时,身高比出生时增长了25厘米,大约是出生时的1.5倍。
在1~2岁期间,宝宝身高增长的速度开始变慢,全年仅增长10~12厘米。之后,从2岁到青春期之前,平均每年增长6~7厘米。
2~7岁的儿童,可采用这个公式来推算其身高:年龄×5+75(厘米)
2、推算出孩子的身高之后,再实际测量其身高。
3岁前的儿童,由于站立不稳或难以安静,因此应该让他平躺着来测量身高。测量时,可让孩子平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面或床沿放上一把卷尺,然后在其头顶和足底分别放上两块硬纸板,测量两块硬纸板之间的距离,所测得的数据即为孩子的身高。测量孩子身高时,应注意放在足底的硬纸板一定要紧贴其足底,而不能只贴在脚尖处,否则,会使测得的身高稍微大于其实际身高。
春季是长高季节要关注孩子身高
春季是长高的季节,家长们也应该关注孩子的身高了。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到时候了自己就会长高,不必过于关注,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有的情况,孩子会面临身高偏矮的问题,家长应该多多关注。但孩子出现以下9种情况时,尤其要注意。
1.家族性矮身材(即父母身高偏矮)。
2.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足月小样儿)、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2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
3.臀位产、难产、出生窒息、脑外伤等病史又合并生长缓慢。
4.与同龄孩子比身高较矮。
5.青春发育前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
6.性发育过早或过迟发育。
7.肥胖儿。
8.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药、增强免疫药、糖皮质激素、补肾益气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
9.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儿在2岁前发病,如果不经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但2岁后发病通常表现为生长障碍、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低下等症状。
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孩子长得慢也是病,他们要么把孩子的身高交给时间,要么花大量的钱给孩子补充营养,使用增高器械,殊不知这些盲目的措施往往耽误治疗,甚至适得其反。希望家长掌握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常识。
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1、生育影响孩子身高
出生时为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儿身高小于正常新生儿,其中10%~15%的孩子,两岁后不能追赶到正常身高曲线;臀位产、难产、出生窒息、脑外伤等病史又合并生长缓慢;
2、肥胖影响孩子身高
3、药物影响孩子身高
曾服用或长期服用增高、增强免疫、糖皮质激素或补肾益气的部分中药的孩子,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一些先天性甲低患儿在2岁前发病,如果不经治疗,会造成智力低下,但2岁后发病通常表现为生长障碍、便秘、贫血、活动少、食欲低下等症状。另外,还要警惕的一点是某些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副作用,也会阻碍发育,如利他林和其他刺激性药物在治疗ADHD的过程中,已经被发现对发育的影响。所以,如果需要服用某种特殊药物,一定要谨慎选择药方和药量。
4、父母生育年龄影响孩子身高
研究指出人的高矮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例如家庭中孩子的数量,以及孩子出生的先后顺序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
父母不高孩子如何长高
鉴于这样的遗传规律,有科学家编出了孩子身高的预测公式:
男孩子身高=(爹身高+娘身高)×1.08÷2或(爹身高+ 娘身高+13)÷2
女孩子身高=(爹身高×0.923+娘身高)÷2或(爹身高+ 娘身高-13)÷2
所以,如果一味地以爸爸或妈妈身高为标准,来衡量孩子未来的身高是不正确的。
父母的身高决定了孩子的身高,但是孩子可以在遗传身高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到底什么决定身高?、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身高是“天生的”,其实,决定身高的因素除了遗传,还包括内分泌、营养代谢、心理、睡眠、运动等很多方面。专家列出了决定人体身高的排行榜。
第一名:遗传
据研究,人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确实有一个预测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儿童靶身高):
儿子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女儿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在生活中也有父母都不高,儿女却“出类拔萃”的情况。
如何帮助孩子长高
Q 什么样的运动能促进孩子长高?
合理的运动能帮孩子增进食欲“保证睡眠质量、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而这些都是身高增长的必要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根据他生长发育的水平,为他安排合理的运动,才能事半功倍。
0~1岁:应该以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主动运动即帮助孩子进行一些抬头、爬行、翻身的练习。被动运动则是父母给孩子做一些婴儿操、按摩抚触,这也有利于小孩子的生长发育。
1~2岁:练习跑跳、拍球、双腿跳。
2~3岁: 跳绳、蹦床、单腿跳。
3~6岁:以调整运动能力的项目为主,如过独木桥、舞蹈,结合游戏所进行的跑跳等。
骨骼的发育一定程度上来自纵向的压力,但是过强的压力(比如举重等消耗过大的运动)反而让骨骼在纵向难以生长。
Q 吃的越多,孩子是不是长得越高?
A 不是这样的。营养是在孩子的长高中占有重要一环,甚至预期的营养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但是不合理的营养搭配、营养过剩也可能会延误孩子身高的增长。
营养食物不可错过:
◎别忽略这些食物中的钙。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它需要足够的钙质。芝麻、黄花菜、胡萝卜、海带、鱼、紫菜、芥菜、田螺、虾皮、排骨汤中就含有丰富的钙,容易被身体吸收。
◎蛋白质要适量。高蛋白食物是孩子每天必需的,但不能贪多,所以,给孩子吃瘦肉、鱼、虾、蛋、奶,应有个总体的考虑,每样适可而止,或者今天吃肉、明天吃鱼、后天吃虾。
◎别忽略植物性脂肪。脂肪能滋养孩子的身体,营养大脑。因此,给孩子提供足量的植物脂肪非常必要。富含植物脂肪的小食品,如花生米、核桃仁、松子、葵花子等,就是很好的选择。
◎爱上粗粮。粗粮是矿物质、微量元素、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和特殊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营养库。所以,与其给孩子吃各种营养小药片,不如经常把玉米、小米、糯米、白薯、绿豆、黄豆等摆上他们的餐桌。
Q 每天睡多长时间,对孩子长个有利呢?
在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睡眠时间均不相同。一般初生孩子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为18~20小时,到6个月时就变为15~16小时,1岁时则为14~15小时,2~3岁为12~13小时,4~5岁为11~12小时。也有少数孩子,在最初几个月里就格外清醒,如果看上去精神很好,妈妈也不必多虑。
充足的睡眠,特别是晚上的睡眠,是促进孩子长高的重要因素。科学家们发现,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时——晚上10点以后,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希望孩子长个子的妈妈,可以培养孩子在晚上10点以前就寝的习惯,而且一般来说,5~6岁以前的孩子白天补充睡眠对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专家还告诉我们两个“小秘密”:未成年的孩子经常坐卧在软的沙发或床上,会影响硬骨和骨端软骨之间的成长板的发育,造成孩子个子偏矮。另外,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以此来保证成长,家长要尽量让孩子以愉快的心情入眠。
Q 情绪好坏如何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呢?
A如果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和爸妈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的话,就会严重影响孩子长个子。相信吗,有资料显示,如果孩子得不到母爱的话,他的身高也将明显会比同龄孩子要矮。精神愉快有利于促进孩子生长,精神压抑则可抑制生长激素分泌。因此,爸妈应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环境,让孩子愉快地成长。
Q 什么样的疾病会对孩子身高有影响?
A一般急性疾病对生长的影响是暂时的,尤其是在身体营养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很快恢复。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和腹泻就会明显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炎、慢性肾炎、哮喘、心脏病、贫血等均可影响身高增长。此外,如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疾病、骨和软骨发育障碍等重大疾病,都会使孩子发生病理性矮小,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孩子。
所以妈妈首先要关注一些重大疾病。其次,妈妈在平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冷暖变化,别让孩子因为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患上疾病。在孩子玩耍后要及时帮他擦拭汗水,以免吹到寒风而受冷;冬天,孩子的衣服不要太多,否则裹得像个粽子,既不能顺畅活动,也使孩子抵御寒冷的能力大大下降。
利用身高曲线图,对孩子的身高增长进行监测。
在关注孩子身高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身体曲线图,它是帮我们监测孩子身高增长的最好助手。为孩子绘制身高曲线图,相信大多数妈妈都已经在做这件事。但在使用身高曲线图时,我们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几点:
1、 在家为孩子绘制的曲线图,最好能定期拿给医生看。每次体检时把曲线图拿给医生看,医生便会更详细的了解孩子在家时的生长发育情况,也会给你更多关于孩子下一阶段生长发育的的指导。
2、 关注身高曲线的弧度,也就是身高的增长速度。要注意曲线弧度是不是一直保持平稳、向上增长的趋势。
3、 注意危险信号。不考虑孩子在生病期间的身高曲线变化,当孩子的身高曲线总是接近最低值或最高值,或者突然出现向上或向下的变化时,要先考虑孩子这段时间是不是健康有异常、吃饭情况如何等,并及时和医生联系。
Tips: 孩子长大后身高推测的公式
有些国外学者针对孩子身高提出预测公式,可供爸妈试算。但公式结果仅能作参考,爸妈还是得多注意孩子的营养与运动,才能让孩子快快长高。
A.利用孩子的年龄与身高等进行预测
英国学者泰纳等根据长期追踪观察资料发现,孩子各年龄时的身高与成年身高之间有关,根据这个原理他设计了以下公式:
男孩子成年身高(cm)=1.27×H3+54.9
女孩子成年身高(cm)=1.29×H3+42.3
(公式中的H3为孩子3岁时身高实测值)
B:英国学者威克则认为,大多数孩子2岁时的身高与成年身高之间有着最高的相关联度,所以他提出来的公式是这样的:
男孩子成年身高(cm)=(0.545*H2)+(0.544*A)+37.69
女孩子成年身高(cm)=(0.545*H2)+(0.544*A)+25.63
[公式中的H2为孩子2岁时身高实测值,A则等于(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
女孩儿月经初潮过后还能长多高
青春期生长和成年身高
在副性征发育的同时,身高增长加速(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生长的重要特征。身高突增过程女孩一般发生在乳房开始发育后半年至1年,男孩则在变声前后,此过程约历时1年左右。女孩突增速度每年平均8~9厘米,男孩比女孩要多1~2厘米。此期过后生长减速,回到青春发育前速度,即每年约4~5厘米,再1年后锐减至每年只长1~2厘米,直至骨骺完全关闭停止生长,即达成年身高。减速时间,女孩在初潮前后,男孩在变声后。
青春期生长对成年身高有重要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青春发育开始时(指女孩乳房开始发育,男孩阴囊变松,睾丸增大)的身高:此时矮者,不论开始发育的迟、早以后都较矮。
②身高突增的速度此速度有个体差异,可有6.4~11厘米范围之差。有的孩子几乎无生长加速,这种情况一般都有病理基础,如有潜在的慢性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甚或有内分泌异常,应及时检查病因以免丢失了这段应增加的身高。
③生长突增持续时间有的孩子仅半年就减速,而有的却能持续2年之久。
④从开始发育至骨骺完全融合的年限骨的生长是身体长高的基础,骨有一个生长区,称为骨骺;儿时此区的骨细胞活跃地增殖使骨长长。发育时骨生长伴成熟过程,性腺(卵巢或睾丸)分泌的性激素在青春后期达到一定高浓度时,会使骨生长变慢而成熟加速,至骨骺与骨干融合,即骨生长区关闭而停止生长,至此时无任何促生长物质可以使骨再生长,这就是为什么成人不能再长高的原因。
青春期生长和成熟间的平衡
青春期生长和成熟之间呈协调的平衡,它使孩子最终能发育成具备成人体格和生育能力的成人。如为利于身高而言,希望二者的平衡倾斜于生长一端,即生长快于成熟,这样可使成年身高增加是不难理解的。作为成熟的速度则是关系到可持续生长的年限,进展慢者,骨骺关闭迟,其成年身高就会比进展快者高,结合前述生长规律也理所当然。但令人遗憾的是青春发育早者却常会有成熟“势头”偏猛的趋势而使骨骺过早关闭致成年矮身材。但反之,也有青春发育虽迟或进展缓慢,但其生长速度却不如人意,此时其成年身高往往也不会令人满意。
骨龄在判断成年身高中的作用
骨龄是对人体发育成熟度判断的一个重要而可定量计数的指标,正常生长的孩子其骨龄与其生活年龄基本一致。骨龄可反映人体在某一骨龄时完成了至体格生长达最终高度时的百分数,因此可用骨龄来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的成年身高。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身高和骨龄(用X线片判断)经计算可估计成年身高,但对小年龄不可靠,因影响因素多,但至青春期则多较可信。因此,如问月经来了还可长多少,则决定于此时的骨龄。如近日诊得两个女孩,一个初潮后9个月,骨龄已近14岁;另一个初潮后已21个月其骨龄却只有13岁多些。显然后者可再长的余地远超过前者。此外,我们还可用父母身高计算孩子的遗传身高,与骨龄判断综合地估计孩子的生长潜力。
性早熟治疗和成年身高
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呈现副性征,其主要后果是成年矮身材,但早发育和矮身材问不能划等号,因其生长过程也服从前述规律。一般6岁前开始发育或虽接近8岁,但其成熟势头过猛则成年身高易受损。性早熟并非都需治疗,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时,以下情况需要治疗:
①骨龄超过年龄2岁或更多;②骨龄超过身高年龄;③内分泌激素检查有较高的性激素水平;④发育前已偏矮而发育中又无明显身高突增者。专科医生需按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处理,成熟势头过猛者是及时处理的重点。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的药物以达到抑制性腺暂停发育,使其产生的性激素降低至发育前水平从而减缓及解除其对骨龄加速的危害,以此延长可生长的时间而改善成年身高。当停药后则对性腺抑制解除,性腺恢复发育,孩子按应有时间完成其青春发育。
宝宝身高怎样预测
一.使用孩童的年纪与身高进行猜测
研讨发现孩童各年纪段的身高和成年身高是呈正有关的,通常是依据孩子三岁时的身高来进行猜测:
男孩成年身高(CM)=1.27×三岁身高+54.9(CM)
女孩成年身高(CM)=1.29×三岁身高+42.3(CM)
二.依据爸爸母亲身高来猜测(遗传要素)
前面说到孩子的成年身高70%摆布取决于爸爸母亲的身高,30%摆布取决于后天环境。
男孩成年身高(CM)=(爸爸身高+母亲身高+13)÷2
女孩成人身高(CM)=(爸爸身高+母亲身高-13)÷2
三.依据例假初潮
研讨发现初潮来得早的女孩子会比同龄人发育更早些,也许其时个子比较高,可是成年今后,这些女孩子反而会比晚发育的孩子要矮,乃至有些长成了矮胖型身段(君君发现发育过早的男孩子也有这种现象哦)。
女孩成年身高(CM)=30.09-1.58×例假初潮年纪+0.983×例假初潮时身高,然后用算出来的成果±1.9即可。
列出的这三个公式是有必定科学依据的,母亲们能够猜测一下孩子今后的身高,及时尽早地对孩子进行营养、运动、睡觉、心理及生长激素类药物等方面的干涉,不要让身高变成孩子的硬伤。
孩子长高的潜力与遗传有关
一般来讲,儿童身高的生长潜力与其父母的平均身高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父亲与母亲的身高相近,则孩子的身高与父母的平均身高十分接近:但是如果父母双方中有一个是高个子,另一个是矮个子,则孩子身高的变动范围就会很大。遗传那一方的多,身高就接近那方。据统计,孩子的身高,从父亲那里遗传35%,从母亲那里遗传35%。剩下的30%决定于环境,与这个数字相应,高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的概率是高个,相反,矮个子的父母生下的孩子70%是矮个。孩子的高矮情况会偏向父母当中遗传因素影响较多的一方。
由此,儿童的成年身高可以根据当时的年龄、身高、父母身高及骨龄等参数进行预测,判断一个孩子有无生长异常情况时,考虑父母身高对儿童身高的影响显得十分重要,一个身高在第三百分位的儿童,如果父母身高也位于第三百分位,这个儿童的生长可能就是完全正常的,如果他父母是高个子,其生长显然是有问题了。
兄弟姐妹,祖父母及叔姨姑舅等的身高对考虑儿童生长潜力有一定关系,但离遗传关系愈远,影响愈小、愈近亲影响愈大。孩子成年时身高可通过父母身高粗略的预测,父母的平均身高即是遗传潜力所确定的儿童身高,也称靶身高。
男孩成年时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7.5厘米
女孩成年时身高(厘米)=(父身高+母身高-13)÷2±6厘米
许多人直觉地发现,现在的孩子最终身高多数超过他们的父亲和母亲,发现儿童身高一代比一代高,这一现象被称为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也就是说营养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种疾病的控制,使人类生长逐渐达到其最大的遗传潜力。为了使孩子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应该从小儿出生时开始,生后头1年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年龄愈小生长愈快,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母乳是婴儿理想的食品,如果人工喂养,在头四个月要完全用奶质,不要用米糊及淀粉类代替。4~5个月后再加辅食,循序渐进的加辅食,1岁左右应以食物为主、奶为辅,同时防止孩子患各种疾病,包括预防拘楼病,慢性消化不良。如果反复患病,使小儿生长迟缓,过了生长加速期以后很难追赶。
4岁是判定儿童矮小黄金分界线
判定儿童矮小有一条黄金分界线,那就是4岁。因为不论男童还是女童,在4岁左右其体内长高激素、甲状腺素已基本形成,饮食、睡眠习惯逐渐形成,从身材上也可以看出是否存在着缺陷,这些条件对今后的生长发育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是在人体睡眠期间,儿童睡眠时间每天应大于9小时,体内生长激素就会得到充分的分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民间所传“孩子睡觉就长肉”就是这个道理。4岁左右,儿童咀嚼功能已胜任,这时候给他们均衡营养,其中包括脂肪、蛋白质,让体内得到生长必需的营养素,就为正常生长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岁左右,还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此时多让儿童运动,做些力所能及的智力开发,使其思维处于活跃阶段,也会促进内分泌,对生长有利。婴幼儿0岁~1岁比其他孩子矮25厘米,1岁~2岁比其他孩子矮10厘米,2岁后比其他孩子矮5厘米,家长就应该带孩子上医院检查。
国内孩子往往治得太晚
在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的生长发育对身高起着决定性作用。骨骺是骨骼的生长发育中心,通过不断骨化来增加骨的长度,人的身高也随着增加。一般过了青春发育期,骨骺与干骺端完全融合,骨骺全部骨化,骨骼就不再有生长的空间,身高也就不会再增加。
因此,矮小患者起治年龄对疗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起治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成年身高。
然而,“国内70%的孩子11岁~16岁才开始接受矮小治疗。而由美国国家合作生长发育研究(NCGS)数据显示,国外59%的孩子是在6岁~10岁开始接受矮小治疗。”徐璇介绍,这与中国父母常过度寄希望于发育期有关。
我国男性和女性的骨骺闭合年龄分别为16岁左右和14岁左右,在确诊孩子是由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后,在骨骺闭合前及早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矮小儿童是有希望达到正常身高的,而使用生长激素的年龄早比晚效果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