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

宝宝在出生前,在母亲子宫内就已经开始自身储存大量铁元素,以供出生后合成血红蛋白使用。研究发现,胎儿在孕晚期从母体获得的铁元素最多。一般足产儿体内存铁量为250~300毫克,足够婴儿在出生后使用3个月。如果婴儿存铁量不足,如早产儿、双胞胎,母体妊娠期贫血,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人体内的铁来源于食物,出生不久的核子,其食品以乳类为主。但是,乳类食服不管是母乳还是牛奶,其中含铁量均很低。如人乳含铁每1000毫升仅为1毫克,故必须从3至4个月起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否则,容易患缺铁性贫血。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亦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10岁时几乎增加10倍,而早产儿增加就更快了,1岁时可增加5倍。面对如此的生长速度,如饮食中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铁,孩子到了4~5个月以后,势必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牛奶过敏可以慢性失血,长期腹泻等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反复感染会使铁的消耗增多而发生缺铁件贫血。婴幼儿缺快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易疲乏、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减慢、智力减退、机体抵抗力降低,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严重的患儿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甚至发生心力衰竭。


乳铁蛋白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促进铁吸收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婴儿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而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即使轻度的贫血亦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为预防缺铁性贫血,配方奶粉的国家标准要求铁的添加含量:

一段配方奶粉中铁含量要求每100KJ(千焦)含0.10—0.36mg;

二段三段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铁含量要求每100KJ(千焦)含0.25—0.50mg;

但大多数婴幼儿配方奶粉添加的是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等,仅有少数配方奶粉添加了更能促进铁吸收的乳铁蛋白。

乳铁蛋白可以提高肠道对铁离子的生物利用率,提高铁的吸收率,增强造血功能,有效预防婴幼儿贫血。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影响婴幼儿健康的营养缺乏症,主要是因为婴幼儿体内铁元素不足而导致的贫血症状,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如果婴幼儿体内的铁元素不足,除了会引起婴幼儿贫血之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

因此,家长们应该对此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让宝宝摄入足量的铁元素,在日常照顾和护理婴幼儿时应该密切留意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贫血症状,应该马上带孩子就医,检查是否患上了缺铁性贫血,早发现早治疗,保证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那么,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呢?我们也来了解一下。

如果孩子患上了缺铁性贫血疾病,家长会发现孩子变得烦躁不安或者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没有胃口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比较慢。也会出现皮肤和粘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如果到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孩子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轻度肿大。

婴儿缺铁性贫血是什么

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其发生的根本病因是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发生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除可出现贫血外,还可因缺铁而降低许多含铁酶的生物活性,进而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机体出现消化道功能紊乱、循环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经症状以及皮肤黏膜病变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统的表现。

如果宝宝患上婴儿缺铁性贫血,应该及早治疗,如果预后良好,经用铁剂治疗,一般皆可痊愈,若能改善饮食,去除病因,则极少会出现复发状况。但对于极重症的宝宝,因为严重感染及消化不良,抢救不及时,可能造成死亡。对于治疗较晚的病儿,贫血虽然完全恢复,但宝宝的形体发育、智力发育都将受到影响。因而宝爸宝妈们千万不要觉得贫血是小事情,一旦发现有婴儿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确诊,对症下药。

哪些人容易缺铁

哪些人容易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也是女性普遍的问题。据卫生署国民营养状况调查,台湾13~34岁女性普遍缺铁,美国的统计则指出,15%经期的妇女、30%的孕妇有缺铁性贫血。

女性容易得缺铁性贫血,主要是体内储存的铁质,会因为每次经期耗损,尤其是有子宫内膜异位或肌瘤问题的女性,月经出血量常比其他女性多,更容易贫血。此外,肠胃道溃疡出血、痔疮流血,甚至癌症,都是缺铁性贫血的可能病因。

缺铁性贫血另一类原因是摄取量不足或身体需求量加大。孕妇、3岁以下婴幼儿、素食或为瘦身节食的人,还有老人家,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险群。

婴儿缺铁性贫血相关知识

4-6个月婴儿防治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低,缺铁性贫血是指制造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更为多见,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

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体内储存铁不足。正常新生儿体内储存铁以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一般只够生后4个月的需要,早产或双胎新生儿体内储存铁少,因而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铁的需要量也相对地较大,因人乳中含铁量不足,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4个月以后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则易导致缺铁,牛奶中的铁吸收率比人奶低,因此,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铁的丢失过多。长期少量的出血(如钩虫病),慢性腹泻等,会使铁的丢失增多或铁的吸收障碍。

由于4-6个月宝宝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对铁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加,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铁质,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宝宝出现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体征表现的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待症状明显出现口唇、指甲、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时,已经属于中度贫血。若严重贫血时,还会出现心率加快、消瘦、甚至合并感染。

警惕4-6个月婴儿缺铁性贫血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4-6个月婴儿防治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指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低,缺铁性贫血是指制造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缺乏,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特别是2岁以下的小儿更为多见,尤其是早产儿、双胎儿。

小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1)体内储存铁不足。正常新生儿体内储存铁以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释放的铁一般只够生后4个月的需要,早产或双胎新生儿体内储存铁少,因而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婴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铁的需要量也相对地较大,因人乳中含铁量不足,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若4个月以后不及时添加含铁辅食,则易导致缺铁,牛奶中的铁吸收率比人奶低,因此,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铁的丢失过多。长期少量的出血(如钩虫病),慢性腹泻等,会使铁的丢失增多或铁的吸收障碍。

由于4-6个月宝宝的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对铁的需要量也逐渐增加,如果此时不及时补充铁质,就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宝宝出现轻度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体征表现的不明显,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待症状明显出现口唇、指甲、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烦躁等症状时,已经属于中度贫血。若严重贫血时,还会出现心率加快、消瘦、甚至合并感染。

关于贫血和补血的误区

贫血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人体中的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个月至6岁小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6~14岁小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

小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的缺乏从而导致血红素的合成减少所引起的疾病,是目前全球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多。而母乳和牛奶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此时若未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导致缺铁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二是、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小儿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多见于6个月-3岁左右的小儿。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在确诊小儿缺铁性贫血时除了要结合相关的检查外,还要与以下贫血疾病进行鉴别:

1.地中海贫血:也是常见的贫血类型,患儿多有家族史,地区性比较明显。特殊面容,肝脾明显肿大。血涂片可见靶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a2及f增高,或出现血红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铁增高,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

2.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苍白、无力、咳嗽,痰中可见血,痰和胃液中可找到含铁血黄素细胞。网织红细胞增高。x线胸片肺野中可见网点状阴阴影。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骨髓涂片可见细胞外铁明显增加,中、晚幼红细胞的核周围可见铁颗粒呈环状排列,血清铁增高。用铁治疗无效。有些病人用维生素b6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4.慢性感染性贫血:多呈小细胞正色性贫血,偶呈低色性贫血。血清铁和铁结合力皆降低,骨髓中铁粒幼细胞增多。铁治疗无反应。

5.铅中毒:铅中毒时血象检查可见红细胞呈嗜碱性点彩,血清中铅含量增加,红细胞和尿中原卟啉明显增加。fep/hgb可高至17.5μg/g以上。

综上所述,以上是需要与小儿缺铁性贫血相鉴别的几种疾病,希望对您了解本病有所帮助。

纯母乳喂养会导致婴幼儿贫血吗

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但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9毫克。因此,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富含铁元素的配方牛奶(粉)可有效防止儿童缺铁性贫血,添加肉类等富含铁的动物性蛋白也可补充婴儿的铁营养。

分析母乳喂养反而缺铁性贫血发生的概率高的原因发现,母乳喂养导致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母亲本身就贫血,由于自身身体状况的原因,造成孩子贫血。

2、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100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100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由于妈妈很难判断宝宝每次进食的量,如果宝宝长期没有吃饱,也可能造成贫血。

4、某些因素会影响铁吸收,比如补钙过多会影响铁吸收。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的危害

1.导致缺铁性贫血

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铁性贫血可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

2.损害智力发育

婴幼儿处在脑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若出现铁缺乏,会造成不可逆的脑发育损伤。

3.损害听觉传导通路

影响婴幼儿的注意力、学习力和记忆力,同时耐力下降,对刺激的应答反应也会减弱。

4.影响机体免疫和抗感染能力

以上就是小儿缺铁性贫血会对孩子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工作,不能让孩子受到这样委屈。

宝宝贫血是什么引起的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一、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乱,铁的摄入和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应如何防治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贫血,主要发生在6个月一3岁的小儿。根据我国1981年十几个省市的调查,营养性贫血发生率为37.88%,其中绝大多数为缺铁性贫血。这充分说明,缺铁性贫血是危害我国小儿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每个家庭都应注意对孩子贫血的防治:

①改进育儿方法:本病主要是婴儿饮食中缺铁,因此含铁食物的添加是重要的方法,一般4~5个月婴儿应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蛋黄、瘦肉松、肝泥、新鲜菠菜泥等,稍大的孩子要注意调整饮食,饮食采用多样化,不要养成偏食习惯。

②治疗失血性疾病,一些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鼻衄、咳血等,都可造成缺铁性贫血。故要针对病因治疗。

③补充铁制剂药物:婴幼儿可采用10%枸椽酸铁铵糖浆与维生素c同服,年长儿可采用硫酸亚铁片与稀盐酸或维生素e、维生素c同服。若不能口服或口服后有不良反应者,可考虑用卡古地铁等肌肉注射治疗。

④重度贫血可适当输新鲜血。

相关推荐

像重视叶酸一样重视补铁

◆孕妇对铁的需求孕前的9倍“有些妇产科医生都没有让孕妇补铁的意识。”缺铁性贫血几乎每个孕妇都可能面临的危险。胎儿生长发育和血容量增加,都会增加对铁的需求。最高峰时,孕妇身体里的血液容量会比孕前增加40%,每天需要摄入铁7.5毫克,孕前需求量的9倍。如果不及时补充铁剂,普通女性身体里储存的铁只能维持两个半月~3个月。据全国第4次营养调查显示,我国每10个人里面就有2个人贫血,而30%的孕妇有缺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二、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三、失血:尤其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

什么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高发 和代谢特点有关中国全球缺铁性贫血的高发地区之一,婴幼儿高发人群,旧世界卫生组织的显示,五岁以下的儿童贫血率,在东南亚地区高达六七成。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何其新陈代谢有关的。足月婴儿从母体中获得的铁能满足出生后的四个月的需求,四个月后从母体中所获得的铁已经耗尽,生长发育迅速,如果辅食添加的不及时,那么就会很容易引发贫血,因此在婴幼儿6-24月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高;早产儿

孕妇像重视叶酸一样重视补铁

◆孕妇对铁的需求孕前的9倍有些妇产科医生都没有让孕妇补铁的意识。缺铁性贫血几乎每个孕妇都可能面临的危险。胎儿生长发育和血容量增加,都会增加对铁的需求。最高峰时,孕妇身体里的血液容量会比孕前增加40%,每天需要摄入铁7.5毫克,孕前需求量的9倍。如果不及时补充铁剂,普通女性身体里储存的铁只能维持两个半月~3个月。据全国第4次营养调查显示,我国每10个人里面就有2个人贫血,而30%的孕妇有缺铁性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主要取决于血容量和血红蛋白的浓度。而新生儿的血容量和含铁量与体重成正比,所以出生体重如果比正常标准低的话,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几率也会比正常体重的新生儿高。2、饮食缺铁也造成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母乳的含铁量比较高,铁的吸收率也比较高,母乳喂养的产后妈妈在哺乳期间要注重食用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而使用奶粉喂养的孩子,家长要使用含铁量合乎标准的配方奶粉,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宝宝

缺铁性贫血多见于什么人

缺铁性贫血简介缺铁性贫血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缺铁性贫血原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

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病因呢

概 述缺铁性贫血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贫血。那么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病因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步骤/方法: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增多,需铁量增加。2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

缺铁性贫血多见于什么人

缺铁性贫血指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贫血。当铁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可有乏力、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易感染等症状,应积极防治。缺铁性贫血原因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加,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

怎么知道宝宝缺乏微量元素

那么,我的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吗?怎样判断宝宝缺乏微量元素?宝宝缺乏微量元素的表现1、锌缺乏:厌食,生长发育慢表现:食欲降低婴幼儿缺锌的早期表现之一。缺锌的孩子味觉减退,对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体重不增;抵抗力差,反复感冒或腹泻;易患复发性口腔溃疡;缺锌还会损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现厌食。2、铁缺乏:贫血,注意力下降表现:缺铁性贫血对于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严重,重度缺

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缺铁性贫血可发生于下列几种情况;一、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二、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三、失血:失血,尤其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