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哪里对肾好 艾灸太溪穴-补肾壮阳

艾灸哪里对肾好 艾灸太溪穴-补肾壮阳

太溪取穴:位于足内侧,取穴时,平放足底,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为本穴。

艾灸功效:清热生气,补肾壮阳。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失眠,健忘,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咳嗽,气喘,咯血,胸痛,腰脊痛,泄泻,大便困难等症。


晚上几点后不能艾灸 艾灸失眠有效果吗

有一定的效果。

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失眠的原因跟人体阴阳不协调有关,而人体的心,肝,脾,胃,肾等器官的健康程度对身体阴阳平衡有直接影响,通过艾灸对不同的穴位起到刺激作用,来调理紊乱的生理功能,可起到缓解失眠的效果。

如艾灸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穴,其灸神门穴能养心安神,灸心俞穴能理气宁心,灸足三里穴能生长气血,灸太溪,肾俞穴能滋阴补肾,灸百会穴能宁静心神,同灸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治疗效果。


艾灸灸哪里比较好 太溪穴

肾虚的时候艾灸太溪穴也是比较好的,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取穴时,平放足底,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即为本穴,艾灸太溪穴具有一定清热生气、补肾壮阳的作用。

太溪穴对于治疗人体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失眠、健忘、头痛等病症,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


艾灸治阳痿

1、艾灸治阳痿之关元穴灸法

关元穴位置: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人体元阴元阳关闭潜藏之处,故名关元。艾灸治阳痿

关元穴功效:为全身三大强壮要穴(足三里、关元、气海)之一。本穴也是治疗肾虚所致的男科病的要穴,以治疗肾气不足型的性功能障碍为主,尤以阳痿效果最显著。

关元穴灸法:

操作时,先将艾绒制成高约0.5厘米,炷底直径约0.5厘米中型艾炷。施灸时令患者仰卧在床上,暴露关元穴,在其皮肤表面上除以石蜡或凡士林少许,以防烫伤和艾炷倾倒。把艾炷置于关元穴,用火点燃,燃烧时患者稍觉烫就去掉,另换一炷。每燃烧1个艾炷,即为1壮。每次100-200壮。以灸至皮肤红晕、无烧伤,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术者应密切注意掌握温度,避免烫伤。每周1次,每3次为1疗程。

艾灸关元穴治疗阳痿,有较好疗效。该法对由精神因素引发的阳痿疗效较好;有明显手淫史者,疗效则差;病程短者、疗效高,反之则低。

注意事项:施灸过程中要注意艾火大小适中,避免烫伤。

2、艾灸治阳痿之命门火衰疗法

主证: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头晕目眩,精神不振,腰腿竣软,舌淡苔白,脉沉细,若兼心脾损伤者,则有心悸胆怯,失眠等证。

治法:取任脉、足少阴经穴为主。针用补法,并用灸法,以补肾壮阳。

处方:命门、关元、肾俞、太溪。

心悸艾灸哪里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林赛氏指甲艾灸怎么治疗 慢性肾衰竭艾灸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主治:主治遗精,阳萎,遗尿,溺血,泄泻,头昏,目眩,耳鸣,耳聋,虚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水肿,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肾俞穴10-20分钟。

定位: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章门穴于人体的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功效主治:主治胸胁满痛,腹胀,肠鸣,呕吐,泄泻,痞块,背强腰痛,及肝脾肿大,消化不良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3-5壮;或艾条灸脾俞穴5-15分钟。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功效主治:主治胃痛,恶心,呕吐,呃逆,噎膈,纳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乳痈,目疾,喉痹,头痛,失眠,眩晕,心悸,怔忡,气喘,虚劳,黄疸,水肿,癫痫,下肢痹痛,瘫痪或麻痹,脚气,急、慢性胃肠炎,溃疡病,胰腺炎,胆囊炎,阑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并有强壮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足三里穴5-10壮;或艾条灸足三里穴10-30分钟。

定位:属足少阴肾经。输(土)、原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主治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太溪穴3-5壮;或艾条灸太溪穴5-10分钟。

定位: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主治:主治脘腹胀痛,胸胁支满,呕吐噎膈,黄疸,泄泻,鼓胀,痢疾,便血,带下及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肝炎,糖尿病,消化不良,贫血等,可用于辅助治疗林赛氏指甲。

艾灸方法:艾炷灸脾俞穴5-10壮;或艾条灸脾俞穴10-20分钟。


支气管哮喘艾灸位置 肺肾两虚型哮喘艾灸哪里

病人表现为喘促短气,动则气喘,痰清稀而多,自汗畏风,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质淡。

治则:肺肾双补。

艾灸取穴:肺俞,肾俞,命门,太溪,定喘。咳嗽频繁加天突配伍。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每穴每日1-2次,每次10分钟,7天为1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灸:每次穴2-4穴,各灸1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

3.艾炷瘢痕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5-7壮,10日1次,3-6次为1个疗程。


女性肾虚艾灸调理方法

1、肾俞穴

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常艾灸它可调补肾气。肾俞穴在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和前面的肚脐眼平齐正好是第二腰椎。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丹田,是人体真气、元气生发的地方。 这个穴最好的刺激方法就是艾灸。

3、气海穴

气海和关元穴在人体下腹部,共同保护着生殖系统。下腹部是女性子宫、男性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部位,因此此穴必灸。

4、三阴交

对女性来说,三阴交穴尤其重要。它是妇科病的“灵丹妙药”,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它是肝、脾、肾三经的交汇处,女人可常灸。

5、太溪穴

艾灸太溪可调理肾脏相关疾病,也可以根据其反应变化来推知肾脏功能。如太溪穴凹陷明显,可能就是肾气虚衰了,根据“陷下则灸之”的治疗原则,可通过艾灸太溪穴来补养肾气,平时也可常点按太溪穴。

6、涌泉穴

《黄帝内经》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在人体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艾灸此养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

艾灸方法:悬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穴位上约3厘米处,温度以温热为宜,更简单的方法是:用木质艾灸盒来灸,点燃艾条发在艾灸盒内,固定于穴位即可。

艾灸时间:初始每穴艾灸约15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时间,直止肢体每穴20分钟,躯干每穴30-40分钟,一周内休息1-3天。

女肾虚艾灸什么穴位

1、女性肾虚艾灸太溪穴位

太溪穴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功效:艾灸太溪穴具有明显提高肾功能的作用。

2、女性肾虚艾灸关元穴位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功效:艾灸关元穴,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3、女性肾虚艾灸肾俞穴位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功效:经常艾灸肾俞穴,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女性三伏天艾灸哪里比较好

女性三伏天的时候进行艾灸,可以选择的穴位是比较多的,但为了可以对症治病,通常建议根据女性自身情况选择艾灸的穴位,常见的有足三里穴、关元穴、丰隆穴、解溪穴等穴位。

1、女性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帮助增强其免疫力,具有一定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等作用。

2、对于肠胃不佳的女性,可以选择艾灸关元穴,关元穴是小肠经的募穴,肠胃不佳的女性艾灸此穴位,可以起到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的作用。

3、女性在三伏天的时候艾灸丰隆穴,有利于将其体内的寒湿之气排出,并且还可以帮助缓解湿热症状。

4、女性艾灸解溪穴,由于解溪穴是祛痰湿的穴位,对消除水肿的效果也较好,女性在三伏天艾灸此穴位,有很好的排毒、去火功效。


一般艾灸多长时间为一疗程 艾灸可以增强性功能吗

对于增强性功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艾灸主要是通过穴位来帮助人体治疗疾病,对于男性来说增强性功能,首先需要增强肾阳虚,而补肾阳虚需要温补,艾灸可以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平衡阴阳等功效。

艾灸时可以艾灸肾俞穴、太溪穴、命门穴、关元穴、内关穴等穴位来帮助提高人体性功能,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5-20分钟左右。


相关推荐

头疼艾灸管用吗 肾虚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少阴肾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用艾柱隔姜灸,取厚度为0.2-0.5厘米的新鲜姜片,穿刺数孔,放于所选穴位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患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施灸穴位:肾俞,命门,太溪,完骨,天柱,风池。

崩漏艾灸哪里

崩漏艾灸哪里治则:理血培元,调补冲任。血崩方取穴:隐白,关元,三阴交,百会,肝俞,脾俞,肾俞。漏下方:气海,脾俞,三阴交,地机,血海。属寒者加灸命门,中极;属热者加灸大敦,太冲;属瘀者取气冲,冲门,支沟。取穴方义隐白为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专治血崩;脾俞配三阴交可补脾摄血;肝俞可复 藏血之功;肾俞,关元培元固本,气摄而血止;更加百会可升阳益气,血随气升,漏下自止;气海,血海双调气血;属寒者者更加命门以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能艾灸。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治法:健脾和胃。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

命门的定义 命门的配伍疗法

1、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2、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3、配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4、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治五更泄;5、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6、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7、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艾灸);8、配大肠俞穴

艾灸太溪的作用与好处 治疗肾虚引起的疾病

1.艾灸太溪可治疗因肾虚所致的头面五官疾病,太溪穴为循经所选取的主要穴位,如头痛目眩,牙痛,慢性咽炎,神经性耳聋等。2.艾灸太溪还可以治疗肾虚型男女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失调,遗精,阳萎,小便频数等。

久坐易折寿艾灸能续命

宋代有位著名的医学家窦材把自己比喻为扁鹊,他的《扁鹊心书》中重点提倡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以来,抚阳有三种方法:第一、灼艾。第二、丹药。第三、附子。其中,灼艾就是艾灸。艾草是一种纯阳植物,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水、抗衰老抗癌的硒和大量的药理成份。艾叶挥发油具有有消炎化瘀、平喘化咳、镇静之功效。艾叶中含有苦艾醇具有解热、止血、镇痛、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艾灸的原理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

艾灸补肾灸哪里

肾俞:取坐位,两手中指按着肚脐正中,平行移向背后,两指会合之处为命门穴(此穴正对脐中),由此旁开两指处即为肾俞。艾灸功效: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主治疾病:肾绞痛,肾炎,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腰痛,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太溪:位于足内侧,取穴时,平放足底,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为本穴。艾灸功效:清热生气,补肾壮阳。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遗精

月经期间艾灸灸哪里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血分实寒者,与仰卧位加灸天枢,归来穴,于俯卧位加灸次髎穴;血分虚寒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阙,地机,太溪穴,于俯卧位加灸明目穴,灸法同时;血虚者,于仰卧位加灸神门,足三里穴,与俯卧位加

艾灸的穴位及其效用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

太溪穴怎么针刺

太溪的针刺方法取穴法:坐位,内踝最突起处与跟腱指尖的中点,胫后动脉后方。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进针方向:从内测刺向外,与小腿内侧面成90°。进针深度:直刺,可透昆仑穴,深0.5寸,局部可有酸胀感;直刺,略偏向内踝,深0.3-0.5寸,可有麻电感向足底放射,留针3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5分钟。针刺太溪的作用太溪为足少阴神经腧穴,原穴,又是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