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请注意,这几种食物伤孩子大脑!扔掉它! 过量白糖
爸妈请注意,这几种食物伤孩子大脑!扔掉它! 过量白糖
白糖是典型的酸性食品,如果饭前多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害处尤其显著。因为,糖分在体内过剩,会使血糖上升,感到腹满胀饱。
宝宝误食干燥剂怎么办
1.误吃入硅胶干燥剂。
如果误吃入硅胶干燥剂,爸爸妈妈不必太担心,因为这种干燥剂在胃肠道不能被吸收,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对人体没有毒性。除非宝宝出现了头晕、呕吐等特殊的反应,一般无需就医。
2.误吃了生石灰干燥剂。
这时要立刻给宝宝喝牛奶,按照每千克体重10毫升牛奶给宝宝服用,然后即送入医院治疗。
生石灰是很危险的东西,它遇到水以后会变成碳酸氢钙强碱,有很大的腐蚀性。容易灼伤、腐蚀口腔或食道,所以一定要小心。
3.误吃了没有标识的干燥剂。
如果误吃的干燥剂包,但是没有标识,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看干燥剂的形态:
生石灰是白色的块状物,受潮以后会变成粉末态。
硅胶是透明的小球。特别要注意那些彩色的,这种干燥剂更能引起宝宝的好奇,因为它们像糖果一类的东西。
爸爸妈妈判断了以后再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去应对。
当然,防患与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爸爸妈妈日常要仔细查看生活中的食品、用具,不止宝宝的个人用品,看到干燥剂包之类的东西要立即扔掉。
爸妈请注意,这几种食物伤孩子大脑!扔掉它! 过鲜食物
含有味精的食物将导致周岁以内的孩子严重缺锌,而锌是大脑发育最关键的微量元素之一,因此即便孩子稍大些,也应该少给他吃加有大量味精的过鲜食物,如各种膨化食品、鱼干、泡面等。
九类食物最伤孩子大脑
想要拥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位妈妈的心愿,日常生活中有几类食物对宝宝头脑发育很有影响,但又是我们经常接触的,所以一定要区别好,少给宝宝吃这些食物。
宝宝的头脑发育是各位妈妈最关心的事情,因此,就要在日常饮食中多多注意,有几类食物可是宝宝头脑发育的大忌,妈妈们千万要注意。
1、煎炸、烟熏食物
鱼、肉中的脂肪在经过200度以上的热油煎炸或长时间暴晒后,很容易转化为过氧化脂质,而这种物质会导致大脑早衰,直接损害大脑发育。
2、过鲜食物
含有味精的食物将导致周岁以内的孩子严重缺锌,而锌是大脑发育最关键的微量元素之一,因此即便孩子稍大些,也应该少给他吃加有大量味精的过鲜食物,如各种膨化食品、鱼干、泡面等。
3、腌渍食物
包括咸菜、榨菜、咸肉、咸鱼、豆瓣酱以及各种腌制蜜饯类的食物,含有过高盐分,不但会引发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而且会损伤脑部动脉血管,造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造成孩子记忆力下降,智力迟钝。
4、含铅食物
过量的铅进入血液后很难排除,会直接损伤大脑。爆米花、松花蛋、啤酒中含铅较多,传统的铁罐头及玻璃瓶罐头的密封盖中,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铅,因此这些“罐装食品”父母也要让孩子少吃。
5、含铝食物
油条、油饼,在制作时要加入明矾作为涨发剂,而明矾(三氧化二铝)含铅量高,常吃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戒掉以油条、油饼做早餐的习惯。
6、过量白糖
白糖是典型的酸性食品,如果饭前多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害处尤其显著。因为,糖分在体内过剩,会使血糖上升,感到腹满胀饱。长期大量食用白糖会引起肝功能障碍。
7、咖啡
咖啡因是一种生物碱,对人的大脑有刺激作用,在咖啡作用的影响下,向大脑输送的血液会减少。如果父母给孩子过多喝咖啡,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8、过量精米、白面
这类食品是日常主食,然而在制作的过程中,有益的成分已丧失殆尽,剩下的基本上只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只能起到 “燃料”的作用。因此,这些食物不是益脑食品,而是一种损脑食品。所以,要适当给孩子吃一些粗粮。
9、过量肉类
生活中,不少父母为了使孩子身体健康,每天给孩子吃多种肉类食品,几乎一日三餐都肉汤,或者是煮肉粥给孩子吃。据科学分析,人体如呈微碱性状态是最适宜的,如偏食肉类,则会使人的体液趋向酸性。如长年累月地积累酸性,便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科学试验证明,在孩子的膳食中,肉的成分偏高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宝宝扔东西先别制止
宝宝为什么乱扔东西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在重复的同时,宝宝实际上也是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他会逐渐发觉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关系的,从而学习了逻辑知识;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
乱扔东西促进宝宝成长
首先,这标志着孩子能够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手了,这是脑、骨骼、肌肉、以及手、眼协调活动的结果。反复扔物,对于训练小儿眼和手活动的协调大有好处,对于听觉、触摸觉的发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其次,通过扔东西,可使小儿看到自己的动作能影响其他物体,使之发生形态上或位置上的变化。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萌芽。由此可见,扔物是小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而正常的需要。家长不应极力阻止、限制,而要允许孩子扔物。
当孩子让你生气时
迎迎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独自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可是没隔多久,她就缠上了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虽然妈妈再三劝说迎迎“自己到一边去玩,妈妈很忙,要做饭给大家吃”,可迎迎还是不愿出去,一不小心,还把厨房里的一叠盘子都摔碎了。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孩子给生活带来很多的欢乐,但也有不少的困扰,小孩子做出一些事情让爸爸妈妈生气,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和妈妈聊天,说起小时候那个淘气的我,妈妈经常说:“你那次实在是让我生气,真是恨不得打你几下,可打了以后又是自己心里痛,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现在打孩子的父母毕竟少了,但还是有很多父母,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忍不住怒气,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你最好先要采取暂时退避或保持沉默的态度,这样可以使孩子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又避免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正面冲突,还可避免因在气头上说出过头的话伤害到孩子(要是真的伤害到孩子,真是再怎么后悔也不够呀)。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你还要向孩子表明你的不高兴的态度,例如告诉他,“你这样做妈妈很不高兴”、“妈妈要生气了”,让孩子知道他做了不对的事情。但是要记住,你不能用伤及孩子自尊心的言辞,譬如“你这个小混蛋”这类的话。与时同时,你要注意应该要立足现在,就事论事,而不要将孩子以往所犯的错误一一列举,更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说孩子,这会使孩子感到脸面过不去而产生逆反情绪。你还可以和孩子有个约定,当你生气时用某一个特殊的手势或动作来暗示,比如用右手食指点一点左手的手心等,以后孩子只要看到这个动作就会自己明白你已经生气了。
如果向孩子表明了你的心情过后,孩子还不停止淘气,那就需要向孩子宣告你即将采取的行动:“你再这样的话,今天晚上就不给你讲故事了。”“再这样把玩具到处乱扔,我就要把它扔出去了。”这样既可以减少愤怒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以使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要有分寸。如果孩子还不听话,那就只能采取一点处罚措施了。
当然,生气过后也不要忘了恢复情绪,大人需要自我调整,而对孩子,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一个吻,或是一句“妈妈爱你”,让孩子知道你生气是因为他的不恰当的行为,而不是因为他本人,妈妈和爸爸还是爱他的。
在制定家庭准则时,父母必须确定在他们的家庭事物中,哪些是执行起来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必须认真执行的家庭准则,哪些是执行起来比较灵活的家庭准则,这样做对你有所帮助。实际上,让孩子知道有些家庭准则执行起来有商量的余地,那么在执行那些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家庭准则时,他们更愿意采取合作态度,就不会那么不分轻重,惹你生气了。
牛奶喂养婴幼儿7原则
1、不要多次冷冻牛奶
一些爸爸妈妈喜欢一下子买很多袋装鲜牛奶,然后放在冰箱里面保存。其实,如果牛奶结冰的话,品质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牛奶中的脂肪、蛋白质分离,干酪素呈微粒状态分散于牛奶中。就算是加热了以后,也没有办法逆转。所以,最好是不要把牛奶放在冰箱里面。
2、不要掺太多水
未满100天的孩子,他们的肾脏功能还在发育中,要是这时候摄入太多水分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水中毒。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喝完奶之后不吐泻,就应喂纯牛奶,这样可以让孩子的体重快速增加。
3、奶皮是个好东西
牛奶在加热的时候,表面会出现产生一层膜,大家把它叫做奶皮,很多人都会直接捞出来扔掉。事实上,奶皮里面有着非常多的维生素A,对眼睛很有帮助,如果一直食用去奶皮牛奶,孩子的眼睛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4、注意保温
一些爸爸妈妈会把煮沸的牛奶放在保温杯内,等到孩子哭了,就可以直接喂给孩子吃。虽然爸爸妈妈方便了,但是保温瓶里面的牛奶,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3-4小时后就可使牛奶变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5、不要喝太多奶
孩子一天的奶量最好是不超过1千克,不然孩子在大便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隐性出血,从而导致出现贫血的状况。
6、不要在牛奶中掺米汤
有的爸爸妈妈会在牛奶中掺些米汤、米粥。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牛奶和米汤掺后不同温度下,维生素A会丧失很多。要是孩子维生素A摄入不足,发育方面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7、牛奶“不喜酸”
孩子食用牛奶长大,可能会出现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的情况,这时候就要减少奶量,再增加一些糖。千万不要经常让孩子喝果汁,因为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遇到这些酸性饮料会形成凝胶物质,让孩子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在喝完果汁之后,至少要相隔一个小时再让孩子喝牛奶。
神奇游戏开发孩子右脑
认知训练: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发展。
游戏二:猜一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动作训练: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宝宝绝对不能吃的几类常见食物
1、宝宝禁食 —— 含过氧化脂质的食物。
过氧化脂质会招致大脑早衰或发愣,直接有损于大脑的发育。腊肉、熏鱼等曾在油温200度以上煎炸或长时间曝晒的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脂质,爸爸妈妈应少给孩子吃。
2、宝宝禁食 —— 含铝食物。
常常给孩子吃含铝量高的食物,会构成记忆力降落、反响愚钝,以至招致发愣。所以,爸爸妈妈最好不要让孩子常吃油条、油饼等含铝量高的食物。
3、宝宝禁食 —— 过咸食物。
过咸食物不单会惹起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并且还会毁伤动脉血管,影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构成脑细胞的缺血缺氧,招致记忆力降落、智力愚钝。
人体对食盐的需求量,成人天天在7克以下,儿童天天在4克以下。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应少给孩子吃含盐较多的食物,如咸菜、榨菜、咸肉、豆瓣酱等。
伤孩子大脑的食物 含铝食物
油条、油饼,在制作时要加入明矾作为涨发剂,而明矾(三氧化二铝)含铅量高,常吃会造成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戒掉以油条、油饼做早餐的习惯。
批评孩子最忌的三件事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忌讳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形状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
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你家里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别人拿点什么就跟宝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 “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孩子叛逆妈妈罪过大于爸爸
七成受访学生表示:妈妈干涉我做的每一件事
染烫头发、抽烟、着装暴露……高中女生平平从乖乖女变成了叛逆女孩。青春期叛逆的她,为的是“发泄对妈妈过度干涉的不满,证明自己长大成人了”。衣食住行都被妈妈一手包办的她,感觉自己被剥夺了自我选择的权利。
有时,母亲的过度关爱,也可能变成孩子逆反的催化剂。
本次郑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中,关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诱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比父亲更容易忽略孩子的成人感,诱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71%的学生表示,母亲干涉我做的每一件事。65%的学生表示,母亲不允许我做一些其他孩子可以做的事,怕我出事。58%的学生表示,母亲总是关注我晚上干什么。43%的学生认为,母亲总是挑剔我的朋友、干涉我的交友。
共青团郑州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林方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成人感日益强烈,而母亲仍不断“包办”孩子的生活,衣食住行事无巨细。这就容易让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逆反的心理,做出叛逆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成人感。
“对子女教育上,母亲更应学着放手,避免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他建议母亲们应该多在情感、温暖、理解上下工夫,减少对孩子的过度束缚。
六成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
某初中生因换了个班主任而成绩下降,某大一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而休学在家,某学生搬新家转学后,天天闹着不上学,等等。
袁林方说,社会适应性差,已经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大困扰。
郑州市青少年社会适应性调查报告显示,60%的学生表示,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转学、升学等环境变化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3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当众丢面子后不能尽快走出阴影。
袁林方说,每年9月开学季,都是学生心理咨询的高峰期,其中很大比例的咨询都是新环境适应不良问题。培养青少年应对“变化”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他说,进入新环境,接触新人群,做许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中学、大学的新生需要应对很多的新变化。他建议“新生”们趁着假期的时间,在家里有意识地培养一下自己的适应能力,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在家里刻意锻炼一下自己的自理能力,使自己能够避免“新生适应不良症”,开学后顺利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爸妈请注意,这几种食物伤孩子大脑!扔掉它! 肥肉
生活中,不少父母为了使孩子身体健康,每天给孩子吃多种肉类食品,几乎一日三餐都肉汤,或者是煮肉粥给孩子吃。如长年累月地积累酸性,便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科学试验证明,在孩子的膳食中,肉的成分偏高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