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新技术利用唾液检测肿瘤突变
科学家研发新技术利用唾液检测肿瘤突变
目前筛选肺癌突变是利用血浆或血液来进行测试,但血液成分复杂。近日一项科学研究证实电场诱导释放和测量(electric field-induced release and measurement,EFIRM)是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能利用唾液来检测肺癌突变。此方法是无创性、低成本效益和快速的新测试方法。临床医生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来调整自己的治疗策略,实时提高临床疗效。
世界范围内,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占男性和女性所有癌症死亡的27%。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14年新发病例约225000。肺癌死亡人数比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死亡总和还要多。
早期发现能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特别是确诊为肺癌的患者。现在研究人员利用唾液液体活检就能检测肺癌突变,其效果如同利用手术从肺部取出病例组织来进行测试一样成功。
由David Wong博士率领研究小组完成了一项研究,利用EFIRM新技术来测试肺癌患者唾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肺癌的标志)。
这一关键的发现是来自一个双盲随机临床研究,其中使用EFIRM方法来检测肺癌患者唾液样本中EGFR基因两个关键肿瘤致病突变(L858R和外显子19缺失)。
他们的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更有效,无创,更可靠的早期发现肺癌基因突变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此外,EFIRM试验有可能指示患者身体如何体响应癌症治疗,以及是否这些疗法需要进行调整,以提高患者的响应。
该小组能够证明通过EFIRM方法检测唾液EGFR突变与利用血浆进行检测是一样有效的。此外,EFIRM方法可以结合组织DNA检测或在肿瘤大小不足以用于DNA提取的情况下替代活检。
核磁共振和磁共振的区别
核磁共振和磁共振的区别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磁共振是在固体微观量子理论和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被发现的。1945年首先在顺磁性Mn盐的水溶液中观测到顺磁共振,第二年,又分别用吸收和感应的方法发现了石蜡和水中质子的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其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与医学研究。一些先进的设备制造商与研究人员一起,不断优化磁共振扫描仪的性能、开发新的组件。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因此,也称自旋体层成像、核磁共振CT。MRI可以使CT显示不出来的病变显影是医学影像领域中的又一重大发展。它是80年代初才应用于临床的影像诊断新技术。与CT相比,它具有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对颅脑、脊椎和脊髓病的显示优于CT。它可不用血管造影剂,即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它还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敏感地检出组织成份中水含量的变化,因而常比CT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MRI能清楚、全面地显示心腔、心肌、心包及心内其它细小结构,是诊断各种心脏病以及心功能检查的可靠方法。
最后,不如再来了解了解核磁共振的优点有哪些吧。
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I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做核磁共振和磁共振应该要到正规医院,这样才能减少误诊率哦。
精准医疗将会细分癌症治疗用药
10月17日,在由中国胃肠肿瘤临床研究协作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北京胃肠肿瘤精准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实验中心主任所长徐瑞华表示,精准医学正在改变新型药物的临床研究模式,政策法规上也要跟随精准医学的模式进行适度改变,加快创新药物的上市。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小田称,目前临床实践中进行的HER2、RAS基因检测,也是在尽量筛选特殊人群,给予“精准”药物。随着二代测序等新技术手段逐渐成熟,使得一次高通量检测许多基因改变成为可能,但肿瘤治疗领域尚没有成熟的高通量基因检测指导临床用药的大样本证据。
张小田也坦言,精准医疗不仅仅是二代测序。仅基因检测,目前在临床仍面临挑战:不是谁都能检测到合适的基因靶点,或者检测到了靶点却未研发出药物,又或者有药物但不在国内上市等,都是需要逐步解决的。
“虽然精准医疗的理想是一人一方,即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遗传学改变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治疗,但目前还无法完全达到。”张小田建议,患者和家属在寻求“精准医疗”时,也应保持理性态度,咨询医生,把握治疗时机。
参与临床试验不是做“小白鼠”
针对基因变异的许多药物都是靶向药物,部分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由于国家政策法规对新药临床试验有严格的审查流程和正规的监管体制,开展前必须通过研究机构伦理审查,以保证每个患者最大程度的安全和受益。因此,肿瘤患者在合适条件下,可尽量争取参加新药临床研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相应信息,咨询专科医生。
“以前患者顾虑临床试验就是拿人当做小白鼠,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临床研究的价值。”张小田称,她所在的消化内科,部分患者在参与第一个临床试验后,还积极推荐其他患者,或参与了第一个项目后会主动咨询更多的项目。
验血或能预测癌症复发
据“中央社”27日报道,根据研究,只要验血就可能得知癌症是否在治疗后复发,有助拯救患者生命。
英国伦敦癌症研究院科学家检测出乳腺癌复发迹象的时间比一般医师快了8个月。
根据试验,有15人癌症复发,其中12人经由新的验血方法正确提出预警。不过专家表示,要实际在医院里运用这种验血方式,还需要一些努力。
手术摘除肿瘤是治疗癌症的核心方法之一。然而,肿瘤是从单一癌细胞发展而来的。假如部分肿瘤已经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或是外科医师无法将肿瘤摘除干净,癌症就会复发。
这项研究追踪了55名因肿瘤大小属复发风险高的癌症患者。这些科学家分析肿瘤的DNA变异,接着在患者血液中搜寻这些突变。
根据试验,在15名癌症复发的患者当中,血液检测对其中的12人提出了预警。
另外3名患者的癌细胞扩散至脑部,具有保护力的“血脑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阻止癌症物质进入血流中。
这项检测发现一名患者身上带有引起癌症的DNA,不过这名患者没有再次发病。
尽管血液分析的费用相对便宜,不过初期的肿瘤DNA变异检测价格仍相当昂贵。
如果得了肺癌血项有显示吗
“一滴血查癌症”消息层出不穷
昨天,清华大学召开发布会,宣布该校教授罗永章在国际上率先成功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种新肿瘤标志物。发布会尚未开完,“一滴血查肺癌!”的新闻已被网络媒体大量转载,引发网友热议。
事实上,“一滴血查癌症”的说法近几年层出不穷,此前的很多网站上,都介绍过各种“一滴血”就能查出癌症的“新方法”。比如,2002年,有消息称科学家宣布研发出能使血液检查敏感度提高100倍的新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从一滴血当中检查出癌症。2006年,北京某健康服务网站打出的诱人口号,称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液态芯片”技术,抽取测试者2毫升的血液,就能检测包括肝癌、胃癌、乳腺癌在内的15种癌症。今年,又有媒体报道称本市启动P53癌症检测早期项目,宣称只要几滴血,通过检测“P53”这段基因是否突变,就能查出5年内身体是否会发生癌变。
此前大多说法被认为“不靠谱”
众多市民不禁产生疑问,“一滴血到底能不能查癌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季加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单靠一种抽血就能够查出肿瘤,只能说是目前人类一种美好的愿望,但是如果现在有人打出这种旗号的话,就是一种欺骗。”
此前宣称的“一滴血查癌症”大多不靠谱,其中最接近现实的是,市民到医院体检时的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多位医生都解释说,这项检查只是肿瘤的初步检查,并不能确诊,它的意义在于发现血液中的一些异常,而推断可能有肿瘤的风险,真正的确诊,还需要大量的检查进行排除。
新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疗效
这种新发现,能不能实现“一滴血查肺癌”呢?对此,发现该方法的清华大学教授、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本人明确表示,目前通过任何一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都不能确定检查者是否患有肿瘤。也就是说,“一滴血查肺癌”的说法不能成立。
既然不能用于早期癌症的筛查,对于普通人来说,检测血液中“热休克蛋白90α”的含量有何意义?罗永章教授表示,“热休克蛋白90α”虽然不能用于检测肺癌,但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确认治疗效果来说却有很大的意义。
阴道镜检查疼吗
这种检查主要就是检测女性阴道内的宫颈、外阴是否出现了病变的情况,这样可以通过阴道镜来检查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病变。这种检查到底疼不疼还是要看医生的操作手法的,如果是新来的医生,因为没有经验,可能用的力气会比较大,因此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疼痛。如果是有经验的医生,那么用的力度刚刚好,患者是不会感觉到任何疼痛感的。不过,这种疼痛也不是很强烈,多休息就可以了。
一般情况下,妇科检查包括以下几项:
1)、妇科内诊:主要检查外阴、阴道、宫颈、子宫、盆腔。
2)、宫颈刮片等检查方法、排除妇科常见的阴道炎、宫颈炎以及妇科肿瘤等疾病。
3)、宫颈防癌涂片:白带常规,宫颈刮片。
4)、红外线乳透:以红外线检测技术了解乳腺情况,双侧乳腺,辅助诊断双侧乳腺包块性质,筛查乳腺癌。
5)、超声波(乳腺):以超声波检测技术了解乳腺情况,诊断乳腺增生、肿物、结节、囊肿、腺瘤。
6)、超声波(妇科):检查子宫、附件,了解子宫、附件有无肿瘤、囊肿等疾病。
7)、新柏氏TCT:超薄细胞检测,检查部位宫颈。新柏氏TCT是目前唯一能够替代传统巴氏涂片,且在筛查宫颈癌和癌前病变较传统巴氏涂片更科学、更准确的一种防癌筛查技术。
乳腺癌验血指标是什么
“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肿瘤组织,对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分析的技术。”专家介绍说,目前基因检测已经可以预测人们未来罹患哪种疾病的风险更大,帮助医生了解运用哪种药物病人更敏感和更有效,从而提前进行预防或优化选择个体化诊疗方案,降低发病率及提高早诊率和生存率。2013年5月,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选择接受了双乳乳腺切除手术,原因是她通过基因检测,得知患上乳腺癌的几率约为百分之八十七。此次投入使用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基因筛选技术”,与安吉丽娜朱莉接受的检测技术类似。被检测者只需要抽取5毫升外周血,就可对6个乳腺癌易感基因进行全外显子基因突变检测,之后根据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情况,评估基因突变携带者罹患乳腺癌的几率。
随着肿瘤防治越来越趋向个体化模式,通过综合分析肿瘤在分子分型、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上的差异,将不同患者进行详细分组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可最大限度改善肿瘤患者临床预后和生存质量。近年来,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不断开展,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等方面优势日益凸显,未来将给癌症患者带来两个重大转变:一是个体化靶向性治疗;二是对可能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此外,新技术的应用还将大大提升我国肿瘤综合防治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
有没有早期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方法
1985年,美国的卡蒂斯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麦斯等人首 创了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 近年来,更发展了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淋巴细胞、血浆及组 织细胞中提取DNA和RNA,用PCR技术加以扩增放大,用 同位素标记,经过特殊处理,可在血液中HIV抗原和抗体都 还测不出时确定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否。并且还可以定位和定 量,反应十分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一般临化验室目前尚难于开展。 另外,日本宫崎医科大学和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最近联 合研究成功用尿或唾液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新方法。据报道,这 种新方法比通常使用的血液检测法灵敏度要高数百倍至4千 倍,可为初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早期诊断带来福音。可惜此 新方法的具体技术尚未公布。
肿瘤应当如何护理
癌症病人发病后,无论从生理上、心理上都发生很大变化,要重新建立生活规律,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医学专家赖斯特·布莱斯罗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对疾病和死亡的影响大大超过医药的作用。”故每个癌症病人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有规律的生活所形成的条件反射,能使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按节律正常进行,如每日起床、洗脸、漱口、进食、排便、锻炼、工作、休息等形成良好的规律,则既能利于身体健康,又能利于肿瘤康复。
个性化科学营养防治肿瘤方法
第一、无肿瘤但需要预防的人。目前国内外肿瘤技术存在主要问题: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即便能早发现,一般不知道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家族中有肿瘤的人希望后代避免则需要肿瘤预测并检查是哪些食物多少引起的,通过个性化科学营养预防肿瘤发生。
第二、已经得了肿瘤希望早日康复者,也应该通过个性化科学食疗促进康复,必定肿瘤第一原因是饮食结构不科学造成的。因此,个性化科学营养具有重要意义。盲吃肯定是错误的。
第三、已经治愈的肿瘤患者一定要个性化科学食疗,因为,大多数治愈患者有复发的可能。消灭肿瘤必须改造生长肿瘤的环境。
一滴唾液十分钟之内检测出癌症
David Wong教授称,只需要一滴唾液就能在十分钟之内检测出癌症。他们希望以此可以颠覆癌症检测方式。通过实现直接检测血液或者唾液中的基因突变信息使得人类对癌症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可能,为改善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科学家仅可通过血液测试来检测癌症,前提是已经接受活检并测序某一肿瘤,从而得知该追踪的基因特征。不过,尽管这种办法可以检测癌症的扩散,但却不能被用作初期测试,并且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
David Wong教授的检测显示一滴唾液便可提供足够的数据,以便尽快给出一个确切的诊断。此项唾液检测可达到100%的精确程度,并且操作也很简单,其优点不仅在于其无创性,同时也因其仅仅15英镑的费用。
这项检测今年晚些时候会应用到肺癌患者的临床试验当中,并有望在两年之内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批。David Wong教授相信它还可应用于其他类型癌症的检测,如口腔癌。他在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表示:“如果某患者的血液或唾液中存在肿瘤循环的迹象,那么这项检测即可找到它。我们只需一点唾液,10分钟内即可完成。”同时他还表示:“癌症的早期检测至关重要,查出致命肿瘤越早越好。有了这项检测,患者可自行在家进行,抑或在牙医处、药店里都可以。”
易活生物CEO廖玮博士也表示,目前易活生物公司正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和建设生产基地,预计到2016年夏天,工厂就能大批量生产出颠覆性的肿瘤基因检测设备和肺癌检测试剂。2016年6月,公司计划美国芝加哥ASCO会议上发布第一代官方产品并正式进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