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析
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析
一、腹泻
婴幼儿期生长快速,很需要营养的补给,若时常发生腹泻,则可能因为消化吸收不良而影响生长。
急性肠炎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其致病菌最多是滤过性病毒,预后(注)一般良好。但是,有少数病儿在急性腹泻时,因处理不当。造成脱水现象。或遗留下肠黏膜的伤害,转成,凄性腹泻,就会导致营养不良。所以。急性腹泻时的处理必须非当慎重,应先让病儿停止一般食物,改为摄取电解质水,以补充自粪便中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此法至少需维持8~24小时,视病儿腹泻改善的情形,再喂食母奶或短期食用稀释的牛奶。无论如何。及早延医诊治是最上策。
另有慢性的、非特异性腹泻,它的症状是每天三、四次稀软大便,虽然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但是体重增加良好,这种不影响生长的慢性腹泻,比较不需要担心。
婴幼儿长牙时期,若同时遇上发烧、腹泻,长辈们常会告诉我们那是因为长芽的缘故,这种传统的说法不只流传于中国,西方国家也有此一说。然而。此说至今仍末获得学理的支持。我们只能解释为:婴儿一般是在5~6个月大以后长牙,而这时期也正是母亲给幼儿的抗体逐渐消失的时候。婴幼儿在此时期较容易感染肠炎或感冒,因而引起腹泻和发烧的现象。
二、呕吐
婴儿呕吐是常见的现象。有些情况比较严重,有些则只是轻微的回奶。婴儿因胃与食道间偾门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吐奶。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到了十八个月以后),体奶的现象就减少多了,但若呕吐次数频繁、体重不增加,甚或胃酸侵蚀食道,导致食道炎而吐血等并发症时,就需要特别注意护理。此外,消化道之全部或部分阻塞的时候,呕吐亦为常见的现象,必须尽速请医师诊治。
三、寄生虫感染
这也是婴幼儿期常见的消化到问题。近年来,国内的蛔虫与钩虫寄主已较过去减少许多,不过,由于人口密度的增大,蛲虫的感染仍相当普遍。幼儿若经常在半夜抱怨肛门痒,家长要注意,可能就是蛲虫感染﹔有少数遭感染的幼儿也会有阴部红痒的症状。一旦经医师检查,证实幼儿感染了蛲虫,应全家接受检查,然后一起治疗,才有根断的效果,否则很可能治愈后又被家人传染。
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是避免寄生虫感染的秘诀。因为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多半是在不洁净的手取食时,附着于手上的寄生虫卵随着食物进入肠胃,而引起感染的。
四、腹痛
3、4岁以上会说话的幼儿经常会说他肚子痛,尤其肚脐周围的痛更是多见;他们若是偶尔说说,不一定会引起家长的特别注意,但若经常喊肚子痛,就不得不让人担心了。
如果腹痛的位置在肚脐周围,时间很短(少于十分钟),痛的程度也不严重。仍可继续玩耍,很可能只是功能性腹痛。比较没有关系。但若是腹痛部位在上腹,或肚脐附近以外的地方。且每次疼痛部位固定疼痛程度不轻,如再伴随呕吐、饥饿痛、白色大便或血便、黄喧等症状者,应提高警觉。早点请医师诊治。若腹痛已超过了三个月以上,虽然没有上述症状。最好还是请医师诊治比较安全。
消化道是孩子获取成长所需养分的重要生理组织,若是发生病变,应该尽速请医师诊治,以维健康。
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
泻病指大便次数增多,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 ① 感染因素 。往往由于食物或食具被细菌、病毒污染所致,一些肠道外感染,如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常可同时出现腹泻。 ② 饮食不调 。婴幼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不够完善,消化酶分泌少,所以,吃得太多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或短期饮食变化太多,都可发生腹泻。另外,吃得太少也可发生饥饿性腹泻。 ③ 受凉、过热、情绪紧张、过度疲劳 可使消化酶分泌减少或肠蠕动增加而引起腹泻,不过专家提醒,小儿腹泻常常由食物过敏所致。
小儿腹泻警惕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所致的婴儿腹泻多在4~5个月添加辅食的时候出现。但也可在1~3岁甚至更大年龄的孩子中存在。大便可以是稀粘黄色或黄绿色,也可以带有血丝样红色便,后者大便常规有多数红细胞白细胞,常被诊断为痢疾、肠炎。
过敏”这种概念和现象目前医学上仍了解的很不够,很肤浅,但是与以前相比,近年来对”过敏”有更多认识,并认识到以往某些是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现在认识到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是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常见的腹泻原因。
宝宝大便带血丝是什么原因
1、观察宝宝大便的形状很重要。如果为脓血便则提示有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大便像果酱提示有肠套叠。大便象羊粪状一粒一粒,提示有肠痉挛。大便结束后有鲜血滴出,提示有肛裂。大便外表上染有鲜血,提示有肠息肉。大便如米汤水,提示肠道传染病。黑色或者柏油状大便,提示消化道出血。白陶土样大便提示有胆道梗阻。
2、 一般能发现宝宝大便中带血常常是看到有鲜血,大便带血也可呈红果酱样或呈黑色柏油样,大便为后两种色泽时说明血量都比较多。如大便带血不多时,眼睛不能直接看得出来,而需通过化验检查才能判定。 黑色柏油样血便的出血部位在胃和小肠上部,婴幼儿时发生在该部位的出血情况较少见。有的宝宝鼻孔出血量较多时也可以见到黑便。因此要作具体分析。红果酱样血便多来源于中消化道,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
小儿支气管炎几岁才会好转
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感染,由于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病原,婴幼儿多见,小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抵抗力比较弱,然后容易出现感染,然后出现支气管炎。
随着年龄长大,他的抵抗力逐渐增强,慢慢的话得支气管炎的几率就会下降,一般婴幼儿还有就是上幼儿园时期,得支气管炎的小孩子比较多,到了上小学逐渐年龄增大,得支气管炎的概率会下降,因为小孩子的抵抗力也在逐渐的增强。
一般估计到了上小学以后,他的发病就会逐渐减少,但是如果是小孩子抵抗力比较弱,经常反复生病的或者是免疫功能有损伤的,或者是有缺陷的小孩子,那有可能会反复的出现支气管炎的现象。
消化不良患者的饮食指导
消化不良在生活中很常见,患者常会感到肚子不舒服,胀气等,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人工喂养比易掌握而造成的饥饱不均以及对牛奶、鸡蛋过敏等所致。由此可见,消化不良疾病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要注重饮食的调养,故应进行以下饮食指导。
消化不良要杜绝不良饮食习惯,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浓茶、甜食、油腻、生冷等)和不良饮食习惯(包括空腹、频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规律进食或暴食暴饮等)。
消化不良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成人急性肺炎到底严重吗
急性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临床常以病理、病原、病情及病程分类,婴幼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多见。
急性肺炎
肺炎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不应掉以轻心。
肺炎以发热、咳嗽、恶寒、胸痛、冒汗或咯痰为主症。起病急骤或迟缓。发病前兆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数
救治方法
1、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经常饮水及少量多次进食,保持呼吸道通畅。
2、缺氧时及时给氧。最常用鼻前庭导管持续吸氧,直至缺氧情况改善方可停止。
3、咳嗽有痰者,不可滥用镇咳剂,因为抑制咳嗽不利於排痰。
4、重症患者,尤其是血压不稳定者,必须送往医院救治。
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合理氧疗。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无外溢,必要时置中心静脉压了解血容量。
2、提供高营养饮食,鼓励多饮水,病情危重高热者宜採用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3、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发病时应增加日间卧床休息时间,调整饮食,保障足够的能量摄入。
脆骨病是怎么引起的 脆骨病预后效果好吗
脆骨病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一般在胎儿或者婴幼儿时期死亡。对于晚发型存活的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有所减轻的趋势,还有的人甚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儿童支气管炎几岁能好
小儿支气管炎是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炎粘膜感染,由于气管常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急性传染病的一种表现,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婴幼儿多见。一般支气管炎对于小宝宝是容易出现的,特别是在季节变化的时候、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小孩抵抗力比较弱的时候容易得支气管炎,一般随着小孩年龄增长,他的抵抗力逐渐增强,支气管炎发病率会越来越少,所以一般小孩子发病都是比较小的,一般是像幼儿园时期或者是婴幼儿时期是多见的,一般慢慢等小孩子到了比较大的年龄了,像上小学了支气管炎它的发病会越来越少一些。
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很多,但往往由于症状不明显,容易被人忽视。然而如有一些典型症状,则可据此而进行自我检查。
1。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2。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返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想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3。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可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4。常在饭后2小时开始胃痛,或半夜痛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返酸现象。在秋冬易发,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节律性,要想到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憩室。
5。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6。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可能有饮食不洁或受凉史,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上中腹有硬块但不能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可能是胃痉挛。肚子板硬不能碰者可能是溃疡病急性穿孔。
7。行走或跑步时一侧肚子痛,被迫停下,常在放屁或揉腹后缓解,局部或有包块,不痛时包块消失,这可能是结肠痉挛或肝脾曲综合征。
8。吃东西不当心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9。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心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粘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10。腹部隐痛或胀痛,以左侧为多,过去可能有便秘,近来经常腹痛,大便常带粘液和脓血;或过去大便正常,现在经常腹泻,消瘦明显,面色苍白,要考虑直肠或结肠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