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一般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血象
白细胞总数常在10000~20000/mm,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在流行后期的少数轻型患者中,血象可在正常范围内。
(3)脑脊液
呈无色透明,压力仅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加,在50~500/mm,个别可高达1000/mm以上。病初2~3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以后则单核细胞增多。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常轻度增高,氯化物正常。病初1~3天内,脑脊液检查在少数病例可呈阴性。
(4)病毒分离
病程1周内死亡病例脑组织中可分离到乙脑病毒,也可用免疫荧光(IFT)在脑组织中找到病毒抗原。从脑脊液或血清中不易分离到病毒。
小儿脑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由病毒、细菌、霉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感染引起。
病毒性脑炎可分为流行性脑炎和散发性脑炎。流行性脑炎有明确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以流行性乙型脑炎多见,在东北森林地区还有森林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虫媒脑炎,多发生在7、8、9月份蚊虫孽生期;森林脑炎多发生在5、6、7月份,脑炎的病因由蜱传播;散发性脑炎可全年散在发病,没有突出的季节性和地区性,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最为多见;病毒性脑炎还可以由腺病毒、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慢病毒等引起。
其他细菌引起的脑膜脑炎,包括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真菌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
动物和人,其中猪和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他老鼠、鸡鸭、鸟类、羊、兔子也可作为传染源。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蚊虫叮咬是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蚊虫通过吸食处于病毒感染的动物,使得口器感染病毒,再经由口器叮咬其他动物时,传播开来。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发病较多,成人多具有较强的免疫力,多为隐性感染患者,感染后可通过自身的免疫力抵抗病毒。10岁以下的幼儿,免疫力较弱,感染后容易爆发病症。
该病病发后痊愈,患者对该病的免疫力会变强并且持久,通常不会有再次病发的可能。
入夏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系统传染病。本病经蚊虫叮咬传播,于夏秋季流行,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等为特征。重者引起呼吸衰竭,并可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自从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实施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理措施以来,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了显著下降。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本病。
易感性
人对乙脑普遍易感,隐形感染率达53~9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小婴儿由于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传递,体内的免疫力可维持3~6个月,故感染后发病较少,病情较轻。
流行特征
乙脑各年龄均可发病,以10岁以下,尤其2~6岁儿童发病率为高。由于儿童广泛接受预防接种,发病年龄有所变迁。
乙脑在中国的流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①严格的季节性,主要限于夏秋季( 6~10月),流行高峰在8~9月,南方和北方地区可相差10天左右。②病例呈高度散发。③分布范围广,除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区为非流行区外,其它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近十几年来,由于气温、降雨量及南部沿海地区登革热的流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乙脑疫区有明显的北移趋势。
发病机理和病理
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侵入机体后,先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然后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是否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除与病毒量和毒力有关外, 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抗病能力。绝大多数感染者由于机体防御能力健全,病毒被迅速消灭,临床呈隐形感染或轻型感染。部分病人由于病毒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呈显性感染。
乙脑减毒疫苗是什么
乙脑减毒疫苗,主要适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减毒疫苗系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减毒株接种原代地鼠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加适量明胶、蔗糖保护剂冻干制成。为淡黄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
接种乙脑减毒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脑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蚊子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子传带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
蚊子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达80多种之多。在地球上,再没有哪种动物比蚊子对人类有更大的危害。
疟疾这种病是由疟蚊传染的
疟疾又称瘴气。全世界疟疾属的成员有400种,其中85种能传播疟疾。疟原虫造成的疟疾是全球人类主要的死因之一,尤其是五岁以下的孩童,更容易受到疟疾的感染而死亡。疟疾每年约造成3百万人死亡,会传染疟疾的疟蚊分布在中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中亚,尤以非洲最为严重。在非洲,平均每30 秒就有一个儿童死于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由蚊子传带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由蚊子传带的,这种病又叫日本乙型脑炎,普通都把它叫做大脑炎。蚊子咬吸了含有本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液后,经过一个相当时期就具有了感染性,再叮咬没有免疫力的人时可以使被咬者发病。传染这种病的蚊子叫库蚊和伊蚊。防治本病的发生与流行除注射疫苗、防治传染外,必须大力进行灭蚊,消灭传播者。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普通型乙型脑炎
发热40度左右,有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在意识障碍方面仅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或烦踩不安,神志恍惚,但无昏迷,在发病后5—7天体温开始下降至正常,一般在14—21天完全恢复,很少留有后遗疗。
计划内疫苗接种时间表
出生时 乙肝疫苗 第一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第一次 结核病
1月龄 乙肝疫苗 第二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灰疫苗第一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灰疫苗第二次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一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灰疫苗 第三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5月龄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肝疫苗 第三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脑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 第一次 麻疹
9月龄 流脑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岁 甲肝疫苗第一次甲型病毒性肝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第四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麻风腮疫苗 第一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2岁 乙脑减毒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甲肝疫苗(与前剂间隔6-12个月) 第二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
3岁 A+C流脑疫苗加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灰疫苗 第四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加强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岁 麻风腮疫苗 第二次 麻疹、风疹、腮腺炎
乙脑减毒疫苗 第三次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体检可发现脑膜刺激征,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阳性。
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