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路感染检查

尿路感染检查

尿路感染需做什么检查?尿路感染时需做的检查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做尿常规、尿沉渣、尿钙、尿肌酐、尿素、维生素C、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白细胞数、血常规等,阴道出血需要做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还需结合B超检查。

1、尿常规、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2、尿液细菌培养。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甚至CT检查,以除外肾结核、尿路结石、肾积水、肾囊肿、肾肿瘤、尿路畸形等。

4、对于不能确定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胞(ACB)、尿溶菌酶、β2微球蛋白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该如何检查是上尿路感染还是下尿路感染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急性肾盂肾炎常有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20mg/L。膀胱炎时上述实验指标多正常。

2.尿常规检查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肾乳头或膀胱炎可有明显血尿。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明显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学检查尿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证据,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按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和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万个/ml有诊断意义,1万~10万个/ml为可疑。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1万个/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00个/ml亦可诊断尿感。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冰箱内,否则会影响结果。有发热的尿感应同时做血培养。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片找细菌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片上烘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内菌落计数>10万个/ml。根据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形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辅助检查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百分号。

6.其他检查肾小管损伤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增高,尿渗透压降低提示肾盂肾炎。

其他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可探查泌尿系的结构和膀胱排泄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结石、梗阻、残余尿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2.X线检查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泌尿系统有无先天畸形(如重肾、多囊肾等)、肾盂积水及其程度。了解肾的大小,有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慢性炎症和肾瘢痕证据。对<5岁的第一次尿感应做排泄性膀胱造影,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后尿道瓣膜等尿感诱因。

3.核素检查核素99m锝二巯基丁二酸(99mTc-Dimercaptosuceineacid,DMSA)肾静态显像可作为上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指标,对发现肾盂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百分号以上。当急性肾盂肾炎时肾的轮廓正常,由于肾实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坏死致DMSA减少,造成病变部位同位素分布的稀疏区,当炎症消散后此种稀疏区可消失。在慢性肾盂肾炎,肾瘢痕形成时,病变部位的DMSA摄入更少,且肾外形可因瘢痕收缩而缩小或见楔形缺损区。

以上是小儿尿路感染的正确检查方法,正确有效的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务工作者尽快确诊疾病,并对症治疗,如果您一旦发现您的宝贝患上尿路感染,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在发现疾病的时候要沉着应对,不要害怕,尽早有效的治疗会保证宝贝的健康。

尿频检查

除了正常的孕期尿频,如果孕妇在排尿时感到疼痛或有烧灼感,或者尽管有强烈的想排尿的感觉,但每次只能尿出几滴,那你就应该去医院就诊了。这可能是尿路感染(UTI)的征兆。尿路感染是一种在孕妇中十分常见的细菌感染,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肾炎或早产,或两者都有可能发生。

尿路感染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

尿细菌培养:通过尿细菌培养,可以判断尿路感染。

菌尿的化学检测方法:以往将尿培养细菌阳性和显微镜检查有脓尿存在作为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但是考虑到UTI普遍存在于各年龄组,以及着重强调在家庭或门诊诊断并治疗UTI。

4、声波检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方法,能检查出泌尿道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形、多囊肾、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脏大小不匀、结石、肾盂重度积水、肿瘤等。不过对于孕妇这种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

小儿尿路感染的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常有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20mg/L,膀胱炎时上述实验指标多正常。

2.尿常规检查

清洁中段尿离心镜检中白细胞≥5个/Hp提示尿路感染,若见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肾乳头或膀胱炎可有明显血尿,尿路炎症严重者,可有短暂明显的蛋白尿,部分病儿可有血尿或终末血尿。

3.细菌学检查

尿培养是确定诊断的重要证据,要求在抗生素应用前做,排尿前勿多饮水,留尿过程中要严格按常规操作以免尿液污染,尿培养因可受前尿道和尿道周围杂菌的污染,故需在治疗前做清洁中段尿培养及菌落计数,若菌落计数≥10万个/ml有诊断意义,1万~10万个/ml为可疑,但已有膀胱炎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尿白细胞明显增多,尿培养菌落计数为1000~1万个/ml亦应考虑尿感的诊断,此外,某些革兰阳性球菌如肠链球菌分裂慢,如为1000个/ml亦可诊断尿感,对婴幼儿和新生儿以及怀疑尿感而留尿困难的小儿,可做耻骨上膀胱穿刺培养,阳性培养即有诊断意义,留做细菌培养的尿若不能及时送验时,应暂放4℃冰箱内,否则会影响结果,有发热的尿感应同时做血培养,大量利尿或已应用抗菌治疗,则影响尿培养的结果,送尿培养如培养阳性应做药物敏感试验,指导治疗。

4.尿直接涂片找细菌

用一滴均匀新鲜尿液置玻片上烘干,用亚甲蓝或革兰染色,在高倍或油镜下每视野若见到细菌≥1个,表示尿内菌落计数>10万个/ml,根据尿沉渣涂片革兰染色及细菌形态可作为选用药物治疗的参考。

5.菌尿辅助检查

尿液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可作为过筛检查,阳性率可达80%。

6.其他检查

肾小管损伤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尿β2-mG,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增高,尿渗透压降低提示肾盂肾炎。

7.B超检查

可探查泌尿系的结构和膀胱排泄功能有无异常,有无结石,梗阻,残余尿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8.X线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可显示泌尿系统有无先天畸形(如重肾,多囊肾等),肾盂积水及其程度,了解肾的大小,有无肾盂肾盏变形等慢性炎症和肾瘢痕证据,对<5岁的第一次尿感应做排泄性膀胱造影,以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后尿道瓣膜等尿感诱因。

9.核素检查

核素99m锝二巯基丁二酸(99mTc-Dimercaptosuceine acid,DMSA)肾静态显像可作为上尿路感染诊断的可靠指标,对发现肾盂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当急性肾盂肾炎时肾的轮廓正常,由于肾实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间质水肿,肾小管细胞坏死致DMSA减少,造成病变部位同位素分布的稀疏区,当炎症消散后此种稀疏区可消失,在慢性肾盂肾炎,肾瘢痕形成时,病变部位的DMSA摄入更少,且肾外形可因瘢痕收缩而缩小或见楔形缺损区。

尿路感染检查什么

一、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

尿路感染的检查目前主要有血、尿标本检查等几种手段,可以较精确地对尿路感染的进行诊断。如果患者怀疑有尿路感染,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尿路感染的检查,尽早确诊,方便治疗。

二、尿路感染的尿常规检查

UTI时尿镜检可以发现白细胞增多,过去认为新鲜离心尿沉渣镜检WBC≥10个/高倍视野为脓尿。现在多采用定量计数法,新鲜非离心尿用血细胞计数盘检查,WBC≥10/ml为脓尿。脓尿提示尿路感染,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为75%。UTI时尿中还可以有红细胞,但如有大量扁平上皮细胞则提示采集标本时受到污染。

三、尿路感染的尿细菌涂片

其特点是快速、简便、可靠。方法为用离心尿沉渣或非离心尿沉渣镜检,可以进行革兰染色或亚甲蓝染色,甚至不需要染色直接镜检,细菌数≥1个/高倍视野为阳性(应连续观察10个视野)。阳性者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约80%菌落计数≥105/mm3,尤其是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法相符率可达97%。

四、尿路感染的肾功能检查

应注意及时检查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肾小管功能,防止急慢性肾功不全及肾小管酸中毒的漏诊。

五、尿路感染的X线尿路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排尿时的膀胱输尿管造影等,其目的为了解尿路情况,以明确是否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或改变治疗方案。对于初次发生的女性尿路感染原则上不做X线尿路检查;对于反复发作的女性UTI,如果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或有持续血尿,或怀疑肾乳头坏死、肾周脓肿、肾肿瘤时,则应进行X线尿路检查。

六、尿路感染的B型超声检查

可以发现尿路的结构异常,如梗阻、肾盂积水、多囊肾等,简便、可靠,病人容易接受,尤其适合于儿童,应作为儿童及成人UTI的常规检查。

尿路感染要做什么检查

(一)临床检查

1.急性膀胱炎

(1)白细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区可有不适。

(2)血白细胞计数常不增高。

2.急性肾孟肾炎

血白细胞数升高等。血培养可能阳性。致病菌多为大肠杆菌,其他较常见的是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产气杆菌、沙雷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引起,仅约5%为粪链球菌等球菌引起。肾浓缩功能可下降,但治疗后可恢复正常。必须指出不少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与膀胱炎相同,仅凭临床表现很难鉴别。

3.无症状细菌尿

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尿液检查时发现。

(二)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1)尿常规检查

1)常见白细胞尿:离心后尿沉渣镜下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

2)尿蛋白多为阴性或微量。

3)可有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镜下红细胞多为2~10个/高倍视野。

(2)尿细菌学检查:

1)尿培养正常结果判断:①细菌尿:≥105/ml;②可疑阳性:104-105/ml;③污染:<104/ml。

2)尿培养临床意义: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液在膀胱停留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杆菌细菌数≥105/mI,球菌数≥103/ml,如临床无症状,则要求2次中段尿培养均高于105/ml,且为同一菌种,亦诊为尿路感染。女性膀咣刺激征,且尿白细胞增多,可疑为尿路感染。如果尿细菌定量培养不低于102/ml,且为常见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路感染。

具备上述①②者可确诊尿路感染,如无②,再做细菌计数,仍不低于105/ml,且两次细菌相同可确诊。

(3)尿化学检查:有助于尿路感染的快速诊断,常作为菌尿的辅助诊断试验。在临床上应用多是Griess亚硝酸盐还原试验,其基本原理为大肠埃希蒴等革兰阴性细菌可使尿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哑硝酸盐与本试验试剂发生反应,使尿液变为红色(应用晨尿检查),如为革兰阴性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则阴性,变形杆菌约半数为阳性。总的来说,本试验时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可达80%,一般无假阳性。

(4)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可确诊。

(5)菌落数经复查均在104~105/ml者,需结合临床表现或做膀胱穿刺尿培养确诊。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偶有白细胞计数轻度增高。急性肾盂肾炎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尿路感染形成原因是什么

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尿路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等症状,以及小腹部不适感。尿液检查多有白细胞,红细胞,部分可以出现肉眼血尿。若是肾盂肾炎还常伴有腰痛,发热。尿路感染的原因是由细菌直接侵袭所引起。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

女性尿路感染的原因:

1、劳累、受凉、经期等情况下,免疫功能差时,易患尿路感染

2、尿路结石、狭窄、尿潴留,以致尿流不畅,易发生感染。

3、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机会也较多。

4、全身性疾病,如肿瘤晚期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等,使人体抵抗力下降,易于发生尿感。

5、妇科炎症也是尿感常见的诱因。

6、膀胱内的器械检查时,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

以上就是尿路感染形成原因的相关内容。形成尿路感染的原因非常多,很多妇科疾病也会导致女性尿路感染,所以定期做全身检查有很大的必要,这样也可以避免很多疾病。尿路感染的女性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经期来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暖问题。

尿道炎要做的检查有哪些呢

1、尿沉渣镜检:白细胞脓尿是指尿沉渣中白细胞显着增多。脓尿对尿路感染的检查有显着意义。这种尿路感染的检查比较常见。

2、尿常规检查:急性尿路感染的检查,会有尿色可呈混浊,有腐败气味的症状。尿沉渣中红细胞稍增多,为2~10个/高倍镜视野。仅小部分患者血尿明显,不到5%的患者可见肉眼血尿,白细胞常显着增加。这也是尿路感染的检查方法之一。

3、尿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有无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正确率为80~96%。因此,尿细菌学检查对于尿路感染的检查有特殊意义。这也属于尿路感染的检查项目。

相关推荐

泌尿系统感染要怎么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会对患者造成很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男性朋友来讲,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殖器的健康问题。一般泌尿系统感染会产生排尿疼痛和膀胱排空困难。泌尿系统感染多是因为不注意个人卫生及性生活前后的卫生所引起的。 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 (1)输尿管导管法:是直接定位法,但需在膀胱镜下进行,不能常规应用。 (2)膀胱冲洗后尿培养法:比较简单、准确的直接定位诊断法,但不能区分是哪一侧的肾盂肾炎。 (3)免疫荧光计数检查尿沉渣中抗体包裹细菌(ACB):肾盂肾炎致病菌常被抗体包裹,膀胱炎的细菌常无抗体包裹。不仅可用作定位,而

尿路感染会导致肾炎吗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尿路感染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根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孤立或散发性感染和复发性感染,后者又可分为再感染和细菌持续存在,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根据感染发作时的尿路状态又可分为单纯性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尿脓毒血症。尿路感染常多发于女性,尤其多发于性生活活跃期及绝经后女性。 尿路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引起慢性肾炎。尿路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可能引起慢性肾炎 尿路感染包括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

慢性尿道感染怎么办

尿路感染是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所致的尿路炎症。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相当高,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和膀胱炎。肾盂肾炎又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诊疗及时者疗效较好。治疗主要用抗炎药物,也可用中草药配合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则治疗效果欠佳,多反复发作。膀胱炎及尿道炎治疗效果较好临床表现膀胱炎、尿道炎:起病急,有尿路激惹征(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区疼痛或不适,少数人可有腰痛。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脓尿、血尿、细

尿路感染应该做哪些检查

尿路感染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泌尿感染类尿常规、泌尿系统CT检查、尿路平片、尿中红细胞(RBC,BLO)、尿液病原体检查、12小时尿细胞计数、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尿中白细胞(WBC,LEU)、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浊度、磁共振水成像 一、检查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

尿道炎要做的检查有哪些呢

1、尿沉渣镜检:白细胞脓尿是指尿沉渣中白细胞显着增多。脓尿对尿路感染检查有显着意义。这种尿路感染检查比较常见。 2、尿常规检查:急性尿路感染检查,会有尿色可呈混浊,有腐败气味的症状。尿沉渣中红细胞稍增多,为2~10个/高倍镜视野。仅小部分患者血尿明显,不到5%的患者可见肉眼血尿,白细胞常显着增加。这也是尿路感染检查方法之一。 3、尿细菌学检查:尿细菌定量培养是诊断有无尿路感染的重要指标,正确率为80~96%。因此,尿细菌学检查对于尿路感染检查有特殊意义。这也属于尿路感染检查项目。 女性尿道炎的

尿路感染患者这些检查项目必知

1、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虽然它对尿路感染没有确诊价值,但结合临床症状,常可作为临床医生初步诊断尿路感染的依据。爱迪计数是尿沉渣镜检的方法之一,可作为尿常规的辅助检查。 2、尿液细菌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是尿路感染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只有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才能诊断尿路感染,否则诊断不能成立。尿液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对治疗时选择抗生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肾、膀胱B超、X线检查 对疑有其他并发疾病或疑诊的尿路感染患者可做肾、膀胱B超、X线检查(包括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

尿路感染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 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尿路感染是由于病原体侵犯泌尿系统引起的,常见的症状是尿频、尿急、尿 痛等,尿常规检查大多可以确定。尿路感染是可以引起少量蛋白尿的,另外尿液中混入前列腺液也会引起尿蛋白检查阳性。在尿路感染控制后,再复查尿常规, 如果蛋白消失则更加支持为尿路感染引起的。 一般来说肾脏的功能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 脏功能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从而在尿中会发现更多的蛋白!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粘膜或组织引

小孩尿路感染要做哪些检查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 患儿症状及体征因感染部位(上或下泌尿道)年龄及急慢性感染而异。新生儿、婴幼儿以全身症状为主,而泌尿系局部症状可不明显。 新生儿期大多由血行感染所致,常伴败血症或为败血症一部分。表现为全身症状重,如发热、不吃奶、苍白、呕吐、腹泻、体重不增,还有时腹胀、黄疸。部分患儿可有惊厥、嗜睡、易激惹表现。婴幼儿则全身症状明显,发热、呕吐、腹泻、腹痛、腹胀、精神不振等,泌尿系症状常表现为尿频、顽固性尿布疹、排尿时哭叫。 年长儿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明显。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有时出现遗尿。肾盂

尿路感染检查项目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是最简便而可靠的诊断尿路感染的方法,宜留清晨第1次尿液待测,凡每个高倍视野下超过5个(>5个/HP)白细胞称为脓尿,急性尿路感染时除有脓尿外,常可发现白细胞管型,菌尿,有时可伴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尤其是在布鲁杆菌,奴卡杆菌,放线菌,结核杆菌感染时,偶见微量蛋白尿,如有较多蛋白尿则提示肾小球受累。 值得一提的是,脓尿不等于表示尿路一定有感染,因为脓尿可被分为感染性脓尿和无菌性脓尿,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各种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间质性肾炎病因广泛,常见疾病有反应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尿路感染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具有典型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尿细菌学检查阳性者易于诊断,但不典型的尿路感染病例则容易误诊。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的复杂性、多样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或有时未准确了解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在临床上,不典型的尿路感染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对于这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是重要的。本病主要应与尿道综合征、肾结核、肾小球疾病、前列腺炎、尿路结石、发热性疾病、腹部器官炎症等鉴别。 1.发热性疾病:有部分急性尿路感染的病人以发热为主症,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易与发热性疾病,如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疟疾、败血症等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