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普通人正常颅内压是多少

普通人正常颅内压是多少

普通人正常颅内压是多少?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上所产生的压力,又称脑压。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毫米水柱)或40~50滴/min,随呼吸波动在10毫米水柱之内,儿童压力为0.4~1.0kpa(40~100毫米水柱)。

颅内压升高可以输液甘露醇。随着人们对脑瘤生物学特性认识的改变,以及脑瘤早期诊断方法的改进和综合治疗的开展,脑瘤的手术治疗逐渐呈现出缩小手术范围的趋势。另外手术后还可根据术中病理情况确定是否放化疗。中医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可以应用,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都有很大帮助。结合现代中药人参皂苷Rh2(护命素)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手术、放化疗以后利用人参皂苷Rh2(人体最佳吸收含量为16.2%)胶囊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会引发什么疾病

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提示预后不良。如在早期发现双侧侧脑室扩张、腰穿压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有时可转危为安。

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病情恶化。

2.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encephalus,NPH) 是指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出现脑室扩大,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隐匿性脑积水、低压力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或脑积水性痴呆。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病机制是凡能在脑室系统以外,即在脑基底诸池或大脑凸面处阻碍脑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状窦者,均可引起正常颅压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征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还可出现性格改变、癫痫、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晚期双下肢发生中枢性瘫痪。

成人脑积水的临床症状

1、急性脑积水特征临床一般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等。

2、慢性脑积水特征临床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可出现双侧颞部或全颅疼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智力发育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

3、静止性脑积水特征临床表现类似于正常颅内压脑积水,脑室的容积保持稳定或缩小,未再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精神运动发育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改善。

4、正常颅内压脑积水特征临床的主要表现有:步态不稳,运动障碍程度不一,从走路缓慢、不稳、平衡失调到不能行走,最终卧床不起;精神障碍为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初期为记忆力减退,重者出现痴呆等。个别患者可有大小便失禁。

脑血栓如何治疗

1、处理脑水肿

如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呕吐、血压高,脉缓有力,则提示有脑水肿、颅内压高正常颅内压侧卧位4.5~13.5毫米汞柱,相当于60~180毫米水柱,约为0.6~1.8kPa。首选20%甘露醇125~250毫升,静快速滴入,视病情可4~8小时一次,也可适当用地塞米松、10%甘油等;

2、扩充血容量

无明显脑水肿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可用6%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倍他定等以扩充血容量;

3、扩张血管药

菸酸、地巴唑、脉通、潘生丁、脑嗌嗪等;

慢性颅内压增高

良性颅内压增高是临床常见的许多疾病共有的一组症候群。良性颅内压增高有两种类型,即弥漫性良性颅内压增高和先局部性良性颅内压增高,再通过扩散波及全脑。弥漫性良性颅内压增高通常预后良好,能耐受的压力限度较高,可以通过生理调节而得到缓冲,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快,而局部性良性颅内压增高调节功能较差,可耐受的压力限度较低,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

颅腔容纳着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种内容物,当儿童颅缝闭合后或成人,颅腔的容积是固定不变的,约为1400—1500ml。颅腔内的上述三种内容物,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由于颅内的脑脊液介于颅腔壁和脑组织之间,一般以脑脊液的静水压代表颅内压力,通过侧卧位腰椎穿刺或直接脑室穿刺测量来获得该压力数值,成人的正常颅内压为0.7-2.0kPa (70-200mmH2O),儿童的正常颅内压为0.5-1.0kPa (50-100mmH20)。临床上颅内压还可以通过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进行持续地动态观察。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颅内压可有小范围的波动,它与血压和呼吸关系密切,收缩期颅内压略有增高,舒张期颅内压稍下降;呼气时压力略增,吸气时压力稍降。颅内压的调节除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液循环外,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当颅内压低于0.7kPa(70mmH20)时,脑脊液的分泌则增加,而吸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不变。相反,当颅内压高于0.7kPa (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另外,当颅内压增高时,有一部分脑脊液被挤人脊髓蛛网膜下腔,也起到一定的调节颅内压的作用。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2%-11%,一般而言允许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量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高血压头疼怎么办最快最有效 对症治疗

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症状时,应当多检测血压,是否时因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头痛,如果是,可服用降压药物进行缓解。对于一些恶性高血压所导致的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者,需要就医对症进行治疗,因为此类高血压头痛服用一般降压药无效时,需要考虑脱水以降低颅内压。

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颅内压可有小范围的波动,它与血压和呼吸关系密切,收缩期颅内压略有增高,舒张期颅内压稍下降;呼气时压力略增,吸气时压力稍降。颅内压的调节除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血液循环外,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

当颅内压低于0.7kPa(70mmH20)时,脑脊液的分泌则增加,而吸收减少,使颅内脑脊液量增多,以维持正常颅内压不变。相反,当颅内压高于0.7kPa (70mmH2O)时,脑脊液的分泌较前减少而吸收增多,使颅内脑脊液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以代偿增加的颅内压。

另外,当颅内压增高时,有一部分脑脊液被挤人脊髓蛛网膜下腔,也起到一定的调节颅内压的作用。脑脊液的总量占颅腔总容积的10%,血液则依据血流量的不同约占总容积的2%-11%,一般而言允许颅内增加的临界容积约为5%,超过此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颅腔容量缩减超过颅腔容积的8%-10%,则会产生严重的颅内压增高。

脑疝的定义是什么

正常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 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 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 被挤到附近的生理孔道或非生理孔道, 使部分脑组织、神经及血管受压, 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相应的症状群,称为脑疝。

脑疝是由于急剧的颅内压增高造成的,在做出脑疝诊断的同时应按颅内压增高的处理原则快速静脉输注高渗降颅内压药物,以缓解病情,争取时间。当确诊后,根据病情迅速完成开颅术前准备,尽快手术去除病因,如清除颅内血肿或切除脑肿瘤等。

正常情况下,颅腔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割成压力均匀、彼此相通的各分腔。小脑幕以上称幕上腔,又分为左右两分腔,容纳左右大脑半球;小脑幕以下称为幕下腔,容纳小脑、桥脑和延脑。当某种原因引起某一分腔的压力增高时,脑组织即可从高压力区通过解剖间隙或孔道向低压力区移位,从而产生脑疝。疝出的脑组织压迫临近的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引起相应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组织损伤功能受损。

颅内压是什么

颅缝闭合后颅腔的容积固定不变,任何一种颅腔内容物容积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颅腔内容物容积的减少以此来维持颅内压不变,由于脑组织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除部分依靠颅内的静脉血被排挤到颅外的血液循环外,主要是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调节。当颅腔内容物容积的增加超过所允许的调节范围,颅内压开始增高。

相关推荐

脑癌和脑瘤一样吗

脑部肿瘤一种生长在脑组织中的肿瘤类型,被称为“脑瘤”。但也有很多人称这种肿瘤为“脑癌”,那么“脑瘤”和“脑癌”否为一种肿瘤?如果不,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普通人来讲,脑瘤等同于脑癌,肿瘤的存在给人体带来了重大危害。但严格上来讲,恶性脑瘤才称为“脑癌”,也就“脑癌”实为脑瘤的一种。因为即使良性脑瘤,危害也不可估量的,所以临床上也通常将脑瘤和脑癌视作同一种疾病来加以重视。 脑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脑瘤。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

外部性脑积水严重吗

脑积水指过多的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积聚,如果大量脑脊液积聚在大脑半球表面蛛网膜下腔,则称为硬膜下水囊瘤或硬膜下积液,脑室系统内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脑室内脑积水。小儿脑积水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儿,常伴有脑室系统扩大,颅内压增高及头围增大。 脑积水可以由下列三个因素引起:脑脊液过度产生;脑脊液的通路梗阻及脑脊液的吸收障碍,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病原因目前多认为脑脊液循环通路的梗阻,造成梗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与非发育性病因两大类。 先天性发育异常 (1)大脑导水管狭窄,胶质增生及中隔形成:以上病变均可导致

宝宝囟门的异常情况

1、囟门鼓起 宝宝的前囟门原本平的,如果突然之间鼓了起来,尤其在宝宝哭闹时更为明显,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则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通常,颅内压力增高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变得逐渐饱满,可能颅内患有肿瘤,或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长时间地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或因某种原因使用肾上腺素而又突然停药,也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然而,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 2、囟

紧张性头痛的诊断

1.偏头痛 属血管性头痛常见于中青年和儿童头痛位于一侧颞额眶部,呈搏动性跳痛,常伴恶心及呕吐,为发作性头痛头痛前可先有视觉障碍如视物模糊视野中有盲点或偏盲等先兆也可无任何先兆即开始偏侧头痛一般历时数小时或数天而缓解极少数患者呈偏头痛持续状态。少数患者偏头痛可能和紧张型头痛同时存在,以致两者难以区分。 2.丛集性头痛 属血管性并和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头痛位于一侧眶颞额部重者波及全头部头痛发作呈密集性剧烈且无先兆。头痛发作迅速并可突然停止发作时伴以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及多汗少数出现上睑下垂每天发作数次并可在睡眠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我们的颅内有一定的压力的,我们将这种压力叫做颅内压,人体的颅内压保存在一定标准里面的,如果颅内压太高的话我们就判断为颅内压增高,那么老年人颅内压增高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如果出现了老年人颅内压增高我们应该如何护理呢,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又如何的呢。 老年人颅内压增高非常可怕的一种症状,因为老年人颅内压增高容易引起脑水肿和昏迷,老年人颅内压增高还会导致出现脑疝,下文我们详细介绍老年人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脑转移产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脑转移的部位密切相关。这由于肿瘤转移灶损伤了,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神经

宝宝囟门的6大异常现象

1、门鼓起 前囟门原本平的,如果突然间鼓了起来,尤其在宝宝哭闹时,并且用手摸上去有紧绷绷的感觉,同时伴有发烧、呕吐,甚至出现抽风,说明宝宝的颅内压力增高。通常,颅内压力增高由于颅内感染所引起,宝宝可能患了各种脑膜炎、脑炎等疾病。 如果宝宝的前囟门逐渐变得饱满,可能颅内长了肿瘤,或硬膜下有积液、积脓、积血等。 长时间服用大剂量的鱼肝油、维生素A或四环素,可使宝宝的前囟门出现饱满。不过,在停用维生素A及四环素后,前囟门还会变得逐渐平坦。 由于某种原因给宝宝使用肾上腺素,如果突然停药,也可使宝宝的前

颅内高压性头痛你知道这为什么吗

1、颅内高压即颅内压增高,指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或者颅腔容积减少而造成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a,此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表现,像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而造成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就脑水肿了,而造成脑水肿的原因也有很多种,平常生活中最能见到的就颅脑的外伤了,颅脑外伤后患者极其容易出现颅内血肿,进而就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情况。 2、另外,脑缺血、缺氧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颅内压的增高,这个时候患者就很容易出现中风、脑溢血等一些并发症。此外,颅腔内血容量增加、颅内二氧化碳蓄积过多也会造成颅

脑积水的简介

脑脊液 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属于无功能细胞外液,内含无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功能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常颅内压的作用。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150ml,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为在400~500ml。它处于不断地产生、循行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脑积水(Hydrocephalus)不一种病,它由多种病因引起

脑积水的临床类型都有哪几种

脑积水的一些类型 (一)急性脑积水 急性脑积水发病快,一般而言,最快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的可出现短暂或持久视力障碍。急性发作期,颅内的代偿能力差,较易出现意识障碍,若不及时抢救可发生脑疝而死亡。 (二)慢性脑积水 脑积水发生的速度较缓慢,因颅内尚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同时因骨缝分离、脑组织的退缩和脑室系统的扩大,使颅内容纳更多未被吸收的脑脊液。随着脑室的进行性扩张,使脑室周围的皮层脊髓束的传导纤维牵拉受损,出现步态和运动功能障碍。 (三)正常颅内压脑积水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一个临床病理综合征

腰穿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症。 凡疑有颅内压增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及穿刺部位皮肤感染、后颅窝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2. 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3. 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置换性药液注入。 4. 如流出的脑脊液含有血色,应鉴别穿刺损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前者在脑脊液流出过程中血色逐渐变淡,脑脊液离心后清亮不黄,后者均匀一致。 【问题】 1.侧卧位成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