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推拿化积的手法 小儿积滞病因病机

小儿推拿化积的手法 小儿积滞病因病机

伤食:小儿脾常不足,胃肠脆弱,饮食又不能自节,若因喂养失宜,伤于乳食,损及脾胃,运化障碍,水谷积滞不化而发本病。

脾虚:脾胃素弱,或久病所伤,胃虚不腐,脾虚不运,水谷不化,积滞于中而发本病。

小儿推拿汗多手法 小儿汗多病因病理

邪热偏盛:外感邪热,或食积化热或便秘,腑气不通或初感寒邪,则入里化热。内热炽盛,阳加于阴迫液外出而为汗。火性炎上,热性蒸腾,故此类汗证以上半身汗,且兼有热象为特征。

阴阳失调:小儿属稚阴稚阳,阴阳自节之力 差,故易致阴阳失调,如素体阴虚,或邪热久羁暗耗营阴易成阴虚内热之证;虚火内灼,蒸液外出,亦为汗证,或因大吐,大泻,或久痢等致气阴耗伤,气随液脱,亦为汗证。

卫气不固:若小儿反复感冒,肺卫被伤或素体中虚,土不生金,或肾元不足,气之推动,防御,固摄之功弱,均可致卫气不固,津液不摄,而为汗,此类汗证以动则汗出,且兼虚象为特征。

护理小儿脑瘫的一些注意事项

小儿与成人不同,皮肤娇嫩,肢端位小,又不配合,所以在脑瘫的护理中只有熟练掌握操作手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熟练手法除着重练用力均匀,稳妥着实,持久有力,使之达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兼的程度以外,还必须注意手势得当,否则也会影响施术。

小儿推拿与按摩手法甚多,其中有的手法虽与成人相同,但动作姿势却不一样,特别是脑瘫患儿推拿不包括矫形动作。如推法,小儿推法是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向一个方向推抹或同时向相反方向直线分推;而成人推法则是以拇指端着力,以拇指末节作屈伸活动,逐渐向前移行。两种推法无论动作手势和感觉上均不一样。

脑瘫的护理中常用的推拿与按摩手法:推、运、揉、摩掐、搓、理、擦、捏、挤、摇、抖、矫形等十几种。这些手法实施于5岁以下的患儿,年龄越小越易奏效。5岁以上的患儿可配合矫形手法同时进行。

小儿推拿怎么消积 伤食积滞推拿化积手法

主证:脘腹胀满,拒按,因胀痛而啼脑,不思乳食,嗳腐吞酸,或伴随呕泻酸臭,食物残渣,呕泻后胀痛暂减而安,夜卧不宁,手足心发热,或身热夜甚,面色青黄,舌红,苔厚腻,脉滑实,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积导滞,健中行气。

推拿处方:补脾土,揉板门,揉脾俞,揉足三里,平肝木,平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天枢,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小天心,分手阴阳。

推拿方义:脾土,板门,脾俞,足三里等均是脾胃疾病的常用穴位,推之能健脾胃,促运化,对一切脾胃系病症均可用之;肝主疏泄,平肝木能行疏泄,助运化;平运内外八卦,推四横纹,揉天枢等具有升降气机,消积导滞的作用;食积多有化热,故清天河水和退六腑以清积热;揉小天心,分手阴阳可调阴阳,安心神,但在分手阴阳时应阴重阳轻。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图解 小儿积食推拿功效

1.推补脾经可补先天不足,治后天之本。

2.推补肾经,推清板门穴可滋阴退热,缓解情绪烦躁,让宝宝在夜间可以安心入睡。

3.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揉合谷可平胃气,促进消化,缓解腹胀,增加食欲。

4.揉小天心,推上三关有清热之功,恢复头发,皮肤的光泽。

1.揉外劳宫可帮助消化。

2.揉二人上马,推清天河水可清热泻火,通利小便。

小儿推拿治疗积滞 小儿积滞临床症状

不思乳食,脘腹胀满,疼痛拒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面黄肌瘦,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小便短黄或如米泔,大便酸臭,舌质红,苔白腻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紫红。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也睡不安,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形体消瘦,大便溏泻酸醒,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滑,指纹淡滞。

小儿推拿有哪些主要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

小儿推拿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几次操作练习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及医疗设备,只是依靠成人的双手在小儿体表部位施行手法,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它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实施。这样不仅应用方便,而且节省费用。

2、见效快、疗效高

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小儿常见病、多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对许多慢性病、疑难病也有比较好的疗效。

3、安全稳当、不易反弹

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应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会出现反弹及任何并发症。

4、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康复

小儿推拿是一种单纯的手工理疗手法,治疗中避免了某些药物中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同时也纠正了药物中因剂量不适而对患者身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危害,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

5、治病去根,不易复发

慢性病复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疾病所涉及脏腑或气血功能下降。推拿疗法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对于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都可以针对病因,通过手法施术,加强气血循环,恢复其脏腑功能,所以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对于急性病,本来其机体功能就没有多大损失,又加之按摩过程注意了功能的调治,更不会遗留病根;反复发作病症,可因人体素质的调补减少再发机会。小儿推拿网提示:对于身体虚弱者,不仅可以治愈已发疾病,同时也提高了免疫功能及健康素质。

6、小儿不受痛苦,易于接受

其他疗法小儿都要遭受痛苦,就是服药,小儿也难以接受,经常给疾病治疗带来麻烦;同时,常因小儿不能和医生配合而影响疗效。应用小儿推拿疗法,小儿不会有任何痛苦感,甚至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够消除小儿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7、预防保健,适于家庭

小儿推拿除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还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经常运用小儿保健推拿,可以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非常适用于家庭。

什么是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指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从而使小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有治病功效的一种保健方法。如今小儿推拿其功效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肯定,成为一种时尚的小儿保健方法。如今的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脱肛、感冒、咳嗽、哮喘、发热、遗尿、夜啼、肌性斜颈、落枕、惊风等疾病。

小儿推拿的治疗法则谨守病机,以期治病求本,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由于小儿肌肤娇嫩、神气怯弱,因此在推拿治病时,特别要注意手法,强调轻柔、渗透,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穴、线状穴、面状穴等,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操作的基本手法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掐法、搓法、拿法、运法、捏法、擦法、捣法、捻法、刮法、摇法、拍法。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发热多半因外感六淫和饮食内伤所致。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邪气从口鼻皮毛侵入,郁闭肺气,人体卫气被扼于里,正邪相争而发热,使用"打马过天河"和"推六腑"配合共同达到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之功;小儿脾胃功能弱,平时应当“留得三分饥”,适时适量喂养,食积发热的小儿一般有以下前兆:舌苔白厚腻、口臭、烦躁、手足心热、腹部发热、大便干结,若出现食积端倪,家长应尽快选择"揉板门"、"揉天枢"配合"推六腑"进行化积导滞、通腑泄热,小儿发热时注意饮食清淡,进食粥水为宜,忌腥荤、生冷之品。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小儿推拿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又自成体系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早在明代,小儿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学会推拿,就能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能通过推拿的这种方法,尽快的缓解自己孩子的发烧,所以作为家长,要对以上内容有一个了解,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推拿,帮助孩子尽快治疗改善。

小儿推拿疳积手法 宝宝疳积病因病机

1.乳食伤脾:由于喂养不当或不足,饮食过量或无定时,饥饱无度,或缺乏营养,或过食甘甜油腻,损伤脾胃,积滞内停,水谷精微不能运化,积久不养,转而成疳。

2.脾胃虚弱:小儿脾常不足,因伤乳食,久病,断乳,至脾胃虚弱,无以生化气血精微,输布无能,而致疳积。

小儿推拿头痛手法 小儿头痛病因病机

1.风邪外侵:风邪由肌表而客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乃致头痛,风邪常有夹寒,夹热,夹湿之不同。

2.胃火上炎:火邪上扰清空致头痛。

3.痰火头痛: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郁化火,上扰清窍,阻遏清阳可发生头痛。

小儿积滞推拿 小儿积滞预防护理

1.合理喂养,掌握小儿辅食添加的原则,注意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饮食种类宜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避免肥甘厚味,生冷油腻。

2.患儿应暂时控制饮食入量,待病愈后逐渐增加饮食量和食物种类。

3.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呕吐者应暂禁进食,给予生姜汁数滴加少许糖水口服;腹胀者可揉摩腹部;脾虚者可灸足三里穴。

小儿积滞推拿 脾虚夹积小儿推拿

治则: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推拿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四横纹,清大肠,揉外劳宫,摩中脘。

推拿方解:补脾经以健脾助运,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揉四横纹,清大肠以消食化积;揉外劳宫以温阳益气;摩中脘以理气和中,调和气血。

小儿推拿积食手法图解 小儿积食推拿主穴

步骤1:推补脾经7分钟。

步骤2:推补肾经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

步骤3:逆运内八卦2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

步骤4:揉小天心3分钟,推上三关3分钟。

小儿积食推拿手法附图 小儿积食推拿配穴

步骤1:揉外劳宫4分钟。

步骤2:揉二人上马2分钟,推清天河水1分钟。

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能治疗三类病症

小儿推拿治疗病症有哪些 1、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2、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腹痛、腹胀等。 3、其它类: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等。 小儿推拿作用 1、提高宝宝身体机能 穴位处于人身体上经络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穴位被有效刺激

小儿推拿治发热的次数和手法

小儿推拿治发热一天可以推几次 1、小儿推拿一天做一次就可以了小儿推拿也是中医比较经典的一部分,所以它讲的也是综合调理,一次把这些都做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分两次的,因为这些都是共通的东西。在中医看来病因病机都是一样的,治疗也是一样的。 2、小儿推拿主要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降温的作用。推拿手法为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间。家长可用食指、中指,从手腕到肘窝呈单方向推,一天一次,每次100~200下。此法常用于治疗发热、烦躁不安、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 1、开天门1

小儿食积呕吐推拿手法 小儿食积呕吐特效推拿

膈俞伤食摩方。 方由膈俞,三焦俞,巨阙组成,功能健脾和胃,宽胸利膈,化湿导滞,降逆止呕,而为治疗食积呕吐之良方。

小儿推拿的手法

这个技巧爸爸妈妈是很值得来学习一下的,这绝对的是很实用的对于宝宝家来说,既简单又几乎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辅助方法,对于那些好在晚上哭哭滴滴的宝宝、经常的吐奶的宝宝了、发烧的宝宝、等等很多的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对于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小儿气血充盈,不挑食、健康的成长。 1首先那,家长们一定要注意的就是做小儿推拿时,一定是要选择应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做小儿推拿后,应注意避风,不可以吃那些生冷的食物。 2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之推法

推法是小儿推拿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可以用拇指的桡侧端(拇指外侧)或者是中指的指腹,在小儿特定的穴位上做直线推。注意在推的过程中保存直线,不可歪斜,用力咬保存均匀柔和,频率适中。

小儿推拿的特点

1、简单易学,方便易行。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不需要任何器械、药品和医疗设备,只要依靠家长的双手在小儿身体的各位部位施行手法,即可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小儿推拿的操作十分简单,易学易懂,只要按照要求,遵循它的规律,多练习几次就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了。 2、见效快、疗效佳。临床证明,小儿推拿对于小儿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 3、安全稳当、不易反弹。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并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都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的问题。 4、没有毒副作用,利于疾病

小儿推拿怎么消积 小儿积滞养护宜忌

1.乳食宜定时定量,不宜过饱,食物新鲜清洁,不宜过食生冷,肥腻之品,随婴儿年龄增长,逐渐供给相应辅食,但不宜杂食,偏食。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水果,胡萝卜,白萝卜,豆类,蛋黄,鱼及全脂乳品等,切忌暴饮暴食。

小儿疳积推拿手法 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胀,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大便常有恶臭,苔厚腻,指纹色紫。 随证加减法:运内八卦。 症状诊断:面色萎黄或发白,毛发稀疏,精神萎靡,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苔薄,指纹淡而不显。 随证加减法:补肾经,掐四横纹。

婴儿推拿有哪些好处

一.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意识到药物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因此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手法不当很容易使小儿病情加重。不少家长对小儿推拿的了解都是一些零碎的知识,很多时候存在着不少误区,下面来了解下小儿推拿的误区。 不少家长没有明确小儿病因就盲目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关键在于辨证治疗,这就需要明确小儿所患的病症,比如,感冒可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如果病症分不清楚就盲目给患儿进行推拿,可引起反作用,使病情愈加严重。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施行推拿之前,最好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常

小儿推拿的时间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