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瘤的病因病理详解
子宫腺肌瘤的病因病理详解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常增大,但一般不超过二个月妊娠子宫大小,如将子宫切下剖开,在子宫壁的切面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小腔,其中含有陈旧血液,作镜时可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
一、子宫腺肌瘤的发病原因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识是因为子宫缺乏粘膜下层,因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到子宫肌层,并伴以周围的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变。而引起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子宫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均会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生;③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④病毒感染;⑤生殖道梗阻,使月经时宫腔压力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的肌层。
二、子宫腺肌瘤的病理生理
1、巨检:子宫多均匀增大,呈球形,常发生在子宫后壁。肌层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前者称为子宫腺肌症,后者称为子宫腺肌瘤。剖开子宫壁可见肌层明显增厚、变硬,在肌壁中见到粗厚的肌纤维束和微囊腔,腔中偶见陈旧血液,往往与正常平滑肌组织界限不清。临床上描述常用“毛巾样改变”形容。
2、镜检:子宫肌层内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是本病的镜下特征。因为其他疾病的子宫标本中10~30%会发现在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故诊断子宫腺肌病时需满足内膜腺体细胞侵袭深度大于3mm或者侵袭到内膜基底层细胞的下一个低倍镜视野。但这种诊断标准仍有争议。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讲解“症瘕”: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淤积日久,则可为“症瘕”。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正常良好地分泌,而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腺肌瘤。
温馨提示:子宫腺肌瘤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子宫肌腺瘤的分类
子宫肌腺瘤病因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种。
弥漫型常见,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一般不超过12周妊娠子宫大小。子宫内病灶一般为弥漫型生长,但后壁更明显,故后壁常较前壁厚。病灶处肌层明显增厚变硬,粗厚的肌纤维内常见黄褐色或蓝色小囊腔,腔内为咖啡色稀薄液体。
局限型指异位子宫内膜在局部肌层中生长形成肿块,又称为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但它不同于肌瘤,无假包膜,与周围的肌层无明显分界,因而难以将其自肌层剔出。镜检肌层内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由于它们多来源于基底层内膜,对卵巢激素尤其是孕激素不敏感,故常处于增生期,但局部区域可有分泌期改变。
子宫腺肌病 (adenomyosis),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
治子宫腺肌瘤治疗原则
子宫腺肌瘤在治疗的时候必须结合患者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因为子宫腺肌瘤一方面病情与这些因素有关,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某些治疗方法在治疗子宫腺肌瘤所造成的副作用问题,所以子宫腺肌瘤治疗要注意结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治疗方法针对性治疗。
子宫腺肌瘤治疗方法比较多,其中以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方式较为普遍和常见。由于不同治疗方法具有各自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所以要注意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而选择与之相符的方法。多样病因复杂的子宫腺肌瘤,有必要还必须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治疗,进而确保其治疗效果。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很多朋友对子宫腺肌瘤怎么治疗的问题有所了解。有关方面的专家指出,子宫腺肌瘤危害大且在特定人群中发病率高,所以子宫腺肌瘤要积极做好日常生活保健工作,进而更好的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腺肌症是什么意思
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上形成的一种病症,属于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正常的子宫内膜只在子宫腔的表面生长,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向下生长,侵入了肌层,就成为一种病态,叫做子宫腺肌症,如果病灶局限在一个部位,就成为腺肌瘤。
治疗应视患者症状和年龄而定。若在给予吲哚美辛、萘普生或布洛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患者已近绝经期时,可采用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症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对尸检及因病切除子宫的标本作连续切片检查,发现10~47%的子宫肌层中有子宫内膜组织,但其中仅70%有临床症状。
通过对子宫腺肌症标本进行连续切片检查,发现子宫肌层中的内膜病灶与宫腔面的子宫内膜有些是直接相连的,故一般认为多次妊娠和分娩时子宫壁的创伤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子宫内膜基底膜下缺乏粘膜下层,且子宫腺肌病常合并有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故有人认为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肌层可能与高雌激素的刺激有关。
约30%患者无任何临床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凡30岁以上的经产妇,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而有压痛,经期压痛尤为显著时,应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症。B型超声检查可在肌层中见到种植内膜所引起的不规则回声增强。
如何缓解腺肌症痛经呢
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上形成的一种病症,属于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如果局限在一个部位,就会成为腺肌瘤。子宫腺肌症一般出现在三十到五十岁的已生育女性,患上子宫腺肌症的女性,其中百分之五十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百分之十五的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上腺肌症的女性子宫呈均匀增大,子宫内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会影响至子宫后壁,因此子宫后壁比前臂厚。患有腺肌症的女性,子宫壁的基层明显较厚且硬。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团块或者结节,这种情况称为子宫腺肌瘤。
腺肌瘤跟肌瘤不同,腺肌瘤周围没有包膜存在。三十岁以上的已生育女性,如果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每年痛经加剧,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医生会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症。患上腺肌症的女性每次来月经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
患上子宫腺肌症的女性,每来一次月经,病情就会加重一次,因此越早治疗越好。一般医生会进行手术治疗,腺肌症保宫手术不管病情程度,病因,一律采用宫腹腔镜切除病灶,以此保留子宫和女性的生育功能。
子宫腺肌症的痛经症状比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更加严重,很多女性都忍受不了子宫腺肌症带来的痛经程度,如果想要快速缓解子宫腺肌症导致的痛经感,建议使用痛经止痛仪,该产品的止痛效果明显,它采用TENS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它是通过温和的低频电脉冲经电极传到与人体疼痛相关的神经末梢,刺激人体皮肤下的感觉神经粗纤维,帮助人体产生更多的物质-内啡肽,从而抑制疼痛信号传入大脑。需要注意的,痛经止痛仪不能治疗子宫腺肌症,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患上腺肌症,建议到医院及早进行治疗。
有关于腺肌症伴腺肌瘤
子宫腺肌瘤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包块所致,病理研究显示,腺肌瘤不同于肌瘤之处在于其周围无包膜存在,故与四周的肌层无明显分界,亦无内外层血管网形成。
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症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医师仍是以子宫腺肌症为诊断病名,较少用子宫腺肌瘤当诊断病名。所谓子宫腺肌症或是子宫腺肌瘤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肌肉层内的病症,属于良性疾病。
临床上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内诊、肿瘤指数ca-125及超音波。患者通常有痛经的病史,常常在月经来前一、二天就开始痛,持续整个经期,月经结束后几天都还会痛。有些妇女合并有经血过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问题。
子宫腺肌症和腺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你的情况腺肌瘤的体积较小,如果伴随不适的症状明显,可以考虑尽早治疗,现在最优的治疗方式就是无创的超声消融术,它是在灭活病灶的同时,抑制新病灶的形成,能够很好的起到治疗作用,是理想的治疗方式。这种方法不出血,不切除子宫,伤害比较小,因为无创,副作用极小,可避免开刀引起疤痕和脏器粘连,你可以多了解的。另外右卵巢要考虑巧囊的可能,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剥离,宫颈的囊肿单纯的暂时不急于治疗的,建议每年作tct检查。 您最好到正规的三级甲等医院来看一下。
子宫腺肌瘤是肿瘤么
子宫腺肌瘤是肿瘤么
1、子宫腺肌瘤是肿瘤么
子宫腺肌瘤是肿瘤。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上形成的一种病症。
子宫由内向外分为三层,最内层是柔软的黏膜组织,就是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就形成了月经;中间是厚厚的肌肉层,最外面是浆膜层。子宫内膜组织因为种种原因进入子宫肌肉层“扎根生长”,就会引发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8.8%~31%不等。子宫腺肌症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约有半数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
2、子宫腺肌瘤病因
子宫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目前的共识是因为子宫缺乏黏膜下层,因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到子宫肌层,并伴以周围的肌层细胞代偿性肥大增生而形成了病变。而引起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与遗传有关;子宫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均会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生;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病毒感染;生殖道梗阻,使月经时宫腔压力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的肌层。
3、子宫腺肌瘤手术治疗
包括根治手术和保守手术。根治手术即为子宫切除术,保守手术包括腺肌病病灶(腺肌瘤)切除术、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肌层电凝术、子宫动脉阻断术以及骶前神经切除术和骶骨神经切除术等。
子宫切除术用于患者无生育要求,且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而且,为避免残留病灶,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一般不主张部分子宫切除。
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因为子宫腺肌病往往病灶弥漫并且与子宫正常肌肉组织界限不清,因此如何选择切除的方式以减少出血、残留并利于术后妊娠是一个很困惑的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方案,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术式。
子宫腺肌瘤如何预防
1、月经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必须检查时切忌过度用力挤压子宫,以防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子宫内膜种植。
2、月经期间避免做宫腔内手术,如输卵管通畅试验,一定要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如果经血未净时手术,可将子宫内膜碎屑经输卵管进入腹腔,造成异位种植。
3、尽量避免在接近月经期进行妇科手术,必须进行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挤压。
4、坚持避孕,不做或少做人工流产术,由于采用负压吸宫,如果在手术操作时使用的压力及使用方法不适当时,也可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5、子宫极度后屈或宫颈、阴道狭窄,先天性无阴道(有子宫)等生殖道畸形,宫颈粘连都可造成经血排出不畅或者不能排出,经血逆流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故应积极治疗上述疾病,以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子宫腺肌瘤饮食禁忌
1、不要吃辣:
子宫腺肌症的饮食还应该注意避免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否则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
2、不要贪凉:
这不仅仅是针对子宫腺肌症病人的,还有那些肠胃功能不佳的女性,在经前和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食品,比方说像梨、柿子、西瓜、绿豆等,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经加重。
3、避免营养过剩:
简单的以为要补充身体营养,而吃桂圆、红枣、阿胶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补品,实际上这是对女性患者的身体恢复极为不利的。
4、不要吃酸:
这里要着重的说明一下,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者应尽量避免在经期使用此类食物。
子宫腺肌瘤有哪些症状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发生病变是常见的妇科病。子宫腺肌瘤是常发生在已经生完孩子的妇女身上,由于生活状态的加快,和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这种病越来越多的为年轻化了,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有关。这种病采取的手段挺多,一般要结合患者的年龄、工作、生活状态、表现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采取治疗方案。
1子宫腺肌瘤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病因,一般发病都是因为这几个因素,比如说;子宫被损伤,有可能在刮宫或者药流的时候损伤,遗传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母亲曾经患过这种病,那孩子也会比那些同龄人发病率高,还有可能病毒性感染,或者内裤不洁,性生活卫生不到位也有可能患病。
2出现的症状,比如会出现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期会延长、月经量增多,还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子宫体积在增大。会伴有痛经,在月经期间加重痛经。当月经期结束后痛经会有所缓解。
3子宫腺肌瘤这种病可以采取最直接的手术来治疗,像那种要孩子的女性可以尽量采取保守治疗,或者像那种生完孩子的可以采取全切治疗,这种病变得越来越广泛,而且这种病还不能拖,为避免残留病变,以全子宫切除为首选。
注意事项:子宫腺肌瘤病术后发病率很大,但如果进行子宫全切及绝经后疾病就可以得到根治。恶化的机率很小,请大家放心。在平日要多加注意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子宫,要多吃清淡饮食,多喝水,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
如何缓解腺肌症痛经
患上腺肌症的女性子宫呈均匀增大,子宫内病灶有弥漫型及局限型两种。一般多为弥漫性生长,会影响至子宫后壁,因此子宫后壁比前臂厚。患有腺肌症的女性,子宫壁的基层明显较厚且硬。少数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团块或者结节,这种情况称为子宫腺肌瘤。
腺肌瘤跟肌瘤不同,腺肌瘤周围没有包膜存在。三十岁以上的已生育女性,如果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每年痛经加剧,检查时子宫呈均匀性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医生会首先考虑为子宫腺肌症。患上腺肌症的女性每次来月经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
患上子宫腺肌症的女性,每来一次月经,病情就会加重一次,因此越早治疗越好。一般医生会进行手术治疗,腺肌症保宫手术不管病情程度,病因,一律采用宫腹腔镜切除病灶,以此保留子宫和女性的生育功能。
子宫腺肌症的痛经症状比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更加严重,很多女性都忍受不了子宫腺肌症带来的痛经程度,如果想要快速缓解子宫腺肌症导致的痛经感,建议使用痛经止痛仪,该产品的止痛效果明显,它采用TENS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它是通过温和的低频电脉冲经电极传到与人体疼痛相关的神经末梢,刺激人体皮肤下的感觉神经粗纤维,帮助人体产生更多的物质-内啡肽,从而抑制疼痛信号传入大脑。需要注意的,痛经止痛仪不能治疗子宫腺肌症,如果患者发现自己患上腺肌症,建议到医院及早进行治疗。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平滑肌瘤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而且在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中6%~20%伴发子宫平滑肌瘤。病灶边界清晰与否,有无小腔隙和内部回声对于鉴别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平滑肌瘤是非常有价值的参数。
子宫平滑肌瘤声像图表现为:
(1)子宫肌层有清晰的局限性结节;
(2)边界清晰;
(3)内部回声均匀(小肌瘤);
(4)无低回声腔隙。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增高并且常伴发其它盆腔异常如卵巢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平滑肌瘤或纤维瘤等。
子宫腺肌瘤是怎么回事
当子宫内膜弥漫地入侵子宫肌壁时称为子宫腺肌病。如入侵的子宫内膜仅局限于子宫肌层的某一处,引起该处的平滑肌细胞极度增生,形成球体时,有人称之为子宫腺肌瘤。以上两者均属于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未超出于宫的范围,故又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痛经。由于子宫体积增大以致子宫内膜面积亦增大,故患者常诉月经量增多。子宫内膜腺肌病往往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并发,这也是致使月经增多的原因。
什么叫子宫腺肌瘤?
子宫腺肌瘤,是指子宫内膜在子宫肌层中呈局限性生长形成结节或包块所致,病理研究显示,腺肌瘤不同于肌瘤之处在于其周围无包膜存在,故与四周的肌层无明显分界,亦无内外层血管网形成。子宫腺肌瘤是子宫腺肌症的一种表现,在临床上医师仍是以子宫腺肌症为诊断病名,较少用子宫腺肌瘤当诊断病名。所谓子宫腺肌症或是子宫腺肌瘤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肌肉层内的病症,属于良性疾病。临床上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内诊、肿瘤指数CA-125及超音波。患者通常有痛经的病史,常常在月经来前一、二天就开始痛,持续整个经期,月经结束后几天都还会痛。有些妇女合并有经血过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问题。
约有一半的病人是无症状的,因为其他疾病切除子宫后,病理检查意外发现有子宫腺肌症。内诊可以发现子宫弥漫性肥大,通常呈球状,但很少大小超过妊娠12周的标准。月经期间子宫会肿大,内诊时子宫会有压痛,月经终了时稍微会缩小,并且压痛会消失。超音波检查可以发现整个子宫变大,子宫壁肥厚尤其是后壁,同时伴有超音波回音增强之特性。如果肌层肥厚集成一团呈强回音波特性的瘤状物,一般就称之为子宫肌腺瘤。最近也有人利用立体能量超音波来显示子宫肌层血流变化作诊断。此外,子宫腺肌瘤患者的肿瘤指数CA-125有时也会升高,可以做为诊断之参考。然而真正要确定诊断仍要靠手术切除子宫或经腹腔镜做子宫切片后,送病理切片检查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