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腺肌瘤的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腺肌瘤的临床表现
子宫腺肌瘤是异位的子宫内膜局限于肌层形成团块,区别是腺肌瘤周围无包膜存在难以将其字肌层剥出。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
而子宫腺肌瘤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存在於子宫肌肉层内的病症,属於良性疾病。 患者通常有痛经的病史,常常在月经来前一、二天就开始痛,持续整个经期,月经结束后几天都还会痛。有些妇女合并有经血过多、性交疼痛及不孕等问题。
什么是子宫平滑肌肉瘤
一、什么是子宫平滑肌肉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的良性肿瘤,相反子宫肉瘤虽然仅一字之差却是临床上十分少见,但恶性程度高且预后很差的恶性肿瘤,约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 ~ 3%,占子宫恶性肿瘤的3% ~ 7%。子宫平滑肌肉瘤来源于子宫平滑肌,是子宫肉瘤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约占40%。其次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约占10%至15%。本文重点介绍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以及预后和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
二、子宫平滑肌瘤会恶变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吗?
许多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担心肌瘤恶变为子宫肉瘤,其实只有极少的平滑肌肉瘤由子宫平滑肌瘤恶变而来,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清。
三、子宫平滑肌肉瘤有哪些症状和体征?
子宫平滑肌肉瘤绝大多数发生在40 岁以后,特别是绝经后的妇女,少数发生于年轻妇女。美国一项对1396 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的研究显示,患者平均年龄为52 岁,主要症状是下腹疼痛( 53%) ,下腹胀痛或隐痛。不规则阴道流血( 35%),特别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盆腔包块( 14%) ,尤其是绝经后出现腹部肿块,生长迅速。可出现肿瘤破裂、腹腔内出血致急性腹痛,休克。如有子宫外转移和远处转移则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肺转移可以咳嗽、咯血等; 晚期患者出现食欲差、消瘦、贫血等恶病质症状。最常见体征为子宫肿物迅速增大,尤其是绝经后增大。上述症状和体征与常见的子宫平滑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类似。并无明显的特殊性,术前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区别子宫平滑肌肉瘤和平滑肌瘤非常困难。只能对阴道异常出血和( 或) 绝经后阴道流血并伴下腹部疼痛或腹部包块,有子宫增大的患者提高警惕。对于影像学诊断为平滑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肌瘤”缩小后又较快生长的患者也要引起注意。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随着生活中各种压力的不断增大,尤其是女性朋友,出现疾病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大,子宫肌瘤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早发现疾病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下面就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子宫肌瘤临床症状:
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子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若为黏膜下肌瘤,其表面容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的脓血性分泌物,伴有臭味。
排尿、排便异常:肌瘤较大或生长在子宫颈、阔韧带等处,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可出现挤压盆腔邻近脏器的临床症状。如大便秘结、小便频数、残余尿增多、输尿管移位、肾盂积水等。
月经改变:当肌瘤使子宫腔变大,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黏膜下肌瘤,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均可为经期延长,月经过多,治疗不及时可致贫血。
腹部肿块:当肿物较大或增长过快时,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往往于小腹正中可摸到包块,质地较硬,尤其清晨膀胱充盈时更易摸到。
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以上为您做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同时还了解更多关于子宫肌瘤的病因,从而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远离疾病,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希望能够给您带来一定的帮助。
子宫内膜异位与子宫肌瘤的区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在子宫被覆面以外的地方生长繁殖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 症的临床表现有时与病变程度很不相符,临床表现很严重的患者,其病变可能是轻度的或局限的,而病变广泛甚至盆腔解剖结构严重变形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却很 少。
据统计,约7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有典型的继发痛经、性交不快或性交痛、不育及月经改变。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其它特殊部位时,可出现许多其它 令人迷惑的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要跟子宫肌瘤区分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它可异位于卵巢、子宫肌 层、盆腔、腹膜、肺等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痛经、月经紊乱、性交痛、不孕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卵巢处,习惯称作卵巢巧克力 囊肿;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壁层,习惯称作子宫腺肌症。
对于子宫腺肌症不了解的患者,很多将其与子宫肌瘤混淆,认为子宫腺肌症就是子宫肌瘤,是错误的。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之间不能划等号,并 且,对于子宫腺肌症,是可以保留子宫去除病灶的。专家提示: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检查治疗,只有保留住子宫,保护好生育能力,才能增加自然受孕的希 望。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好子宫肌瘤其实都不一样的,它们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同,病因病理其实也都是有差距的,所以您通过文章所述,是否已经对比出来了呢。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有什么区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指具有生长能力和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种植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而引起的疾病,为生育期妇女常见的一种良性浸润性疾病,属妇科疑难病之一。子宫腺肌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疑难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和月经周期量增多。
专家介绍:
①真正的子宫体的内膜异位症是指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累及到子宫的病变,存在于子宫体的浆膜面及浆膜下肌层,是宫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部份。
②而子宫腺肌病则指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肌层内可累及宫颈肌层,即称宫颈腺肌症。
③又如在镜下仅见到子宫内膜间质而无腺体则称为间质性子宫腺肌症。因其生物学行为类似恶性,属于低度恶性,有别于子宫腺肌症的良性特点,所以子宫腺肌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
④有的B超医生根据图像的改变有时也称之为“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瘤在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些妇女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多数患者都深为此症所苦,因子宫肌层中异位的内膜组织一到月经周期周期时也会出血,经血积在肌层无法排出,引起剧烈的痛经,另一方法肥厚的子宫收缩不良,造成经血过量,在有些妇女甚至造成慢性贫血,引起健康的严重受损。
⑤B超医生称之“子宫腺肌瘤”也是根据以下3个方面的依据
A、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肌壁时或异位内膜在子宫内;
B、同时合并肌瘤或合并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推荐导读 >>
痛经与肾功能有关系
C、或内膜异位症在肌瘤内故均简称为“子宫腺肌瘤”;
⑥B超图像特征有以下5个方面以便患者了解。
A、子宫呈非对称性增大,但一般不超过孕3个月大小,失去正常子宫形态,呈局限性隆起;
B、腺肌瘤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欠清晰,无包膜边缘不规则,该部宫腔线前移;
C、有的病人在月经周期期或月经周期后在肿物内有散在的小暗区(描述为点状回声)
D、部份病人合并有卵巢“巧克力囊肿”;
E、在与子宫平滑肌瘤的区别上,主要是在超声波检查表现不同。肌瘤大多数呈现规则外形的肿块,而子宫腺肌瘤则是边缘不规则的子宫壁肥厚。
交界性子宫肌瘤如何鉴别
一、病史。病史的了解,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是很重要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为医生直接提供正确的诊断思路。然而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到五十的子宫肌瘤患者是有症状的,因此至少一半以上的患者并没有临床症状,病史并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二、临床表现。月经异常以致膜下肌瘤患者多见,其次为肌壁间肌瘤。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经期过长、周期缩短和不规则子宫出血。部分患者只出现其中某一个症状,有的两三个症状同时出现。经量过多的患者常常是1个月经周期的出血总量超过以往正常时经量的2-3倍,甚至更多,一些患者随即出现失血性贫血。
三、疼痛。部分的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各种疼痛与不适,如腹痛者、腰酸者、痛经但程度多不很严重。肌瘤患者的疼痛应分为肌瘤本身引起的疼痛、肌瘤引起周围组织的疼痛以及与子宫肌瘤同时存在的疾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情况下肌瘤是不会引起疼痛的,但是在肌瘤发生变性时可以引发下腹部隐约的闷痛感。
四、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过大时可引起膀肮压迫症状,出现尿频、尿急现象。宫颈肌瘤向前长到相当大时,可以引起膀胱受压而出现耻骨上部不适,尿频、尿潞留或充溢性尿失禁。巨型宫颈前唇肌瘤充满阴道压迫尿道时,可以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闭。
以上就是专家为您介绍的子宫肌瘤的诊断内容,对于该病,一定要引起重视了,一旦有子宫肌瘤的疑似症状,要尽快的前往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在诊治过程中要积极的配合医生,这样才能减少治疗时间,增加治愈的机会。
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至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造成了子宫肌瘤。又或许有些女性自己患有子宫肌瘤却不知道、而下面就是一些患有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希望大家可以仔细看看、从而了解子宫肌瘤的症状体征。
1.症状
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盆腔检查或超声检查时偶被发现。如有症状则与肌瘤生长部位、速度、有无变性及有无并发症关系密切,而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关系相对较小。患有多个浆膜下肌瘤者未必有症状,而一个较小的黏膜下肌瘤常可引起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月经过多。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
1子宫出血 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而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包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大便不畅、排便后不适感;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
3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亦不少见,则可有痛经。
4白带增多 子宫腔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加之盆腔充血,可使白带增加。子宫或宫颈的黏膜下肌瘤发生溃疡、感染、坏死时,则产生血性或脓性白带。
5不孕与流产 有些子宫肌瘤患者伴不孕或易发生流产,对受孕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可能与肌瘤的生长部位、大小及数目有关。巨大子宫肌瘤可引起宫腔变形,妨碍孕囊着床及胚胎生长发育;肌瘤压迫输卵管可导致管腔不通畅;黏膜下肌瘤可阻碍孕囊着床或影响精子进入宫腔。肌瘤患者自然流产率高于正常人群,其比约4∶1。
6贫血 由于长期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较严重的贫血多见于黏膜下肌瘤患者。
7其他 极少数子宫肌瘤患者可产生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一般认为与肿瘤产生异位激素有关。
2.体征
1腹部检查 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较大宫底部浆膜下肌瘤,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扪及包块,实性,无压痛,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肿块之外形呈不规则状。
2盆腔检查 妇科双合诊、三合诊检查,子宫呈不同程度增大,欠规则,子宫表面有不规则突起,呈实性,若有变性则质地较软。妇科检查时子宫肌瘤的体征根据其不同类型而异,带蒂浆膜下肌瘤若蒂较长,于宫旁可扪及实质性包块,活动自如,此种情况易与卵巢肿瘤混淆。黏膜下肌瘤下降至宫颈管口处,宫口松,检查者手指伸入宫颈口内可触及光滑球形的瘤体,若已脱出于宫颈口外则可见到肿瘤,表面呈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较大的宫颈肌瘤可使宫颈移位及变形,宫颈可被展平或上移至耻骨联合后方。
通过深入的了解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也就是子宫肌瘤的症状体征,作为女性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变化、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从而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果不幸患有子宫肌瘤,请及时与当地医生联系,早发现早治疗。愿身体健康、幸福和谐。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
子宫腺肌症与子宫平滑肌瘤有相似的临床表现。而且在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中6%~20%伴发子宫平滑肌瘤。病灶边界清晰与否,有无小腔隙和内部回声对于鉴别子宫腺肌症和子宫平滑肌瘤是非常有价值的参数。
子宫平滑肌瘤声像图表现为:
(1)子宫肌层有清晰的局限性结节;
(2)边界清晰;
(3)内部回声均匀(小肌瘤);
(4)无低回声腔隙。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病率增高并且常伴发其它盆腔异常如卵巢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平滑肌瘤或纤维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