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是什么
脱肛是什么
脱肛又称直肠脱垂,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有的患者部分脱垂,可见圆形、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粘膜呈“放射状”皱襞、质软,排粪后自行缩回。
若患者所患为完全性脱垂,则脱出较长,脱出物呈宝塔样或球形,表面可见环状的直肠粘膜皱襞。各种年龄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幼儿、老年人、久病体弱及身高瘦弱者。
痔疮脱肛是怎么回事
肛肠专家表示,痔疮脱肛属于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让患者有苦难言,不知道如何是好。肛肠专家表示,痔疮脱肛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当属手术治疗,可以解除必要的痛苦,下面为大家介绍下痔疮脱肛是怎么回事。
痔疮脱肛是怎么回事?
痔疮脱肛是既有痔疮有症状同是又存在脱肛的症状。最主要的症状是根据不同部位而不同,一般痔疮可以分为内痔,外痔,跟混合痔,内痔没有明显的疼痛,因为内痔是位于粘膜附近,大便流出(便血)是内痔为最为的症状。出血一般会发生在便前或者是便后,血色鲜红,覆盖于粪便的表层。
痔疮脱肛最主要的表现是肛门疼痛,偶会伴有便秘,排便困难或者感觉排便不尽等症状,或者是在排便感觉有异物脱出肛门外,一般可以自行复位,严重甚至还会影响到行走,脱出于肛门外的痔核会因此受到感染,发生红热,发炎,甚至出现脓肿,伴有粘液流出,内裤受到严重污染,客观现像会发生异味。发生一股恶臭。
女人脱肛怎么治呢
女性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又称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于肛门外。临床上,脱肛可分为三度。脱肛如何治疗?对于脱肛,很多患者往往害怕疼痛久拖不治,殊不知这样会带来很多伤害,那呢?正常的排便功能需要一个完整的反射机制,包括环境中枢神经系统状况、肛直肠部的感觉反射、肛管内张力及括约肌(肌管直肠环)的完整及其支配神经的健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均可引起大便失禁。而直肠脱垂引起的肌肉松弛、张力降低,会引起肛门失禁也即排便失禁,给女性脱肛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痛苦。
专家带您一块了解一下脱肛的相关内容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直肠脱垂”。脱肛的特点: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根据脱出病史及观察脱出物即可予以诊断。可以使用中药双红提肛方来治疗的,比较稳妥,
出现这样的问题就要及时到医院做一些治疗,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忽视自己的健康就会让女性脱肛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你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检查确诊之后才能够针对治疗。希望您早日康复。
中医妙法补气升提治脱肛
中医认为脱肛是脾气不足,气虚下陷造成的,又叫中气下陷。治疗需健脾补气升提。可用下列方药治疗:
1.炙黄芪30克,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各10克,炙甘草5克,浓煎,每天1剂,分3次喝下。
2.同时服用补中益气丸,每次10克,每天3次。
3.用明矾,皮硝各30克,开水冲化后熏洗肛门。严重者,在脱肛推回后用丁字带固定。
4.如因便秘、腹泻、痔疮等病引起的脱肛,需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孩子久坐便盆会脱肛吗
孩子拉不出就一直坐在便盆上,其实这对孩子非常不利,孩子会发生脱肛。脱肛是直肠或直肠黏膜脱出肛外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体质差的小儿,起于大便时肛门脱垂,久了回缩就发生困难需要用手托回。因为婴儿骶骨的弯度尚未形成,骶骨和尾骨几乎是平的,此时直肠和肛管处于一条直线上,如果施加腹部压力,力量就由直肠传至肛管,形成一个外推力。而且宝宝的肛门括约肌和提肛肌的肌张力不足,直肠肛管周围的支持组织又比较松驰,如久坐便盆,对直肠长期施加压力,就容易脱肛。
什么是脱肛
直肠、肛管在排大便后向下脱出于肛门之外,称为直肠脱垂,俗称脱肛。肛管直肠脱垂(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脱垂的原因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门括约肌松弛。
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儿童时期盆腔内支持组织发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体弱),也见于多次分娩的妇女(妇女多次分娩,骨肉张力减小,骨盆肌肉松弛)。本病的诱因为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导致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脱肛、脱肛痔、截肠症等范畴。
脱肛是怎么回事
脱肛是指肛管和直肠的黏膜层以及整个直 肠壁脱落坠出,向远端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中医称脱肛或直肠脱垂。脱肛发病原因 与人体气血虚弱,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减弱, 自身免疫力降低,疲劳、酒色过度等因素有关。本病多见于老人、小孩久病体虚者和多产 妇女。发病之初,患者可有肛门发痒、红肿、 坠胀等表现,排便后脱出的黏膜尚能够自动收 缩,但随着病情的加深,患者可能出现大便脓 血、脱肛不收,此时则需要用手将直肠托回肛 门,甚至严重的咳嗽、打喷嚏均可引起直肠再 次脱出。脱出的黏膜、肠壁如不能及时收缩, 时日一久,就可引起肛门发炎、红肿、糜烂、 溃疡,直到最后变成绞窄坏死。因此在病变 中,若脱出部分摩擦损破,感受邪毒,酿湿生 热,出现湿热之症,治疗则当先清利湿热。
什么是脱肛
脱肛又名“截肠”,直肠脱垂是一种直肠或直肠肛门粘膜脱垂症。直肠壁下部,即直肠黏膜下,称粘膜脱垂或不全脱垂,全层直肠壁称为完全脱垂。
若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称内脱垂;下移到肛门外称为外脱垂。多因气虚下陷或湿热下注所致。以老年人和小儿多患。初开始仅于大便时肛门脱垂,能自行回缩;病久则脱出较长,需用手托纳回。
每于行走、劳累、咳嗽、用力等而脱出,肛门坠胀不适,久不回纳,则局部紫赤,肿痛加剧,甚则溃烂。以下介绍用益母草浸酒治疗脱肛。那么武汉博仕肛肠医院专家提醒你,脱肛是不可自愈的建议还是及时到专业医院检查治疗是关键。
女人脱肛是怎么回事
脱肛发生的根源就是身体内的腹压持续性的增加,迫使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垂脱出肛门外形成的。女性脱肛发展缓慢,早期有肛门下坠感或里急后重,最常见的主诉是直肠脱垂本身,四分之三的病人的主诉是肛门凸出肿物。初始肿物可自行还纳,随着病情发展需用手还纳,甚至咳嗽、喷嚏、举重物的增加腹压时也可脱出。未能及时复位这,可发生水肿、嵌顿或绞窄,疼痛剧烈,脱出的黏膜可出现溃疡出血。
而脱肛的脱出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翻出肛门外。脱出度常在10cm左右,少数可达20cm。呈宝塔形,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全层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为腹膜间隙,肛管未脱垂者,脱垂直肠与肛门之间有环状凹沟,伴有肛管脱垂的严重脱垂者,环状凹沟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
引起女性脱肛的原因有很多,这也是大多数脱肛的原因,而女性易患脱肛的原因最主要还是由于自身生理特征因素。
1、从局部解剖上看,女性前侧的肛门括约肌较男性薄弱,排便或便秘时易撕裂。
2、女性在经期不注意休息和卫生,局部易受炎症侵袭,导致组织变脆,括约肌痉挛。
3、女性在妊娠期腹压大,局部血液循环差,肛门撕裂后不易愈合。同时妊娠期妇女活动少,肠蠕动差,易便秘,也是导致脱肛发生的原因。
4、疾病不及时治疗也会造成脱肛。内痔是痔疮的一种,初期,排便时内痔脱出肛门外,便后痔团自行回纳。痔团紫红或鲜红色,似草莓状,粘膜菲薄易出血。对于内痔若久拖不治,长期的脱出可导致直肠粘膜脱垂,从而引起脱肛。其次是便秘:由于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用力排便时常可导致直肠粘膜外翻,引起脱肛。直肠粘膜松弛:直肠粘膜松弛是脱肛的早期症状,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直肠、肛管及乙状结肠外翻造成脱肛。
脱肛的危害及预防办法
脱肛是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多见于儿童及老年。相当于西医的肛管直肠脱垂。小儿气血未旺,中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血不足;或妇女分娩过程中,耗力伤气;或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引起中气下陷,固摄失司,导致肛管直肠向外脱出。对于任何疾病都是可以有效的预防的,脱肛也是一样,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下面这些事项,就可以有效预防脱肛。
一、脱肛的危害有哪些
1、脱肛初期有便秘、排便无规律,总感觉直肠满胀和排便不净。在排便的时候有肿物脱出,但可自行缩回。
2、脱肛逐渐加重后,除排便用力时引起脱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压的情况下,都可引起脱肛,往往不能自行缩回,必需用手将脱出的肿物托入肛门。由于经常脱出而排出粘液会经常污染内裤。
3、脱肛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时,还可引起出血和腹泻。如脱出的肿物不能缩回,轻易发生炎症、肿胀,则出现疼痛,进一步又加重便秘。
4、脱垂在直肠内反复下降和回缩,引起粘膜充血水肿,常由肛门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坠胀、拖拽,会阴部及股后部钝痛等。
二、脱肛该如何预防
1、要及时治疗腹泻以及感染性肠炎、慢性痢疾等疾病,对儿童腹泻及痢疾要尤其重视。
2、多食蔬菜防止便秘。
3、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忌久蹲茅厕用力排便。
4、应积极预防和治疗百日咳、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能增加腹压的疾病。
5、要适当注意休息。
6、经常作提肛运动以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温馨提示:脱肛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大便后或劳累、下蹲时直肠黏膜或直肠全层脱出肛外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预防该病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