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带孩子做客
怎样带孩子做客
1、简单介绍,明确意义。做客前成人应向孩子讲清要去的人家的简单情况,给孩子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并要用简短的语言对孩子提出文明、礼貌的要求。比如: “到了阿姨家里要有礼貌,要主动向人打招呼、问好,阿姨最喜欢有礼貌的孩子。”
如果是探望病人,也应向孩子解释清楚,以引起孩子关心他人的感情。另外,做客前成人应给孩子换上整齐干净的衣服,这也是对主人家的一种礼貌。
2、以身作则,注意礼貌。家长的言行很重要,对孩子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家长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到客人家,要先敲门,得到客人允许后方可入内,并教给孩子如何称呼主人。当主人送上茶水和糖果后,应先说声“谢谢”。果壳不要随地乱扔,要放在指定的地方。成人之间谈话的时候,可允许孩子与主人家孩子一起游戏,若主人家没有年纪相仿的孩子,成人在临行前可在家里给孩子带一样他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以避免使孩子感到无聊,急着要回家。在成人谈话过程中应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插嘴,另外,还要经常注意孩子的行动,避免孩子乱动主人家的东西。
3、注意文明用餐。如果主人留客吃饭,要教育孩子文明用餐。比如,可让孩子帮助摆碗筷,吃饭的时候帮助孩子夹一些他夹不到的菜,不要随便批评主人烧的菜。在用餐中间不要随便离开座位,到处乱跑。如先吃饱了,也应向主人打声招呼,方可先离开座位,坐在一旁休息。
4、分别时的礼貌。告辞主人时,应对主人的招待表示谢意,孩子也应学会向主人发出邀请:“欢迎叔叔阿姨到我家来玩!”
5、评价孩子的行为。每次做客归来,家长都应对孩子的表现作个小结,对他礼貌、得体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时纠正他不正确的言行,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定会成为人人都喜爱的懂礼貌的好孩子!
宝宝睡觉翻来翻去怎么回事 缺钙引起
钙元素参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有镇静作用。宝宝若缺钙,则神经兴奋增高,容易翻来覆去,睡着了又因一点声音而惊醒。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或是受惊吓,而是缺钙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
tips:家长可带孩子做个微量元素检查,缺钙就应适当补充钙质,多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经过一到两个月治疗,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哪些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不良行为刚冒头
事实证明,孩子之所以养成不良习惯,往往与第一次发生这种行为时,父母没有进行及时正确教育和指导有很大关系。
孩子一旦犯了大错或闯了祸,内心往往会产生畏惧感和内疚感。这种时候,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父母的教导和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帮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时候,孩子还小,很多时候孩子做了错事,往往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孩子存在一些不良举动,并不是孩子“坏”或不够好。当自己的孩子被认为是坏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及时发现,并给他们足够的信任 。
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式,告诉孩子这种行为的危害和后果, 相信孩子在失足或犯错之后,一定能悔过自新。这样就能在孩子不良行为刚暂露头角时,就得到及时纠正。
受挫时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父母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拿孩子刚学骑车的时候来说吧。相信很多孩子在刚学骑车时,都会遇到很多困难,把握不准方向、经常摔倒等,这时候,孩子就容易畏难,甚至退缩。
父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千万别说:你怎么那么笨,这点事都学不好。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是笨,我就是学不好,那我干脆就不学了。这样孩子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困难,是不是也会产生同样的心理?做不好的事情干脆趁早放弃。
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告诉他,你一定行,然后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孩子成功了,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孩子心里就会有种克服困难的成就感。这对他以后的面对人生的困难,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成为他克服学习、生活中种种困难的动力。
取得成绩时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考试进步了多少名次、被老师表扬、评为“三好学生”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这样就能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注意,这种时候,孩子也容易因取得成绩而引发骄傲自满情绪。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做家长的千万马虎不得。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主动帮妈妈打扫卫生等,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做好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如果善于把这种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就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
做客或待客时
很多孩子,在家明明很听话,可是一旦带他去做客,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有人把这种行为成为“人来疯”)孩子的放任骄蛮,会让大人觉得很没面子。这时候,如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听,还会故意大哭大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
想让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就必须在做客前,就对孩子做相应的指导,或者说:我们来做个约定,如果你做不到的话,以后妈妈再也不带你去了哟。
待客时,也是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礼仪的最佳时机。在家里即将来客人时,提前告知孩子:宝贝,某某阿姨要来我们家做客咯,要不要做个乖孩子,给阿姨留个好印象?
以这种提前约定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而且,孩子都有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做客回来或者客人走后,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此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活中的任何恰当时机
教育孩子的时机,不只是以上的4点。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时机还有很多,当孩子有崇拜的偶像时、当开完家长会回来时、当孩子经历失败时、当孩子享受成功时、当带孩子一起逛超市时……
只要家长留心发现,原来教育孩子有很多的时机,抓住这些时机,再配上得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孩子讲究时机。当然,这也需要家长用心发现、耐心等待,用宽容的心去创造时机……只要时机准确、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不会让家长失望!
如何让孩子变得活泼开朗
其实造成孩子这种内向、胆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先天气质类型、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孩子从小就非常敏感,很难适应新环境,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其二是由于父母教育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有些孩子则因为父母上班无人照看,被父母关在家中;有的家长因害怕孩子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染上不良的习惯而不让孩子出门玩耍;有些家长由于过分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没有能力去适应新环境,不会与小伙伴共享。对于这些孩子,父母不妨尝试以下一些做法,希望能给您和孩子一些帮助。
一、家长在生活中要尽量多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二、家庭要努力创造条件,带孩子走出家门,去一些公共场所或有同龄小孩的朋友家做客等等。刚开始,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年龄略小的伙伴一起玩,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容易学会与人交往的一些方法。多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交往,并注意观察孩子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孩子如何去处理。
三、家庭要和幼儿园老师沟通,请老师帮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小伙伴交往,感受其中的乐趣。
四、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出合群时,家长和老师要及时鼓励、强化,家长的自信及良好人际关系的榜样,也会对孩子健康、开朗性格的形成有所帮助。
五、在整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循序渐进。如,当孩子不敢和客人交往、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做滑滑梯等游戏时,家长不要强扭着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恐惧,更加害怕与人接触。
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当孩子困惑时
每个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惑,在这些时候,他们往往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长教育他们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时,家长抓住孩子渴望学习经验的心理,及时帮孩子进行必要的疏理,不失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为此刻,无论家长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孩子都会很容易地接受,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在学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在某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当然,家长也不要忽视孩子因取得成绩而引发的骄傲自满情绪。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做家长的千万马虎不得。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关心班集体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做好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家长要善于把这种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当孩子犯错时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们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在犯错时,他们的父母在当时的情景下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一生的成长。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犯下错误的同时,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分析错误,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最终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做客时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听话,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来疯”,放任骄蛮,让大人很没面子。这时,如果家长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听,甚至会故意大哭大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就必须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对孩子做一些相应的指导,并且在做客后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此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帮助怯于交往的孩子
孩子在交往中表现胆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
1、生性气质造成。这类孩子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也有的孩子神经类型弱,表现过于敏感,易紧张,对不熟悉的人、事、环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2、环境影响。家庭中的大人不善于对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联系少,缺乏交往经验;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婴幼儿大多数被关闭在室内,缺少学习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胆怯。
3、教育上的问题。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长强求孩子叫人、表演等。 孩子因缺少心理准备或紧张而不愿意时,受到父母的逼迫、责备,造成孩子怕交往。 平时对待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孩子做错了事就受训斥,孩子因怕失败遇事退缩。 父母过分照顾孩子,什么都包办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环境,孩子丧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孩子因在家里缺乏规范的约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投入群体中,与家里的差距太大,不能适应,产生胆怯。
怎样帮助孩子呢?
1、对因生性造成的,家长不要急于纠正,允许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尊重孩子意愿,不受威吓的情况下,使孩子逐渐投入外界去接纳新的人和事物。
2、因环境影响的,应积极为孩子创造与外界交往接触的机会和环境。如邻里之间的走访,带孩子外出做客,帮助孩子认识不同的人群,到公园、街上看看往来的 人群,使孩子能有机会接触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让孩子帮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龄相仿的孩子,鼓励孩子主动接近,一起玩耍……
3、父母应正确确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自尊心、自爱心,既不溺爱,也不苛求。在带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动中, 可事先让孩子有一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提出一些适度的要求,指导孩子在客人面前的举止行为;活动结束后也应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尝试交往成功的愉悦,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两个月宝宝晚上睡觉不踏实老哼哼 缺钙引起
钙元素参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有镇静作用。宝宝若缺钙,则神经兴奋增高,容易睡觉不踏实,扭来扭去,或者睡着了又因一点声音而惊醒。这并不是孩子不听话或是受惊吓,而是缺钙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
tips:家长可带孩子做个微量元素检查,缺钙就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或钙剂,多带孩子到户外晒太阳,经过一到两个月治疗,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如何赶走孩子胆小的一面
一、在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大胆做事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有些家长用强硬的态度,希望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向行事,这样做其实是很自私的。支持孩子大胆做事,支持孩子能独立自主地作选择,以及自行解决问题,对于孩子做事过程中的失败和过错持宽容的态度。同时还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恐惧,当孩子感到害怕时,家长要多加鼓励。要明确孩子怕什么,针对孩子所怕的事物进行科学的解释。鼓励孩子的探索与尝试精神。不要一个劲儿地下禁令,这也不行,那也不许。
父母要适当放手,让孩子学会成长。事实上孩子并不如家长想象当中的脆弱。训练六七个月的孩子自己抱着瓶子喝奶,大一点后学用勺子吃饭,再大些就让孩子自己洗小袜子,学会用剪刀等。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自信。
二、创造外界交往的条件
扩大孩子的生活圈子,多带孩子认识新朋友,带孩子外出游历,眼界宽了,自然也没有弱小的藏身之处了。创造条件,邀请孩子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让孩子多一点的小朋友交往,互相熟悉和玩耍,使孩子入学时不至于感到孤独。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还可以和稍大一些的朋友玩,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空闲时多带孩子到远郊去游玩,一起走山路、跨小溪,了解自然现象,认识小动物,收集植物等。
而家长也应该以大方开朗的态度待人接物,以及告诉孩子与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往方式,并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引导孩子。
在把孩子送出去的时候,还应该为他准备一个保护盾。告诉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带孩子外出时,随时随地教给他们交通规则和其他注意事项。告诉孩子怎样走危险,怎样安全,告诉孩子走丢时应该找谁,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
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纠纷
有很多孩子平时好端端的,一遇到同学无理的欺负,就只懂得逃回妈妈的怀抱,这个时候家长要问清孩子委屈的原因,多作了解和解释,如果同学确实是无理取闹,家长一方面既要告诉孩子不要怕,支持孩子用正确的语言告知对方这是野蛮的行为,应该道歉,同时家长也要以平和、礼貌的方式与班主任老师以及对方孩子的家长沟通。切不可扩大纠纷,以免造成孩子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