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按摩手法图解 推下七节骨
宝宝便秘按摩手法图解 推下七节骨
位置:七节骨穴位于腰骶部正中位置,处于命门到尾椎骨底端(长强穴)的一条直线。
按摩方法:进行推拿时可用拇指挠侧或食指、中指指腹从小儿的腰部命门处至长强穴从上而下做直推100一200次。
宝宝便秘按摩哪里最快排便
如果孩子便秘是因为肠道有热或食积气滞所致,家长可以选择清大肠,推六腑,顺运内八卦,按揉膊阳池,揉板门各1分钟;揉脐,揉天枢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按弦走搓摩,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2分钟。
按摩方解:顺运内八卦,摩腹,按弦走搓摩,按揉足三里可以帮助顺气消食,清大肠,退六腑,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揉天枢,揉龟尾可帮助清肠热,通大便。
如果孩子的便秘是体虚所致,家长可以选择补脾经,清大肠,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按揉膊阳池,推三关,揉上马,揉肾俞,按揉足三里,揉脐揉龟尾各1分钟,捏脊5遍。
按摩方解:补脾经,推三关,揉上马,揉肾俞,捏脊,按揉足三里帮助补益脾肺肾,增强体质,补益气血,清大肠,按揉膊阳池,摩腹,揉脐帮助排便。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湿热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大肠,退六腑各300次,清补脾经,清胃经各200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
推拿方解: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辩证加减:发烧加清天河水;高热,烦渴引饮,小便短黄者加揉小天心,揉二马,清天河水;呕吐较频者加推天柱骨;腹痛明显者,加分退腹阴阳;腹胀纳差者加运内八卦,揉板门揉按足三里。
宝宝腹胀腹痛按摩图解 肠胃热结致腹痛按摩
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顺运内八卦各1分钟,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2分钟,按弦走搓摩30次。
按摩方解:清胃经,清大肠,顺时针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具有清热润肠通便的作用,揉板门,顺运内八卦,按弦走搓摩有助于理气止痛。
中医教你用按摩治疗宝宝呕吐
按摩手法一
准备:宝宝采取仰卧位。
具体手势:家长以中指先按后揉中脘穴1分钟。接着,家长将双手拇指分放于患儿剑突两侧的季肋处,然后向两旁分椎1~3分钟。先掐后揉内关穴1分钟。
接下来宝宝转为俯卧位,家长以拇、食、中三指,捏拿脾俞、胃俞穴处肌肉,各15~20次,然后以拇指各按揉1分钟。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
例如宝宝患有感冒,可适当追加: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推揉太阳穴50次。清肺经200次,清大肠200次。
宝宝食欲不佳、精神状态不好,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板门300次。捏脊5~7遍。按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饮食过多或不干净者,可适当追加: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按摩手法二
准备:宝宝采取患儿坐位或俯卧,家长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具体手势:用另一、手食、中二指自上向下,直推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处300次。以拇指顺运内八卦50~100次。以上按摩手法,根据宝宝的症状轻重加以适量增减。不同类型类型的不适可参照下面的内容增加部分穴位的按摩。
宝宝伤食,可适当追加揉板门300次,分推腹阴阳1~3分钟。
宝宝脾虚,可适当追加补脾经300次,揉足三里穴1~3分钟。
宝宝湿热体质者,可适当追加清天河水200次,推箕门穴50次。
七节骨的准确位置图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怎样解决宝宝便秘 宝宝便秘按摩手法图解
【临床表现】大便秘结,排便费力,几日一行,重者肛裂出血或脱肛。
【治则】健脾行气,清泄里热。
【治法】选择一:清补脾10分钟,清大肠15分钟,运水入土10分钟,平肝5分钟;选择二:独揉神阙(即肚脐)10~15分钟很有效。
【对症加减】1.略带热象者:推天河水5分钟;2.腹胀加推大四横纹10分钟。
通便四大手法
操作:
1、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如图4)。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2、摩腹(同上)。
3、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如图5)。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4、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如图6)。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宝宝便秘按摩手法图解 摩腹
位置:以肚脐为圆心,以约2指宽为半径画圆。
按摩方法:将小儿平卧与床上,用手掌根部着力,较小的儿童可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着力,在小儿小儿腹部做顺针抚摩约5分钟。
注意:在进行腹部按摩时一定注意按摩的方向,只有通过顺时针的按摩腹部才有助于缓解小儿便秘症状。
七节骨的位置是哪里
七节骨位于背部,当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处。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推七节骨具有温阳止泻,泻热通便的双向作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注意若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推下七节骨,以防滑泻。
婴儿夜啼怎么按摩
夜啼的按摩治疗主要以温中,清热,镇惊,安神为主,按摩操作可每日两次,夜啼缓解后再持续按摩3天,具体按摩手法如下:
受寒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面色青白,手脚冰凉,喜欢俯卧,腹部发凉,吃的少而且便溏。
揉百会,揉印堂,补脾经,逆时针摩腹各2分钟,运内八卦,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揉小天心各1分钟。
按摩方解:补脾经,运内八卦,推三关,揉中脘,摩腹可以温中健脾理气;揉外劳宫,揉脐加强温中散寒,止腹痛作用;揉百会,印堂,小天心能安神有助于睡眠。
内热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入夜啼哭,面色,嘴唇发红,口鼻出热气,看到灯光哭的更厉害,大便干,小便颜色也深。
清心经,清小肠,运内劳宫,揉总筋,清天河水,捣小天心,揉上马,揉涌泉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心经,清小肠,运内劳宫,揉总筋,清天河水,揉涌泉,有助于清热除烦;捣小天心能安神。
饮食所伤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哭声尖利突然,伴随踹被子的动作,喜欢趴着睡觉。白天吐奶较为频繁,有轻度便秘,大便酸臭,手和腹部都比较热。
揉百会,揉印堂各1分钟,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大肠,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揉板门,运内八卦,揉天枢,推下七节骨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补脾经以健脾除食滞,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有助于通便,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揉天枢以理气消食,导滞通便。
受惊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哭声响亮,没有节奏,忽高忽低,时急时缓,唇色也时白时青。
开天门,摩百会,清心经,清肝经,掐揉五指节,掐揉小天心,按揉太冲各1分钟;轻揉脊背,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
按摩方解:以上操作主要有助于镇惊安神。
小儿便秘按摩什么穴位
小儿便秘按摩穴位
1、顺摩腹
患儿仰卧位,医者四指并拢,以脐部为中心,以手掌部或四指轻摩腹部。
2、按弦搓摩
患儿坐位、仰卧位或俯卧位,并将两手上举至头部,医者可位于患儿前方或后方,双手手掌部置于患儿两侧腋窝下方,从上直摩至腰部。
3、推下七节骨
七节骨通俗定穴方法:从与系裤腰带处相平的脊柱骨处至股沟稍上方成一直线。患儿俯卧位,医者将食、中二指并拢稍弯曲后两指指端对齐,以食、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推。
小儿出汗多怎么按摩 内热炽盛型汗多推拿止汗法
主证:头汗,颈汗或全身汗,口渴喜饮,面赤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红二干,脉数,纹紫。
治则:清热泻火,生津止汗。
推拿处方:清心经,清板门,清天河水,推下六腑,推下七节骨,揉太溪,揉二马。
推拿方义:心主汗,清心经能清热止汗;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阳热内盛易于汗出,清板门能除阳明经热,而收止汗之功;天河水为清法代表穴位,卫,气,营热均可清之,三穴合用扬汤止沸而止汗。推下六腑和推下七节骨为通腑泻热之法,有釜底抽薪之功,上述配穴能使热祛,腑通,气下行而止汗,实属标本同治之良法,配揉肾经原穴太溪和滋阴要穴二马以滋水源,增阴以潜阳。
宝宝夜哭按摩哪里 饮食所伤致夜啼按摩手法
主要表现:哭声尖利突然,伴随踹被子的动作,喜欢趴着睡觉。白天吐奶较为频繁,有轻度便秘,大便酸臭,手和腹部都比较热。
揉百会,揉印堂各1分钟,清补脾经(先清后补),清大肠,顺时针摩腹各2分钟,揉板门,运内八卦,揉天枢,推下七节骨各1分钟。
按摩方解:清补脾经以健脾除食滞,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有助于通便,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揉天枢以理气消食,导滞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