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症状有哪些 运动错觉
眩晕症的症状有哪些 运动错觉
单侧前庭病变时,多感自身与外界环境发生相对的旋转运动。双侧前反病变时旋转运动错觉不明显,主要为晃动及漂浮不稳感。
眩晕症有哪些症状
1、周围性眩晕
由内耳迷路或前庭部分、前庭神经颅外段(在内听道内)病变引起的眩晕为周围性眩晕,包括急性迷路炎、梅尼埃病等。其特点为: ①眩晕为剧烈旋转性,持续时间短,头位或体位改变可使眩晕加重明显。②眼球震颤:眼震与眩晕发作同时存在,多为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性眼震。通常无垂直性眼震,振幅可以改变,数小时或数日后眼震可减退或消失,向健侧注视时眼震更明显。头位诱发眼震多为疲劳性,温度诱发眼震多见于半规管麻痹。③平衡障碍:多为旋转性或上下左右摇摆性运动感,站立不稳,自发倾倒,静态直立试验多向眼震慢相方向倾倒。④自主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等。⑤常伴耳鸣、听觉障碍,而无脑功能损害。
2、中枢性眩晕
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特点:①眩晕程度相对地轻些,持续时间长,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闭目后可减轻,与头部或体位改变无关。②眼球震颤粗大,可以为单一的垂直眼震和(或)水平、旋转型,可以长期存在而强度不变。眼震方向和病灶侧别不一致,自发倾倒和静态直立试验倾倒方向不一致。③平衡障碍:表现为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站立不稳,多数眩晕和平衡障碍程度不一致。④自主神经症状不如周围性明显。⑤无半规管麻痹、听觉障碍等。⑥可伴脑功能损害,如脑神经损害、眼外肌麻痹、面舌瘫、球麻痹、肢体瘫痪、高颅压等。
眩晕症的检查诊断及鉴别
眩晕症的检查诊断:
(1)神经系统检查:须特别注意有无眼球震颤,及眼震的方向、性质和持续时间,是自发性或诱发性。伴有眼震者多考虑前庭、迷路、小脑部位的病变。检查眼底有无视神经盘水肿,以了解是否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如有听力减退或消失,则需确定为神经性或传导性,迷路病变及听神经病变常伴听力丧失。有无指物偏向及倾倒现象,明确前庭有无受损。注意有无共济失调,有共济失调者多为小脑、脑干的病变。
(2)耳科检查:外耳道有无耵聍、鼓膜有无穿孔、有无中耳炎或耳硬化症等,电测听、瘘管试验等。
(3)前庭功能试验:包括变温试验(微量冰水试验或冷热水交替法)、旋转试验、位置试验(Hallpike位置性试验,即患者坐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偏侧头位使身体快速向下卧倒至平卧位,但头部后仰30°)、直流电试验、视动性眼球震颤试验、眼跟踪试验,必要时作眼球震颤电图。
(4)内科检查:应特别注意血压、心脏等情况。
眩晕症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1、眼源性眩晕: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2、心血管性眩晕: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症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3、内分泌性眩晕:低血糖性眩晕常在饥饿或进食前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1小时,进食后症状缓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劳感,发作时检查血糖可发现有低血糖存在。甲状腺功能紊乱也可以导致眩晕,临床以平衡障碍为主,对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检查可以确诊。
有眩晕症的人可以多运动吗
其实眩晕症患者是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的,但是眩晕症患者可以做一些适合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自身抵抗力。但是处在治疗中或者没有治疗的眩晕症患者,可以进行头部运动或者体位训练(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让患者头向患侧侧转45度,仰卧后,头与床成30度,悬于床头外。头转向健侧呈45度。保持头与躯干的关系不变,向健侧转135度,使脸朝下45度。保持体位,扶患者做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度,头部直立。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部分患者会随体位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医生要告诉患者不要紧张。这其中每个体位保持1~2分钟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待眩晕症状消失,缓慢坐起,正视前方。
眩晕症患者在运动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向左侧卧或者向右侧卧都可以,这是因为平卧时已经复位的耳石有可能再次脱落而导致再发眩晕。清淡饮食、忌烟酒。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眩晕症症状加重。
2.除了专业的前庭康复操,患者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寻找一种安全、有兴趣的活动,建议做以下前庭康复性活动(原则上,应在头、身体活动时也有眼的活动):掷球练习、高尔夫、保龄球、网球运动、绕房子行走并环顾四周、跳舞、武术。太极、瑜伽有放松的功能,对于伴有焦虑的头晕与平衡障碍是有益的。只要眩晕持续存在,训练就必须每天坚持,这大概需要1-3个月,训练的越努力,越规律,眩晕症状就会消失的越快。
3.目前比较流行使用仪器进行康复,如动态平衡仪、平衡训练仪等,这些仪器可以提供不同的支持条件,使患者能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定量的练习,简便易行,还可以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训练期间,我们推荐尽量能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较早回到工作及运动中有助于复原。在训练中,病人需要勤奋及坚持练习,越早、越规范的制定平衡训练制度,就能恢复的越快越好。
人体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功能需要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三者共同协调完成,其中前庭系统对维持身体平衡至关重要。当前庭系统发生病变时则会使平衡功能出现问题,临床上就会表现为眩晕感和平衡障碍。值得庆幸的是:一方面前庭的修复能力非常强,而运动可以促进前庭功能的自我修复,缓解或解除眩晕症状。另一方面运动使大脑克服前庭功能丧失的影响,帮助大脑重建良好的平衡状态。所以积极活动比静卧在床者眩晕症状好转更快。
眩晕症表现 非耳源性眩晕
(1)常合并有脑神经或其他颅内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障碍、感觉和运动障碍、深浅反射改变、头痛、眼底变化及脑电图异常等,有专家认为凡伴有意识障碍的眩晕,均为中枢性眩晕。
(2)多呈慢性,持续时间较长,经久而无变化,有长达I 2年者。但也有短暂发作者,例如引起颜滴发作的颓叶病变、大脑半球动脉硬化导致大脑功能障碍所产生的眩晕等。
眩晕形式多样,无确定的方向性,可谓头昏沉感、晃动感、头重脚轻站立不稳感、飘浮感、旋转感等,以旋转和实物晃动感较常见,井反复发作。常于颈部前屈、后仰或扭转,或头颈在某一特定头位时即诱发眩晕或加重其症状。恢复正常位置后眩晕减轻或消失。眩晕发作时间短暂,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持续性耳呜.音调高低不一,也有患者发牛讲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为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为不稳感,用服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
头晕和眩晕的区别
很多人会把头晕与眩晕当成一回事,其实,头晕与眩晕是有区别的。头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眩晕、头脑昏沉、头脑不清醒等,而眩晕与头脑昏昏沉沉、不清醒是有区别的。眩晕是更具临床诊断特异性的症状,是一种运动错觉或幻觉,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障碍或平衡障碍。患者或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或感到自身晃动、景物旋转。发作时,患者睁眼时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闭眼后感觉自身在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心率过快或过缓、血压升高或降低,甚至伴有肠蠕动亢进和便意频繁等。
眩晕症有哪些常见诊断方法
眩晕症,自身或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患者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旋转性、颠簸性、摆动性、浮沉、飘移等错觉。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根据病变位置的不同,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定向倾倒等体征。空间位置觉维持有赖于前庭系统、视觉和本体感觉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当三者传入冲动不一致,特别是两侧前庭系统传入冲动不一致即可产生眩晕。
诊断有眩晕症状的患者最重要的步骤是采集一个好的病史,包括过去史、家族史、过敏史、药物史、饮食和吸烟史。
一.症状特点:
1.眩晕是阵发性或持续性。
2.发病:首次发作的日期和当天时间;发作的频率,频率有无改变,何时改变。
3.持续时间:首次发作与现在发作持续时间有无改变,何时改变。
4.程度:眩晕程度描述,严重程度有无改变,何时改变的。
5.加重因素:是否与坐着、躺着、站着、运动、在床上翻身、起床、进食、用药、焦虑、压力等有关。
6.缓解因素:坐着、躺着、站着、进食、用药是否能够缓解。
7.眩晕相伴的其它症状和体征。
8.既往的诊治史。
二.神经系统和前庭功能检查:
体检除内科系统检查外,着重耳鼻喉科的耳、前庭功能测定和神经系统脑干和小脑功能检查。
以上就是眩晕症的常见诊断方法,眩晕症患者一定要做到早检查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还患者一个健康的身体。
失眠中医针灸如何治疗
腹泻灸法5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腹泻灸法6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以患者自觉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错觉症状,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
眩晕针灸法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以患者自觉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错觉症状,而非一个独立的疾病。
轻者可以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等。可分为旋转性眩晕和一般性眩晕,旋转性眩晕多因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的倾倒感觉为主。
一般性眩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感觉为主,多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脑性眩晕、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中医学历代文献对眩晕论述较多,如《内经·至真要大论》记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多属肝的疾病。《河间六书》认为眩晕是因风火为患,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平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
《丹溪心法》提出“无痰不作眩”,主张辨治眩晕当以“治痰为先”。《景岳全书》强调“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等等。
失眠这种疾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一般来说跟个人的身体状况有着极大的关系,对于中医针灸能治疗失眠吗,效果是不错的同时,针灸可以刺激穴位的同时,又可以对各种疾病起到很好的疗效。
眩晕与头晕有什么不同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发作时并无外界刺激。眩晕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数十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眩晕可以是旋转、翻滚、摇摆、倾倒感、浮沉感和颠簸感等。这些感觉是真性眩晕,一般与前庭系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有关。头晕有时也称为头昏,是头内出现的不适感而又不能准确表达的症状。可以为轻微的不稳感、飘浮感、轻微的运动感,可以是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也可由低血压、脑缺血、低血糖或焦虑等疾病引起。
患者对自身的症状可以进行初步判断,是眩晕还是头晕,进而减少就诊的盲目性。如果是真性眩晕,一般应在耳鼻咽喉科就诊,而头晕可见于耳鼻咽喉科疾病也可见于内科疾病、神经科疾病、骨科疾病、脑外科和精神科等。若患者自我判断困难,可首先就诊眩晕门诊,由眩晕专科医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