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高热会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宝宝发高热会不会对大脑造成损害
应该马上去医院治疗,退热是首要的任务。持续性高热对大脑能够造成损害的疾病有很多种,一般而言大部分疾病表现的症状中都会伴有发热。宝宝持续性高热会对宝宝的许多脏器产生影响,因为宝宝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当宝宝的温度超过这个正常温度时,就会引起宝宝内分泌异常,影响宝宝的新陈代谢,从而发生疾病。对脑的损害是由于病原菌侵入大脑破坏脑组织造成的,而不是发热本身。如果宝宝持续的高热,会引发肺炎,或造成其他脏器的损伤。如果宝宝高热不退,最好去医院治疗,不要自行买一些强效退热药。
宝宝补锌要注意的问题 注意补锌勿过量
对于不缺锌的人来说,额外补充有可能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儿童医生介绍,服用锌过量会导致人出现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症状,并可能损伤大脑神经元,导致记忆力下降。
总之,如儿童确诊为缺锌时,也应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盲目滥用含锌药物。
缺陷的原因 如何给宝宝补锌
在给宝宝补锌前,不能光看症状,要明确是否缺锌,最明智的做法是到医院做个血锌化验,听从医生的诊断。补锌可不能乱补!对于不缺锌的人来说,额外补充锌有可能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导致记忆力下降。此外,体内锌含量过高,可能会抑制机体对铁和铜的吸收,并引起缺铁性贫血。而且专家建议,缺锌不严重时,药补不如食补。那么,到底怎么补才正确呢?
婴儿要补锌吗 注意事项
对于不缺锌的人来说,额外补充有可能造成体内锌过量,从而引发代谢紊乱,甚至对大脑造成损害。家长切勿盲目给宝宝补锌,要明确是否缺锌,最明智的做法是到医院做个化验,若血锌检测低于正常值,结合临床症状、膳食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后,才应考虑适当补锌。
发热不等于发烧
宝宝发烧了!每当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要不马上喂宝宝吃退烧药,要不就用“土方”给宝宝降温,要不就赶紧送院。其实发烧对于宝宝来说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大多父母容易对宝宝发烧产生误解。现在小编就给大家指出常见的10个发烧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父母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父母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像后者这种程度。
误区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父母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你对宝宝发烧有哪些错误认识
误区1:宝宝体温很高并非发烧
有时候宝宝觉得很热,妈妈用手试过孩子的体表的温度。就以为孩子发烧了。实际上造成孩子体温上升后很多原因,比如宝宝刚刚运动完,或是刚从温暖的室内从出来,也可能是哭闹时间过久造成的。这些情况发生后,宝宝的体温一般都会在半小时内回到正常范围中。
误区2:发烧(37.8—40℃)损害身体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发烧必须立刻接受治疗,否则会延误病情,损害身体的健康。其实发烧是身体为了防止病毒入侵体内,迅速采取应急措施而开启的的一项保护机制。虽然宝宝发烧并不全是坏处,但妈妈也要注意悉心照顾好生病的宝宝。
误区3:高烧(超过40℃)会把大脑烧坏
这种说法很普遍,所以当宝宝发高烧时,父母会想方设法尽快让宝宝体温降下来。其实这只是一种以讹传讹的传言,至今并没有任何科学实验可以证明发高烧会对大脑的发育不利。
误区4:应对发烧的最佳办法是吃退烧药
事实上,如果宝宝体温不超过38℃,且精力仍然充沛,妈妈无需给宝宝服用退烧药。这时宝宝只需多喝温水,补充一些富含VC的水果,再配合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法就可以顺利退烧了。
小儿发烧的错误常识
误区1:体温高就等于发烧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父母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父母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而且正如前文提及,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像后者这种程度。
误区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父母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及时就医。
误区10: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另外提醒父母的是,给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推荐父母使用耳朵测温计,测量体温既安全又快捷。
小儿高热惊厥的处理 注意事项
1、小儿惊厥抽搐时,禁止喂药和喂水,以免呛入气道引起窒息。
2、小儿抽搐时,禁止强行按压制止,以免引起小儿损伤或骨折。
3、有过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要及早预防高热,一旦发生高热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及时送往医院,尤其是两岁以下小儿更应注意,以免对大脑造成损伤。
4、即使惊厥很快停止,也不能忽视,应送往医院,请医生做全面检查,明确诊断。
小孩持续低烧的危害
1、小孩持续低烧的危害
极限值一旦体温降到36℃,人的反应和判断能力都会削弱;降到35℃时走路会觉得困难;降到33℃的时候,人会失去理智;30℃的时候,人们则会失去知觉。而体温降到20℃,人的心脏将停止跳动。多种疾病会引起低烧。发烧是一种症状,风湿、结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会引起持续低烧;长期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也会引起体温中枢紊乱,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续低烧。
2、发烧对身体有害吗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3、发烧会烧坏大脑吗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小孩惊厥抽搐怎么办 注意事项
1、小孩抽风时,禁止喂药和喂水,以免呛入气道引起窒息。
2、小孩抽风时,禁止强行按压制止,以免引起小儿损伤或骨折。
3、有过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要及早预防高热,一旦发生高热时,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及时送往医院,尤其是两岁以下小儿更应注意,以免对大脑造成损伤。
4、即使抽风很快停止,也不能忽视,应送往医院,请医生做全面检查,明确诊断。
四肢抽搐是不是癫痫
除了癫痫病之外,还有其它疾病,如电解质紊乱,低血镁,高热惊厥,脱水等的临床症状也表现为四肢抽搐,所以出现四肢抽搐并不一定就是得了癫痫不论患者是因何种原因出现四肢抽搐,都要到正规进行诊断,不要放任不管,否则不断的四肢抽搐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如果患者怀疑自己是得了癫痫病,那到进行诊断的时候,要详细的给医生讲解发作时的情况,还要脑电图、CT和MRI等检查,脑电图检查主要是为了看患者大脑是否出现痫性放电的现象,CT和MRI主要是为了看患者大脑是否有癫痫病灶等等。
如果患者被诊断为癫痫病,那就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不可任其进展下去,因为频繁的癫痫发作可能会对患者的大脑造成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等状况,所以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及早进行治疗,这样可使自己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发烧4个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父母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父母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父母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午睡时间过长的危害 对大脑造成损伤
午睡的时间过长人体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而午睡时间通常比较短,要是突然醒过来,脑血液流通也会随之减慢,身体来不及反应,毛细血管无法及时打开,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对大脑造成损伤。
小孩发烧抽搐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发烧抽搐对于孩子的健康影响比较大,经常在生活上出现了感冒发烧的小孩子,是很容易发生高温惊厥的情况的,此时的家长一定要了解怎么样给孩子及时进行物理降温措施,避免让小孩子出现了抽搐的同时,对大脑造成严重的缺氧性损害。
儿童发烧后出现抽筋,在医学上称为“高热惊厥”。这主要由于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大脑皮质的抑制功能差,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高热等),兴奋容易扩散而引起抽搐。
一般来说,6个月至4岁的婴幼儿,尤其是易发高烧体质的小宝宝。患儿体温急剧升高之际,体温越高越容易发作。发生高温惊厥时,会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动等症状。罗有同称,经常感冒发烧的宝宝,就最容易出现高温惊厥。抽筋的时候,多数发生于宝宝高热时,比如体温在39℃-40℃,持续时间比较短,约2-3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抽搐停止后,患儿也随之清醒。
不少家长认为,高热抽搐会把宝宝的大脑烧坏,一旦发生抽搐就惊慌失措,用力地猛掐宝宝的人中、涌泉等穴位,常常弄伤宝宝稚嫩的肌肤。其实,绝大部分高热抽搐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也不会伤及大脑留下后遗症,家长不必太过于慌张。但抽搐发生时,宝宝神志不清,这时如果宝宝嘴里的呕吐物吸入气管,就会引起窒息的危险。因此,需要家长镇静、及时地处理孩子口腔里的呕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