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十一个月不出牙是什么情况
宝宝十一个月不出牙是什么情况
不同的婴儿出牙的情况并不相同,有的婴儿在4个月就长出第一颗牙,有的婴儿到10个月或更晚一点时间才出第一颗牙,两者都算健康而正常的婴儿。一般婴儿6~7个月出第一颗牙,先是下面中间的两颗门牙,然后是上面的4颗门牙,一般一岁左右有6颗这样的牙:上面4颗,下面2颗。如果婴儿烦躁、流口水,又没有病,这是出牙引起的,不必着急,如果婴儿长时间吸吮手指、咬玩具,可给孩子玩促使牙齿长出的磨牙玩具,玩具要保持干净。
对于腱康正常的孩子来说,出牙的时间并不十分重要,有的家庭孩子出牙普遍早,而有的家庭孩子出牙却相对晚,并不是说牙出得早婴儿就聪明,而牙出晚就显得很迟钝。只要孩子是健康的,牙出得早或晚并没有什么关系。平时让宝宝吃一点比较硬性一点的食物比如磨牙饼这些有助于宝宝出牙的。
当然如果孩子到了一岁半还一颗牙都没出,常因缺钙或先天性缺牙引起的,应找医生检查治疗。
宝宝十一个月磨牙是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是宝宝长牙不舒服才会磨牙的,不用太担心的。
许多人认为,孩子磨牙是患了寄生虫病。其实,儿童夜间磨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消化功能紊乱,进餐没有规律。
2.晚餐吃得过饱,或临睡前吃点心,以致孩子入睡后胃肠道还在紧张的工作。
3.不注意口腔卫生,睡前未漱口刷牙,食物残渣留在牙缝间,以致刺激牙周神经,引起磨牙。
4.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蛲虫等。
5.牙齿发育不良,特别是锌元素缺乏。
6.尿胀。
孩子偶尔磨牙或每次磨牙时间持续不长,对孩子的健康没有多大影响。倘若磨牙很频繁且持续时间又长,会损伤牙釉质,并容易导致下颌骨变形。所以,发现孩子磨牙应尽快找出原因,及时作出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宝宝牙齿长得慢怎么办 合理喂养
宝宝长牙慢有时与营养不良、喂养不当有关。家长要做到合理喂养,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如饼干、馒头、蔬菜、水果等,既补充营养,又有助于乳牙的发育。
宝宝出牙的早晚主要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一般6个月开始出牙,儿科医生建议,只要不晚于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0个月仍无任何出牙的征兆,则应该到医院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出牙的原因。
十一个月宝宝的出牙护理
一般来说,十一个月的宝宝,应该萌出5~8颗牙齿。不过,由于宝宝们的体质不同、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宝宝的出牙时间也各不相同,存在着个体差异,但第一颗牙齿萌生出,最迟不应超过一周岁。
我们在前面曾经提过,宝宝头八颗牙齿的出牙顺序,依次是下颌的两颗正中切牙,上颌的两颗中切牙,然后是上颌的侧切牙,下颌的侧切牙。等宝宝一周岁之后,会渐渐生出磨牙、尖牙等,乳牙牙釉质矿化完成。基本上,在宝宝2岁~3岁之间,所有的乳牙将全部长齐。
如果宝宝出牙时间过晚,或者出牙顺序延迟,妈妈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看是否患有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以备及时进行治疗。
牙齿迅速长出,宝宝的饮食结构又在调整,他/她会比以前更喜欢咬东西,这是正常的现象,可以刺激牙龈,加速牙齿的懵出。不过,需要提醒妈妈的是,要注意帮助宝宝保持卫生,不要把手之所及的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还要勤给宝宝洗手、剪指甲。
长牙期的宝宝,唾液分泌旺盛,导致宝宝嘴边一天到晚挂着涎水,这也是正常的反应。唾液的分泌,可以加强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随着宝宝吞咽能力的增强和牙齿的发育完全,流口水的现象会慢慢减缓并且消失。
小孩出牙的顺序是什么
乳牙的生长一般是先从中间的上下两颗开始长出,然后是两侧萌出。
一般6~8月先出下中切牙,2颗;9~10月出上中切牙,2颗;9~10月出下侧切牙2颗;10~12月出上侧切牙,2颗;12~14月出第一乳磨牙,4颗;16~18月出尖牙,4颗;20~30月出第二乳磨牙4颗。
本着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侧的原则,因个体不同出牙的时间会有早晚的差异,最早的有4个月左右就开始出下中切牙的。乳牙的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龋齿。所以家长要注意进食后的清洁,可以在吃完食物后喂适量的水来冲淡食物在口腔中的残留。
宝宝在出牙时牙床会很痒,尤其在出最先的2颗时,会常常把手放入口中,也因为这时是宝宝用舌来感知外界的时期所以,保有能保证宝宝舔、啃的东西是干净的这时可不用太过阻止宝宝,但过了8个月后必须制止否则会很难摆脱吃手的习惯,这也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用吃手来获得安慰的一种方式。
宝宝出牙太快好不好
宝宝出牙的早晚和宝宝的体质、营养等一些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个体的差异。宝宝长得早的4个月就长牙齿了,晚的到10个月,多数的宝宝在6-7个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了。只要宝宝的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就不用担心了,到一岁才长出第一颗牙都没有关系,一般到两岁的时候20颗乳牙应该全部长出。平时可以给孩子骨健乐,它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外,还含活性免疫球蛋白,能抑制病菌繁殖。而且其中含有的“抗变异链球菌抗体”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建议你到儿童医院牙科检查一下牙胚的发育情况,如果牙胚没问题,那可能就和遗传有关了。 宝宝从4个月到10个月出牙都是正常的,出的晚的话有可能是缺钙一类的微量元素,没到六个月出牙很正常的,因此父母们还是不要太担心,只要认真分析情况,对症治理就好。
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解答的宝宝出牙太快到底好还是不好?每个父母一有了孩子,都会把自己的宝宝当做掌上明珠,出现任何的异状都会紧张不已,甚至有些父母慌了神,把小的问题也当做大问题,甚至不知道怎么办为好,那对于宝宝出牙太快这个情况,上述的说明希望能帮到宝宝出现快的父母们,也希望你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宝宝出牙早晚和什么有关
宝宝出牙早晚和什么有关?
孩子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6个月-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个别孩子要到1岁以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从平均出牙时间来说,婴儿满六个月开始出牙,平均一个月出一颗牙。但没有几个孩子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出牙。除极个别的婴儿出生时已出牙,第一颗牙萌出时间可从生后4个月至生后15~18个月。出牙的速度也不是均匀的。2-3岁内会全部出齐20颗。
女孩出牙比男孩早一点。体格偏胖的孩子比体格瘦一些的孩子相互牙晚一点。
出牙晚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缓慢,出牙早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快,只要不是由于缺钙或疾病所致的出牙晚,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今后骨骼的生长发育的,毕竟孩子的长高主要是靠长骨(四肢骨)的生长。
宝宝出牙期要如何护理?
1、口腔卫生
爸爸妈妈护理婴儿出牙期的宝宝时候,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喂养宝宝后,可以给宝宝喝一些白开水,可以冲淡宝宝口中的残留奶水。在宝宝夜晚睡前,爸爸妈妈可以用柔软的纱布或棉签,蘸取一些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和萌出的乳牙。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入睡,以免口中残留的奶水侵蚀宝宝的牙齿,滋生细菌。
清洁工具:已洗干净的乳牙刷、4×4纱布、张口器(橡皮水管、针顶、数片压舌板以纱布或医用胶布缠绕好,压舌板如果太长,可折去一部分)、装开水奶瓶。
①让宝宝躺在床上,然后妈妈和幼儿面对面。或妈妈将双腿盘起,让幼儿的头靠在小腿上。或让幼儿躺在妈妈大腿上,妈妈从侧方帮幼儿刷牙。
②妈妈以一手的食指稍微拉开宝宝的颊黏膜,如果怕被宝宝咬伤,可套上橡皮水管或针顶,或直接让宝宝咬住压舌板。
③妈妈以另一手拿乳牙刷,或以手指缠绕纱布,循序刷下颚牙齿的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再刷上颚牙齿的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总之要“面面俱到”。
④刷牙方式以前后来回刷便可,需特别留意刷牙牙齿和牙龈交界处。
⑤咬压舌板时,可先刷一边的上下颚牙齿,之后再换边。
宝宝十一个月了怎样教他学说话
十一个月宝宝的说话特征:开始用单词,一个单词表示很多意义。自言自语,说出听不懂的由2~3个字组成的短语或一句话。能听出一些常见物体的名称,如“灯”、“门”、“车”。
训练方法
(1)认图片:先取出婴儿认识的实物,如苹果、香蕉取出画有该物的图片,将实物与图片对比让婴儿学习。婴儿很快就理解图片代表实物。待婴儿认识4—5张图片后,可将这几张图片放进其他图片中,再让他在这些图片中找出他熟悉的那几张。一旦准确找出来,家长就要鼓励婴儿,抚摸和搂抱。
(2)看画册:让婴儿看有动物、水果、玩具的画册。在看画册的过程中,家长用准确,清晰的语音给婴儿一边看,一边讲,讲的时候,可以学动物的叫声,汽车火车的鸣笛声。
(3)学“押韵”:选一首常给婴儿念的儿歌,而且每句最后一个押韵的字要容易发音,如“小娃娃,甜嘴巴,喊妈妈,喊爸爸”,念时故意加重每句最后一个字的语气,并将前边的字音拉长,念成“小娃——娃”,以强调最后那个押韵的字。然后再念一遍“小娃——”故意不念出后边“娃”字,等着婴儿念出后边的“娃”字。如此反复进行,使他逐渐能跟着把最后一个押韵的念出来。
评估:能发一个字音,表示特定的意思或动作,能自言自语。
注意:
①婴儿自言自语,带用一个真正的词开头,然后便富有节奏地说出一大堆自己发明的“词”、“短语”,同时还打出许多手势。这时成人最好不要打断,而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并寻找加入与婴儿说话的机会,教婴儿说出真正正确的词来。
②多给婴儿一些模仿的机会,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语言的音词变化。每天给婴儿有感情地朗读1~2个优美的童话故事或诗歌,或给放录音带听。
③给婴儿看的书要大一些,图片要清楚,色彩要鲜艳,人物对话要简单生动,并多次重复出现,便于婴儿模仿、理解、记忆,对学说话感兴趣。
④给婴儿提供一个能顺利把语言与具体情景相联系的促进学习语言的环境。不能脱离环境说一些婴儿无法感知的抽象的不具体的事物。
乳牙有几颗 乳牙什么时候萌出
6个月左右。
乳牙萌出的时间,个体差异较大,早的4个月就开始出牙,迟的可到10-12个月出牙;一般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开始长牙;从下颌中切牙开始萌出,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长牙,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直到2岁半二十颗乳牙全部萌出。
小孩出牙的顺序是什么
很多年轻的妈妈对于宝宝的一些生理迹象不太明确,不知道宝宝出牙的顺序都有哪些阶段,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分享下,宝宝出牙的一些顺序,一起来看看吧!
乳牙的生长一般是先从中间的上下两颗开始长出,然后是两侧萌出。
一般6~8月先出下中切牙,2颗;9~10月出上中切牙,2颗;9~10月出下侧切牙2颗;10~12月出上侧切牙,2颗;12~14月出第一乳磨牙,4颗;16~18月出尖牙,4颗;20~30月出第二乳磨牙4颗。
本着先下后上,先中间后两侧的原则,因个体不同出牙的时间会有早晚的差异,最早的有4个月左右就开始出下中切牙的。乳牙的牙釉质薄,牙本质较松脆,容易被腐蚀形成龋齿。所以家长要注意进食后的清洁,可以在吃完食物后喂适量的水来冲淡食物在口腔中的残留。
宝宝在出牙时牙床会很痒,尤其在出最先的2颗时,会常常把手放入口中,也因为这时是宝宝用舌来感知外界的时期所以,保有能保证宝宝舔、啃的东西是干净的这时可不用太过阻止宝宝,但过了8个月后必须制止否则会很难摆脱吃手的习惯,这也是宝宝没有安全感用吃手来获得安慰的一种方式
通过小编上面的分享,你对于宝宝出牙的顺序是不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不妨就参照小编分享的这些知识,对应下自己的宝宝的状况吧!
宝宝十一个月的护理常识
生理特点:
满十一个月时,男婴体重7.9--12.0千克,身长69.6--80.2厘米.女婴体重达7.2--11.3千克,身长67.5~78.7厘米。牙4--6颗。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发育指标:
大人牵一只手就能走;能准确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会叫奶奶、姑、姨等;拿指出身体的一些部位;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不愿意母亲抱别人;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养育指南:
辅食开始变成主食,母乳、牛奶变成副食。大部分母乳喂养的宝宝已经断奶了。
如果在副食中不能加足够的鸡蛋、鱼、牛肉等,就会缺乏动物蛋白。应该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动物蛋白,但不必拘泥于书中所说的量,要根据宝宝的饭量而定。
辅食要少放盐、少放糖。
逐渐让宝宝与生人接触,克服怕生现象.
继续发展宝宝的语言,可以给宝宝看画册讲故事。
训练宝宝走路。
禁止宝宝做不该做的事情,置之不理会使宝宝养成坏习惯。
训练宝宝的独立能力,但要保证宝宝的安全。
免疫计划:
这个月没有要接种的项目,不过到了1岁半-2岁间,宝宝可以接种百白破疫苗(加强)、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
99育儿温馨提醒:
宝宝吃完点心后喂些水,可预防龋齿。
宝宝的骨头还软,走路时间不要太久。
家庭保持文明的语言环境,宝宝已经能很好地模仿大人说话了。
两个月大的宝宝出牙正常吗
两个月宝宝出牙正常,一般宝宝出牙是从4到6个月开始,宝宝不到2个月,一般不会有出牙现象,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像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在新生儿牙龈边缘或上颚上,常可见到一些黄白色芝麻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上皮细胞堆积或由于粘液腺潴留肿胀而引起的,就是马牙,属正常现象,几个星期或数月内会自然消失。
有些人不知道“马牙”的来历,以为是一种病,拿针去挑,或用布去擦,这都是很危险的,因为婴儿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粘膜下血管丰富,而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针挑和布擦损伤了口腔粘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发生口腔炎或凳骨髓炎,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如果“马牙”过大,影响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流口水是表现的最为明显的一个宝宝长牙的症状,细心留意下,很多半岁的宝宝胸前都有一个小衣服,这不仅是保持衣服的干净,更重要的是防止宝宝把口水滴到胸前,大片的口水渗透后,容易导致宝宝感冒。
因此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大家不必担心。
两个月大的宝宝出牙正不正常,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再说一次就是两个月大的宝宝出牙不正常当然,这种问题应该很少有。因为一般的孩子都是一岁左右出牙,两个月出牙,真的太早了。如果你的孩子两个月出牙,那么就去医院看看吧。
婴儿出牙期是什么时候
婴儿在6个月以前没有牙齿,吃奶时靠牙床含住母亲乳头,进食其他半固体无渣食物时也靠牙床将食物压烂,牙床是一道半圆形黏膜突起,比较坚硬,可以上下合拢。到6个月左右,婴儿开始出牙,出牙是牙齿发育和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牙的过程是覆盖牙齿上的牙槽骨自动吸收,牙根生长,将牙冠顶出牙龈。当牙冠将牙龈顶开一个小口以后,牙冠与牙龈之间的潜在间隙与口腔相通,口腔里的细菌就会进入这个间隙,可使牙龈发生轻度炎症,出现红肿痒痛。出牙的时间和顺序是有一定规律的,下牙略早于上牙,常常是成对萌出,6—9个月出门牙,12~14个月出第一颗大牙,14~18个月出犬齿,第二颗大牙则要到2岁时才长出,但是不同孩子经常有差异。若1岁时未萌出门牙,或3岁时未出齐20颗乳牙,则要到医院检查是否发育有障碍。
婴儿出牙时一般无特别不适,但个别婴儿可出现突然哭闹不安,咬母亲乳头、咬手指或用手在将要出牙的部位抓划,口水增多,甚至有的婴儿会发烧,食欲不振,腹泻禾口生口疮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牙龈轻度发炎有关。此时,母亲要耐心护理,分散婴儿的注意力,母亲不要用手或筷子去抓划牙龈。若小孩自己咬破或抓破牙龈,可涂少量龙胆紫药水,一般不需服药。因为一旦牙齿萌出,牙龈红肿和上述症状就会自行消失或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