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生地黄的作用: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

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养阴生津

地黄甘寒质润,有清热养阴生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等病症。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抗真菌

地黄水浸剂对须疮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及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多种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地黄的作用和功效

作用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1、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

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

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3、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功效

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鲜地黄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与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熟地性味甘、微温,归肝、肾二经,可以直接对肝肾起到补益作用,所以熟地有滋肝补肾的功效,对维护肝肾健康,缓解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不适,以及提升机体抵抗力都有一定作用。

熟地有滋补肝肾的功效,而人体的肝肾主精血,对人体的气血有一定补益作用,且地黄中的地黄多糖和地黄低聚糖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所以熟地有养血补虚的作用,对血虚微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贫血等都具有缓解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滋肾阴

生地黄甘寒养阴清热,入肾经,能够滋养肾阴而将虚火,养阴津而泄伏热,可以用来治疗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病症。

熟地黄泡水用多少合适

10~15g左右。

熟地黄功效为补血滋阴,适量的服用可以治阴虚血少、月经不调等症状,用来泡水10~15g就可以了,服用过多对于肝肾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如果要加量的话,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加,这样会更加安全。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2功能主治: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3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油润,或直接蒸至黑润而成。

4本品能够保护心脑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抑制血栓。

5常用量:每日12~30克。水煎服。

食用方法: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生地黄的副作用

生地黄有很好的药用功效,我们可以用生地黄来做出各种美味而且养生的药膳,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善用生地黄呢,我们可以用生地黄做成著名的四物汤,我们在食用生地黄的同时,要注意生地黄的副作用。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棵、蜜罐棵。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鲜地黄: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相关推荐

熟地黄的作用功效

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 熟地的药性特征 主要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脂肪 食疗功效:养肾补肾、养肝护肝、补血养血、提高免疫力力 适宜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遗精阳痿;不育不孕;月经不调更易食用。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熟地的功效作用 滋阴补血: 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

生地的功效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克,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生地黄泡水的功效

生地黄泡水的功效有哪些呢?其实生地黄泡水的功效生地黄本身的功效没什么太大的区别,简单可以概括为以下6点: 1、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的入侵。 生地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能保护由于 曾有报道这样说,地黄和生地为主的增液汤能使亢进的体液免疫下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甾醇类。由此,更可以证明生地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2、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阴虚患者。 生地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阴虚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症状,使血浆cAMP含量正常。但对

生地黄的介绍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中国各地均有生产。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

生地黄禁忌

生地黄是新鲜的块根,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的功效。新鲜的生地黄可以治疗急性发热、中暑等症状。生地黄性寒,脾胃虚寒的人士是不宜食用的。生地黄对治疗热病有很好的效果,可以将生地黄切碎后榨汁,将生地黄汁和大米煮成粥后,给发热、口干舌燥的人食用最好,但是服用生地黄粥时,不要吃葱白、韭菜、薤白和萝卜。或是将生地黄和枸杞、大米等煮粥,可以治疗阴虚火旺、头晕耳鸣的症状。 生地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生地性寒,所以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生地黄功效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1、作为小儿科用药效果极佳:生地黄洗净后捣汁,放于器具中隔水炖20分钟,可用于小儿清热去火,治疗小儿惊厥效果极佳。 2、食疗用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生地黄洗净后切成细条;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扎紧腹部开口处;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不加盐、醋、大料等调味品清炖。此食谱具有填精补髓、益肾滋阴之功效,适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生地黄的几种做法

儿童盗汗的食疗方法

儿童盗汗的食疗方法 方1 黄芪20克、粳米50克、 白糖适量。将黄芪煎汁,用汁煮米为粥,放入白糖调味温服。 功效提示: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作用。 方2 生地黄150克,乌肉鸡1只,饴糖100克。将生地黄切碎与饴糖拌匀,放入鸡腹内蒸熟即成。 功效提示:生地黄味甘,性寒,滋阴凉血。乌鸡味甘、性平,补虚劳亏损,治消渴,恶心腹痛。此方具有滋阴止盗汗的作用

美容药酒配方大全 枸杞生地麻仁酒

材料:生地黄6克,枸杞,火麻仁各1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生地黄,枸杞和火麻仁洗净切碎,上笼蒸熟,取出后摊开,晾去热气,与白酒共置于酒坛内,密封浸泡7他们后即可饮用。 功效:枸杞润肺滋肾,补肝明目,生地黄内能滋阴养血,外可润泽皮肤,与枸杞何用,补虚益血效果尤为显著。火麻仁有润燥滑肠,活血通淋功效,与枸杞,生地合用,即可增强补虚功效,因此起到滋阴养血,补虚润肠的作用,适宜于身体羸弱,面色萎黄,倦怠无力,头晕目眩,肠燥便秘者饮用,脾胃虚弱,有大便溏薄者忌服。

生地黄的介绍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地黄、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中国各地均有生产。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芑(《别录》),牛奶子(《本草衍义》),婆婆奶(《救荒本草》),狗奶子(《植物名实图考》),山烟、山白菜、酒壶花、甜酒

经期能吃生地黄

生地黄,别名:地黄、生地、地髓、原生地、干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拉丁文名:Rehmannia glutinosa (Gae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中国各地均有生产。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地髓(《本经》),原生地(《本草正义》),干生地(《中药志》)。原植物地黄又名:苄(《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