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肩周炎拔罐位置示意图 肩周炎拔罐治疗方法

肩周炎拔罐位置示意图 肩周炎拔罐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以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阳陵泉,中平穴,阴陵泉,条口,承山等腧穴可以采用煮药罐法,选用合适型号的玻璃火罐,另煎桃红四物汤药液,每罐内放置3-5毫升药液,对上述穴位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

急痛症可采用刺络拔罐法,对肩髃,肩贞,阿是,手三里,大杼等腧穴进行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至微出血,或用梅花针重叩该区域,以全部渗出血珠为度,然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穴位上,留罐5-10分钟,每隔1-2日操作一次。

肩周炎刮痧治疗步骤 肩周炎拔罐位置

选取天秉区、侧颈区、后肺区、肾俞区、脾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

以上穴区具有疏经通络、通利关节的作用。

(1)拔罐疗法对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2)起罐后,应加强肩关节及背部的活动锻炼,也要注意肩背部的防寒保暖。

肩周炎拔罐示意图 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乳痈,乳腺炎,胸胁支满,咳嗽气喘,咳逆抢心,乳腺炎。

肩周炎的治疗办法

1、肩周炎的危害首先就为患者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肩周炎的危害之一,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常见的肩周炎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摩治疗肩周炎:按摩具有散寒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的效果。首要点按大椎、肩井、天宗、曲池2~3分钟,然后对肩周进行按摩按摩,方法应从轻到重,由重转轻,以部分有温热舒适感为度,尽量防止暴力方法。

2、中药治疗肩周炎: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3、拔罐治疗肩周炎:拔罐比较安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4、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5、理疗:选用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肩周炎患者要多运动但要劳逸结合,患者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不论是打字还是书写。患者可采用中药治疗,在早期发现肩周炎可到医院接受相关治疗。肩周炎的患者多怕冷就算在炎热的夏天也不敢吹风,肩周炎可以进行按摩,还能做一些拉伸动作有利于恢复。

肩周炎拔罐的位置图 肩髃

位置: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

主治: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中医治疗肩周炎用哪些方法比较好

1、刮痧治疗肩周炎: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2、肩周炎的牵引治疗:经医学界长期的临床试验证明,牵引治疗对于多数病人来说只能做到缓解疼痛。

3、针灸治疗肩周炎: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4、拔罐治疗肩周炎:通过拔火罐的方法缓解肩周炎也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法,而且拔罐的方法也比较的安全。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可以在肩前部肩外侧和后部。寻找最痛的部位,可以用火罐,也可以使用真空抽气罐。拔罐之后要活动肩部,否则反而不利于肩周炎的治疗,隔天治疗一次就行。

5、中药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早期要及时治疗,可以外贴乌金膏,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炎止痛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且治疗期间应注意保暖,注意休息。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拔罐能治肩周炎吗 肩周炎拔罐治疗处方

治法: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以肩关节局部取穴为主。

主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

配穴:太阴经证者加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者加手三里;太阳经证加大杼;阳明,太阳经者加条口,承山。

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7天为1疗程。

肩周炎拔罐治疗有效吗

药罐法:取肩周疼痛处的穴位。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拔罐疗法是适宜家庭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拔罐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通过拔罐疗法可有效的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在用拔罐治疗肩周炎期间,除应避免风寒侵袭、劳作过度,还应适量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肩部肌腱的粘连,逐渐恢复活动功能。对于症情复杂、诊断不清或拔罐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前往专业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就是拔罐法治疗肩周炎,肩周炎拔罐治疗有效吗?当然是有效的,拔罐治疗方法属于中医疗法的一种,治疗具有针对性而且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像肩周炎这类的疾病就应该采取中医疗法,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一般肩周炎拔罐能治好吗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逐渐加重,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拔火罐具有舒筋活络等功效,是可以治疗肩周炎的。

拔罐疗法是适宜家庭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拔罐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拔罐疗法可有效的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在用拔罐治疗肩周炎期间,除应避免风寒侵袭、劳作过度,还应适量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肩部肌腱的粘连,逐渐恢复活动功能。对于症情复杂、诊断不清或拔罐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前往专业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另外介绍一个小动作给你:手爬墙疗法,患者用手摸面前的墙,从低到高,用食指和中指交替慢慢向上爬,爬到自己能够耐受的高度。功效:每天这样训练若干次,就会天天有进步,越爬越高,对肩周炎的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上文中对肩周炎拔罐能治好吗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生活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体健康,只要能够早点做好防护措施,积极努力的做好治疗工作,很多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拔罐对肩周炎有效吗 肩周炎拔罐位置

主穴:肩髃,肩前,肩贞,阿是,阳陵泉,中平穴。

配穴:太阴经证加阴陵泉;阳明,少阳经证者加手三里;太阳经证者加大杼;阳明,太阳经者加条口,承山穴。

拔罐功效:局部近取肩髃,肩前,肩贞,意为“肩三针穴”,配局部阿是穴,可祛风散寒,舒筋通络;循经远取阳陵泉能舒筋活络,通经止痛;中平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经验穴,所有穴位远近相配,使病邪得以祛除,筋脉疏通,气血调和,疼痛自止。

肩周炎拔罐示意图 膈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小下、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相关推荐

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方法

风湿性关节炎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面对这样的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我们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来治疗呢?如果选择拔罐的方法能否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呢?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下拔罐的具体治疗方法吧。 药罐法 取疼痛所处的经络穴位、阿是穴。用直径4—10厘米的竹管,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0克,煮沸10—15分钟后取汁)煮沸3分钟后,在所选择的治疗部位拔罐。病情较重者,可用密排法。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针罐法 主穴取大椎,游走性疼痛在上肢者配

肩周炎怎么治疗最快呢

1、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可起到消

肩周炎拔罐位置 肩周炎艾灸灸哪里最好

肩井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肩贞穴、肩img195穴、肩img196穴。 步骤1: 回旋灸肩井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肩贞穴,连续艾灸20分钟为宜。 步骤2: 温和灸肩髃穴、肩髎穴,每穴20分钟,每天1次,连续艾灸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3: 按摩肩部,缓解肩部疼痛,舒缓僵硬状态。

肩周炎打封闭针好吗 肩周炎正确治疗方法

1、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镇痛安眠枕或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肩膀拔火罐治疗效果好吗

拔罐治疗肩周炎的原理 拔罐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本病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而衰颓;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取穴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以上穴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血行风自灭。 肩髃:此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

肩周炎推拿治疗有效果吗

1、中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的。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可起到消

肩周炎治疗偏方

1、中药可服用养血荣筋丸、活血止痛散等中成药,也可选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散结的中药热熨、热敷。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两周为1疗程。

肩周炎能治好吗

1、外敷药膏 肩周炎能治好吗?自我按摩、锻炼之后,肩关节会感到疼痛、发热、活动范围增加,这是血液循环增加,粘连组织松解的表现。此时正是继续巩固治疗的好时机,可以在肩部痛点处涂抹扶他林等解热镇痛的药膏,也可涂些红花油等中成药水,以活血化淤,对治疗肩周炎十分有效。最好再外贴些药膏,如伤湿祛痛膏、麝香壮骨膏、狗皮膏等。 2、口服镇痛药 锻炼会造成疼痛,有时过度的疼痛会造成患者不敢继续锻炼或锻炼的幅度越来越小,效果随之会变差。适当使用口服镇痛药,可以有效地辅助患者继续坚持锻炼,有助于治疗肩周炎。那么肩周炎能治好吗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1)火罐法:腰下部位及上肢部关节炎取大椎、身柱、风门、心俞、膈俞, 腰下部及下肢部关节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肠俞。先取大小适宜之火罐于主穴处拔4—6罐,然后依据患病部位的不同而选用穴位,每部位拔4—8罐不等。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两周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6天。(穴位位置见图88) (2)刺络拔罐法:取病变关节附近穴位,常规消毒后,用皮肤针叩刺,然后进行拔罐,使拔后皮肉发生红晕或出少量血液。留罐10—15分钟。2—4天施术1次,5次为1疗程。适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3)针罐法:主

拔罐能治肩周炎肩周炎拔罐治疗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位。 2.用小火罐或小硅胶罐,小抽气罐吸拔头部腧穴及面积较小的腧穴,背部及肌肉丰厚处腧穴可选用中等大小的罐具。 3.阳陵泉,中平穴,阴陵泉,条口,承山等腧穴可采用煮药罐法,选用合适型号的玻璃火罐,另将桃红四物汤煎熬成药液,每罐内放置3-5ml药液,亦可将桃红四物汤剂浸泡过的纱布置入火罐底部,对上述腧穴进行拔罐,留罐10-15分钟后起罐。 4.急痛症可采用刺络拔罐法,对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手三里,大杼等腧穴进行点刺出血后再用闪火法拔罐,具体操作为: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以三棱针点刺穴位至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