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心跳过快该怎么办呢
体检心跳过快该怎么办呢
心脏跳动的快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紧张,剧烈的运动后都有可能超过正常的最高限100次,也有可能有心脏本身的功能改变而有其过速的表现。
建议在体检前,需要休息15分钟以上,并且情绪稳定,不要剧烈的运动。必要的时候做心电图检查。如果是心脏功能病变可以用心得安等药物治疗。
正常成人的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超过100次,就是心跳过快,医学上叫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颇为常见,发作时,心跳频率在每分钟 100~150次之间。其特点是逐渐发生、逐渐消失。窦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情绪激动、过度疲劳、做噩梦、饮酒、喝浓茶、饮咖啡以及 大量吸烟等,一般只要消除诱发因素就会自行恢复。窦性心动过速也可由某些疾病引起,如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等,此时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服药物。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个问题的看法, 如果患者出现了上述的问题,那么患者就应该注意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保证好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的问题,避免因为上述的问题导致患者出现危险的情况发生,那么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平时心跳快原因
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 家长一般都知道,正常人在运动或体力劳动之后,心率会加快。孩子亦是这样,特别在受惊吓或哭闹时,更是如此。
类别病因编辑
心率过快的病因多为功能性的,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外因素。其产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和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1)生理性心率过快:生理性心率过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
心率过快: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率过快。
病理性
心率过快:如全身性疾病: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率过快。正常的心率是60~100。注意平时保健,要起居有常,保寒保暖,适度运动,避免暴食暴饮.
饮食
以瓜果蔬菜、瘦肉、豆制品等,忌油腻、生冷、咸辣食品,忌烟酒等物。 不同年龄的人,心率是不同的,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若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就称为心率过快。疾病引起的心率加快,最多见于发热的时候,体温每升高1℃,心跳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所以,能引起发热的疾病多会出现心率加快,但伤寒病人例外,伤寒病人的脉搏较缓慢,称为相对缓脉,这是伤寒的一个重要特征。肺炎、哮喘及其他疾病影响到心脏功能,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就会有心率过快,肝脏迅速增大、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等情况。
心跳加快的原因是什么
心跳快它有生理性的心跳快,也有是病理性的因素。 比如说天气炎热、气温上升,这个时候心脏的泵血会有所增加,心率当然也会随之增快,通常来讲每分钟增加不超过 5次 到 10 次是没有大问题的。 另外,有的人在卧位的时候,就睡觉的时候,在坐位的时候,以及在站立位的时候,他的心率是基本一致。 但是其他的一些体位变化,比如说从卧位突然之间到了站立位,这个时候心跳可能会稍微加快,但是一般一两分钟之后就会恢复正常。 还有在生活中,我们平时碰到一些压力的时候,或者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过分的焦虑或者大喜大悲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会导致心率加快。 还有的比如说上讲台的时候,要发言的时候,他会心率特别快,这就是因为交感神经的兴奋所导致的,这个一般也没有大问题。 心跳快还可能是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以及心肌病这些原因所导致的,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个精确的诊断,这种一般属于病理性的心动过速,是需要用药物治疗的。
心跳过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窦性心跳快
成人窦性心率>100次/分钟,可有心悸。见于运动或情绪激动,也可见于感染、发热、休克、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心衰等多种原因。
2.生理性:
生理性心跳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3.药物性:
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4.心脏血管疾病:
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5.阵发性心跳快
(1)阵发性室上性心跳快。常见于无心脏病的青年人,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等。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
(2)阵发性室性心跳快。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有严重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
心跳过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窦性心跳快
(1)生理性:这种原因导致的心跳快是很常见的,许多因素都影响心率,如体位改变、体力活动、食物消化、情绪焦虑、妊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素,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2)药物性:有些药物的刺激就会导致一个人的心跳加速,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副交感神经阻断药物如阿托品、咖啡因、甲状腺素、苯丙胺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3)病理性: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会造成心跳加快:高热、贫血、缺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疼痛、急性风湿热、脚气病及神经官能症等可引起心动过速。
(4)心脏血管疾病:急性失血、低血压和休克、动静脉瘘、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心包炎、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都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心跳快
(1)阵发性室上性心跳快。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常见于没有心脏病的人,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等。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
(2)阵发性室性心跳快。这种情况也是由于一些病症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有严重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
虽然说正常情况下,运动会导致一个人的心跳加快,但是如果在安静的状态下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那就需要大家注意起来了,了解原因并选择一种合适的办法来改善,而在生活中也要特别注意日常保健。
心跳慢者寿命长
心跳快者寿命短,而心跳慢者寿命长。
意大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心跳速度与人的寿命有关。心跳快者寿命短,而心跳慢者寿命长。因此,降低心脏跳动的次数能够延长寿命。
科学家指出,在哺乳动物中,家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290次,其寿命仅4年;狗的心率是每分钟90次,其寿命平均为17年;大象的心率为每分钟30次,其寿命则长得多。对8915名心肌梗死患者的跟踪调查表明,心率为81次者死亡率仅为7.1%,而心率超过100次者,死亡率达到24.4%。
如何才能降低心跳速度呢?关键是要增加体力活动。如每天用1小时步行4公里,可刺激迷走神经,达到减慢心跳速度的目的。患者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有关药物来减慢心率。
感冒心跳快的原因
(1)感冒发热时心血流量增加,心率加快,以及耗氧量增加,这对心脏代偿力已不稳定及储备能力较低的患者,会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
(2)感冒发热时,虽然血容量无明显改变,但红细胞从贮存处流入血液增多,使红细胞量和血球压积增加,致使血液粘滞性增高,造成心脏阻力负荷增加,致心律失常发生。
(3)感冒发热时,对心脏功能的直接影响,如感冒发热,全身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心脏在相对缺氧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易诱发心律失常。
(4)感染毒素的直接作用。细菌对心肌损伤或由细菌在心脏外释放的毒素,损害心脏各瓣膜、心包膜、心肌的神经以及冠状动脉。如白喉的神经毒素能够损害心脏的神经、心外的神经和脑。这些神经毒素将会影响心脏的节律、传导及其复极,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
(5)病毒性心肌炎。病毒直接侵害心脏传导系统,可致心律失常。
婴儿心跳快的原因
小孩心跳肯定比大人快一些的,所以小孩子的体温会比大人稍微高一些,这也是心跳块的原因,但是没必要紧张!小儿心率较快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及心交感神经占优势有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慢.
小孩子心跳快很正常,常有小孩心跳过百的正常 .一般来说,儿童的心跳 正常范围:1岁以内 80~140次/分;1~6岁 80~120次/分;6岁以上 60~100次/分. 但以上频率应该是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孩子活动或参加体育锻炼,心跳可以明显加快. 小孩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需要很多氧气和养料.需要的多,排出的废物也多.这样,就需要心脏快些跳动,好让血液流得快些,把更多的氧气和养料带进身体里,把没有用得废物快些运到身体外面去.小孩子的心跳本身就比大人要快一些,有时要看她是在什么情况下.小孩的活动频率比大人多,如果她是爱动的孩子,平时看起来很健康,那么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心跳加快应该做哪些检查
通过心电图就可以作出诊断。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介绍: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又称Holter监测。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正常值: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短暂仅数十次心动周期的波形,而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可提高对非持续性异位心律、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临床意义:
1.心肌缺血的诊断。
2.评价可能与心脏有关的各种症状。
3.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评价。
4.起搏器功能的评价。
5.心肌梗塞病人的随访。
6.心律正常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