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症状有哪些
脱肛的症状有哪些
1.临床分类
根据脱垂程度,分为部分性脱垂和完全性脱垂2种。
(1)部分性脱垂:为直肠下端黏膜与肌层分离,且向下移位形成皱襞,故又称黏膜脱垂或不完全脱垂,其脱出组织较少,长度为2~5cm,可以是部分黏膜或全圈黏膜下脱,可呈放射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黏膜,与肛门之间无沟状隙。
(2)完全性脱垂:为直肠全层脱出,严重时直肠和肛管均翻出肛门外,脱出组织多,长度常超过10cm,形状呈宝塔状,黏膜皱襞呈环状排列,脱垂部分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织,成人大多是完全脱垂,女性较多,常伴有肛门功能不良。
2.症状与体征
脱肛病人常有慢性便秘,排粪无规律的病史,起病缓慢,早期感觉直肠胀满,排粪不净,以后感觉排便时有肿块脱出而便后自行缩回,疾病后期咳嗽,用力或行走时都会脱出,需用手托住肛门,如直肠脱出后未及时托回,可发生肿胀,炎症,甚至绞窄坏死,病人常感大便排不尽,肛门口有黏液流出,便血,肛门坠胀,疼痛和里急后重,有时伴有腰部,下腹部或会阴部酸痛不适。
怎样治好脱肛呢
第一步:清热除湿——缓解当下之急
直肠脱垂很容易发生溃疡出血,常有分泌物流出,使肛周瘙痒潮湿,污染内裤,使患者十分尴尬。“双红提肛方”精用消炎消毒、清热除湿之品,针对肛门脱出辨证用药,可迅速消除脱肛症状。
第二步:升提固涩——强化直肠自行还纳功能
直肠脱垂患者脾虚下陷,肛门失约,导致直肠反复脱出。“双红提肛方”运用健脾益气、升提固涩的治法,使脾有力运化气血,升阳举陷,增强肛门收缩能力,恢复并强化直肠自行还纳功能。
第三步:补益中气——扶正固本,杜绝复发
直肠脱垂即使术后也很容易复发。要根治直肠脱垂必须从病因入手。“双红提肛方”通过水煎,药物有效成分直达病灶,养阴生血,改善脾虚下陷,修复肛门功能,改善体内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彻底治愈脱肛,达到标本兼治不复发的目的。
脱肛的五大症状
1、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初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进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2、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3、湿润: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湿润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导致搔痒。
4、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导致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觉得怎么样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5、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产生炎症肿胀,并引发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发生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病人症状亦随之由局部反响进展到全身,发生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障碍,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阻塞症状。
女性脱肛症状的介绍
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瘙痒;
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肛瘘的症状和脱肛的区别
肿块症状:肛缘硬索状物常为病人的主诉之一。炎症急性发作时外口封闭,引流下畅时肿块增大。潮湿发痒症状:肛瘘感染发炎,脓水淋漓不断,往往肛门周围潮湿发痒,甚至由于分泌物长期刺激,发生肛门周围湿疹,有湿疹合并感染症状,使病情加重,十分痛苦。全身症状: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排便不畅:这种症状是很多肛肠疾病的症状,如果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这样就导致了肛瘘患者排便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流脓症状:流脓是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脓液多少与瘘管大小、长短、数目有关。新形成或炎症急性发作期的瘘管脓多、味臭、色黄而浓厚;经久不愈的瘘管脓液较少或时有时无。脓液忽然增多,局部肿胀,体温升高,常因肛瘘炎症急性发作
小儿脱肛是怎么回事
先天因素小儿先天性盆腔组织结构发育不完善,支持直肠的周围组织相通薄弱、固定不牢,导致直肠周围组织的固摄能力不强,容易出现脱肛的情况。
生长发育不完善婴幼儿身体尚未发育完全,骶骨弯曲尚未形成,婴幼儿的直肠与肛管上下处在一条直线上,其周围组织比较松弛,肌肉比较薄弱,直肠缺乏骶骨和肌肉的有效支撑而呈垂直状态,因此容易发生脱肛。
腹压长期增高如长期剧烈咳嗽、呕吐、便秘、腹泻等,导致宝宝腹压长期持续增高,再加上婴幼儿本身肌肉薄弱,很容易出现脱肛症状。
营养不良宝宝营养不良或者病后体弱,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容易被吸收,失去扶持直肠的能力,也会导致宝宝出现脱肛的清。
排便姿势不正确长期坐便盆姿势不良也是引起直肠脱垂的因素,由于宝宝坐便时,会阴底部所受到的腹压增大,如果坐便时间过长或者大便稍硬需要使劲屏气等情况下,也极易引起小儿脱肛。
排便习惯此外,脱肛还与排便习惯也有一定的关系,便秘是引起脱肛的重要因素,腹泻亦能引起脱肛。因此很多时候,在腹泻流行的季节,宝宝脱肛的发病率也相对增高。
宝宝脱肛怎么引起的 腹压长期增高
如长期剧烈咳嗽、呕吐、便秘、腹泻等,导致宝宝腹压长期持续增高,再加上婴幼儿本身肌肉薄弱,很容易出现脱肛症状。
脱肛的症状
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脱出为本证的主要症状。轻者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日久逐步发展为直肠全层脱出,除大便时脱出外,甚至咳嗽、行走、下蹲也脱出,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回纳。
如脱出未即时还纳,直肠粘膜充血水肿,出血或糜烂。可伴有肛周皮肤潮湿瘙痒、腰骶及腹部坠胀酸痛。脱出时间稍长,没有及时复位,可造成嵌顿,粘膜由粉红色变为暗紫色,甚至糜烂坏死,肿胀疼痛,体温升高,排尿不畅,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疼痛。
需与严重肠套叠的套入部自肛门脱出者及直肠息肉相鉴别,直肠息肉也可由肛门脱出,为较小圆形光滑之肿物,必须注意肠套叠有时也能从肛门翻出,似直肠脱垂Ⅲ度脱垂,如用手指检查,可触及直肠肛管与脱垂肠管间的黏膜反折,依据病史及体征不难鉴别。
脱肛症状分期:
一、早期:便后有黏膜自肛门脱出,并可自行缩回;以后渐渐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上托能复位,常有少许黏液自肛门流出,排便后有下坠感和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增多。
二、晚期:脱肛在咳嗽、喷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脱出,脱出后局部有发胀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胀痛,脱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发生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分泌可夹杂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肤,可引起瘙痒。
三、嵌顿:由于肛括约肌松弛,很少发生嵌顿,一旦嵌顿发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剧痛,肿物不能用手托复位,脱出肛管很快出现肿胀,充血,黏膜皱襞消失。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绞窄和坏死。在临床上,脱肛按脱垂程度轻重分成三度:一度为直肠黏膜脱出,二度为直肠全层脱出,三度为直肠及乙状结肠脱出。
脱肛的临床5大症状
1、脱出:这是肛门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早期排便时直肠粘膜脱出,便后自行复位;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抵抗力逐渐减弱,日久失治,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突出,甚至咳嗽、负重、行路、下蹲时也会脱出,而且不易复位,需要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后,方能复位。
2、出血:一般无出血症状,偶尔大便干燥时,擦伤粘膜有滴血,粪便带血或手纸拭擦时有血,但出血量较少。
3、潮湿:部分病人由于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无力,常有粘液自肛内溢出,以致有潮湿感。或因其脱出,没有及时复位,直肠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粘液刺激肛周皮肤而引起搔痒。
4、坠胀:由于粘膜下脱,引起直肠或结肠套叠,压迫肛门部,产生坠胀,有的还感觉股部和腰骶部痪胀。
5、嵌顿:大便时,肛门直肠脱出未能及时复位,时间稍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发炎肿胀,并导致嵌顿。这时,粘膜由红色逐渐变成暗红色,甚至出现表浅粘膜糜烂坏死、或脱垂肠段因肛门括约肌收缩而绞窄坏死。病人症状亦随之由局部反应发展到全身,出现体温上升,食欲减退,小便困难,大便于结,疼痛坠胀加剧,坐卧不安,甚者发生肠梗阻症状。
提肛运动对肛裂有什么用
可以再提肛运动的。肛裂这种病情建议给予高锰酸钾外洗,口服消炎药物.外用点生肌膏就可以了。饮食可以多吃蔬菜,水果,玉米,大豆等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取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加强锻炼。以避免便秘的症状的。
提肛运动简单易行,不需要多长时间,但功效却很显著,对男性来说,可产生类似对前列腺进行按摩的作用,可促进会阴部的静脉血液回流,使前列腺充血减轻、炎症消退,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前列腺疾病有很大的帮助,并对男性性功能也有提高作用。另外,提肛运动对治疗女性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效果,通过这项锻炼,可以使阴道收缩有力,增强和提升女性对性生活的感受。
现代医学认为,提肛可预防和治疗痔疮,对痔疮有促进痊愈的效果,提肛是通过使肛门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一张一弛的运动(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等肌群的收缩与舒张,可触动内括约肌收缩和舒张),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肛门松弛,增强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和肛门、直肠部位的抗病能力。有医学杂志报道,用提肛法治疗早期内痔可取得较好效果。还有关于按摩会阴穴加提肛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应用提肛缩肾法治疗便秘及提肛法治疗肛裂、脱肛、子宫脱垂等,对防治痔疮和脱肛颇有功效。
提肛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肛门疾病,以及促进肛门手术后患者伤口和肛门功能恢复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在做提肛运动过程中,肌肉的间接性收缩起到“泵”的作用,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缓解肛门括约肌,增强其收缩能力。患肛裂的病人主要由于肛门括约肌痉挛引起的剧烈疼痛,使裂口难以愈合。相反,如果肛门括约肌过于松弛,对痔核和直肠黏膜的支持力不够,就会导致痔核脱出和脱肛。肛门疾病术后的人,因肛门括约肌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有效的肛门功能锻炼,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痔静脉的淤血扩张,增强肛门直肠局部的抗病力,促进伤口愈合,以避免和减少肛门疾病的复发。对脱肛患者来说,提肛是必不可少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提肛使肛门括约肌收缩力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脱肛症状。
脱肛怎么办
脱肛怎么办
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有许多人都是会出现脱肛症状的。那脱肛应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1、保守疗法
对于脱肛这种疾病,患者要注意自身的护理和保养。如果直肠脱出到肛门外,应该及时用干净的手纸或者是纱布将其托住,然后慢慢送回肛门,避免造成局部感染和发炎。如果直肠脱出后无法还纳入肛门内,那么应立即卧床休息。
2、中医治疗
内服药以补中益气、升提固涩为主,比如喝补中益气汤;外用药则需要以收敛为主,将一些中药材等量研磨成粉,敷在脱出的肠壁黏膜上,以帮助其复位。
3、注射疗法
当患者出现脱肛的时候,则可以先清洗直肠以及肛门消毒之后在肛缘注射一定量的明矾注射液。
4、手术治疗
比较严重的脱肛患者应该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有经肛门直肠粘膜短缩手术、直肠粘膜切除手术以及肛门环缩术。
治疗脱肛的食疗法
(1) 配方
黄芪30克,猪大肠头1只。
制法
将新鲜猪大肠头洗净,反复清洗并除味后备用。然后将黄芪洗净用纱布包好,与备用的猪大肠头一起放入冷水中煮,使大肠头煮烂,弃药渣,加盐、酒等佐料后食用。适用于小儿直肠脱垂患者。
将新鲜猪大肠头洗净
(2) 配方
黄鳝1条、瘦猪肉60克、黄芪30克。
制法
黄鳝去内脏洗净与瘦猪肉、黄芪煮熟,加盐、糖、黄酒适量,去黄芪后食用。适用于成人直肠脱垂者。
(3) 配方
大米、小米各60克。
制法
将大米已经小米清洗干净之后放入锅中加水煮至半熟,之后再加入一斤的豆浆后进行煮熟后食用。
大米、小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再加入豆浆1斤,搅匀煮熟,可食用。
功用
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老幼直肠脱垂者。
治疗肛门痔疮有效吗
1、生衫树根或无花果
树叶500克煎汤,待温度适宜后坐浴,浸洗患处,每日2次。
2、生柿子两至三只,生吃。可止血。
3、取花椒十几粒,一茶匙食盐,用开水冲开,坐于盆上,熏洗患部,每日一次,每次10分钟左右,重者可每日早晚各一次。有消肿止痛之功。
4、将土豆洗净后切3-5片薄片,摞在一起,于睡前敷贴在痔疮上,盖一层纱布用胶条固定,次日早取下,连续数日。
验方疗法
(1)旱莲草适量,煎汤代茶。
(2)地榆炭、槐花炭、茜草炭、赤小豆、防风炭、大黄炭、黄柏,每日1剂,分2次,煎服。用于肠中积热夹湿、血色红而混浊、口苦、舌苔黄厚、大便不畅者。
(3)灶心土、党参、焦白术、姜炭、升麻炭、炒芪、阿胶、甘草,每日1贴,分2次煎服。用于脾气虚弱、面色苍白、疲倦无力者。
外治疗法
(1)熏洗。阿胶加醋浸没软化后蒸烊成膏,每次取30克再加醋500克化开,
加热烧开后先熏后洗肛门,每日2次。原液可洗多次。用于肛裂、痔疮出血者。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痔疮脱肛症状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治疗方法来进行。不要随便的停止治疗。有的时候痔疮脱肛的症状有了一些好转,就想停止治疗,那么不仅不能彻底的治疗好痔疮脱肛的症状,还可能会让这样的症状有加重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