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脱肛怎么办才好
老年脱肛怎么办才好
脱肛(直肠脱垂)也称直肠脱垂,指直肠粘膜、肛管和乙状结肠脱出肛门的一种疾病,发作率占肛肠疾病26%。多以先天性为主,通常于老人、儿童等体质较差的人群。那么老年人脱肛(直肠脱垂)怎么办?一般来讲,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在生理上会有所改变,发生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和生理性能下降等特点。一些通常的肛肠疾病,就会借此机会发生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脱肛(直肠脱垂)是怎么回事,老年人脱肛(直肠脱垂)怎么办呢?
脱肛(直肠脱垂)一般分为三期。便时有直肠粘膜脱出,长度一般在3cm内,便后可自行回纳是一度的脱肛(直肠脱垂),主要觉得有坠胀和排便不畅;二度脱肛(直肠脱垂)是指在排便或者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长度约4-8cm,脱出后不能自行还纳,还会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症状。而进展到三度脱肛(直肠脱垂)时,不仅在排便、负压增加的时候会有脱发生象,有时甚至在行走,咳嗽时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都会脱出于肛门外,长度在8cm以上,这时候手推复位困难,由于反复地脱出,还会有粘膜糜烂、便血的症状。严重的致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引起大便失禁等。脱肛(直肠脱垂)既然如此严重,那么老年人脱肛(直肠脱垂)应该怎么办?
虽说脱肛(直肠脱垂)有些复杂,但在临床上是完全能够治好的,病人大可不必担心。只要通过公道的治疗,很快就能够康复。老年人最好是先到医院做详细的诊断,确认病情后再制定诊疗方案。医院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不同症状的、不同体质、年龄的病人,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于年老体弱者,主要是采用守旧治疗,对脱出的直肠进行药物清洗,避免感染引发炎症;再外涂软膏之后送入肛内,并口服药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老年人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那就是脱肛了,我们知道脱肛的出现容易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麻烦,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老年脱肛应该怎么办才好。
痔疮痛怎么办
1)、安全:无需切除肛垫,最大程度保留肛门正常功能,避免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2)、无痛:将脱出肛门的痔核拉回原位,同时截断向痔核提供血液的血管,基本上不损伤肛周皮肤,因此术后肛门部几乎无疼痛。
3)、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免除术后换药烦恼,可很快恢复正常生活。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3天左右)。
4)、手术时间短:微创手术整个过程只需半小时左右。
5)、诊疗范围广:内痔、环形痔、以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直肠黏膜脱垂、直肠黏膜套叠、脱肛等。
6)、适合对象多:因损伤少,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注重效率的白领人群、传统治疗复发者、部分伴有轻度脱肛与直肠黏膜内脱垂的患者。
屁股痔疮痛怎么办呢?上文已经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可以有效的治疗这种情况的办法,我相信现在大家应该问题明白了,如果你身边也有人屁股长有痔疮的话,可以把上面的办法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尝试着用上述办法进行治疗哦。
老年人小心便秘脱肛
1、防脱肛
老年人因肛门括约肌等肌肉萎缩而致括约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脱肛,如患有痔疮者脱肛更为明显,有的在跑路或咳嗽后均可脱出,痔疮脱出如发生嵌顿可引起肿痛、行走困难,如发生感染可以引起全身不适。
有脱肛者要积极治疗痔疮等肛门疾病,同时要加强肛门功能的锻炼。具体做法请参考肛门卫生之肛门保健运动。
2、防感染
老年人由于胸腺萎缩、免疫机能减退,对外来抗原产生抗体的能力降低,肠道细菌等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形成脓肿。同时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迟钝,脓肿形成后,红肿热痛不很明显,但容易扩散,引起全身症状。愈合速度比较缓慢。
肛门部瘙痒也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也要注意防护,经常用温水清洗肛门,不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外洗,瘙痒明显时可选用一些性能温和的软膏。
3、防便秘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常常给他们带来苦恼,并且引起一些疾病。便秘的原因很多,就老年人来讲,因活动减少,肠道蠕动缓慢;直肠肌肉萎缩,张力减弱,加上腹部肌肉减退,排便乏力,是产生便秘的主要原因。此外有的老年人饮水过少,食物过于精细而粗纤维过少,致使粪便体积较小,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粪便中水分过多吸收而形成。也有的是全身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便秘。
有的老人对大便过分注意,认为每天必有一次大便,否则就焦虑不安、精神紧张,这样一来,反而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真的形成了便秘,要注意避免。
老人的便秘一般是逐渐发生的,可以是习惯性的长年便秘,也可以是暂时的。对便秘的防治方法可参见便秘部分。另可每天早晨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空腹饮用后能刺激肠管蠕动有助于排便。
另外,由于老年人牙齿大多脱落,影响咀嚼功能,吃食物时如将粗硬物一起吞下,特别是鱼刺、鸡骨、枣核一类,在大便时会卡在肛门直肠部引起便血和疼痛。所以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不要边吃饭边谈笑,以免把鱼刺、鸡骨等吞咽下去造成对肛门的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预防直肠脱垂
1、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人,平时要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应治愈便秘。排便时不要用猛力,或久蹲厕所看书看报。
2、防治脱肛诱因。久泻、久咳、便秘等疾病易致老年脱肛,积极防治这些疾病,可减少脱肛的发生。
3、要及时治疗肠炎、腹泻,特别是小儿尤要注意。
4、饮食有节。避免过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可减少体内的湿热蕴积,预防湿热下注,可有效地预防脱肛。
5、加强饮食营养。老年人应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合理膳食,避免营养不良致体质虚弱,中气足则不发生本病。
6、妇女分娩后要充分休息,产后如有会阴撕裂要及时缝合,以保持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脱垂及内脏下垂要及时治疗。避免多胎生育。多胎生育者极易患本病,故积极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7、保持肛门清洁卫生。老年人已患有脱肛者,应及时回复纳入,保持肛门清洁卫生,避免并发感染。
8、生活起居有度。老年人平素生活应有一定的规律,勿过劳过逸,过劳则耗伤气血,过逸则气血郁滞,均易患本病,劳逸结合,则气血条达,可预防本病。
老年人脱肛怎样处理比较好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子宫脱垂预防有什么好办法
子宫脱垂需早期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专家指出想要避免子宫脱垂危害,就必须要采取适合的子宫脱垂预防办法,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子宫脱垂预防办法:
(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排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
(2)应适当减轻工作,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3)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子宫脱垂预防必须要选择适合的办法,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后建议大家一定要积极的到专业的医院治疗这种疾病,以保证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什么是脱肛
直肠、肛管在排大便后向下脱出于肛门之外,称为直肠脱垂,俗称脱肛。肛管直肠脱垂(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粘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脱垂的原因多由于肛提肌和盆底肌薄弱或肛门括约肌松弛。
各种年龄的人均可发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儿童时期盆腔内支持组织发育不全)和老年人(年老体弱),也见于多次分娩的妇女(妇女多次分娩,骨肉张力减小,骨盆肌肉松弛)。本病的诱因为长期腹泻、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慢性咳嗽等导致持续性腹压增加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脱肛、脱肛痔、截肠症等范畴。
怎样护理脱肛患者呢
怎样护理脱肛?对于脱肛的病因,目前有两种学术的观点,然而脱肛怎么办?脱肛常见于体虚的小儿及老年人,或新产妇,或有长期泻痢、咳嗽等病史,或有内痔环切手术史。对于脱肛怎么办,专家介绍说?发生脱肛时,护理方面应注意六个方面。
1、忌不保持肛门清洁卫生,以防止感染。
2、忌不固定。复位后,应用胶布或其他方法(如月经带,穿紧一些内裤等)将臀部夹紧,有固定或支持直肠的作用。
3、忌仍采用蹲式排便。发病期间应卧床休息,最好采用平卧式排便。如仍采用蹲式排便,很可能造成习惯性脱肛。
4、忌不尽快复位。排便时发生脱肛,便毕后应立即复位。方法是将脱出的直肠,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蘸一些石蜡油或食用油,缓缓将脱出部分还纳。
5、忌或少作屏气和增加腹压的活动,应加强锻炼肛提肌的力量。
6、忌不及早治疗各种原发病灶。应根据医生意见接受各种治疗,如注射、封闭、套扎或手术等。
脱肛怎么办?在护理的同时还要进行有效的治疗才能保证脱肛这种肛肠疾病不再发生。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脱肛,微创手术应用当代先进的电子电热光学等设备和技术,以电子镜像代替肉眼直视,以细长器械代替手术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路径和最少的组织损伤,完成对体内病灶的观察诊断及治疗。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疤痕细微或无疤痕的特点。它强调将单单治疗病的模式向治人的模式转变,进而达到人性化的治疗目的。
老年人脱肛怎样处理比较好
一、【坚持锻炼】
药物治疗虽然能暂时解决脱肛的问题,但对于肛肠部位松弛的肌肉,仍不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坚持体育锻炼才是改善这一现象的关键。
收腹:防治脱肛的关键是加强腹肌与盆底肌的收缩锻炼,如反复收腹,一分钟做30次,这样能够加强骨盆肌肉收缩功能。
提肛:吸气时收缩肛门,呼气时放松肛门,每日2~3次,每次做20~30次。这样反复锻炼,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二、【学会正确的回纳方法】
脱肛轻者可以自己学习正确的回纳方法,以便及时将脱出的直肠推回,减轻痛苦。当发现脱肛时,千万不能生挤硬塞,不然容易发生嵌顿。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双手洗净,有条件者可戴上一次性医用手套,抹上一些润滑剂,然后跪在床上,上身往前下方倾,使臀部处于最高位,反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底部,沿肠腔内部向上推送,就可以顺利地让直肠复位。家人相助的话,操作更加方便。
总之,脱肛是在长期的病理改变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无论是中药保健治疗还是锻炼都要长期坚持,身体机能才能逐渐得到改善。专家再次提醒:老年人一旦得上脱肛最好去正规专科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对症治疗,以免恶化病情。
得了内痔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本病需与下列肛门病相鉴别。
息肉痔:为直肠下端所生之息肉,质薄嫩,根蒂细,色鲜红。一般单发,偶有一连串二、三十个之多,状如葡萄。大便时可能脱出肛门外,多见于儿童。
锁肛痔:肿物不能脱出于肛外,触诊其质坚硬而凹凸不平。肛门狭窄,大便变细,或大便如痢,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时流臭秽败浆污水。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发于截石位6、12点处,肛门有裂口,出少量鲜血,大便时疼痛,有时便后疼痛可持续数小时。
脱肛:①直肠脱垂性脱肛:脱出物色淡红,形如螺旋而有层次,其质较硬。多见于体弱的小儿与老年人。②直肠粘膜脱垂性脱肛:有环状或部分粘膜脱垂,其色鲜红,质柔软,无痔的高突,微有渗血。多见于老年人,偶见于内痔手术后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