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黄素化的发病原因
卵泡黄素化的发病原因
尚不十分明了。多数认为与中枢调节紊乱、局部障碍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多数认为自然月经周期约为5%一10%,药物促排卵周期约为30%~40%。根据B超动态监测可分为小卵泡型、卵泡滞留型及持续增大型三种类型。
卵泡黄素化是卵巢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正常排卵的过程中,卵巢中的一个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在月经周期的中期发生破裂,排出卵子,并同时形成黄体,排卵前期分泌大量的雌激素,排卵后黄体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在雌、孕激素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转变为分泌期;宫颈粘液由清稀、透明转变为粘稠、浑浊;基础体温呈双相型特点。
卵泡黄素化的症状卵泡黄素化是卵巢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此种病症会引起许多女性不孕不育等症状,那么除了不孕不育,卵泡黄素化的症状还有那些呢?
一、虚精亏型
主要症候:婚后久不受孕,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月经量少,性欲淡漠,若偏肾阳虚者伴见畏寒肢冷,经行小腹冷痛,喜温喜按,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沉而迟。若偏肾阴虚者多形体消瘦,伴见五心烦热,咽干口渴,舌质红,舌苔少或无苔,脉细而数。
二、气滞血淤型
主要症候:婚后久不受孕,性情郁闷不舒,或急躁易怒,经前两肋或少腹胀痛,嗳气食少,时时太息,月经紫黑有块,少腹胀痛,拒按,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舌苔薄白,脉弦。
三、湿热淤阻型
主要症侯:婚久不孕,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有灼热感,或平时常见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带下量多,黄稠,小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卵泡黄素化是什么意思
卵泡黄素化的全称是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简称LUFS),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患有卵泡黄素化的女性,其月经周期正常,且有类似排卵表现但却持续不孕,其属于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的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卵泡黄素化的患者的月经周期正常,平时没有什么大的病痛,因此常常被忽视而误诊为“原因不明”的不孕症,而其发病原因复杂,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故给诊断治疗带来相应困难,故被列为妇科生殖内分泌临床研究的难题。
卵泡多的原因 卵泡过多影响怀孕吗
正常情况下卵泡发育到1.8-2.5cm属于正常范围,卵泡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怀孕。卵泡过大,有可能不排卵,卵泡发生自然萎缩,卵泡长到一定程度就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它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
卵泡黄素化怎么治疗呢
从基础体温测量,宫颈粘液检查,子宫内膜活检到血、尿孕激素化验,她的卵巢功能是正常的,有周期性排卵的迹象,这与她的月经规律是符合的。双侧输卵管通畅,子宫阴道无炎症,血中未查到抗精子抗体,几乎任何不孕的原因都可以排除。
那么她的卵细竟排到哪里去了?
后来又进行了连续B超监测和腹腔镜检查,原来她的排卵现象是骗人的假象。她的卵细胞根本没有排出来,在卵巢的卵泡里就自行消失了。
这种女性不孕症的学名叫“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并非必须排卵后,卵泡才形成黄体。有些卵泡成熟后,未经排卵,也会出现黄素化,同样产生孕激素,而引起和正常黄体同样的功能反应。这就给人以“排卵的假象”,使医生也难以对这种不孕症做出明确诊断,只有经过系统的B超连续监测和腹腔镜检查才能确诊。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临床以月经周期常,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特征。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的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卵泡黄素化吃什么比较好
1、谷类食物:
女性卵泡黄素化就会导致精子无法拥有受精的过程,因此也就难以怀孕了,因此排卵对于孕育下一代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卵泡黄素化还会导致女性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月经紊乱等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对于不排卵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些谷类食物,这些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植物雌激素,可促进女性排卵。
2、除了谷类食物之外,还有像豆类、茴香、葵花子、洋葱等。
这些食物中同样含有丰富的雌激素,因此经常有不排卵情况的女性朋友应该多吃这些食物。
3、豆类食物:
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量的多吃一些含有植物类雌激素的食物,因为很多时候女性会出现卵泡黄素化的情况多半是因为体内雌激素过低所导致。生活中含有植物类雌激素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像黑豆、黑豆豆浆、黑豆汤等。相关推荐:卵泡黄素化的症状有哪些
4、黑豆:
黑豆具有很好的促卵泡发育的功效,同时还能够补充雌激素,在月经前以及月经后都应该多吃黑豆,以便于刺激雌激素的分泌。
卵泡黄素化的原因
1、中枢内分泌紊乱。
排卵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完成的过程。中枢内分泌紊乱时可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的发生。
2、局部障碍。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可造成盆腔黏连而导致卵泡不破裂无排卵。有研究表明:卵巢手术后发生的卵泡黄素化,主要与卵巢表面稀疏的膜样黏连有关。
3、酶或激酶不足或缺陷或前列腺素缺乏。
酶的产生也是导致卵泡黄素化的原因,酶或激酶不足将会使卵巢内纤维蛋白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低下,可使排卵前卵泡细胞上的纤溶酶原活性降低,影响纤维蛋白的溶解和滤泡壁的自身作用。蛋白溶解酶也对卵泡破裂起作用,当这些酶缺乏即抑制卵泡排卵。
4、高PRL血症。PRL可抑制卵巢的分泌,并降低卵巢对GnRH的反应,使排卵不能发生。
卵泡黄素化的症状
一、虚精亏型卵泡黄素化
虚精亏型卵泡黄素化的患者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在婚后久久怀不上宝宝,其肤色晦暗无光;经常会出现腰膝酸软,头昏耳鸣,月经量少,性欲淡漠的症状。若偏肾阳虚者伴见畏寒肢冷,经行小腹冷痛,舌苔薄白。若偏肾阴虚者多形体消瘦,经常会觉得新奇烦躁,口干舌燥。
二、气滞血淤型卵泡黄素化
气滞血淤型卵泡黄素化的患者也是在婚后久久怀不上宝宝,常常会闷闷不乐或者性情暴躁。在来月经前两肋或肚子会胀痛,来月经时经血紫黑有块,肚子胀痛。
三、湿热淤阻型卵泡黄素化
湿热淤阻型卵泡黄素化的患者也患有不孕症,在婚久久久不孕,在月经来之前和经期,小腹会出现疼痛,有灼热感;或者平时小腹也会疼痛,经期则会加重,白带量偏多且黄稠,小便黄。
卵泡黄素化的原因何在
1、内分泌性卵泡黄素化:
排卵是一个复杂的由多种激素协同作用完成的过程,这个女性原本身体的项激素分泌有关,中枢内分泌紊乱时可直接影响卵泡的生长发育及排卵的发生,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释放中枢功能失调,泌乳素增加,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导致卵泡黄素化周期中黄体生成激素峰值较正常明显下降,继而影响卵巢功能,使胶原酶活化受阻致排卵障碍,而颗粒细胞黄素化不充分,可使孕酮分泌减少;或由于催乳激素增加,影响卵巢黄体生成激素受体的合成和维持,使卵泡对LH反应迟钝,未经排卵而直接黄素化,形成卵泡黄素化。
2、药物等外部因素作用的影响:
药物促排卵或超促徘卵周期中,该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过自然周期,表明在促排卵过程中卵泡的发育及成熟程度与自然周期不完全相同。如克罗米酚可使本综合征明显增加,据认为是克罗米酚C等药物可导致卵巢基质及卵泡黄体化所致。
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泡黄素化的发生率及重复率较高。在轻、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卵泡黄素化的发生率分别为13.3%、41.2%和72.7%。
4、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
亦有人认为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长期不孕妇女处于紧张和不断的应激状态中,造成血中催乳素水平反复出现小峰值而影响排卵。
卵泡黄素化排卵试纸会一直弱阳吗
一般来说,排卵后一至两天就会成为阴性。如果排卵试纸一直弱阳的话很可能是因为卵泡黄素化所导致的,卵泡黄素化会一直持续,知道月经来潮的前夕为止。虽然卵泡黄素化能够形成比较优势的卵泡,但是却绝对不会是排卵所引起的。因此,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很多人在测到弱阳的情况下的四十八个小时以内还是能够排出卵来。所以,对于比较容易出现强阳的女性朋友,试纸如果显示是强阳也不一定就是刚刚排卵或者是即将排卵的情况。同样,对于出现强阳比较艰难的女性朋友来说,试纸就算出现弱阳,也不是代表还需要很久才会排卵。
不管怎么说,排卵后试纸一直弱阳的原因总体上是两面的两种情况。各位女性朋友们,要想知道自己的排卵情况还是要通过排卵试纸多次测试才能了解,同时也要知道自己本身的激素水平的大概情况。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在什么时候。
卵泡为什么黄素化呢
卵泡黄素化一般是指卵泡出于成熟期,但是没有发生破裂的现象,并且卵细胞未排出而出现原位黄素化,最终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的症状出现,从而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现象的改变。卵泡黄素化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多数认为与中枢调节紊乱、局部障碍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卵泡不破裂综合征,也叫卵泡黄素化或者黄体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它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成熟卵泡未破裂,卵子无法排出,没有卵子当然就无法受孕了。
卵泡黄素化发生率有多高
Kerin等认为这种情况仅为生殖调节中一项暂时性偏异,并不构成一种综合征群。他们对66名月经规律的妇女,逐日进行B超监测,共183周期,发现4.5%曾呈现此现象。另外,有一项5篇报道的综合分析提供了如下的一些资料:卵泡黄素化诊断率6.1%~46.6%;一组225名进行腹腔镜检查的妇女中,发生率为7.2%(0%一12.1%),另有一项对8篇腹腔镜检查结果报道的综合分析,显示507例患不孕症的妇女中卵泡黄素化发生率为42.2%(29.3%一68.3%)。而进行超声监测的7组报道636名一般妇女中,卵泡黄素化发生率为18%(9%~54%)。经超声检查78例6篇LuF的重复发生率为31.8%(2.8%~88%),由此可见LuF可以重复发生并影响正常的生育功能,但并非必然。近年国内的1篇观察不孕妇女180个月经周期的报道,自然周期中卵泡黄素化占10.1%,促排卵周期中LuF占31.8%,且重复发生占63.6%。另一篇1993年报道7l例月经正常,基础体温双相型的不育者中卵泡黄素化38例(其中小卵泡黄素化23例)占53.5%。另有报道对28例无排卵不孕者用氯蔗酚胺促排卵,1例无反应,27铡显示排卵样反应,但实际上有排卵者16例(59.2%),卵泡未破裂黄素化者11例(40.8%),对此1l例给予同样治疗而见LuF重演。不少报道认为卵泡黄素化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近年国内有一报道46例经腹腔镜证实的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卵泡黄素化占48%。
排卵试纸两道杠为何不排卵
一些备孕期的女性在家用排卵试纸能测出两道杠,但是试孕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没怀上,结果检查才发现卵泡持续增长,却没有排出,也就无从受孕。为何排卵试纸能测出有排卵,但实际上确没有排卵呢?
妇科专家指出,首先尿排卵试纸是不能提示是否有排卵的,检测排卵最准确的办法是B超。其次,卵泡持续增长,却没有卵子排出,很可能是卵泡黄素化所致。
卵泡黄素化,医学上称为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指卵泡可以生长成熟,但是不破裂排出,卵细胞原位黄素化,产生孕激素,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而导致卵泡黄素化的原因很多。可能与女性内分泌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高泌乳素血症,促排卵用药,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某些酶的缺乏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
专家提示,一次卵泡黄素化并不能代表排卵有问题,如果检测到卵泡黄素化,首先应该明确不排卵的原因,再对症治疗。必要时采用促排卵药物。
卵泡黄素化的简介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是指卵泡成熟但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而原位黄素化,形成黄体并分泌孕激素,体效应器官发生一系列类似排卵周期的改变。临床以月经周期常,有类似排卵表现但持续不孕为主要特征。是无排卵性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也是引起的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1975年Jewelewicz首先提出有卵泡不破裂而黄体化的情况,并命名为LUFS。治疗方法是因人而异,往往以诱发排卵为主,最常用的方法是补充激素,如果用了促排卵药后,反复几个月还是发生卵泡不破裂,就可能需要做试管婴儿。LUFS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了。多数认为与中枢调节紊乱、局部障碍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其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多数认为自然月经周期约为5%一10%,药物促排卵周期约为30%~40%。根据B超动态监测可分为小卵泡型、卵泡滞留型及持续增大型三种类型。
1978年Marik等用腹腔镜直接观察卵巢表面,发现有些早期黄体确无排卵裂孔而进一步证实。因患者临床表现隐匿、月经周期正常,故易被忽视而误诊为“原因不明”的不孕症,而其发病原因复杂,腹腔镜等观察方式有创伤性不易被接受,窿床相关报道及研究较少,尚缺乏统一诊断标准,给诊断治疗带来相应困难,故被列为妇科生殖内分泌临床研究的难题。
中医尚无相应病名,多归属为“不孕症”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