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炮姜和高良姜还有干姜有什么区别

炮姜和高良姜还有干姜有什么区别

炮姜主治: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

高良姜功能主治: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祝健康!

食道炎的食疗方法 干姜粥

食材:干姜3g、高良姜3g、粳米60g

做法:先将干姜、高良姜取汁,再加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剂。

功效:此食疗具有温中和胃、祛寒镇痛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痛的食管炎患者。

如果出现肚子痛应该怎么缓解呢

1.外治法

(1)艾叶适量,用醋炒热,布包敷于神阙穴及痛处。适用于寒痛、虚实痛。

(2)野菊花茎叶适量,冷饭适量,共捣烂成饼状,外敷于肚脐神阙穴。适用于热性腹痛。

2.针灸疗法

(1)针刺:腹痛取内关、支沟、中脘、关元、天枢、公孙、三阴交、阴谷;腹中切痛取公孙;积痛取气海、中脘、隐白。

(2)灸法:脐中痛,大便溏,灸神阙。

3.饮食疗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4.预防调护

夏季勿过食生冷,或贪凉露宿,或过于冒暑劳作,以防暑热,寒湿入侵。饭后勿急跑或作其他剧烈活动,勿暴饮暴食。 腹痛患者当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可少食多餐,忌食一切油腻坚硬之物。

各种姜的区别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性――微温,归肺、脾经,功效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晒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煨姜,为生姜用纸包浸湿置为上煨熟入药。

沙姜(山奈):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生姜偏于发汗解表,干姜、炮姜偏于温中回阳,高良姜偏于散寒止痛,沙姜偏于消食。

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之表证,及呕吐之证

干姜为母姜的干燥品,性辛温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火炮,辛减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

故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高良姜: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似干姜而温胃之功过之

沙姜偏于消食。

干姜与高良姜均属辛热温里之品。都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的作用,皆可用于院腹冷痛、恶心呕吐之症,故两者常同用,方如二姜丸( 《局方》 )。但干姜温中而能止泻,并有回阳和温肺化痰之功。而高良姜则散寒止痛的效力强于干姜,并无回阳和温肺化痰之功。这是两者的异同点。

高良姜与生姜的区别 药性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属于温中驱寒的中药,经常需要用生姜、炮姜等来配伍使用,才能很好的达到胃寒呕吐之症。

生姜:生姜性急解表,也就是走而不守,温中解表,其功效多在于解表。

慢性胃炎如何食疗 干姜粥

材料:干姜、高良姜各3克,粳米60克。

做法:先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后去渣取汁。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同煮成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可以温中和胃,驱寒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以及肠鸣腹泻的人群服食。

肚子痛的食疗方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治疗小儿夜啼的偏方

1、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2、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3、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4、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孕妇胃疼吃什么 干姜花椒粥

原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包,煮制成粥服食。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痛。

胃痛吃什么好才会恢复一些 干姜花椒粥

材料: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一起装入布袋中,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成粥,大约半小时后取出药包,加入适量红糖继续熬煮即可。

功效:能够帮助暖胃散寒,温中止痛。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心腹冷痛、呕吐等都有很好在缓解调理效果。

高良姜的食用方法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高良姜主治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高良姜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高良姜用药禁忌:

1、胃热者忌服。《云南中药志》

2、阴虚有热者忌服。

3、胃火作呕,伤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痛,法咸忌之。《本草经疏》

高良姜粥1

功效:主治心腹冷气,往往结痛,或遇风寒及吃生冷即痛发动。

【高良姜】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处方:高良姜半两(锉),粳米2合,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末)。

用法:以水3大盏,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1盏半,去滓,投米煮粥。空腹食之。

来源:《圣惠》卷九十六

高良姜粥2

功效:主治脾胃冷气,虚劳羸瘦,不能下食。

处方:高良姜3两(锉),羊脊骨1具(捶碎)。

用法:以水1斗,煮2味,取5升,去骨等,每取汁2大盏半,用米2合,入葱、椒、盐作粥食之;或以面煮(食不)饨作羹并得。

来源:《圣惠》卷九十七

高良姜粥3

功效:主治心腹冷结痛,或遇寒风及吃生冷即发动。霍乱,吐利腹痛。

处方:高良姜6分(锉),米3合。

用法:上以水2升,煎高良姜,取1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

来源:《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食医心鉴》

高良姜粥4

功效:主治老人冷气,心痛郁结,两胁胀满。

处方:高良姜2两(切,以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4合(研淘)。

用法用量:上以姜汁煮粥,空心食之,日1服。

来源:《养老奉亲》

高良姜散

功效:主治小儿冷伤,脾胃气不和,心腹痛,不欲饮食。

组成:高良姜1分(锉),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1分(去皮),当归1分(锉碎,微炒),桂心1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高良姜香附茶

功效:温胃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气滞胃痛患者。

材料:高良姜100克,香附20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高良姜、香附洗净,烘干后研成末。每10克为1包,加入适量红糖,装入滤纸包中。每次取1包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饮用。

高良姜香附鸡肉汤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治溃疡病、肝气犯胃、寒邪犯胃、胃脘胀痛、时作时止、时有嗳气、呕吐。

材料:鸡肉250克,高良姜15克,香附?12克,红枣4枚。

做法:鸡肉切去肥脂,放入开水中焯过,吊干水。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高良姜汤

功效:温里散寒,下气行滞,主治心腹突然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

组成:高良姜15克厚朴6克当归桂心各9克

用法:上药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更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高良姜花椒粥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作: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制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长期服食可见效。

来源:《千家食疗妙方》

高良姜粥

功效:散寒止痛,健脾和胃,适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之胃脘隐痛或冷痛、喜温喜按、呕恶、大便溏薄等。

材料:高良姜15克,粳米100克。

制法:用水750毫升煎高良姜,煎至500毫升,去渣,入粳米,文火熬煮至米熟烂成粥。

高良姜粥

功效:主治心腹冷痛。

组成:高良姜15克(为末)粳米90克

用法:上药用水1.5升,煎高良姜至1升,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来源:《饮膳正要》卷二。

高良姜猪脊骨粥

功效:主要治疗腰肌劳损寒湿型:腰痛、阴雨天受凉或劳累后加重,喜暖畏寒、重着乏力、不能直立、活动欠佳,苔白滑、脉弦细。

做法:高良姜10克,苡仁30克,生姜10片,杜仲10克,寄生20克,水煎去渣,再加猪脊骨250克,大米120克,煮粥调味服。

高良姜双乌暖胃酒

功效:温通经络、暖补脾胃,主治脾胃虚弱、精神疾乏。

配方:川乌(烧存性)、草乌(烧存性)、当归、黄连、生甘草、高良姜、陈皮各5克,烧酒5000毫升,甜酒2500毫升,红砂糖520克。

制法:将前7味捣碎,入布袋,待用;另将红砂糖,以水醋各半调匀,去渣,与药袋同置容器中,加入烧酒和甜酒,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来源:《药酒汇编》。

僵蚕高良姜茶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止痛。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

制法:按原方用药比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10——15克,加茶叶末6克,置保温瓶中,用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0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每日1——2剂。

宜忌:非风寒所致者不宜用。

来源:《百一选方》

胃寒的人吃什么好 干姜暖胃粥

材料:干姜30克2,高良姜3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后再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同煮为粥即可。平日作为早晚餐均可,尤其适宜于秋冬季节服食。

功效:可以补脾胃,温中散寒,适用于因胃寒引起的心腹冷痛、呕吐、呃逆、泛吐清水或者胃溃疡患者见有胃寒症状的人群服食。

相关推荐

高良姜与生姜的区别 属性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是重要的一种,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蒸和干燥,最终的成品是干燥的姜个或者姜片。 生姜:生姜多以嫩姜的形式出现,经常被用来做菜肴的调味品,需要姜的生、鲜,市场上多以生鲜出现。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食物好呢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蚀造成黏膜受损,使黏膜层产生糜烂受损的现象。一般认为与胃酸不正常分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情绪关。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饮食生活调整来治疗 1、二姜粥,原料:干姜6克,高良姜10克,粳米60克。做法: 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弃渣取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

胃痛的食疗方

(1)、老姜、红糖,将生姜捣汁去渣,隔汤蒸10分沸,将红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能够温中散寒。 (2)、蜂蜜、红糖适量、红花。将红花放在保温杯中,沸水冲泡,盖上盖,经泡10分钟后,随即调入蜂蜜、红糖,趁热饮服,能够和胃利肠、止痛祛疡。 (3)、干姜、炙附子。将干姜、炙附子共捣碎细,置净器中,然后放入黄酒500毫升,密封,经7日后开取,去渣备用。每日饭前温服1~2杯,日服3次,能够温中散寒。 (4)、干姜高良姜、花椒、粳米、红糖。将干姜切成片,与高良姜、花椒洗净,共放入纱布代内盛装,扎

高良姜与生姜什么区别 食用方法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虽说是姜的一种,但是其中药味比较重,不适合作为调味品食用,常用来煮粥或者泡茶。 生姜:生姜味辛,辣,带清香,去腥的功效,因此,生姜常被用来作为菜肴的调味品来使用。

腹膜癌的饮食疗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腹膜炎宜吃的食物: 1、萝

寒冬暖胃实用小妙招

气温骤降,很多老人容易肠胃不适。据临床统计,秋冬两季胃病发病率几乎占到全年的50%。中医认为,老人本身就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感受外界寒邪,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效缓解胃脘冷痛。 喝热姜粥。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茴香外敷。取小茴香50克,在锅中小火翻炒至温热,取出装入布包中,外敷胃部。热敷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既要防止

冬季暖胃三个小妙方

喝热姜粥 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 茴香外敷 取小茴香50克,在锅中小火翻炒至温热,取出装入布包中,外敷胃部。热敷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既要防止烫伤皮肤,又要使胃部温热感。一般热敷10分钟即可缓解胃痛。小茴香所含的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增加胃肠蠕动,排除胃肠道内积存的气体。 桂枝浴足 桂枝20克,加水1.5升煎煮,去渣,取汁倒入洗脚盆中,兑入适量凉水,使水温微

高良姜与生姜区别是什么

首先,它们的属性不同。高良姜是重要的一种中药材,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蒸和干燥,最终的成品是干燥的姜个或者姜片。生姜多以嫩姜的形式出现,经常被用来做菜肴的调味品,需要姜的生、鲜,市场上多以生鲜出现。两者的功效也不同。高良姜性辛、热,归脾胃二经,温胃散寒、消食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寒冷痛、少腹寒凉等病证。生姜性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呕吐、风寒咳嗽食物中毒等疾病。 其次,它们的食用方法和药性也不同。高良姜虽说是姜的一种,但是其中药味比较重,不适

中医可快速治疗肚子疼

寒邪内阻证 【临床表现】:肚子疼拘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病机概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代表方】: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高良姜干姜、紫苏温中散寒;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湿热壅滞证 【临床表现】:肚子疼拒按,烦渴引饮,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潮热汗出,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概要】:湿热内

干姜的功效和作用

1、含挥发油,油中主成分为姜醇、姜烯、没药烯、α-姜黄烯、芳樟醇、桉油素及α-龙脑;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及分解产物姜酮;尚含多种氨基酸等。 2、干姜甲醇或醚提取物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水提取物或挥发油能明显延长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时间;干姜醇提取物及其所含姜辣素和姜辣烯酮显着灭螺和抗血吸虫作用。 3、用于脾胃阳虚而出现里寒证,症见积食不消,呕吐清水,大便稀,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等。 4、效治疗脾胃虚冷,吃不下饭,头晕吐逆。 5、用于肺寒,痰饮内停之咳嗽证。 干姜的药用价值 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