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先天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婴幼儿先天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1)一是生成不足:包括造血物质如铁、叶酸、Vt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2)二是破坏过多:其中一种是红细胞内在缺陷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亦称蚕豆病)和地中海贫血,另一种是红细胞外在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性贫血等;
3)三是丢失过多造成的失血性贫血。如急性大出血、慢性消化道炎症、寄生虫病。
儿童期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使得铁和Vt12、叶酸的吸收障碍等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症状有哪些
1、肺炎总是相当频繁的发作。
2、稍微年长点的孩子总是会反映自己胸口闷、心前区有疼痛症状、心急慌乱,尤其是在活动以后这种现象的发生特别明显。
3、面部长期处于青紫状态,总是会发生神志不清,哭闹时或者活动后容易产生气喘,同时还伴有口唇有青紫现象的发生。
4、胎儿在出生后一直持续不断的心脏和呼吸功能出现问题。
5、胎儿的心情总是处于烦闷急躁不安定、哭声高而尖、哺喂相当困难在哺乳时胎儿吸吮没有什么力气,体重也一直没有得到增加。
6、有一部分的青紫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还可能会发生杵状指(趾)的现象,症状表现为指甲纵脊和横脊高度弯曲就好像鹦鹉的嘴巴一样,这种症状都是因为慢性缺氧引发出来的。一般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总是会出现的几种特殊姿势:在婴幼儿的时期抱着它时其双腿一般不是伸直状态,总是喜欢弯曲在大人的腹部总是喜欢弯曲在大人的腹部,在其坐着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脚抬到凳子上面,在其站着的时候下肢总是喜欢保持弯曲的状态。
什么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新生儿身上的心血管疾病,多是因为妈妈们在孕早期的时候没有注意,导致宝宝在胚胎发育时期因病毒、药物、辐射等出现心血管发育异常所致。当然也不排除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等。
小儿先天性心胀病根据症状可分为潜伏青紫型、青紫型和无青紫型,其中青紫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严重时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主要还是手术治疗,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
黄疸是怎么回事
一、肝细胞性黄疸:
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二、溶血性黄疸: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常见疾病有以下两大类。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三、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
上文的讲解,已经让我们对黄疸的病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多注意,可以避免发生的就尽量的去避免,不管是自己还是家人,都要引起注意,千万不可以忽视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如果得了黄疸后就要及时去医院做相关的治疗。
黄疸型肝炎原因有哪些
一、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如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及后天性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蚕豆病)、异型输血后溶血、新生儿溶血、恶性疟疾、伯氨奎林等药物、蛇毒、毒蕈中毒、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都可引起黄疸型肝炎。
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系指胆红素的代谢有先天性的缺陷,发病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年,常有家族史。如在婴幼儿时期未死亡而能存活下来者,其黄疸可反复出现,常在感冒或运动、感染、疲劳后诱发,但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这类黄疸临床上较少见,有时易误诊为肝胆疾病。
三、肝细胞性黄疸,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各型肝硬化、原发与继发性肝癌、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都可因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而引起黄疸。
四、阻塞性黄疸,引起肝外胆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有胆总管结石、狭窄、炎性水肿、蛔虫、肿瘤及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引起胆管外压迫而导致胆总管阻塞的常见疾病或原因,有胰头癌、胰头增大的慢性胰腺炎、乏特壶腹癌、胆总管癌、肝癌以及肝门部或胆总管周围肿大的淋巴结(癌肿转移)等。
婴儿先天性贫血怎么办
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 偶 见于同胞兄妹中,提示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遗传性疾病。仅不足10%患者有家族史 其余多数患者呈散发性。1/3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余为隐性遗传。通过连锁分析揭示DBA的遗传基因位点至少有3个,其中2个位点已确定,分别为 19q13.2和8p23.3-p22。已在19q13.2区克隆出相关的致病基因,为核糖体蛋白S19(ribosomal protein S19,RPS19)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约25% DBA患者具有RPS19突变。
合理使用铁剂
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但服用不当,就会影响疗效和延误治疗。因此使用铁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选用铁剂
1.轻症贫血病人,选用硫酸亚铁,但如果病人同时患有消化道疾病或病人是反应严重的孕妇,则不宜选用硫酸亚铁,而应选用右旋糖酐铁,因为硫酸亚铁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
2.重症贫血病人,选用右旋糖酐铁,能很快缓解造血所需铁的不足和防止心脏病等并发症。
3.婴幼儿贫血,宜选用枸橼酸铁铵糖浆。
第二、掌握好有效的服药时间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由于食物能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十二指肠段的停留时间,铁剂在饭后30分钟服为最好。这样不仅可使铁吸收量增加,而且可以大大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30分钟,胃酸分泌旺盛,有利于铁的吸收。近年来,时辰药物动力学研究发现,下午7点服铁剂比上午7点服用的吸收率要增加1倍,故每天下午7点是服铁剂的最佳时间。
第三、注意事项
1.服铁剂期间应多食果糖、水果、果汁和各种酸性饮食,以促进铁的吸收。
2.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稀盐酸,按常规剂量,有助于铁的吸收。
3.服铁剂时禁用芦丁、四环素类、新霉素、别嘌呤醇、氯霉素、胆影葡胺、消胆胺、甲氰咪胍、青霉胺、维生素E、肼苯哒嗪、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胰酶制剂、口服避孕药、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呋喃硝胺、丙谷胺及含钙镁离子的抗酸中草药。
4.忌饮茶,因茶叶中含有能与铁结合的鞣酸,影响铁的吸收。
5.儿童补铁应经医生许可。
当面对孩子先天性贫血疾病做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上面的方法来及时给孩子调节好,给孩子多吃补血食物,生活中补血的食物有很多,比如说枸杞和红枣,还有红糖,这些食物都是会帮助孩子改善贫血现象的,在给孩子治疗贫血的时候还要加强孩子的身体体质,这样孩子的贫血一步步的就会治疗好。
婴幼儿贫血是怎么回事
引起儿童贫血的原因主要分三类,一是生成不足包括造血物质如铁、叶酸、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二是破坏过多其中一种是红细胞内在缺陷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另一种是红细胞外在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性贫血等。
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所以一旦家长发现宝宝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毛发干枯、抵抗力降低等症状,需警惕宝宝是否存在贫血,尤其是出现反应迟钝、舌头震颤、智力行为发育落后或倒退。
早产儿、双胞胎或母亲怀孕期间缺铁可引起婴儿体内的先天储铁不足,加之生后婴儿的生长发育迅速、需要量增多,或由于食物搭配不合理、慢性腹泻、反复感染,叶酸的吸收障碍等均可引起营养性贫血,所以在这些方面患者就要开始注意孩子的一举一动。
有些孩子是因为每天吸收的食物量很少,最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的症状,但是并非仅仅是进食少引起的,还要走出营养误区,食物不是一定要很贵才有营养的,而是在选择的时候患者就要开始注意一下自己是否有营养的成份在里面,早产儿生后出现贫血的话,2个月后一定要补铁,及时治疗,有应针对性地改善宝贝的营养,才能保证宝宝健康成长。
关于贫血和补血的误区
贫血是指人的血液中单位细胞容积内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或其中一项明显低于正常。人体中的血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有差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个月至6岁小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6~14岁小儿血液中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则判定为贫血。
小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最常见的就是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的缺乏从而导致血红素的合成减少所引起的疾病,是目前全球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婴儿生长发育快,需铁量多。而母乳和牛奶含铁量都很低不能满足婴儿的生长需要,此时若未及时添加含铁的辅食,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导致缺铁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正常婴幼儿出生后5个月体重增加1倍,1岁时增加2倍。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二是、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贫血的病因有很多,其中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人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所需而引发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的一种,在营养性贫血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主要是因为缺铁而影响到血红蛋白合成从而引起的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
抑郁和焦虑并非总是心理问题,通常可能是另一种疾病的症状,如贫血、甲状腺或更年期等。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之前,最好问问医生是否有必要进行血检,排除以上情况。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1、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因为慢性失血就等于失铁。妇女月经过多是缺铁最多见的人群。慢性失血还常见于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症、钩虫病、痔出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2、怀孕:
怀孕妇女中1/3的人有缺铁性贫血。从怀孕到生育,一般母亲要消耗1000毫克的铁,而现在的女性由于月经、偏食等原因,怀孕前大多已有贫血倾向,一旦怀孕,体内铁的消耗量急速增加。因此,孕妇中贫血的人是相当多的。人工流产和产后的妇女由于失血量多,也非常容易导致贫血。
3、婴幼儿:
约有30%-40%的婴幼儿患有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若母乳量不足,以牛奶喂养为主,由于牛奶中铁的含量比母乳低,小儿对牛奶中的铁的吸收也比母乳差,所以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早产儿更易患此病。
4、过度减肥:
过分减肥和一些素食者也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饮茶过量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小儿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1、家族史:有无遗传因素,小儿时期与遗传的贫血较多;如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先天性红细胞酶缺陷。范可尼贫血等疾病。家族 (或近亲)中常有同样患者,也是引发小儿贫血的原因。
2、年龄和营养史:新生儿出生一到两天内发生的黄疸,贫血则新生儿溶血症可能性大。六月到三岁婴幼儿和青春发育期少年是缺铁性贫血发病高峰年龄。长期单纯母乳喂养,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能性大。人工喂养食物中缺铁或长期腹泻,有缺铁性贫血的可能,年长儿有消化性溃疡史,因注意失血性贫血。
3、贫血起病,发展和特征性表现,急性白血病。急性再障起病较急,贫血是进行性发展 ;慢性再障。慢性溶血性贫血,起病缓慢,病程长。
4、贫血发生的程度与速度:贫血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并迅速加重者,多因急性溶血和失血有关。贫血程度重者因考虑溶血,钩虫病,失血和再障所致。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常为轻度。
5、贫血伴智力障碍:且四肢震颤,是有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可能,贫血肝脾肿大,反复呼吸道感染者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有可能 ;贫血黄疸脾大血红蛋白尿者多为急性溶血性贫血。
6、是否有引起贫血的慢性疾病:慢性感染 (结核、寄生虫、细菌 )恶性肿瘤,肾和肝过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畸形,息肉,风湿病都可引起贫血,是常见的引发小儿贫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