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依据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依据

1、伏案工作、作者、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前多有慢性颈痛史。

2、眩晕为主要症状,晨起发病多见,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

3、下颈椎活动度减少,上颈椎存在错位和(或)失稳的体征,如棘突、关节突、横突偏凸和压痛,枕下肌群痉挛等。

4、X线摄片检查:颈椎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出现钙化。正位片上可见钩突尖锐、密度增高;椎体倾斜,旋转。斜位片可见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减小。

5、有条件者可进一步作下列检查:颈椎CT扫描可检查横突孔形态、大小、有无孔内骨赘,能正确判定椎动脉横突孔段是否存在压迫因素;脑彩超(TCD)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眩晕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经常眩晕的原因

中医认为眩晕是因“摄生不慎,气血亏损,阴阳失调,或情志所伤,心气郁结,心火暴盛,或因风阳”而损害脑系。

现代医学则认为眩晕可能由疾病引起,比如脑动脉硬化、小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或者是脑部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的脑组织移位、水肿,都可以引起眩晕。此外,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及某些炎症(如脑干脑炎等)也可引发眩晕。

眩晕是一种病症表现。许多疾病发作时,都可能引起眩晕。

通常有以下几类情况:

(l)神经源性眩晕。

神经源性眩晕多是因大脑、小脑及脑干发生了病变,例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眩晕的常见原因)及小脑动脉血栓也容易使患者发生突然性的严重眩晕。此外,偏头痛、植物性神经紊乱也能引发眩晕。

(2)精神性眩晕。

精神性眩晕是指由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癫痫等精神疾病引起的眩晕。

(3)眼源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多由屈光不正、视力疲劳、眼外伤等眼疾引发,症状一般比较轻。此外,如果车辆高速行驶时,向外看那些同样高速“后退”的树木、建筑物,就会出现眩晕,但是闭上眼睛,就可以缓解。

(4)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就是引发严重眩晕的常见原因。此外,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堵塞、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船、晕车等)也会有类似表现。

(5)颈源性眩晕。

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部动脉会受到压迫,因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以致出现眩晕,这种情况多发于颈部活动幅度较大的时候。此外,颈肌不平、肥大性颈股关节炎,也能引起眩晕。

(6)全身性疾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眩晕,但大多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比如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低血压、糖尿病、尿毒症、心动过速或过缓、主动脉瓣狭窄、代谢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高度贫血、低血糖、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

(7)外源性眩晕。

外源性眩晕分为:药物性眩晕(比如某些患者在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奎宁、水杨酸和苯妥英钠及某些降压药后感到眩晕)、化学物质中毒(比如一氧化碳、药物、酒精等引起的眩晕)、脑外伤、脑震荡及其后遗症。

眩晕分类

(l)神经源性眩晕。

神经源性眩晕多是因大脑、小脑及脑干发生了病变,例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老年人眩晕的常见原因)及小脑动脉血栓也容易使患者发生突然性的严重眩晕。此外,偏头痛、植物性神经紊乱也能引发眩晕。

(2)精神性眩晕。

精神性眩晕是指由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癫痫等精神疾病引起的眩晕。

(3)眼源性眩晕。

眼源性眩晕多由屈光不正、视力疲劳、眼外伤等眼疾引发,症状一般比较轻。此外,如果车辆高速行驶时,向外看那些同样高速“后退”的树木、建筑物,就会出现眩晕,但是闭上眼睛,就可以缓解。

(4)耳源性眩晕。

耳源性眩晕是由耳部疾病引起的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就是引发严重眩晕的常见原因。此外,前庭神经元炎、内听动脉堵塞、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晕船、晕车等)也会有类似表现。

(5)颈源性眩晕。

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部动脉会受到压迫,因而引起脑部供血不足,以致出现眩晕,这种情况多发于颈部活动幅度较大的时候。此外,颈肌不平、肥大性颈股关节炎,也能引起眩晕。

(6)全身性疾病。

很多全身性疾病均可导致眩晕,但大多没有天旋地转的感觉。比如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低血压、糖尿病、尿毒症、心动过速或过缓、主动脉瓣狭窄、代谢性疾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高度贫血、低血糖、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

(7)外源性眩晕。

外源性眩晕分为:药物性眩晕(比如某些患者在服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多黏菌素、奎宁、水杨酸和苯妥英钠及某些降压药后感到眩晕)、化学物质中毒(比如一氧化碳、药物、酒精等引起的眩晕)、脑外伤、脑震荡及其后遗症。

青蒿鳖甲汤临床应用

.治疗颈性眩晕73例中,男19例,女54例;均有颈肩拘急疼痛,手臂麻木史,其中最长20年,最短2个月;均有眩晕,其中最长3年,最短4日,2周至2个月者44例;均经X线检查、显示颈椎退变征象;其中21例经脑血流图检查,报告脑供血不良;伴有午后潮热,失眠多梦,烦躁,口干,便秘,舌红脉细数者56例;春夏季发病者52例,秋冬季发病者21例。季发病者52例,秋冬季发病者21例。诊断依据参照威海疗养院陆玖玲所订关于颈性眩晕诊断标准(见《山东医药》1979年8月号)结果:7日内眩晕消失者40例,14日内眩晕消失者11例,14日内眩晕明显减轻者7例;服药14日眩晕仍时重时轻,效果不显者5例,眩晕控制率为93.2%。2.治疗阴虚感冒75例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1-50岁以上;病程1-15日不等。服药1-6剂感冒诸症消失者为治愈;服6剂感冒有所减轻但未根除者为有效;6剂以上感冒诸症毫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结果:治愈5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

耳眩晕的诊断依据

1、突发性眩晕,伴耳鸣、耳聋、耳闷。常以耳鸣为先兆,随之耳聋、眩晕。眩晕多为旋转性,动则更甚,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血压下降,但神志清楚。

2、上述症状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突然消失或逐渐减轻。可一日发作数次或数年乃至终身发作一次。间隙期一般无症状或有听力障碍,多次发作后,间歇期耳聋逐次加重。

3、鼓膜正常。

4、有时可查见自发性眼震,呈水平型,方向不定。

5、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或混合性聋,典型者为上升型曲线,多为一侧性。重振试验阳性,声反射有重振现象。

6、前庭功能检查,早期反应正常或敏感,反复发作后则反应降低,可出现向对侧的优势偏向。

7、发作时甘油试验阳性。

颈源性眩晕的危害有哪些

要判断是否为颈源性眩晕症的话,笔者就介绍以下其诊断依据,它们分别为以下:

1、伏案工作、作者、中老年女性多见,发病前多有慢性颈痛史。

2、眩晕为主要症状,晨起发病多见,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症。

3、下颈椎活动度减少,上颈椎存在错位和(或)失稳的体征,如棘突、关节突、横突偏凸和压痛,枕下肌群痉挛等。

4、X线摄片检查:颈椎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出现钙化。正位片上可见钩突尖锐、密度增高;椎体倾斜,旋转。斜位片可见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减小。

眩晕的性质可为旋转性、浮动性、移动性、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摇晃感、倾斜感等。可伴有单侧或双侧耳鸣和听力下降,视力障碍可表现为一过性黑蒙或视野缺损。不是因为影响了大脑后动脉的血液供应而导致共济失调,不表现为躯体和步态的平衡失调,闭目难立征阳性。可伴有眼球震颤等头痛主要是后枕部和顶枕部疼痛明显,性质可为跳痛、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眩晕症可能有生命危险,最危险的是神经科疾病引起的眩晕,因为眩晕也可能是脑中风的表现或脑中风的先兆。有些眩晕,特别是老年人的眩晕,确确实实可能是脑中风的表现。中老年人多少都有颈椎病,加上动脉硬化,很容易引起脑干、小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因此出现眩晕。而脑干、小脑梗塞都是可能危及生命的。因此,建议中老年人眩晕首先选择看神经内科。

以上就是部分知识的讲述,另外,患者最好根据自身状况,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脑血管性眩晕症

脑血管性眩晕

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脑肿瘤性眩晕

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颈源性眩晕

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

如内分泌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治疗眼科疾病,在原发病恢复的基础上,眩晕可以自然缓解。

神经官能性眩晕

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病人的焦虑不安情绪

医生提醒

以上的几种治疗方法以及用药仅仅只能做为参考,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症状还需要到医院就医,或者通过电话咨询专业的人士,用药一般采用清 心 调 神 剂配合心理疏导才能彻底治愈,切不可自行增减用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内耳眩晕容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伴眩晕症的各种常见全身性疾病:

1、脑血管性眩晕:

突然发生剧烈旋转性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10-20天后逐渐减轻,多伴有耳鸣、耳聋,而神志清晰。

2、脑肿瘤性眩晕:

早期常出现轻度眩晕,可呈摇摆感、不稳感,而旋转性眩晕少见,常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

3、颈源性眩晕:

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眩晕,伴头昏、晃动、站立不稳、沉浮感等多种感觉。眩晕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颈神经根压迫症状,即手臂发麻、无力,持物不自主坠落。半数以上可伴有耳鸣,62-84%患者有头痛,多局限在顶枕部,常呈发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晕:

非运动错觉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用眼过度时加重,闭眼休息后减轻。眩晕持续时间较短,睁眼看外界运动的物体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常伴有视力模糊、视力减退或复视。视力、眼底、眼肌功能检查常有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表现。

5、心血管性眩晕:

高血压病引起的眩晕通过血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颈动脉窦综合征可以导致发作性眩晕或晕厥。发病诱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颈动脉受压的因素,如急剧转颈、低头、衣领过紧等。

治疗头晕的最快方法是什么

脑血管性眩晕:夏冬季节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应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都容易引发脑血管性眩晕。一旦发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经确诊后可以适当给以扩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药物等。

脑肿瘤性眩晕:此类眩晕发病多较缓慢,初期症状较轻,不易发现。对于逐渐出现的轻度眩晕,若伴有单侧耳鸣、耳聋等症状,或其他邻近脑神经受损的体征,如病侧面部麻木及感觉减退、周围性面瘫等,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颈源性眩晕:应注意平时工作学习的体位,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导致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血压不高为什么头晕

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 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 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 1.旋转性眩晕 按其病因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类。 (1)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

眩晕症的原因 眩晕的分类

眩晕分为外周性眩晕和非耳源性眩晕两大类。外周性眩晕亦称耳源性眩晕,主要指内耳前庭感觉器官、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理病所致眩晕。非耳源性眩晕是指除耳部以外的疾病所引起的眩晕,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包括全身各系统、器官,与神经科、脑外科、内科、儿科、眼科等都有密切关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

现在心脏病患者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导致心脏病的因素也有很多。而临床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何诊断依据?所谓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是种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患病率增高。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依据是什么?下面就来看看专家的介绍吧: 1.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他引起肺的结构或功能损害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肥大的疾病。 2.有慢性咳嗽、咯痰症状及肺气肿体征,剑突下有增强的收缩期搏动和(或)三尖瓣区心音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亢进(

诊断颈椎病的依据

体格检查,包括局部是否有压痛点、颈椎活动范围及一些颈椎试验检查。此外,为了定位诊断或鉴别诊断,对感觉、运动、反射等神经系统方面的检查,有时也酌情予以选择。例如:手部和上肢的感觉障碍分布区,与受累颈椎椎节定位有直接关系。因此,通过感觉障碍分界、积度及除痛觉之外其它感觉,如温觉、触觉及深感觉的检查,均有助于诊断。运动检查,主要是进行肌张力、肌力、步态等方面的检查。反射检查,一般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肱桡肌反射等深、浅反射及霍夫曼征等病理反射。 常规的辅助检查。主要为X线检查,可拍摄颈椎正位、侧位、斜

颈椎病患者的正确睡姿

颈椎病的人睡姿怎样好,没有明确的回答,这还需要看从哪个角度讲。右侧卧位有利于减轻心脏负担及肝脏血液流入,有利于食物在胃及肠道中消化,但对于患有颈椎病的人来讲,侧卧并不是最好的睡眠姿势。仰卧睡眠对颈椎的健康最有利,也是很好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原因一、颈椎生理弯曲消失,会出现颈肩部不适。 甚至会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心慌、出汗等症状 在人们的印象中,脊柱应该是笔直的,脊柱的生理弯曲出现以后,会带动和它相连的其他组织也适应这种弯曲,当所有组织都适应了这种弯曲以后,这就成了保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正常形态”,也

治疗眩晕症的中医疗法有哪些呢

一、脑血管性眩晕 老年人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老人的细胞结构是脂肪多而水分少,因此容易造成脱水、血液过度浓稠,影响血液循环,故随时要补充水分。故老人患眩晕病不要使用利尿剂,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容易发生脑血管性眩晕。 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给予眩晕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2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泽泻 12克,坤草15克,地龙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

颈椎病的疾病诊断

辅助检查 颈椎MRI1、颈椎 X 线片:颈椎病X片常表现为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张,椎间隙狭窄,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在颈椎的过伸过屈位片上还可以观察到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2、颈椎CT:可更清晰的观察到颈椎的增生钙化情况,对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 3、颈椎MRI: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常规作为术前影像学检查的证据用以明确手术的节段及切除范围。 4、椎-基底动脉多普勒:用于检测椎动脉血流的情况,也可以观察椎动脉的走行,对于眩晕以主要症状的患者来说鉴别价值较高。

颈椎病诊断的全过程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3)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5)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肘

霉菌性阴道炎有何诊断依据

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依据需要患者认真把握,正确把握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依据才能够帮助大家得出准确的确诊和治疗,那么究竟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呢?接下来就来一起了解一番。 霉菌性阴道炎,系由白色念珠菌感染阴道所引起的炎症。白色念珠菌的传染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外源性传染,是体外霉菌通过洗浴、医疗器械等间接传染,也可能是通过性生活直接传染。 内源性传染,可能因为白色念珠菌平时就寄居在阴道内,遇到适宜的环境,迅速繁殖致病,妊娠、糖尿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妇女多见,以外阴瘙痒、灼痛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白带

经常眩晕的原因以及调理

所谓头晕,是指感觉自身或者外界景物在旋转,身体不平,好像要摔倒。而目眩是指眼花或者眼前发黑,看东西不清楚。因为两种症状总是一齐出现,所以合称为眩晕。 其实,眩晕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由某些常见疾病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病症较轻的,转眼即可消失;严重的则会出现眼前物体长时间旋转不定,以致不能站立,欲摔倒。此外,还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手颤抖、面色苍白等现象。 眩晕是常见病,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生,尤其多发于身体较胖或者较瘦弱的人身上。中年女性及老年人的眩晕发生率也非常高。 在眩晕类型上,中医将其分为气虚肾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