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1、消化道出血。对于护理血小板减少这一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观察记录病人腹痛、恶心、呕吐次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性状。特别注意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神志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通知并配合医师抢救,并做好输血的准备工作。呕血量大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和病人家属,并陪伴在旁,用盆接血,并行之有效时地用纱布擦净口唇。注意使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免因突然呕血被呛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大呕血病人口腔腥嗅,呕血停止后必须给病人漱口,并加强口腔护理,以免引起口腔及肺部并发症。
2、颅内出血。严密观察与颅内出血有关的剧烈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颈项强直、意识障碍等表现,如有,则及时通知医师,头部给予冷敷,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抢救准备,而血小板减少症护理这一问题,大家一定要特别的重视。
3、鼻衄。执行造血系统疾病护理血小板减少常规中有关部分。
血小板减少紫癜护理常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包括了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
(1)一般护理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根据病情具体指导,如有牙龈出血时,食物温度不宜太高,多吃蔬菜、水果,纺织便秘,禁吃坚硬、多刺、辛辣食物,最好提供半流质和饮食。
(2)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1减少活动,血小板过低是应卧床休息,避免一切能造成身体受伤害的因素,如剪短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活硬牙刷刷牙,保持皮肤清洁,穿棉质宽松衣服,避免皮肤受刺激引起出血。2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吲哚美辛、保泰松等。3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有可能引起颅内出血,要积极预防并及时处理。
(3)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损伤出血,注意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监测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要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神智变化,若有烦躁不安、嗜睡、头痛、呕吐、甚至惊厥,颈项抵抗,提示颅内出血。颅内出血时出现呼吸变慢不规则,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合并脑疝。消化道出血时常有腹痛、便血。血尿、腰痛提示肾出血。面色苍白加重,呼吸脉搏增快,出汗、血压下降提示失血性休克。
(4)用药护理1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想病人解释该药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症,易诱发或加重感染。2长春新碱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末梢神经炎。3环磷酰胺可致出血性膀胱炎。4使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以自动配合治疗。5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并观察药物疗效。6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配合医师治疗。
(5)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向病人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治疗及预后;尽量避免病人接触预后不良病人,列举有关好转病例,从而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病人接触,给病人以安全感
血小板减少症的九大护理
1、春、夏之际较易引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防感冒:为此在这时间要留意预防受凉、感冒,以防血小板减少的诱发发作。留意观察病人疼痛的位置、性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时能够遵照医生嘱咐让用消炎止痛药。预防疼痛地方外伤,尽力减少活动以减轻疼痛,促进出血的吸收。
2、休息活动: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已有内脏出血及合并高热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
3、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若伴有贫血应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忌用温补,应以偏凉或性平者为好,多选用蔬菜水果性凉者对止血有利.注意忌油腻,生硬食物并忌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等.消化道出血者酌情改进流食或禁食,以静脉补充营养.
4、预防出血:病 人服装应柔软,宽松。应指导病人学会自我防护,避免外伤引起出血,防摔碰损伤,纠正挖鼻,耳的习惯,不吃硬韧易塞牙的食物,否则剔牙易引发出血。进行医疗 技术操作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或穿刺及各种注射,如必须注射给药时,局部应有效的加压,以免形成局部血肿.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 物。
5、心理:出血症状常使病人恐惧不安,应给予安慰使之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激发或加重出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6、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因此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食品:如果人们的身体属于内热型,那么人们就应该多吃一些清热养阴之品如冰糖炖白木耳、枸杞子蒸肉饼汤等;而人们的体质属于气虚者就需要多进补气摄血之物如花生仁(连衣)、桂圆肉,生吃,或桂圆肉、莲子、人参共煮熟服,以便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
7、人们也不需要过度精神紧张,而是需要做好各方面的预防措施、以及提高自身体质、当自身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之后就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这样可以很好的防范人们的身体受到更多的伤害,同时也在提醒人们多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8、防止感染: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在日常中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多洗澡、勤换衣物,卧室定期消毒,持维室内空气流通,防止感染,也要免得去公共场所,防止一些细菌的感染。
9、静卧休息:如果是处于急性发作期,病人要注意多卧床休息。同时也要加强必要的防护,防止创伤而引发出血,要穿些柔软、宽松的衣物,避免皮肤紫癜的加重。
血小板减少会怎样
1、血小板减少后如果我们没有进行治疗的话,很容易引起皮肤粘膜出血。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有:鼻粘膜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泌尿生殖道出血等。
2、身体的多个部位会出现瘀斑,该病症主要发生于人体的腿部。若是进行手术治疗的话,在手术后很容易出现大出血的症状。
3、血小板减少病症若是不能及时治愈的话,还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内出血。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另外,该病症若是长期不能治愈的话,还会引起粘膜渗血,进而出现便血、血尿、吐血等症状表现。
4、患者会出现心肌渗血的症状,这也是血小板减少危害之一。以至于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或者是脑出血的症状表现。严重时,还会导致亦昏迷或死亡。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过早老化、黑色素沉着、各脏腑功能低下而早衰的现象。
关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原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轻、中度血小板减少可无出血表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常有皮肤、黏膜瘀点、紫癜、瘀斑、鼻出血、口腔血疱等。严重者会发生颅内出血,是主要死亡原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治疗过后的护理方面,只要正确的饮食,就能对病情的康复有帮助,具体的来说药要按时吃,饭也是要正确的吃,不该吃的不张嘴,该吃的再难吃也要吃,为了自己的身体。另外患者要特别注意的是,饮食只能辅助性的治疗疾病,要想真正治疗好疾病,还是要选择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法,才能将疾病彻底治疗好,大多数患者都会选择中医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1、会引起胃肠道大量出血
和中枢神经内出血可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若长期不愈,就会引起粘膜渗血致便血,尿血,呕血等,甚至心脏粘膜出血。
2、引发内脏出血
血小板太低时就会引发内脏的出血,像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威胁生命。
3、手术后大出血
因为患者的止血以及凝血功能不全的原因,则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大出血的症状。而且女性月经时候的月经量也变多,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呕血以及便血的症状。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①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用药一段时间后往往食欲增强,需注意饮食适当,不要过食,防止身体过于发胖。用药后,往往出现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等外观的变化,但停药后,会慢慢恢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②防止感染 用激素治疗后可诱发和加重感染,所以病人要采取措施,防止感染。已患感染性疾病者,如结核病等,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同时采取抗感染等治疗措施,或必要时停用激素药。
③应用该药还可引起低钾血症、消化道溃疡和出血、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精神失常等副作用,患有以上疾病者,应慎用或禁用。
④长期、连续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如果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会导致原病复发或加重,还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所以要严格按医生要求按时按量用药。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一)休息活动:急性型或慢性型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血小板明显减少出血倾向严重者或已有内脏出血及合并高热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
(二)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若伴有贫血应选用含铁丰富的食物,忌用温补,应以偏凉或性平者为好,多选用蔬菜水果性凉者对止血有利。注意忌油腻、生硬食物并忌用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等。消化道出血者酌情改进流食或禁食,以静脉补充营养。
(三)心理:出血症状常使病人恐惧不安,应给予安慰使之避免情绪过度紧张而激发或加重出血,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四)预防出血:病人服装应柔软,宽松,避免穿着过紧的衣裤加重皮肤紫癜。应指导病人学会自我防护,避免外伤引起出血,防摔碰损伤,纠正挖鼻,耳的习惯,不吃硬韧易塞牙的食物,否则剔牙易引发出血。进行医疗技术操作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或穿刺及各种注射,如必须注射给药时,局部应有效的加压,以免形成局部血肿。注意禁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阿斯匹林,右旋糖酐等。忌用一切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磺胺类、解热止痛药、奎宁,奎尼丁,氯丙嗪,地高辛等。
(五)观察病情:特别对急性或慢性型发作期的病人随时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颅脑等部位的出血倾向,一旦发生大出血的征象应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做好抢救物资的准备,应有专人护理,定时测量记录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及神志等生命体征,随时做好救治处置的配合。
1.口腔粘膜、舌、齿龈出血: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或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环境的清洁度减少继发感染。齿龈及舌体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后,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2.鼻衄:少量鼻出血用简易止血法,即用干棉球或可醮1:1000肾上腺素后填塞出血侧鼻腔,可同时加冷敷;大量鼻出血在简易止血的同时请五官科专科医师实施止鼻血术,迅速做好物品的准备并协助医师操作,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止鼻血术后,继续观察止血效果及有无再次发生出血。
3.消化道出血:头晕、口渴、恶心等症状常是呕血的先兆;肠鸣音增强,腹胀常是便血的先兆,应注意观察。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应严密观察记录腹胀恶心、呕吐、排便的次数以及呕吐物、大便的颜色和性状。应专人护理,每3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心率一次,同时要注意观察病人尿量,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变化等失血性休克的早期征象,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处置,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工作。病人呕吐时注意使头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呕吐后随时擦净口唇处血迹并漱口,及时清理床边污物,保持整洁。消化道出血量小,无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冷流质饮食,出血量大的应禁食。
4.颅内出血:严密观察颅内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如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或可有大小便失禁,偏瘫和意识障碍应及时报告医师并注意测量、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瞳孔的异常变化。配合医师进行腰椎穿刺行脑脊液压力的监测及脑脊液检验。病人头痛、呕吐和烦躁不安应配合医师积极采用降颅内压措施,但注意禁用吗啡、哌替啶及冬眠灵等药物。如果病人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癫痫发作,应防止病人碰伤和摔伤。将病人衣领腰带松开,用纱布裹金属压舌板放置于病人上下臼齿间,以防咬伤舌。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氧气吸入,按医嘱给予中枢兴奋剂、脱水剂等。对于伴有中枢性高热的病人,体温在39℃以上头部以冰帽冷敷,同时也可将冰袋放于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病人因出血倾向严重不要用酒精擦浴法及针刺法降温
血小板减少食疗
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食。
1.花生衣红枣汁
原料:花生米50g,红枣30g。
用法:将花生米在温水中浸泡半小时,取皮,红枣洗净后温水泡涨,以浸药之水煮花生衣及红枣半小时,加适当红糖。此为1日量,分3次饮汁共吃枣和花生。
功效:该药膳有补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种失血及血虚、肿瘤经放疗、代疗后血象异常等。
2.羊脊骨汤
原料:羊脊骨(连尾)1条,肉苁蓉10g,菟丝子10g,葱、姜、盐适量。
用法:将羊脊骨碎成块;肉苁蓉酒浸一夜,刮去粗皮;菟丝子酒浸3日晒干,捣末,用水适量,放入羊脊与苁蓉,同炖至熟透,调入菟丝子末及调味品。此为1日量,分2次空腹食之。
功效:该药膳有补肾阳、益精血、健脾胃的功效。适用于肾精不足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与血小板减少
人体血液里有一种称为“血小板”的成分,形如圆盘状小体。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血小板是由骨髓中的巨核细胞产生的,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
当人体受到外伤而碰破血管时就要出血,血小板随着血液流出。这时由于破损了的创面组织上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与血小板接触,在1至2秒钟内即可粘附在伤口表面上,随即发生凝集、形成一种白色血栓。这种血栓能初步堵塞血管上的伤口,使出血暂时停止。同时血小板又释放出凝血因子,形成血块而堵住伤口,由此可见,血小板具有帮助止血的功能。
当血小板减少时,特别是少于每立方毫米5万以下时皮肤和粘膜就容易自动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可以因为缺乏某些生成血小板的成分而使血小板产生不足;也可因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化学损伤、放射线或某些药物(如抗菌素、磺胺类)破坏了大量的血小板;使用一些化学物质如苯和某些染发剂,也可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各种血细胞均有减少。
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首选免疫抑制剂(如强的松)控制出血。作用于血小板的药物如利血生、肌苷、氨肽素、三磷酸腺苷、辅酶A、核苷酸等,可促进血小板生成。用于皮肤粘膜出血的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等,可达到止血目的。也可行脾切除术,还可向体内输入血小板,具体治疗方法要由医生根据情况决定。当前使用中药如小蓟、茅根、生地等治疗此病,对于缓解出血,提高血小板数量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最重要的。如,不要滥用药物,特别是抗菌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和某些止痛药如消炎痛、保泰松、阿斯匹林等。防止某些化学毒品或有害因子的影响,防止或减少电解辐射,预防各种感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营养,这些都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预防血小板减少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