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了不肯吃药怎么解决
宝宝生病了不肯吃药怎么解决
1喂药时间:多数药适合饭后1小时服用
每种药的作用和副反应不同,应遵循医嘱或说明书上的建议。大多数药因为有胃肠道反应,所以在饭后1小时喂服比较适合,以防损伤胃黏膜。
如果是小婴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
2喂药的2种姿势:半卧、侧身
不要让宝宝平躺着吃药,很容易被呛着,应该让孩子把头侧向一边。最好将孩子抱在怀里或采取半卧位,上半身稍高,适当固定手脚,再紧贴着嘴角喂药。如果孩子不愿意咽药,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他的两颊,使其吞下。
3大装备:滴管、针管、量杯
很多儿童药品都会配有滴管或量杯,方便家长准确掌握药量。再也不用为“一勺”是多大的勺,一大勺还是一小勺这样的问题担心了。
使用滴管时,要将管口放在婴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之间,按照他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也可以准备一支去掉针头的注射器,使用方法与滴管类似。
如果手边恰好没有滴管或针管,可以用量杯取好剂量的药倒在勺子里,轻轻压住孩子的舌头,待药液咽下后再拿出小勺。
4类剂型:液体、粉末、片剂、胶囊
婴幼儿药物多是液体,但也有粉剂、片剂和胶囊。非液体药物可研磨后,用少量温开水溶化再喂。喂完后,再给孩子喂少量温开水,冲淡口中药味,并帮助药物在胃中溶解。
宝宝不吃药有什么妙招 给药取好听的名字
一般宝宝不肯吃药是因为宝宝对药物抗拒,这个时候你可以给药取好听的名字,比如可以叫做奥特曼能量液、宝宝咖啡、小火车的油等,取名可以根据宝宝喜欢的电视、玩具等来取名,这样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让宝宝愿意吃药。
提高宝宝免疫力这些误区要避免
误区一:过度害怕宝宝生病
有些父母对于宝宝生病这件事是非常焦虑的,认为宝宝不生病才是免疫力好的表现。其实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念。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正是因为和感冒、发烧这些小病作斗争,才一步一步提高免疫力的。如果不是频繁性的生病,那么父母们面对宝宝生病的时候还是顺其自然就好。该吃药吃药,该看医生看医生,别整的神经兮兮的。
误区二:太讲究干净
对于有洁癖的妈妈来说,就希望把宝宝的四周都弄的干干净净。殊不知,这会让宝宝更容易生病。要知道,凡事都不能过犹不及,适当的让宝宝接触病菌,不是件坏事,反而能让他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请记住,千万不要给宝宝打造一个“无菌”环境,这不是爱他,而是切切实实的害了他。
6个月的宝宝添加辅食注意事项
1、辅食的添加应从少量开始,当宝宝愿意吃并能正常消化时再逐渐增多,如宝宝不肯吃,宝妈也不要勉强,可以过2-3天后再尝试喂给Ta吃。
2、每次添加新的辅食后,要密切观察宝宝的消化状况,如发现宝宝有大便异常或其它情况,应暂停喂这种辅食。
3、宝妈为宝宝添加辅食时要注意卫生,尤其是宝宝餐具除了仔细洗刷之外还要每日消毒。
4、宝宝生病或消化不良时,应该延缓增加新的辅食,避免宝宝症状加重。
5、当宝宝的乳牙相继萌出后,面条是宝妈们普遍给宝宝们添加的辅食之一。面条不仅容易吸收还能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但是为宝宝选择一款适合的营养面条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亨氏的宝宝面,由优选100%特制低筋小麦粉制作,十分柔软细滑,容易煮熟,也更利于宝宝消化,亨氏的宝宝面还配有独立的营养伴侣包,科学搭配各种营养素,加到煮熟捞起的面条中,既可以满足宝宝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又可以防止面条煮熟后营养的流失。
6、6个月的宝宝正处于出牙期,这时宝妈不妨给宝宝选择耐磨性强、不易崩断的磨牙棒,它能有效舒缓宝宝长牙的不适感,避免宝宝出现呛咳的危险。此外,磨牙棒除了不能含有人造香料、色素和防腐剂,还应形状科学,适合宝宝的小手抓握哦。
宝宝不肯吃药有什么办法 跟食物一起吃
有时候,宝宝实在是不肯吃药的话,还可以在宝宝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宝宝把食物跟药一起吃,比如可以把巧克力酱跟冲剂一起服用,这样可以掩盖药物的味道,改善药物口味。但是,需要注意,有些食物是不能与药物同食的,要这么做的时候最好是查阅资料或者询问医生。
让宝宝吃药有哪些妙招呢
方法1:从“下颌部”喂药不会呛咳
给孩子喂药,成人都是参照自己吃药的方式———张口、灌药、吞下。但半岁以下的孩子吞咽功能不完善,灌药虽然简单,却难免太急引起呛咳和呕吐,并不是好方法。要让小宝宝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宝宝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将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慢慢喂药,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
方法2:孩子吃药呕吐咋办
孩子小时吞咽功能不好,吃奶都会吐,吃药更是如此。这种呕吐是无意识的,只要是喂药后不久,吐掉的药量都要及时补回,否则达不到药效。但3岁以上的孩子吃药呕吐常常是家长惯的,孩子不愿意吃,吃药就觉得恶心,这个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所以也要从小引导,方法和上面讲的差不多。有的孩子实在不肯吃药,嫌药苦,特别是片剂的药,可以用孩子爱喝的果汁、蜜糖水、葡萄糖水兑着吃,但果汁或糖水的量一定要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量来控制,否则也会失效。牛奶可能和药物起反应,不建议和药物掺在一起。
方法3:鼓励大孩子自己吃药
孩子到了2岁,多半已经学会自己用勺。这时孩子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一旦孩子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譬如孩子小时,不愿意吃药,家长不忍心强迫,想着孩子不吃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和风险性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孩子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孩子当然更加不愿吃药。小孩3至6个月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盐)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影响。
解决宝宝不肯睡觉的方法
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从新生儿期开始就培养孩子一个好的习惯。当然这个习惯的培养,因为每个孩子生出来就不一样,培养的方式、培养的周期和花的耐心也都不一样的,所以不管什么样的孩子,只要从新生儿开始特别科学的或者是跟孩子气质相符合地比较耐心的养育方式,都可以抓住睡眠关键的时刻,能够培养一个好的睡眠规律和睡眠状态,这样实际上对以后省事、省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但是有些孩子,可能在经意不经意间就养成不良的习惯,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睡觉,这个时候就要分析不愿意睡觉的原因。
最常见的原因,在孩子不愿意跟家长分离的时候跟家长分离,孩子有不安全感,觉得我睡觉的时候慢慢就不见了,所以孩子不愿意睡觉。
我们说到别的话题,在妈妈上班的时候一定跟孩子打个招呼,说宝宝,妈妈上班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就哇哇大哭,回来跟孩子打个招呼,觉得妈妈回来了,所以养成习惯,半小时是一回,一天是一回,这样孩子反而有安全感。孩子睡眠的情况下家长偷偷离开,说孩子正好睡觉我走了,早上上半夜一样,这种情况下孩子就没有安全感,所以夜里就不想睡觉,我一睡觉妈妈就不见了。找到这个方式以后,让孩子体会到你离开还会回来的状态,让他感到很安全的状态,他会逐渐接受睡眠。
另外,要有很好的睡前模式,一般有入睡浅睡期,一般在30分钟左右,一般能够自动入睡的孩子是睡眠比较好的孩子,如果没有,我们就给他制造习惯成自然,一个睡前模式。
所以这个模式也就是从小婴儿开始最好用,真正出现很大困难时候再用特别难,只要他感知到这个东西对我不舒服就会拒绝,所以那个点那个尺度,越大的孩子其实尺度越小。小的孩子可能一周、两周、一个月就会养成特别好的习惯,大的孩子可能花几个月的时间养成这个习惯,非常的困难。
所以要一点一点的从早期睡眠规律的时候,就让他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
宝宝生病就医时的注意事项
6个月过后,好像宝宝的病说来就来了,感冒、发烧、咳嗽、腹泻,一不小心就成7肺炎。这是因为宝宝从出生到6个月内,体内储存的来自-体的免疫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各种抗体可以抵御致病菌的侵袭。但是过了6个月,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物质开始减少,而自身体抵抗能力又很低,特别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而生病。那么宝宝生病7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宝宝生病,就要上医院,医生就会对症下药,但是家长在口服药、打针还是输液方面总是存在分歧。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该吃药还是打针。其实,能吃药尽量吃药,实在不得已才考虑打针。口服药物是一种最简单、方便的用药方法,一般的轻度腹泻、感冒等都可以通过口服药解决问题。打针虽然吸收快,但是每次都会增加宝宝的痛苦。另外,经常打针,还有可能引起臀肌萎缩,影响宝宝行走。
静脉输液,可以使药物立即进入血管内,血流循环至全身各处,起效很快,适用于急救或重症病人。但缺点是,如果每天仅输一次,输液在药物滴入时血浓度很高,停止滴入后药物浓度迅速下降。
另外,如果经常输液滥用抗生素,也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破坏和杀死正常有益菌群,降低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1.看清楚药物标签,了解药物用途及用量。因为,宝宝服药是根据体重计算用量的。切勿服用过量,以免发生药物中毒。另外,还要掌握用药次数及天数。
2.喂药水时应首先摇匀,粉状药物要用温开水调匀了,片状的最好先压碎成粉剂再服。
3.喂药时,最好抱起宝宝,防止药物呛入气管内。
4.如果宝宝不愿吃,扶住宝宝的头部,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宝宝的双颊,使宝宝的嘴张开,盛药的小勺紧贴嘴角,压住舌头,当宝宝完全吞咽药液后再把勺子抽出。
宝宝不吃东西是为什么
宝宝总是不吃东西,让很多的妈妈比较的担心焦虑,因为宝宝不吃东西,就意味着无法更好的补充他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就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有的时候甚至更容易造成一些疾病出现,所以希望每一个妈妈们都能够了解,宝宝不吃东西的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1岁左右的孩子,逐渐变为以一日三餐为主,早、晚母乳或奶粉为辅,慢慢过渡到安全断奶。
如果正好在炎夏或者寒冬,可以略向后推迟一、两个月再断,但最晚不要超过15月龄。因天热断会影响孩子食欲,引起腹泻、天冷断容易感冒,春秋两季断奶最好了。另外,宝宝生病时不要断奶。
宝宝一直恋着奶,所以就不肯吃辅食,总想着还有奶可吃,断奶的那几天,先不要给他喂其他辅食,光喂奶粉,等他适应了,再把辅食恢复上去。平时到喂的时候,首先总是给他吃辅食,而不是奶。且喂辅食的时间要比正常喂奶时间稍微早一个小时,这样他刚刚好有点饿了。不要等他饿极了,那时他肯定是吃不进任何东西,而只要吃奶的。
宝宝不肯吃奶粉
可能是宝宝的味觉形成了,分的出母乳和奶粉味道不一样,所以不吃奶粉了,要有耐心慢慢习惯他,时间长了他就会吃的。宝宝已经吃惯了母乳,母乳的味道和适应了妈妈乳头的形状及软硬度,一下子要他吃奶粉就会不习惯,造成不肯吃奶。首先可以到商场买一个仿真的奶嘴,再把母乳用吸奶器吸出来,加到冲泡好的奶粉里,第一次的话可以母乳的量多一点,奶粉的量少一点。
以后可以逐渐减少母乳的量,直到最后完全是奶粉。这样会使宝宝有一个你较好的转变过程。也可以在宝宝两餐母乳之间喂一次奶粉,一般5—7天就能很好的转变过来了。
厌奶的原因
1、母乳宝宝不喜欢吃奶嘴。这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大多数的母乳宝宝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我们满足地喂着宝宝的同时,往往没有料到让他接受奶嘴是这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2、不喜欢奶粉的味道:宝宝虽小,也有自己的主意,有自己的口味,他可能不喜欢这个奶粉的味道。
3、喂奶方式不对:因为奶瓶的角度不当,压到舌头,使宝宝喝不到奶,最好将奶瓶以45度角轻放到宝宝的嘴里。这里的妈妈都是高手,不太会这样。
4、有口腔或其他疾病:偶尔长时间不吃奶粉,或有哭闹、精神不振等,可能身体有问题。
混合喂养的正确方法
第一,首先要进行母乳喂养。六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如果到了宝宝喝奶的时间,首先要给宝宝喝母乳。
第二,加适量奶粉。如果把两边的奶都喝完了,宝宝仍然在哭闹,那么就要给宝宝加奶粉了。
刚开始加半勺到一勺,摸索妈妈的奶量和宝宝的饭量。
第三,逐渐加量。随着宝宝长大,宝宝的饭量也大了,可以逐渐给宝宝加奶粉。当然妈妈的奶也会随着宝宝的吮吸而增加,也要把这些考虑进去。
第四, 睡前可以多喝。六个月以下的宝宝,在睡前可以多喝一点儿奶粉,这样有利于宝宝的睡眠。
第五,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可适量减少奶粉量。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了,所以如果喝母乳够了,就少喝或者不喝奶粉。要像加量的时候一样变变的减量,让宝宝适应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