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 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临床以发热、流涕、结合膜炎、咳嗽、麻疹黏膜斑(可氏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已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有效控制了流行发生。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在潜伏期末2~3天和出疹后5天内,均有传染性。带病毒的飞沫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直接传播入呼吸道,也可污染日用品、玩具、衣服等间接传播。


小儿麻疹的预防与疫苗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3、接种疫苗 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现在国家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为8月龄初始一针,6 岁加强一针。个别省份定为18个月到24月时复种一针。另接种剂量为0.5ml。

4、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

麻疹的危害及防治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严重时可引起死亡。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临床表现有高热、皮疹、眼及呼吸道粘膜发炎,而以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的并发症有腹泻、脑炎等,特别当伴有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中国在1959、1962年有两次规模较大的全国大流行,病死率较高,但自六十年代全国推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发病率大大降低。但麻疹依然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的预防是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管理传染源:对病人应严密隔离,防止其传染给易感人群;流行期间托儿所医|学教育网整理、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2、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

3、保护易感人群:麻疹病毒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提高人群免疫力,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或易感者进行接种。目前我国将含麻疹成分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执行的免疫程序为: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及时并全程接种疫苗对预防麻疹非常重要。

临床上对麻疹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流行时高剂量的维生素A(400,000IU)能明显降低麻疹患者病死率。对症治疗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住房应安静清洁,温度保持20℃左右,光线宜稍暗,按时通风。感冒患者及其他病患者均不宜进入患儿居室。口、鼻、眼和皮肤都要保持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2%硼酸(Boric acid)溶液清洗口腔及眼睛。给予富含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的流质或半流饮食,多给水分。外出、入学、沐浴的时间:热退一周后,当患者饮食、精神、睡眠、活动量都已恢复时才可外出或入学。至于洗澡,可根据天气及居住条件来决定,不致使患儿伤风感冒。

预防麻疹的措施 麻疹的传播途径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其大量纯在以发病初期病人的口、鼻、眼、咽喉的分泌物及痰、尿、血液中。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麻疹病毒可通过病人打喷嚏,咳嗽等途径将病毒排出体外。易感人群吸入后可形成呼吸道感染或者伴随眼结膜感染。此外,麻疹病毒液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生活用品,在短时间短距离内进行传播。


麻疹是什么病 怎样预防麻疹

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现在国家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为8月龄初始一针,6 岁加强一针。个别省份定为18个月到24月时复种一针。另接种剂量为0.5ml。

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


麻疹抗体是什么

麻疹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是因为受到麻疹病毒的感染所致。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患上麻疹,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如果怀孕的妈妈在孕早期得了麻疹,如果体内没有麻疹抗体,病情严重时会引起腹中胎儿流产或严重畸形,影响胎儿的健康发育。为了预防麻疹发病,就需要按照需要提前接种麻疹疫苗,如果疫苗接种成功,就会在体内存在麻疹抗体,对麻疹病毒有免疫作用,预防麻疹病毒对身体的伤害。一般建议准妈妈在怀孕前三个月应抽血检查体内是否具有麻疹抗体,如果没有,就需要接受疫苗注射,并且建议在接种麻疹疫苗后三个月才受孕。

麻疹的预防措施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一)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初种年龄不宜小于8个月,因恐来自母体的抗体中和疫苗病毒,使之失效。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时加强一次。国外主张在15个月时初次接种更为保险,并认为在1岁以内接种者,应于1年后加强一次。疫苗应保存在2~10℃暗处,每次皮下注射0.2ml,1次即可。各年龄剂量相同,于麻疹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最好。易感者在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若应急接种麻疹疫苗,仍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流行时易感者80%接种了疫苗,可于2周内控制流行。接种疫苗后反应轻微,5~14日后可有低热数日,偶见稀疏淡红皮疹。

有发热和急、慢性疾病者,应暂缓自动免疫;有过敏体质、活动性结核、恶性肿瘤、白血病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和先天性免疫缺陷者,不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凡8周内接受过输血或血制品及被动免疫制剂,以及4周内接受其他病毒减毒活疫苗者均应推迟接种,以免影响效果。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血清抗体都有上升,阳性率可达95%~98%,最早于12天血液中即可出现血凝抑制等抗体,1个月时达高峰,抗体效价在1∶16~1∶128。2~6个月后渐降,一般仍维持一定水平。部分接种者4~6年后可全部消失,故复种年龄可在4~6岁时。婴儿主动免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时,可形成无病区。

有些国家将麻疹疫苗与风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其免疫效果。

(二)被动免疫年幼体弱及患病者如接触麻疹病人,5天内进行被动免疫可免于发病,5~9天内进行则仅能减轻病情。可肌注丙种球蛋白(10%)0.2ml/kg,或胎盘球蛋白0.5~1.0ml/kg,或成人血浆20~30ml。被动免疫力仅能维持3~4周,3周后又接触麻疹患者需再注射。

(三)综合预防措施发现麻疹病人应立即作疫情报告,并招待呼吸道隔离至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10天。凡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并根据情况给予自动免疫或被动免疫,接受免疫制剂者,应延长检疫至4周。在麻疹流行期间,应大力宣传患者不出门,医药送上门,易感儿不患门,集体机构加强晨间检查,对可疑者应隔离观察。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麻疹

(一)管理传染源

对病人应严密隔离,对接触者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机构应暂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儿入所。

(二)切断传播途径

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医护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或在空气流通处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易感者。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可在流行前1个月,对未患过麻疹的8个月以上幼儿或易感者皮下注射0.2ml,12天后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2~6个月逐渐下降,但可维持一定水平,免疫力可持续4~6年,反应强烈的可持续10年以上;以后尚需复种。由于注射疫苗后的潜伏期比自然感染潜伏期短(3~11天,多数5~8天),故易感者在接触病人后2天接种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生,若于接触2天后接种,则预防效果下降。但可减轻症状和减少并发症。

对8周内接受过输血、血制品或其它被动免疫制剂者,因其影响疫苗的功效,应推迟接种。有发热、传染病者应暂缓接种。对孕妇、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者、活动性肺结核均应禁忌接种。现在国家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为8月龄初始一针,6岁加强一针。个别省份定为18个月到24月时复种一针。另接种剂量为0.5ml。

2、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0.1~0.2ml/kg,胎盘球蛋白0.5~1.0ml/kg,接触后5天内注射者可防止发病,6~9天内注射者可减轻症状,免疫有效期3周。

相关推荐

传染病及其预防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

识别麻疹加强预防

麻疹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现在麻疹改变了以往冬季流行的规律,成为全年散发的疾病,发病年龄也从5岁以下的婴幼儿转向主要为8个月以内的婴儿及14岁以上的青少年为主,这与麻疹疫苗的接种年龄有关。另外,其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多为轻症,这些都给麻疹的诊断造成了困难。典型麻疹的临床过程可概括为“烧三天,出疹三天,退热三天”。一般根据临床皮疹特点即可作出诊断,确诊需做血清学抗体——麻

麻疹的有效治疗方法 荨麻疹预防措施

1.荨麻疹很难治疗但却很好预防,这与过敏性皮炎差不多,对自己的过敏原进行列表记录,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的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荨麻疹的发作。2.慢性的荨麻疹也能通过体育锻炼,药物预防等来增强自身的抗过敏能力,减少发作的次数。

了解下荨麻疹预防措施

麻疹俗称风疹块、风团,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种因素可导致荨麻疹,其多发于有过敏素质的小孩。引起麻疹的原因很多,现在天气炎热,紫外线较强,有些患者在烈日下过度暴晒而诱发荨麻疹。温度升高,蚊虫活动频繁,人被蚊虫叮咬后,也有可能患上荨麻疹。小孩子食用了鱼、虾、蟹等过敏食物后也可能导致荨麻疹。某些对花粉过敏的人接触花粉后也会患荨麻疹。有些病人因为使用青霉素、血清制品、疫苗等引起过敏反应而导致患上荨麻疹

麻疹的防治措施

麻疹一种顽固且伴有瘙痒形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它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荨麻疹可以防治的,荨麻疹的可疑病因虽然多而复杂,但仔细查找引发因素,禁用致敏药物及短期禁用可疑食物,可以有效的控制荨麻疹的发展的。那么荨麻疹在日常生活应该怎样防治呢?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

预防麻疹措施具体怎样的

1.荨麻疹患者应尽早除去体内感染病灶,如抗感染、除蛔虫等治疗。这属于荨麻疹预防措施之一。2.荨麻疹预防需保持生活规律,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3.对过敏性体质的荨麻疹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药物、植物及化学物品,减少过冷、过热及日晒的刺激。这也主要的对于荨麻疹预防措施。综上上面所描述的就对于荨麻疹预防方式的讲述,相信大家可以从中了解到这方面的荨麻疹的知识,及时

夏季该如何预防麻疹发作

在日常生活中,夏季的天气实在大家难以忍受的,尤其对于皮肤刺激很大,很容易引发荨麻疹的出现。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夏季预防麻疹不同于其它季节,有其不一样的地方,但危害都很严重的。夏季荨麻疹预防要做好的,那么,夏天该如何预防麻疹出现?夏季荨麻疹预防:一、莫贪凉夏季炎热,高温时甚至能超过40℃,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凉下来。包括吹空调、洗冷水澡,大量进食冷

麻疹预防措施有哪些

一、注意饮食荨麻疹的发病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某些食物可能诱因。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可诱发荨麻疹。另外,过于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会降低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残渣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因而产生蛋白胨和多肽,增加人体过敏的机率。二、注意卫生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中要少养猫、狗之类的宠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尘等。对

麻疹能不能吹风 得了荨麻疹可以吹风吗

除了特殊类型的寒冷性荨麻疹,大多数类型的荨麻疹偶尔可以吹风的,但要做好保暖措施。虽然中医上认为荨麻疹感受风邪引起,但主要体现在治疗上加用祛风药为主。大多数荨麻疹患者接触过敏物质引起的,只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偶尔吹吹风没多大问题的,但要做好保暖措施,不能在风中待太久,防止感冒。

预防麻疹的三种介绍

说到麻疹这种疾病可能大家并不陌生,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麻疹一种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多发于儿童身上,所以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这种疾病的日常知识,那么怎样预防麻疹呢?下面我们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以下三点。(1)管理好传染源:由于麻疹患者本病的唯一传染源,因此管理好患者对控制本病的播散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做法:①对处于传染期的麻疹患者应予隔离治疗,有条件者送传染病院,那里隔离严密。若无条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