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都有哪些危险因素
乳腺癌都有哪些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一家族遗传因素乳腺癌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家族集聚性的乳腺癌可分为两种形成机制,一种是由于多种基因的改变而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另一种则是由于某一单一基因突变而发生的遗传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二生殖因素妇女的乳腺在青春期受卵巢激素的作用发育成熟,而乳腺细胞受每月体内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发生生理性的增生改变。这种细胞增殖分裂的形式于妇女绝经时终止。①初潮年龄早:初潮年龄小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率大。②停经年龄晚:停经每推迟一年则患乳腺癌的机率增加3%。③月经周期:20~39 岁期间月经周期短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大。④第一胎足月妊娠年龄:第一次足月妊娠年龄越早,乳腺组织受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突变的机率越小。⑤产次:高产次的妇女患乳腺癌的机率小,即乳腺癌的发病率随产次的增加而降低。⑥哺乳史:长时间母乳喂养可以减少的乳腺癌的危险性。危险因素三营养饮食因素①脂肪与高热量饮食:肥胖者易导致乳腺癌,以60 岁左右的妇女为甚;少年时期高热量饮食使生长发育加速以及月经提前,从而导致经期延长及中年以后体重的增加都最终会增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②酒精:每天饮酒3 次以上的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度增加50%~70%,这可能与饮酒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有关。③纤维素:纤维素对乳腺癌和大肠癌发生都有抑制作用,每日摄入膳食中的纤维素增加到20g,乳腺癌的危险性将降低15%。④微量的营养素:维生素A 类物质对乳腺细胞有保护作用,而黄豆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乳腺癌发生的作用。危险因素四性激素绝经后妇女中患乳腺癌者较健康女性体内总雌激素水平平均高15%~24%。补充外源性雌激素会增加患乳腺癌的机会;绝经后妇女体内雄激素水平与乳腺癌危险性呈正相关性;高水平的催乳素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乳腺癌引起原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
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5大危险因素易致乳腺癌
危险因素一、家族遗传
患有遗传性乳腺癌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轻,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家庭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的家庭中乳腺癌发病率高2—3倍,且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危险因素二、月经因素
月经初潮年龄早于12岁,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初潮17岁者大2.2倍;绝经期晚于50岁者,比45岁后绝经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左右。
危险因素三、流产过多
正常自然流产不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反复人工流产,或18岁以前多次做人工流产者,易引发乳腺疾病,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危险因素四、人工喂养
母乳喂养是预防乳腺癌的最佳天然手段之一,哺乳可使生乳腺癌的危险减少20%至30%。
危险因素五、抑郁情绪
在独身女子、留守女士、公关小姐、退休女工和一些中学教师中,患乳房疾病的较多,乳腺癌发病率也高。由于这些女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悲哀忧伤、苦闷失望、急躁恼怒等抑郁情绪,长期受不良情绪剌激,机体生命节律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进而导致内环境失衡,免疫力下降,可使胸腺生成和释放的胸腺素减少,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对体内突变细胞的监控能力和吞噬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癌肿。
乳腺癌患者早期有哪些症状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
胸部因某种原因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引发乳腺癌的原因哪些比较常见
1、营养饮食:脂肪高热量饮食,饮酒均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2、性激素水平:也是影响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小于20岁的女性发生乳腺癌是十分罕见的,而小于30岁的妇女也不常见此病。从35岁起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这种发病率的增长几乎贯穿妇女一生。在45—50岁之间,增长略微趋向平缓,以后又陡直上升。而外源性的雌激素的摄入将大大增加乳腺癌的发生率,例如:口服含雌激素的药物,丰乳液中的雌激素经皮吸收,以及口服避孕药等。
3、生殖因素:由于乳腺细胞受体内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以及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发生生理性的增生改变,因而乳腺癌的发生与初潮年龄、停经年龄、月经周期、产次和有无哺乳史、婚姻状况有关,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停经晚、月经周期短、产次少、未哺乳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相反则危险性较小。
4、家族史:与乳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早在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级亲属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性更是高达9倍。上海1988—198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为4.5,由此可见,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5、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其他因素还包括放射线、病毒、化学刺激及某些疾病,如糖尿病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欲使乳腺癌对广大妇女健康的威胁降至最低限度,首先要进行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上述病因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方面的措施。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某些是不可避免的。如月经、生育史等,但有许多因素是人为的,通过对饮食方面的调整,如减少过量热量摄入,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减少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甜食等,适量增加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素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的范围内等均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乳腺癌发生的6大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家族中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3倍。乳腺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不少乳腺癌患者呈现家族聚集现象。有乳腺癌家族史妇女应重视乳房自检,或定期复查乳腺彩超。
2.乳房疾病: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等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倍。对于长期存在乳腺疾病患者需积极合理治疗定期随访观察。
3.月经胎产:初次月经年龄早于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而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危险性大大增加;未生育者风险高于生育者,生育晚者风险高于早者(以35岁为界)此外,不哺乳可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哺乳反而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4.药物因素: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青春期长期口服避孕药代替避孕措施,绝经后常年补充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5.饮食因素:高脂肪饮食,长期饮酒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因为脂肪饮食可以改变内分泌环境,会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刺激、进而增加乳腺癌的危险系数。
6.情志因素:这一点虽然缺乏大数据支持,但回顾不少乳腺癌病例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不少患者曾在发病前有严重影响心情事件发生,心态消极,缺少社会心理支持。
乳腺癌发生的六大危险因素 乳腺癌高发的六大危险因素
家族中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 3倍。乳腺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不少乳腺癌患者呈现家族聚集现象。有乳腺癌家族史妇女应重视乳房自检,或定期复查乳腺彩超。
乳腺小叶增生、纤维腺瘤等乳腺疾病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倍。对于长期存在乳腺疾病患者需积极合理治疗定期随访观察。
初次月经年龄早于13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而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危险性大大增加;未生育者风险高于生育者,生育晚者风险高于早者(以35岁为界)此外,不哺乳可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哺乳反而可降低乳腺癌的危险性!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青春期长期口服避孕药代替避孕措施,绝经后常年补充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高脂肪饮食,长期饮酒可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因为脂肪饮食可以改变内分泌环境,会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刺激、进而增加乳腺癌的危险系数。
这一点虽然缺乏大数据支持,但回顾不少乳腺癌病例确实有这方面的因素,不少患者曾在发病前有严重影响心情事件发生,心态消极,缺少社会心理支持。
到底什么原因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大家看完以后应该有所了解,希望大家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会导致乳腺癌的原因
1、家族遗传因素与既往病史。有乳腺癌家庭史, 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具有高度的发病危险性。乳腺癌有遗传性的和非遗传性的,一般在绝经期后发生的单侧乳腺癌是非遗传性的,而绝经期前发生的双侧乳腺癌则常是遗传性的。
2、内源性激素
2.1月经。月经的变化主要是与内源性激素的暴露有关,反映体内激素分泌的不规律,而增加了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初潮反映乳腺暴露于雌激素的开始,闭经则是暴露的结束,行经年龄延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大。总之,乳腺上皮细胞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愈长,暴露密度越高,强度越大,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
2.2婚育与哺乳。结婚年龄迟、未生育、初潮与初产间隔长、首孕年龄晚、生育胎数少均为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
2.3流产。有研究证明人工流产可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但作用强度不高。近年召开的国际癌症预防和检测大会上有报告:流产对乳腺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2.4体重与肥胖。对于绝经前乳腺癌和绝经后乳腺癌,体重及肥胖对癌症危险性的影响机制均与雌激素活性有关。绝经前体重增加与乳腺癌危险性成负相关。
3、 外源性激素
3.1口服避孕药
3.2 激素替代疗法
4、 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5 、社会环境因素
长期精神创伤、压抑、可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可能因为精神创伤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失调,削弱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都市年轻女性面临社会激烈的竞争,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紧张状态,导致情绪的不稳定。这些精神因素与不良生活工作方式共同作用对乳房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解读乳腺癌的病因有哪些
一、社会因素:
乳腺癌发病率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工业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而生育率却存在与此相反的趋势。据武汉肿瘤医院的专家指出,有据研究表明,豆类中的植物雌激素有助于预防乳腺癌,另外,规律的运动可减少绝经前乳腺癌发生,运动可减少月经来潮期,减少月经周期次数。
二、遗传因素:
10%-15%乳腺癌有家族史。据了解,有一级亲属乳腺癌病史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高出其他妇女的2~3倍。若直系亲属有两个人患乳腺癌或一个人患双侧乳腺癌或患病年龄40岁以前,危险性更高。
三、内源性和外源性激素的影响
雌激素负责乳腺导管的延长和分支,而孕激素对小叶的产生和成熟是必须的。妊娠期高水平的循环激素导致末端导管小叶单位分化,这种分化有利于预防乳腺癌。乳腺癌已确定的可重复危险因素有早龄初潮(11岁或更早),较晚的初次全程妊娠年,!未育者!较晚的绝经末期年龄(55岁以后),经产妇较低的产次。30岁以后妊娠者乳腺癌危险要比20岁妊娠者高。产次对40-54岁的的妇女有较强的保护效果,对20-39岁的妇女无保护作用;而且,年轻的经产妇女比不育妇女,有更高的乳腺癌危险性:年龄>40岁的妇女,未育妇女乳腺癌危险性大于经产妇,绝经前妇女!较长的哺乳期可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另外,专家还指出,口服避孕药,年轻的妇女比年老的妇女有更高的乳腺癌危险性。长期应用激素替代疗法也增加乳腺癌的危险,加用孕激素并不能使危险性消失。已患乳腺癌后!口服雌激素拮抗剂三苯氧胺有助于预防健侧乳房发生乳腺癌。
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原因
1、激素分泌紊乱
乳腺癌属于一种激素依耐性肿瘤,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是乳腺癌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包括内源性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可以使乳腺导管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而发生癌变,或服用雌激素或含雌激素的补品亦可诱发乳腺肿瘤。
2、没有生育、少哺乳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证明,没有生育或生育了而很少哺乳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要比多次哺乳、哺乳时间长的妇女多。
3、一些乳腺慢性疾病
目前认为纤维囊性乳腺病,是一种癌前期病变,容易转变成为乳腺癌。
4、遗传因素
乳腺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流行病学调查发现,s%~10%的乳腺癌是家族性的。如有一位近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增加1.5~3倍;如有两位近亲患乳腺癌,则患病的危险性将增加7倍。发病的年龄越轻,亲属中患乳腺癌的危险越大。
5、不良生活方式
精神抑郁、长期吸烟、不爱运动及身体肥胖、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等是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6、某些职业和环境因素
人体暴露于辐射中,特别是孩童时期接触过辐射会增加成人阶段的患乳癌概率。尤具因为早期癌症而接受胸部照射的女孩子,患乳癌的风险更高。总之,乳腺癌是一种多原因、多阶段和多次突变所致的慢性疾病,绝不仅仅是某单一内在因素(如遗传基因缺陷等)或某单一外在因素(如致癌因素等)单独引起,而是多种因素交替、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
引起乳腺癌的病因具体有哪些
1、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闭经过迟(大于55岁),初产年龄大于30岁;不结婚、不生育、分娩后不哺乳,过多过频的人工流产及分娩,都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2、乳腺良性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瘤患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群的2倍。
3、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之遗传因素。妇女有直系家属患乳腺癌者,特别是患者之母或姐妹曾患乳腺癌,其患乳腺癌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4、内分泌紊乱有研究认为长期应用雌激素或避孕药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5、乳腺癌发病的因素之饮食因素。饮食因素及肥胖过多进食脂肪饮食,可以改变内分泌环境,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及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体重增加被认为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预防乳腺癌6种措施让你保持健康
1、好睡眠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绝经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是睡眠时间充足妇女的两倍。
2、减体重
肥胖会导致乳腺癌复发危险增加30%,死亡危险增加50%。研究者分析指出,脂肪组织会提高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增加乳腺癌危险。脂肪还会提高刺激肿瘤生长的胰岛素水平。
3、吃菜花
吃菜花、卷心菜、西兰花等蔬菜较多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及复发率可分别降低62%和35%。这类蔬菜中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及多酚能起到关键的抗癌作用。
4、少喝酒
研究发现,每天两杯酒会导致乳腺癌危险增加21%,常喝酒还会导致复发率增加19%。饮酒会提高绝经妇女雌激素水平,增加乳腺癌风险。
5、勤活动
每周散步、种菜、种花、干家务等活动10~19小时,乳腺癌危险可降低30%。
6、良好的生活方式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好生活节奏,保持心情舒畅。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据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
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造成乳腺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
卵巢癌病因
卵巢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遗传和家庭因素、环境和内分泌影响等,在致病因素中最受重视,本文中主要为您介绍卵巢癌的遗传和家庭因素。
遗传和家庭因素:
在卵巢癌的所有发病危险因素中,卵巢癌家族史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卵巢癌的家族性聚集与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与遗传有关的卵巢癌只占少数,不足5%。与遗传相关的卵巢癌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遗传性位点特异性肉芽肿综合征:当一个家族中有两个直系亲属患卵巢癌,与其相关的直系亲属患卵巢癌的风险将超过50%,遗传性卵巢癌妇女的发病率要比一般妇女年轻10岁。
②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综合征:有遗传性乳腺癌倾向的家族中,乳腺癌患者本人或其一、二级血亲中有两个以上患卵巢癌属此征。
③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表现为家族性结肠癌或合并有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以及其他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多种腺癌,有此综合征妇女比一般人群患卵巢癌的至少高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