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
心肌炎后遗症病因分两个方面:1,病毒感染心肌后,心肌免疫系统激活,由于自身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变态反应不断持续损伤正常心肌;2,病毒感染后导致心肌严重损伤,心肌出现严重纤维化组织.
由于患心肌炎后累及心脏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体现多方面,如:长期早博(房性早博,室性早博),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肌缺血等等,轻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重者表现为心悸,胸闷且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其治疗小儿和成人又有不同.
儿童多见气阴两虚,虚火扰心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动则汗出,神疲乏力,反复感冒,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各种类型的早搏,舌质红,舌尖有红点,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数或结代.中医治疗应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成人多见脏腑失调,可分为两型即心脾亏虚,心神不宁兼瘀血阻络证和心脉瘀阻证,前者表现为心悸怔仲,偶或心前区疼痛,唇甲发绀,乏力,头晕,自汗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细涩或结代.治宜益气养血,佐以活血通络;后者表现为面色暗滞,口唇发青,胸中刺痛,心悸怔仲,乏力盗汗,胸中窒闷,心脏扩大,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或弦细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养血通脉
病毒性心肌炎有何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青少年和壮年,病程小于半年为急性期,2年内为迁延期,大于2年则属慢性期,成人预后好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恢复,不过高达20%的患者出现遗留永久性心脏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疾病,其实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原理感冒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心肌纤维,病毒随即会在心肌细胞内膜繁殖复制,引起患者心肌细胞出现溶解,坏死、水肿等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呕吐,以及心慌、胸闷、乏力等,不治疗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导致出现后遗症。
心脏早搏是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的,通常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没有得到正规治疗导致出现的后遗症,往往在下次感冒后出现早搏会复发的情况,当然若早搏只偶然发作不做处理不会影响健康,患者不必恐惧或担忧,若是频发早搏应该适当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这样子早搏症状会可消失,症状会逐渐减轻。
心肌缺血也是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由于患者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减少,此时心肌能量代谢出现异常,出现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病理状态。一旦出现心肌缺血这种后遗症危害是很大的,要及时的就医治疗。
心肌炎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而引起。正因为感冒十分常见,而且绝大多数患者经数天至两周可以自愈,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实,感冒有时也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特别是感冒可能为其它疾病的前驱症状。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约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此时如去医院检查,可能发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验血可有血沉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
由于目前技术条件限制,现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透视与酶学检查。病毒性心肌炎多数病人除了胸闷、心悸等心脏症状外,常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易出汗、头昏、轻度活动即感气急;少数重症的病人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则引起猝死。
因此,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出现心悸、胸痛、胸闷、气急、疲乏、头晕等不适症状的人,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万不能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各种抗病药物的疗效都不肯定,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不过中药治疗心肌炎疗效较好,不妨一试。
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治疗是休息。动物实验证明,让小白鼠病毒感染后引起心肌炎,如果驱使它不停歇地活动,结果几乎无一幸免死亡;而如果给予休息,则大多数可以继续生存。由此可见,休息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很重要。如果急性期没有很好休息,有的可遗留下过早搏动等后遗症,少数人可迁延为慢性心肌病。所以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必须引起警惕,应尽早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切莫当作一般感冒而掉以轻心。为预防病毒感染,降低心肌炎的发生率,应重视体格锻炼,增加心肌抵抗致病因素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特别要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C。
远离心肌炎
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人都以为感冒是小病,很不以为常。专家表示,感冒的危害很大,感冒可诱发心肌炎,尤其是冬季病毒性感冒,要注意预防病毒性感冒诱发心肌炎。
冬季感冒可导致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可由感冒引起,一般在感冒后1~3周发生。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直接作用或人体免疫反应过度所致,以后者为主。一方面,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进入心肌,对心肌造成直接损害。另一方面,病毒进入机体后,在1~3周与心肌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对心肌造成损害。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有轻有重。大部分患者症状很轻,一般觉察不出来,但有少部分后果非常严重。较轻的症状通常是感冒后感到乏力、恶心、头晕、胸闷。严重者则会出现胸痛、气促、血压低、休克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可引发猝死。
预防心肌炎的方法
1、预防感染
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病毒引起的,防止病毒的侵入十分重要,特别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对于容易得感冒的朋友,在日常要注意营养,避免过劳,要有适当的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另外,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应注意防寒保暖。在感冒流行期间应戴口罩,避免去人口拥挤的公共场所活动,预防心肌炎。
2、体育锻炼
在恢复期时,患者可根据自己的体力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保健操、气功等,可早日康复及避免后遗症。心肌炎后遗症只要没有严重心律失常,可参加一般性的体育锻炼,如慢跑、跳舞、太极拳等,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有助于康复。
3、适当休息
如果是急性发作期,要卧床休息2-4周,急性期后仍应休息2至3个月。严重心肌炎伴心界扩大,就需要休息6-12个月,直到症状消失,心界恢复正常。而心肌炎后遗症者,可尽量与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工作,但不宜长时间看书、工作、熬夜,预防心肌炎。
4、劳逸结合
如预防心肌炎,专家表示,应避免情绪突然激动或体力活动过度而引起身体疲劳,使机体免疫抗病能力降低。
5、饮食调摄
在饮食方面,适宜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吃葡萄糖、蔬菜、水果;但切忌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熏烤、煎炸食物。另外,不能抽烟喝酒,因为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促进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影响心肌供血,饮酒会造成血管功能失调,故应戒烟忌酒,预防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会不会遗传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的病毒导致的炎症改变,因此不会遗传。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因为病毒直接作用或者是病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恢复预后较好,这种病人可能会没有明显的后遗症。同时一般与遗传没有相关性。
得过心肌炎不能终生免疫
得过心肌炎不能终生免疫
不少人认为,得过病毒性心肌炎就会在心脏上留下“疤痕”。对此,陈瑞珍主任表示,绝大多数得了心肌炎的人都可自愈,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但得过心肌炎并不代表以后再也不会得心肌炎了。
如果以前曾被诊断为心肌炎,且迁延不愈,常有早搏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影响心脏功能,走两步就心慌、胸闷,就要引起重视。建议经常随访,警惕有往心肌病发展的倾向。
感冒后胸闷、心悸别太紧张
还有不少人很紧张,认为感冒后有点胸闷、心悸就是心肌炎。对此,陈瑞珍主任表示,一方面对此类症状要重视,另一方面不必过分担忧。感冒后心脏稍有不适,最好到医院诊断有没有得心肌炎的可能性。有时候只是一过性的病毒感染引起心肌反应,实际上并未对心肌细胞造成影响。也就是说,并未发展到心肌炎的地步。
【特别提醒】
心肌炎病人在急性期应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饱餐、过食辛辣及肥甘厚味等。否则,在上述情况下容易加重心肌负担、加重病情,出现心律失常。
早搏不是心肌炎特有症状
在心肌炎中,以病毒性心肌炎最为常见。约80%左右的患者伴有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但并非所有不明原因的早搏都能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只有当早搏经治疗后已基本消失,又反复发作,且患者有明显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时,才能考虑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后遗症。
此外,早搏也不是心肌炎所特有,更不能说过早搏动都是心肌炎后遗症。各种心脏疾病都可出现早搏。出现早搏也不一定就有心脏病,比如: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劳累、过量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都有可能出现早搏。一般而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大多数是良性的。如首次发现早搏,又有不适感觉,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诊断。
【典型问题摘录】
冠心病会遗传吗答:冠心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性。父母之一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2倍;父母均患冠心病者,其子女患病率为双亲正常者的4倍;若双亲在年轻时均患冠心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庭。高血压手脚抖动为何因答:首先要先排除是否有精神因素在里面;另外,病人是否有高血脂。如果血脂高,必须先降血脂,使血压稳定。平时注意休息,低盐饮食。心绞痛无先兆性发作何因
答:心绞痛经常和劳累有关,因此常可找到诱因。发病没有先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心前区疼痛,建议检查一下心脏以外的脏器,比如:肺、食道、胃、胆囊或胰腺。
年轻人感冒后胸闷气急需警惕心肌炎
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由多种病毒感染而引起。正因为感冒十分常见,而且绝大多数患者经数天至两周可以自愈,所以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感冒后胸闷 要警惕
其实,感冒有时也可以发生许多并发症,特别是感冒可能为其它疾病的前驱症状。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刚发病时仅表现为一般感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约1~3周后才出现胸闷、心悸、胸痛等不适,此时如去医院检查,可能发现有心脏扩大,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损害,验血可有血沉升高、谷草转氨酶活性升高。
由于目前技术条件限制,现在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透视与酶学检查。病毒性心肌炎多数病人除了胸闷、心悸等心脏症状外,常伴有明显的全身乏力、易出汗、头昏、轻度活动即感气急;少数重症的病人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则引起猝死。
因此,凡在感冒后短期内出现心悸、胸痛、胸闷、气急、疲乏、头晕等不适症状的人,即应警惕发生心肌炎的可能,万不能掉以轻心,需及早找医生诊治。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各种抗病药物的疗效都不肯定,一般采用对症治疗。不过中药治疗心肌炎疗效较好,不妨一试。
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治疗是休息。动物实验证明,让小白鼠病毒感染后引起心肌炎,如果驱使它不停歇地活动,结果几乎无一幸免死亡;而如果给予休息,则大多数可以继续生存。由此可见,休息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很重要。如果急性期没有很好休息,有的可遗留下过早搏动等后遗症,少数人可迁延为慢性心肌病。所以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必须引起警惕,应尽早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切莫当作一般感冒而掉以轻心。为预防病毒感染,降低心肌炎的发生率,应重视体格锻炼,增加心肌抵抗致病因素的能力。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营养,保证足够的维生素,特别要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C。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有发热,心肌酶高,初步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 (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警惕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小儿为多,近年来发现成人发病率有渐趋增高之势。很多人患病后由于忽略了及时、正确治疗,以及合理休息,造成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由于本病为病毒性疾病,目前无特效疗法,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以致经久不愈,给患者的生活以及精神带来极大的痛苦。
心肌炎后遗症病因分两个方面:1、病毒感染心肌后,心肌免疫系统激活,由于自身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变态反应不断持续损伤正常心肌;2、病毒感染后导致心肌严重损伤,心肌出现严重纤维化组织。
由于患心肌炎后累及心脏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体现多方面,如:长期早博(房性早博、室性早博)、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肌缺血等等,轻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重者表现为心悸,胸闷且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儿童多见气阴两虚,虚火扰心证,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动则汗出,神疲乏力,反复感冒,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各种类型的早搏,舌质红,舌尖有红点,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数或结代。中医治疗应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成人多见脏腑失调,可分为两型即心脾亏虚、心神不宁兼瘀血阻络证和心脉瘀阻证,前者表现为心悸怔仲,偶或心前区疼痛,唇甲发绀,乏力,头晕,自汗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细涩或结代。治宜益气养血,佐以活血通络;后者表现为面色暗滞,口唇发青,胸中刺痛,心悸怔仲,乏力盗汗,胸中窒闷,心脏扩大,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或弦细或结代。治宜活血化瘀,养血通脉。
目前针对心肌炎后遗症治疗常规治疗领域仍以营养心肌类治疗为主,比如:ATP、肌苷、VC、辅酶Q10、等等,心肌炎后遗症治疗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心律失常,常规心肌炎后遗症治疗最常用方法是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对症治疗,比如心律平、慢心律、胺碘酮等。
锌硒对心脏的保护: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心脏影响颇大。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能保护细胞不受或者少受自由基的损害。锌本身能直接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稳定细胞膜结构,对心肌炎造成的心肌细胞的损害进行修复。
硒为人体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缺乏此酶,细胞代谢受阻。缺硒导致心肌内线粒体氧自由基增加,细胞脂质过氧化物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下降,机体抗氧能力差,心肌细胞进一步受到破坏。由此可见,微量元素锌、硒对心脏有极大的保护作用。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在保护心肌治疗合并应用锌硒宝片,与单纯用保护心肌治疗组想比,疗效显著。锌硒宝片为较好的保健用药,对病毒性心肌炎能起到足够的辅助治疗作用。
春天要防心肌炎: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逐渐减少,风湿性心肌炎发病明显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却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其中以柯萨基病毒B最常见,水痘、EB病毒也可引起。据研究,约有5%病毒感染者感染后可累及心脏心脏发生心肌炎。可为病毒感染后的直接侵袭心肌,也可为病毒感染后的自身免疫反应所致。前者以儿童多见,后者以青少年多见。而春季又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高发季节,应引起人们的警惕。
病初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症状,7-10天后出现胸闷、心悸、极度乏力、易出汗等症状。此时,如做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早搏等心率失常和心肌损害表现。作血沉、心肌酶测定可能升高。2-4周后查柯萨基病毒抗体、抗心肌抗体可为阳性。
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仍持续紧张、过度劳累、从事重体力劳动与剧烈运动,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此外,营养不良也是诱因。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后,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否则可使病情加重,引起严重并发症。
心肌炎后遗症经过中药调理,和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善是可以慢慢痊愈的。
猝死,真的防不胜防
莫轻视感冒、腹泻
心肌炎是常见病,感染性心肌炎常继发于病毒性感冒、腹泻后,根源在于感染了病毒,例如柯萨奇病毒。柯萨奇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刚开始,人会有发烧、喉咙痛、打喷嚏、咳嗽、拉肚子等感冒症状,慢慢地,憋气、胸闷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这就提示病毒已经影响心肌了。心肌炎严重时,就变成重症心肌炎,也就是暴发性心肌炎。若此时仍不重视,要么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而猝死,要么留下慢性扩张性心肌病或慢性心功能衰竭。
暴发性心肌炎来势汹汹
暴发性心肌炎(重症心肌炎)的发生,一是病毒直接作用心肌,导致心肌炎;二是免疫反应,即病毒首先感染人体,在自身免疫的过程中,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细胞进行攻击,产生对心肌的伤害,形成心肌炎。这就是为什么平常看着特别健康、少病少痛的人,却被自己强大的免疫力所伤。
重症心肌炎发病迅速,很多人在心肌炎还未发展为重症心肌炎时并不很重视,对感冒超过2周、持续低烧不重视,待出现胸闷、憋气时才就诊,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心肌炎70%是可以通过治疗治愈的,25%会演变成慢性心肌衰竭,5%的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心肌炎,拖到重症心肌炎时往往已经是心脏功能衰竭、心跳骤停。有数据显示,重症心肌炎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70%~80%,且治疗效果差,容易留下后遗症。最重要的预防方法,就是感冒后注意充分休息。
心律失常是年轻人猝死主因
猝死一般是在基础疾病的情况下被诱发的。当年轻人心脏有基础病(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肌离子通道异常、频发心脏早搏)时,连续看电视、熬夜打游戏或工作等透支体力后,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的情况并不罕见。心律失常晕倒的情况下,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急救,容易发生猝死。虽然有的人先天心肌离子通道异常,但没有过度疲劳等因素的诱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很多年轻人还对感冒、拉肚子不在意,这些“小病”也可能致死。感冒病毒可损心肌,导致心肌水肿,心脏功能下降,出现严重心动过缓而猝死;拉肚子太久也可因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而猝死。因此,如果感冒、腹泻一周后仍在发烧或腹泻不止,并且伴有胸闷、憋气、早搏等症状,必须及时来医院就诊,病后两周还没好,容易继发心肌炎,即使控制,心肌也已永久性的受损,因此,感冒延绵不愈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