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血热发烧推拿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血热发烧推拿
主证:每日辰巳时发烧,遇夜则凉,指纹多红紫。
推拿处方: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运内八卦,推五经,掐十王,掐总筋,清肾水,捞明月,揉斗肘,按弦搓摩,飞经走气。
推拿方解:推虎口三关,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捞名月,飞经走气,乃解肌清热之常法;清肾水,推五经,按弦搓摩,分阴阳,掐十王,可合营卫,调气血,而解血热之证;运内八卦,自离经坤,兑至乾,乃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之治,以成金水相滋之功;佐以清肾水,滋阴凉血,而清解血热;揉斗肘,掐总筋,以解肌腠之热。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骨蒸热发烧推拿
主证:《推拿广意》云:骨蒸热者,乃骨热而蒸,有热无寒,醒后盗汗方止,非皮肤之外烧也,指纹多淡紫。
治则:健脾消积,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推三关,退六腑,运五经,分阴阳,清天河水,捞明月,清肾水,掐总筋,大横纹。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捞明月乃解肌清热之常法;推大横纹,分阴阳,掐总筋,运五经,具通达枢机,调和营卫之功,多用于治寒热往来之候;佐以清肾水,则可解骨蒸劳热之证。
小孩外感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外感风寒发烧推拿方解
本方疏风解表,治疗一切外感风寒发烧症,开天门,揉太阳,推坎宫,运耳后高骨为治外感发烧的主要推拿手法,配拿风池功在疏风解表;清肺经,揉肺俞则宣通肺气。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以巩固疗效。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实热发烧推拿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记云:“实热者,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肚腹结胀。”指纹多红紫。
主则:清热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推大肠,清肾水,运内八卦,推膀胱,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打马过天河,飞经走气,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捞明月,飞经走气,分阴阳,乃开腠发汗,清退实热之常法;清肾水,推膀胱,乃清利下焦湿热之法,以解小便赤涩之候;推大肠,清腑热,以解大便秘结之症;泻五经,运斗肘,运内八卦,以解“口内热,肚腹结胀”诸疾。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
一、开天门100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10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二、推坎宫100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三、运太阳100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200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200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200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发热多半因外感六淫和饮食内伤所致。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邪气从口鼻皮毛侵入,郁闭肺气,人体卫气被扼于里,正邪相争而发热,使用"打马过天河"和"推六腑"配合共同达到清热解毒,发汗解表之功;小儿脾胃功能弱,平时应当“留得三分饥”,适时适量喂养,食积发热的小儿一般有以下前兆:舌苔白厚腻、口臭、烦躁、手足心热、腹部发热、大便干结,若出现食积端倪,家长应尽快选择"揉板门"、"揉天枢"配合"推六腑"进行化积导滞、通腑泄热,小儿发热时注意饮食清淡,进食粥水为宜,忌腥荤、生冷之品。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小儿推拿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又自成体系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早在明代,小儿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学会推拿,就能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能通过推拿的这种方法,尽快的缓解自己孩子的发烧,所以作为家长,要对以上内容有一个了解,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推拿,帮助孩子尽快治疗改善。
小儿内热发烧推拿手法 阴虚内热发烧推拿方解
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外感发烧推拿手法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推拿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推拿方义:清肺经,清天河水宣肺清热,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发汗解表,风热加推脊,清天河水以清热解表。
小儿推拿发烧手法图解 烦热推拿手法
治则:表里双解,清热除烦。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掐十王,运内八卦,揉外劳,分阴阳,退六腑,捞明月,打马过天河,运斗肘。
推拿方义:推三关,退六腑,捞明月,打马过天河,揉外劳宫,乃清热解肌之施;泻五经,分阴阳,运内八卦,乃清热除烦之用;掐十王,运斗肘,乃清热镇惊之治。
小孩发烧推拿哪里 小孩积热发烧推拿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云:积热者,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甚,或恶闻饮食之气,呕吐,恶心,肚腹疼痛。指纹多深紫。
治则:清热解郁,消积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推五经,推脾土,推大肠,泻心火,推三焦,泻肾水,运内八卦,掐总筋,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飞经走气,揉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飞经走气,捞明月,分阴阳乃治小孩发烧之常法;推脾土,运内八卦,乃健脾胃助消化之施;推五经,推大肠,泻肾水,泻心火,推三焦,清脏腑之积热,以解呕吐,恶心之候;掐揉总筋,斗肘,乃解痉除挛之施,以除肚腹疼痛之症。
宝宝咳嗽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对于肺系疾病,对于小孩咳嗽、痰多或者是有咳喘,发热,小孩推拿具有一定的疗效,一般小儿推拿它是需要选穴位,还有经络的,力度也是需要适当的,一般小儿推拿还是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孩的一些症状决定具体的穴位和经络进行推拿,家长不要自己给小孩子做推拿治疗,因为小孩子他的身体是比较娇嫩,如果力度没有控制好,有可能对小孩会有一定的损伤,家长要做推拿还是及时去医院。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风热发烧推拿
主证:《推拿广意》云:烦热者,血气两盛,脏腑实热,表里俱热,烦躁不安,皮肤壮热是也。如手足心热甚者,无心烦也。
治则:疏风解热,佐以清心除烦,润燥通便。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大肠,掐心经,泻肾水,运八卦,掐总筋,清天河水,二龙戏珠,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清天河水,疏散风热;泻大肠,以泻阳明腑实之热,而解便秘;掐心经,泻肾水,清心肾之热;掐总筋,运八卦,二龙戏珠,运斗肘,以解热扰胸膈之心烦。
揉运按摩列缺,合谷,风池,大椎诸穴,名“列缺谷池解表方:,以其疏散风热,发汗解表之功,而为风热感冒之治方。
小儿内热发烧怎么推拿
家长注意到孩子发热,除了观察发热程度,还要了解孩子是否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以便帮助了解小儿发热的原因,并根据发热的原因选择正确的调养方法,一般把发烧分成外感发烧,内热发烧两类,其中内热发烧又包括肺胃实热,阴虚发热等类型,因此推拿时应分型选择推拿手法:
肺胃湿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高热,面赤,烦躁,气喘,不思饮食,渴而欲饮,便秘,溲黄,舌红苔燥,脉数实,指纹深紫。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滞。
推拿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水底捞明月,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天枢,摩腹。
推拿方解:清肺经,清胃经能清肺胃二经实热;清大肠,揉天枢,摩腹以疏调肠腑结滞,通便泄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以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以理气消食。
阴虚内热型发烧推拿手法
主证:午后潮热, 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瘦削,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清天河水,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解:揉二马,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和胃健脾,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加减:自汗盗汗者加揉肾顶;烦躁不安者,加清肝经,清心经。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图解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 开窍、醒神。 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