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老年人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一、主症

子宫下脱,轻者位于阴道口内,重者脱出阴道口外,同时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于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后脱出阴道口,经平卧休息后能自动回收或需用手还纳。少数严重者无法回纳,使病人终日卧床无法行走。脱出后子宫及子宫颈表面因与内裤摩擦而溃烂,使带下增多如脓或夹血水,时有秽臭气。患者感腰腹下坠,腰背酸痛,肛门下坠,大便秘结或大便困难,尿频或排尿困难,癃闭或失禁(咳嗽,大笑,用力均可使腹压增加即有尿出)。

临床根据子宫脱垂程度,分为三度:

第一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第二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第三度:整个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二、病因病机

本病之引起,多因气虚不足,中气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脉虚损不固,致系胞无力,胞宫失摄;或因肾气不足,下元失固;抑或湿热下注所为。究其虚损原因,又常因妇女分娩时用力太过,或过早用力;或分娩时处理不当,以至伤损胞络,又没有得到及时修补或产后便秘,久站,久蹲,劳动过早而调摄失当所致,故《医宗金鉴》明确指出:“妇人阴挺,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用力太过;或因气虚下陷;湿热下注。”由于气虚下陷不能收摄和带脉虚损,而有上腹坠重,腰部酸胀,白带较多。脾气虚弱,中阳不振而有大便溏,小便频数。髓海不足,阴血津液不充,而有头晕耳鸣,阴道干涩,无白带。脾气不足,湿气下陷,郁久生热,则可出现外阴肿痛,黄水淋漓,小便灼而黄,溲时痛,心烦身热,口苦而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证象。

如何避免子宫脱垂的发作

1、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这是与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遭受损伤的机会较大有关。

2、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预防子宫脱垂,在产褥早期产妇应当做简单的康复体操,加强产后锻炼,并逐日增加运动量,以促进盆底组织早日康复。

3、如果属于早期脱垂或症状较轻者:可取平卧位或稍坐一会儿,即可使会阴部恢复常态;也可使用体育疗法,如缩肛运动,一缩一放地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两次。症状重者可做阴道前壁修补术或子宫切除术。

4、做好月经、妊娠、产后及哺乳期的保健工作,产后不宜过早参加体力劳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防止生育过多,过密。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子宫脱垂如何预防

更年期和老年期子宫脱垂的预防:

(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减少精神负担,排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情。

(2)应适当减轻工作,避免参加重体力劳动。

(3)要注意营养,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4)积极防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定期进行全身及妇科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各种常见病。

(5)及早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在除外妇科肿瘤,心血管疾病,乳腺癌,高脂血症和肝胆疾患等全身性疾病时,应及时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它不但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减轻和缓解更年期症状,还可以改善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甚至消失而产生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的生理学基础。

其他生理期的预防:

(1)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是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是预防和减少子宫脱垂的可靠保证。

(2)做好青春期保健:女子在12~18岁之间称为青春期,由于青春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女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的女子,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往往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称无力型体格,这种人通常伴有内脏器官下垂(如肾下垂,胃下垂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腹内压力增加,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做好青春期保健,对保证妇女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注意月经期保健:月经期虽属生育期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加之,受内分泌的影响而盆腔充血,故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都降低,如不注意月经期保健,容易引起妇女各种急慢性疾病,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特别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受到冷的刺激(主要是冷水),容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而导致月经失调,甚至闭经,目前认为,卵巢功能与盆腔支持组织的张力有明显的关系,闭经时,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少,致使盆腔支持组织张力减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加强月经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也有很大的意义。

(4)切实做好孕期保健: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5)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这是与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遭受损伤的机会较大有关,目前认为,第一次分娩时所造成的损伤更是关键,在子宫脱垂患者中,第一胎产后发病者最高,约占30%,因此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是预防子宫脱垂的最重要环节。

(6)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中,妇女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均较大,此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据报道,产褥期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期,多系1个月内参加劳动者,子宫脱垂发生率最高,占全部病例的85%以上,这是由于产褥期子宫及其支托结构因妊娠分娩而造成的生理及病理的改变,尚未得到充分恢复之前,过早参加劳动(包括繁重的家务劳动),容易引起子宫脱垂,因此,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7)切实做好哺乳期保健: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仅占9%以下,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占90%以上,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另外发现,妇女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子宫脱垂切除应该怎么办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为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合并有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发生子宫脱垂的解剖学基础。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此外,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饮食调养法,中医认为,子宫脱垂多由气虚、肾虚所导致,因此饮食疗法对升提子宫有很大帮助。平时应增加营养,多食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物,如鸡、鱼、蛋和肉类,以及山药、扁豆、大枣、莲子等。

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是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是预防和减少子宫脱垂的可靠保证。

女子在12~18岁间称为青春期。由于青春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女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的女子,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往往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称无力型体格。该类人通常伴有内脏器官下垂(如肾下垂、胃下垂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腹内压力增加,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做好青春期保健,对保证妇女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

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是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是预防和减少子宫脱垂的可靠保证。

二、做好青春期保健

女子在12~18岁间称为青春期。由于青春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女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的女子,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往往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称无力型体格。该类人通常伴有内脏器官下垂(如肾下垂、胃下垂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腹内压力增加,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做好青春期保健,对保证妇女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注意月经期保健

月经期虽属生育期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加之,受内分泌的影响而盆腔充血,故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都降低。如不注意月经期保健,容易引起妇女各种急慢性疾病,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特别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受到冷的刺激(主要是冷水),容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而导致月经失调,甚至闭经。闭经时,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少,致使盆腔支持组织张力减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加强月经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也有很大的意义。

四、做好孕期保健

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五、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

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这是与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遭受损伤的机会较大有关。第一次分娩时所造成的损伤更是关键。在子宫脱垂患者中,第一胎产后发病者最高,约占30%。因此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是预防子宫脱垂的最重要环节。

子宫脱垂有什么发病特点

分娩时,过早下迸、 急产、滞产,尤其是困 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产后如不注意保健,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产后如经常仰卧,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向后倾。子宫后倾的结果使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另外,产后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可迫 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向下移位。

要预防子宫脱垂,除了女性要加强青春期、孕期保健外,还要注意做好产褥期保健。产妇从胎盘娩出后, 到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 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另外,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 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切记: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子宫脱垂预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坚持锻炼:女性平时要重视身体锻炼,比如坚持进行肛提肌运动锻炼,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子宫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2、做好青春期保健:女子青春期由于卵巢及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极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产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者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一般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引发子宫脱垂。因此,一定要做好青春期保健,才于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注意月经期保健:女性在月经期间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加上受内分泌的影响而出现盆腔充血,因此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都会降低。倘若不注意月经期保健,容易引发各种急慢性疾病。因此,加强月经期保健,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4、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分娩损伤是导致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尤其是产程愈长导致子宫脱垂的机率就愈高,主要是因为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出现损伤。所以,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的出现,就是预防子宫脱垂的关键环节。

5、做好哺乳期保健:很多产妇在哺乳期出现卵巢功能下降,由于产妇长期哺乳,卵巢功能一直处于低落状态而致使子宫萎缩,从而成为诱发子宫脱垂的原因,所以一定要做好哺乳期保健。

老年女性如何预防子宫脱垂

如今,子宫脱垂的好发人群转向更年期与老年期妇女,较以前发病年龄有所推迟。由于子宫脱垂绝大多数是分娩创伤的结果,因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女性产后若盆底肌或产道被损伤,必须及时修复。子宫脱垂常发生于晚年,这是因为女性年老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同样道理,体质虚弱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的妇女,即使年轻、未婚、未孕亦可发生子宫脱垂。

分娩时,过早下迸、 急产、滞产,尤其是困 的阴道手术产,都有可能使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与筋膜过度伸展或撕裂。产后如不注意保健,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产后如经常仰卧,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向后倾。子宫后倾的结果使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另外,产后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可迫 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向下移位。

要预防子宫脱垂,除了女性要加强青春期、孕期保健外,还要注意做好产褥期保健。产妇从胎盘娩出后, 到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 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妇女的生理变化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另外,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 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切记: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子宫脱垂患者有哪些保健方法

1.做好孕期保健:做好妇女的孕期保健,及时发现并纠正胎位异常,防止发生胎位性难产,也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之一。

2.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愈高,这是与支持子宫的悬吊装置和盆底软组织遭受损伤的机会较大有关。第一次分娩时所造成的损伤更是关键。在子宫脱垂患者中,第一胎产后发病者最高,约占30%。因此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防止产伤,是预防子宫脱垂的最重要环节。

3.做好哺乳期保健: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仅占9%以下,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占90%以上。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另外发现,妇女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4.做好产褥期保健: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中,妇女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均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5.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是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是预防和减少子宫脱垂的可靠保证。

怎样才能有效预防子宫脱垂

一、做好产褥期保健

产妇从胎盘娩出后至生殖器官恢复到非妊娠状态,一般需6~8周,这段恢复过程称产褥期。在产褥期中,妇女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均较大,该期若未引起重视,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认真做好产褥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做好哺乳期保健

哺乳期间卵巢功能下降。尤其产后长期哺乳,可因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子宫的支持结构和悬吊装置松弛无力,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弹性减退,在这种情况下,如遇到增加腹压或体姿用力等外因条件,均可诱发子宫脱垂。哺乳期在1年以内者,子宫脱垂患者仅占9%以下,而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占90%以上。说明哺乳期在1年以上者,子宫脱垂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另外发现,妇女在哺乳期承受腹压后,子宫位置下降较非哺乳期明显,因此,切实做好妇女哺乳期保健,是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三、做好青春期保健

女子在12~18岁间称为青春期。由于青春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女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的女子,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往往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称无力型体格。该类人通常伴有内脏器官下垂(如肾下垂、胃下垂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腹内压力增加,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做好青春期保健,对保证妇女身体健康及正常发育、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注意月经期保健

月经期虽属生育期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加之,受内分泌的影响而盆腔充血,故全身及局部抵抗力都降低。如不注意月经期保健,容易引起妇女各种急慢性疾病,影响妇女身体健康。特别是妇女在月经期间受到冷的刺激(主要是冷水),容易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而导致月经失调,甚至闭经。闭经时,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少,致使盆腔支持组织张力减退,容易发生子宫脱垂,因此,加强月经期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的发生也有很大的意义。

如何预防子宫下垂

1、坚持锻炼

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以防子宫组织过度松弛或过早衰退。

2、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

女性在分娩的过程中也加大了患有不同妇科疾病的危机。而因为分娩损伤导致子宫脱垂,而出现子宫下垂的发病率随之增加。

3、做好哺乳期保健

很多产妇在哺乳期卵巢功能下降,因为产妇长期哺乳,卵巢功能长期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子宫萎缩,这些都是诱发女性出现子宫下垂的原因。

4、及早接受治疗

对于子宫下垂的女性,需要及时的接受一些雌激素来替代治疗,能够有效的帮助改善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甚至消失而产生子宫脱垂现象,这起到很好的预防功效。

5、避免重体力劳动

对于子宫下垂的女性我们一定要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因为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这会大大的加重子宫脱垂的危险。预防子宫脱垂应注意加强劳动保护,生活中还需要适当的减轻工作,避免参加一些重体力劳动。

6、注意营养的摄入

想要很好的保护子宫,预防子宫下垂,我们一定要注意饮食,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摄入一些对子宫有好处的食物,此外平常的生活中,还需要搭配一些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一些身体锻炼,坚持做肛提肌运动锻炼,这些动作能够防止子宫过早衰退。

7、定期全身检查

我们想要预防子宫下垂一定要记得定期做全身检查,这可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这能够积极防治老年性慢支气管炎和习惯性便秘,而定期进行全身和妇科检查,这能够及早的发现和治疗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的各种常见病,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相关推荐

子宫脱垂生活注意

一、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功能从成熟到衰老的一个转变时期,也是从生育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最后消失。因此,妇女在更年期及老年期,一方面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下,使盆底组织及子宫的悬吊装置变得薄弱,张力减退。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妇女的体质也逐渐衰弱,全身的组织张力亦日趋减退。故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容易发生子宫脱垂。所以,做好妇女更年期及老年期的保健,对预防子宫脱垂也是极为重要的。 1、更年期及老年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同时,更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早期子宫脱垂的症状

子宫脱垂的发病原因是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严重损伤、松弛及分娩后子宫的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也有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正常,又加上腹压增加所致。 子宫脱垂的主要表现还有腹下部、阴道、会阴部有下坠感,另有块状物自阴道掉出感,腰背酸痛,劳动后更重。如阴道粘膜脱出阴道口以外,还会因常受摩擦溃烂、分泌物增多出血、组织角化、并发膀胱膨出而出现泌尿道症状。因淤血而造成子宫肥大者还可能出现月经过多。脱垂的子宫凡能还纳者,对性生活和妊娠均无大的障碍。 为防子宫脱垂,主要是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开展新法接生

子宫脱垂会影响怀孕吗

专家说子宫脱垂分为三度,一般I度或II度子宫脱垂患者仍有受孕的可能,严重的子宫脱垂患者则常不孕,这是由于精液不易集存于阴道的后穹窿,以及子宫脱垂患者常并发宫颈肥大及慢性宫颈炎之故。 在妊娠早期,后倾、后屈的子宫可能嵌塞于盆腔内,致使患者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形成急性尿潴留。遇此情况时,可先用手指将宫体推向腹腔,如不能推到腹腔时,必须先行导尿,导尿后用纱布填塞在阴道内将子宫推离盆腔,以后患者即能自行排尿。当子宫体随妊娠的月份逐渐增大,升至腹腔之后,这种现象即不再出现。 在分娩过程中,患者虽可能自然分娩,但发生

子宫轻微脱垂怎么办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的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下降至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阴道外口,中医叫“阴挺”、“阴脱”,俗称“吊茄子”。 产生本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妇女平时体质比较虚弱,盆底肌肉无力,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就可促使子宫位置降低。 得了子宫脱垂,应如何治疗 子宫脱垂这种病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常见病,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应积极治疗。 对于子宫脱垂的治疗,或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分三类:年纪轻,要求生育者,选择保留子宫的手术;如年龄较大,不须生育者,可选择子宫切除术;对于年老体弱者,可采用阴道

如何预防产后子宫脱垂

产生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有急产、滞产和产后过早参加劳动。如急产,即产程从子宫规律收缩到胎儿娩出少于3小时。由于盆底组织和阴道肌肉没有经过渐进的扩张过程,而被突然的强大的胎头的力量压迫撕裂,如不及时修补,就会造成子宫脱垂。滞产也容易发生上述情况,造成子宫脱垂。还有因为产后盆底部比较薄弱,若过早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这样就可能发生阴道壁膨出,甚至发生子宫脱垂。 如果出现子宫脱垂,患者会感到下腹、外阴及阴道有下坠胀感,并可有腰酸背痛,久立或劳动时这种感觉更加严重;若病情继续加重,严重者影响行动。如果子宫脱垂的同时,

子宫脱垂影响生育吗是什么原因

1、关于这个问题,生殖专家指出如果子宫脱垂能还纳者,是不会影响到妊娠的。但是如果子宫脱垂病情严重,是会影响到生育的。一来是因为怀孕会造成子宫脱垂病情加重;二来子宫脱垂也会造成流产或者是早产发生。子宫通常是依靠筋膜、盆底肌和附着于子宫的韧带的支持。假如这些组织出现问题后就会患有子宫脱垂疾病。 2、患有子宫脱垂的女性想要怀孕,一定要咨询妇产科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再就是子宫脱垂者分娩后在产褥期一定要严加养护,避免子宫再度脱垂。所以说,子宫脱垂者如果想要生育是非常麻烦的,建议患者朋友们治愈之后再考虑怀孕的问题。

剖腹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产后子宫脱垂的原因 第一:急产是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即从规律宫缩至胎儿娩出不到3小时。由于盆底组织和阴道肌肉还没有来的及经过逐渐的扩张,就被突然的、强大的胎头压迫并撕裂,又没有及时修补,分娩后盆底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 第二:滞产也可以让产后子宫脱垂,由于胎儿的头对阴道及盆底组织的压迫时间过久,使组织缺血受损,失去了盆底组织的支持,就会造成子宫脱垂。 第三:另外产后便秘,产后咳嗽,持续下蹲动作也会造成产妇产后子宫脱垂,产后下床劳动过早、过重,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脱垂。 知道了产后为什么会子宫脱

子宫脱垂注意什么

1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过度的负重作用及体姿用力是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妇女的劳动保护,是预防和减少子宫脱垂的可靠保证。 2做好青春期保健:由于青春期卵巢及女性生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受外界和内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女子的正常发育和生殖功能发育不良的女子,其肌肉虚弱,韧带张力较差,往往伴有腹壁松弛而无力称无力型体格。这种人通常伴有内脏器官下垂(如肾下垂胃下垂等)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腹内压力增加,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3正确处理分娩各产程:分娩损伤是子宫脱垂的重要病因。产程愈长,子宫脱

该如何预防产后子宫脱垂

收缩到胎儿娩出少于3小时。由于盆底组织和阴道肌肉没有经过渐进的扩张过程,而被突然强大的胎头的力量压迫撕裂,如不及时修补,就会造成子宫脱垂。滞产也容易发生上述情况,造成子宫脱垂。还有因为产后盆底部比较薄弱,若过早参加较重的体力劳动,这样就可能发生阴道壁膨出,甚至发生子宫脱垂。 如果出现子宫脱垂,患者会感到下腹、外阴及阴道有下坠胀感,并可有腰酸背痛,久立或劳动时这种感觉更加严重;若病情继续加重,严重者影响行动。如果子宫脱垂的同时,还伴有膀胱膨胀,往往会有尿频、排尿困难或尿失禁。若子宫脱垂兼有直肠膨出,还可以出

子宫脱垂对怀孕的影响有哪些

在妊娠早期,后倾、后屈的子宫可能嵌塞于盆腔内,致使患者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形成急性尿潴留。遇此情况时,可先用手指将宫体推向腹腔,如不能推到腹腔时,必须先行导尿,导尿后用纱布填塞在阴道内将子宫推离盆腔,以后患者即能自行排尿。当子宫体随妊娠的月份逐渐增大,升至腹腔之后,这种现象即不再出现。 子宫脱垂的女性受孕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子宫脱垂不是很严重,而且处理得当,治疗后仍然是有可能怀孕的,但是妊娠后对分娩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严重的子宫脱垂患者则常常不孕,因此,女性要注意预防子宫脱垂,做好四期避孕,减少人流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