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凝血时间延长
慢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凝血时间延长
由于肝脏是制造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但严重肝病时,可导致凝血因子产生减少,患者可表现出凝血时间延长或者出血偏向。
月经来的时间长是什么原因 全身性疾病
一起呢的经期时间延长的疾病除了上述的一些妇科病以外,还可能是因为慢性贫血、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因为这些疾病会导致女性的管壁脆弱、透通性增加,从而引起月经来的时间延长。
慢性肝炎症状有哪些
如果是慢性活动性肝炎,则既往一般有肝炎史,目前也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倦怠无力、食欲差、腹胀、溏便、肝区痛等面色常晦暗,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劳动力减退。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
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C3、C4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而对于慢性迁延型肝炎,一般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多无黄疸。
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病情延迁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1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轻。 以上就是慢性肝炎的表现症状的介绍,需要提醒的是,慢性肝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检查就诊,病情很可能加重恶化成肝硬化、肝癌,因此慢性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治疗,而为保证治疗效果,最好到专业的肝病专科医院。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的症状
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陌生的,当然对于有患有这类疾病的老年人的家庭来说,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就是一个噩梦,但是噩梦也要了解它才能战胜它。
有接受药物史。急性药物性肝病最为常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热,食欲不振,乏力,恶心,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正常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程度相关。病情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发生死亡。
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肝,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较短(4周以内)。
以胆汁郁积为主的药肝、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肝大伴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ALP升高明显(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μmol/L)胆盐、脂蛋白、GGT及胆固醇升高,而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至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而胆管损伤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
月经八天还没干净正常吗 月经八天了还没干净是怎么回事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常伴月经来潮时严重子宫出血,经期延长。其他慢性贫血、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等,可使血管壁脆弱,通透性增加,而造成出血时间延长。
盆腔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均可导致行经第八天时,仍有褐色分泌物。此外,多数还会伴有经量增多,下腹痛,腰骶坠痛,或白带异常增多或赤带、黄带等症。
黄体萎缩不全、子宫内股息肉、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都会导致子宫出血,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
慢性子宫肥大症因盆腔淤血,卵巢雌激素持续增高,使子宫肌层肥厚,会引起月经过多时间延长,到月经第八天时仍然有经血流出。
宫内节育器放置不当,或时间过长,会刺激子宫出血,导致月经延长,到月经第八天时,仍然有少量褐色经血。
肝病对人的寿命有什么影响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危害很大,但是你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彻底治愈后,对你的寿命是没有影响的。
最常见的是病毒造成的,此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酗酒也可以导致肝炎。各型肝炎的病变主要是在肝脏,都有一些类似的临床表现,可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大多数患者都为40以上者,超过40%患者至少并发一种其他肝外自身免疫病,如甲状腺疾病(桥本甲状腺炎或Graves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硬化等,早期有的患者没有症状,没有症状不等于肝脏没有破坏,多数病人(约70%以上)有症状,如嗜睡或极度疲劳,不适,皮肤瘙痒,关节酸痛,低热,右上腹痛,食欲低下,恶心,便秘,腹胀,无力,体重下降,复发性鼻出血,女性病人还可有月经稀少甚至闭经,体格检查有肝大,脾大,黄疸,腹水,周围性水肿,蜘蛛痣,及皮下出血等,化验检查特点是血中出现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自身抗体,肝功能检查出现转氨酶,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持续升高,丙种球蛋白[GLO]明显增高,血清白蛋白正常或降低,胆红素也可明显增高.如果肝损害严重,肝制造白蛋白减少,使白蛋白降低,制造凝血酶原减少,会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引起出血。
牙龈出血可能是肝炎在作怪
牙龈经常出血,是牙周炎?大多数人会认为牙龈出血和牙周炎有关。其实,牙龈出血也可能和肝炎有关。
清晨刷牙洗脸时,发现牙刷上有血迹。有时候吃较硬的食物,发现咬过的苹果或梨上面有血迹。这种出血现象在慢性肝炎病人中特别普遍,重型肝炎病人的出血现象就更严重,还可能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女病人还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一般出血的肝炎病人,可服用维生素C、K,及其他止血药物。重型肝炎病人大量出血时,会致病情恶化,必须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平时发现牙龈出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经常性牙龈出血有必要去医院检查一下。
肝炎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继而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另外,肝炎病人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也可能导致出血。重型肝炎病人还可能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淤胆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血管性肝炎或胆汁淤积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毛细胆管排泌功能障碍,胆汁不能主动经胆小管排至肠管,却返流至血液中的一种肝炎。淤胆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分类,那么,它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呢?
一、主要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具有三分离特征,即消化道症状轻,ALT上升幅度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不明显与黄疸重呈分离现象。
二、肝肿大、皮肤搔痒、大便发白呈灰白色陶土样,小便颜色深黄,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和尿胆素均为阴性,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血中直接胆红素升高,胆固醇增加,转肽酸及碱性磷酸酶(AKp)明显升高。推荐阅读肝硬化早期的症状有哪些三、黄疸发生前一周左右出现病毒性肝炎特有的黄疸前期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物,全身疲乏,偶见发热等。淤胆型肝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四、黄疸出现后,症状仍继续存在,但相对较急性黄疸型肝炎轻。有的病人甚至无症状,仅表现为重度黄疸。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慢性肝炎症状
一、慢性活动性肝炎:
既往有肝炎史,目前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倦怠无力、食欲差、腹胀、溏便、肝区痛等面色常晦暗,一般健康情况较差,劳动力减退。肝肿大质较硬,伴有触痛及叩击痛,脾多肿大。可出现黄疸、蜘蛛痣、肝掌及明显痤疮。肝功能长期明显异常,ALT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丙种球蛋白及IgG增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自身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可出现阳性反应,循环免疫复合物可增多而补体C3、C4可降低。部分病例出现肝外器官损害,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
二、慢性迁延型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达半年以上,仍有轻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痛等症状,多无黄疸。肝肿大伴有轻度触痛及叩击痛。肝功检查主要是ALT单项增高。病情延迁不愈或反复波动可达1年至数年,但病情一般较轻。
肝炎如何检查
(1)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主要的病因,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丙肝病毒携带者则有8%一32%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自身免疫紊乱时,血中可查到多种自身免疫抗体、高γ球蛋白血症、血沉加快等。多见于青年女性。
(3)酒精: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性慢性肝炎。
(4)药物:很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利福平、甲基多巴、双醋酚丁、磺胺类、醋氨酚、阿司匹林等。
(5)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Wilsun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6)其他: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符合慢性肝炎,病因不明。
2.辅助检查
(1)血清生化指标:轻度者血清转氨酶轻、中度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胆红素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血清蛋白多无异常,血清抗体和免疫球蛋白多正常。中、重度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持续或反复升高,白蛋白合成减少,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GGT和腺苷脱氨酶亦常增高,伴肝内淤胆时ALP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
(2)病原学检查:病毒性慢性肝炎有相应病毒血清学标志阳性结果,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有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如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线粒体抗体(AMA)、肝细胞膜抗体(LSP抗体和抗LMA),但病毒性慢性肝炎偶尔可测到某些自身抗体低浓度升高。
(3)超声检查可供分度参考:轻度: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中度:可见肝内回声增粗,肝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双层征”。
(4)肝穿活检组织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判断肝实质损害及炎症活动程度,估计预后和评价疗效。
经期时间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全身性疾病
一起呢的经期时间延长的疾病除了上述的一些妇科病以外,还可能是因为慢性贫血、慢性肝炎、肝硬化、肾炎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因为这些疾病会导致女性的管壁脆弱、透通性增加,从而引起经期时间延长。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1.急性肝炎
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潜伏期在15~45天之间,平均25天,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 有畏寒、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腹部不适、肝区痛、尿色逐渐加深,本期持续平均5~7天。
(2)黄疸期 热退,巩膜、皮肤黄染,黄疸出现而自觉症状有所好转,肝大伴压痛、叩击痛,部分患者轻度脾大,本期2~6周。
(3)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恢复正常,肝功能逐渐恢复,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低热,体征为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质地中等或充实感,有叩痛,脾大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根据肝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 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者。
(2)中度 症状、体征,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者。肝功能有异常改变。
(3)重度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比例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3.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进展快,黄疸深,肝脏小。起病后10天内,迅速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出血倾向明显并可出现肝臭、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胆固醇低,肝功能明显异常。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在起病10天以后,仍有极度乏力、纳差、重度黄疸(胆红素>171μmol/L)、腹胀并腹腔积液形成,多有明显出血现象,一般肝缩小不突出,肝性脑病多见于后期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显,而总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A/G比例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40%。
(3)慢性重型肝炎 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史,影像学、腹腔镜检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现者,并出现亚急性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改变为慢性重型肝炎。
4.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5.肝炎后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须依靠病理诊断、超声和CT检查等,腹腔镜检查最有参考价值。临床诊断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门脉高压表现,如腹壁及食管静脉曲张,腹腔积液、肝脏缩小,脾大,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增宽,且排除其他原因能引起门脉高压者,依肝炎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肝硬化。
丙肝的临床诊断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临床表现较乙型肝炎轻微,亚临床型感染较多,但慢性化趋势较乙型肝炎严重。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可导致肝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该病对患者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日常发现丙肝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医院诊断,及时治疗。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史
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
2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大,部分病人可出现脾大,少数病人可出现黄疸。部分病人无明显症状,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3实验室检查
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
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2病变程度判定
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西安中关于肝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IV、HB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
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4肝硬化与HCC
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5混合感染
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6肝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
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病人。
3.重型丙型肝炎
1以急性黄疸肝炎起病,高度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皮肤巩膜明显黄染。重度腹胀或腹水。
2胆红素迅速上升,日升高值大于17.0μmol/L或170μmol/L。
3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4意识障碍。
5起病10天以上出现上述表现者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半年以上慢性感染者为慢性重症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一、抽血前的注意事项(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二、抽血后应注意(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三、检验前请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及特殊生理改变。
相关疾病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小儿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病毒性肝炎,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药物性肝炎患者有哪些表现
1.临床表现与损肝药物的种类及引起肝病的机制有关,根据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肝细胞损害中,急性药物性肝炎最为多见,以肝细胞坏死为主时,临床表现酷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的症状常有发热、乏力、纳差、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为正常值的2~30倍),ALP和白蛋白受影响较小,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与肝损严重度相关。病情较轻者,停药后短期能恢复(数周至数月);重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出现进行性黄疸,出血倾向和肝性脑病,常导致死亡。
2.以过敏反应为主的急性药物性肝炎常有发热、皮疹、黄疸、淋巴结肿大,伴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ALP中度升高,药物接触史常较短(4周以内)。
3.以胆汁淤积为主的药物性肝炎,其临床与实验室表现与肝内淤胆、肝外胆道梗阻、急性胆管炎相似,有发热、黄疸、上腹痛、瘙痒、右上腹压痛及肝肿大,药物性肝炎的表现伴血清转氨酶浓度升高。ALP明显升高(2~10倍),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34~500 μmol/L),胆盐、脂蛋白X,GGT及胆固醇升高,而抗线粒体抗体阴性。一般于停药后3月到3年恢复,少数出现胆管消失伴慢性进展性过程。偶有胆管损害为不可逆,进展为肝硬化。
4.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与自身免疫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相似,可以轻到无症状,而重到发生伴肝性脑病的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的生化表现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相同,有血清转氨酶、GGT的升高,进展型导致肝硬化伴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