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运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眼球运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是什么
眼球运动受动眼、滑车、外展三对脑神经支配,当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麻痹时,眼球运动障碍伴随复视。由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麻痹引起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多由颅脑外伤、鼻咽癌、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病变所致。眼球震颤指眼球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自发的眼球震颤见于耳源性眩晕或小脑疾患和视力严重低下的患者。
视力受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视力减退,多见于屈光不正(包括散光、近视、远视),是视神经受损的表现和老视以及眼器质性病变(如白内障、眼底病变)等的表现。
甲胎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异常妊娠,血AFP定量鉴别正常妊娠和绒癌,后者血清AFP不升高与非妊娠妇女无异。
2、先兆流产,部分妊娠初、中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AFP值比正常孕妇低,稽留流产和自然流产孕妇血AFP值增高。
3、有胎块的葡萄胎,胎盘、羊水疾病可使AFP含量增高。
4、高危妊娠,母儿血型不合,糖尿病孕妇血清AFP增高。
5、无脑儿、多胎、低体重母血AFP增高。
6、先天性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胎儿,母血、羊水中AFP含量异常增高,10~16周孕妇血清AFP比正常高10倍,可诊断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其预价值99.96%。
7、死胎、胎儿窒息、胎儿低氧症,母血AFP增高,孕妇血清AFP>800ng/ml预示胎儿处于危境或死亡,>1075ng/ml后见流出死胎块,孕15周当母血AFP含量≤10ng/ml预示胎儿危险,如≤5ng/ml有30%胎儿未存活。
8、先天性食管、十二指肠、胆道闭锁,先天性皮肤缺损,肾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母血或羊水AFP增高,检查宜在分娩前30周进行,由于诊断可靠,可及时中止妊娠。
小三阳的检查有哪些
小三阳是指在乙肝两对半检查中,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同时阳性的现象称为“小三阳”,小三阳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
凡出现“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在急性期和慢性期出现“小三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
临床上在急性乙型肝炎出现“小三阳”通常提示急性期病毒复制较慢,病情趋于好转,近期可能痊愈。而在慢性期出现“小三阳”,通常有两种意义:(1)非变异株病毒感染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减少或消失,病情减轻或稳定。(2)病毒发生变异或感染变异病毒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表达缺失,常伴病情反复,进展较快,甚至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或出现重症肝炎。
新生儿的正常活动与惊厥发作如何加以鉴别
眼神的改变,惊厥时双眼凝视或双眼上翻;正常抖动时则不伴眼球运动改变。面色改变新生儿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的面色发白或青紫,有时可同时伴有口吐白沫;而正常抖动则无面色的改变。外界刺激惊厥发作对弹足、声音震动,如猛地关门等外界刺激并不敏感,按压抽动的肢体并不能止抽;而刺激却可以引起正常婴儿出现粗大的肢体抖动,但按压可以止住抖动。姿势的改变正常的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但又非过分屈曲,腕、膝、肘、踝等关节的角度一般不
产检内容及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有很多朋友都不了解类似血常规、尿常规等项目检查有什么意义。其实一些看似和怀孕无关的检查,却是监测孕妇身体基本情况的关键。
血常规:一般在第一次产检和孕30周进行血常规的检查。孕妇血液稀释,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值降至110g/L为贫血 。白细胞增加需要与临床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孕晚期检查血常规注意有无出现贫,及时补充铁剂。
尿常规:孕期尿常规与非孕期一致,但由于阴道分泌物增多可能会对于结果有一定的干扰,在孕中晚期需要注意尿蛋白的情况。每次产前检查 的时候均需要进行尿常规的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妊娠期肝肾负担加重,需要了解早孕期肝肾功能状态,如存在基础病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疾病的类型评估妊娠风险。
梅毒 血清学检查:患梅毒后妊娠的孕妇需要在孕期进行检查,如早期妊娠感染梅毒 需要根据情况给予治疗,减少梅毒 病原体对于胎儿的损害。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肝孕妇可以通过母胎传播而导致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在早孕期即需要进行筛查,不提倡孕期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阻制,生后需要进行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预防新生儿肝炎。
ABO及Rh血型:主要与判断和预防母儿血型不合 有关,中国人Rh阴性血较为罕见,3-4‰。测定血型是因Rh阴性的孕妇由于丈夫为Rh阳性其胎儿 血型为Rh阳性时出现母儿Rh血型不合,会引起胎儿 的宫内水肿 ,严重时胎死宫内,需要给予及时地治疗。
HIV筛查 :在早孕期进行筛查,对于阳性病 例进行诊断,按照HIV感染处理指南进行积极的处理。
超声检查:第一次b超检查通常的目的为了确认宫内孕。整个孕期大致需要进行3-5次b超检查。
电子胎心监护:妊娠34-36周开始,应每周进行1次电子胎心监护。37周后根据情况,每周行1~2次。若系高危孕妇尤其存在胎盘功能下降风险者应增加胎心监护的次数。
心电图检查:首次产检和妊娠32~34周时,分别做1次心电图,由于在孕晚期存在血容量的增加需要了解孕妇的心脏功能的情况,必要时需要进行超声心动的检查。
nse的临床意义
NSE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肺癌:NSE可作为检测小细胞肺癌首选标志物, 而CYFRA 21-1在非小细胞肺癌检测中优于NSE。
60-81%小细胞肺癌病例NSE浓度升高。尽管NSE浓度与转移部位或脑部转移没有相关性,但是与临床分期如疾病进展有很好的相关性。
NSE在肺癌治疗监测中的意义
首个化疗周期开始后24-72小时NSE浓度有短暂的升高,原因是肿瘤细胞溶解。这种NSE浓度升高可持续1周或首个化疗周期结束时血清浓度迅速下降(治疗前浓度增加)。相反地,对化疗无反应的患者NSE浓度持续升高或没有下降到参考范围。
NSE在肺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病情缓解期间,80-96%患者NSE浓度正常,而病情复发时NSE浓度升高。一些病例其1-4月潜伏期中NSE浓度升高,常为指数式升高(10-94天浓度翻倍),这与生存期有关。NSE可用于评估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情况、治疗有效性和相关病因: 诊断灵敏度93%,阳性预测值92%。
神经母细胞瘤:62%患儿NSE血清浓度高于30ng/ml,升高值与疾病进展有关。异常NSE值大小或频率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与无病生存期呈负相关性。
NSE在其他肿瘤疾病中的应用
Apudoma神经内分泌肿瘤:34%患者血清NSE浓度升高(>12.5ng/ml)。
精原细胞瘤:临床上68-73%患者有明显的NSE浓度增加,与疾病临床分期有关。
其他肿瘤:22%非肺部恶性疾病患者(任何期别肿瘤)NSE浓度高于25ng/ml。脑部肿瘤如神经胶质瘤、脑脊膜瘤、纤维神经瘤和神经瘤仅偶尔有血清NSE值升高。在原发脑瘤或脑转移性瘤10和恶性黑色素瘤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患者中, 可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NS的NSE值升高。14%器官排斥和46%转移性肾癌患者NSE浓度升高,与病情有关,可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子。
良性疾病:良性肺部和脑部疾病NSE浓度略有升高(>12ng/ml),主要见于CSF中,包括下列疾病患者:脑脊膜炎、弥漫性脑膜炎、脊髓与小脑退化、脑梗塞、脑血肿、蛛网膜下出血、脑外伤、脑炎、器质性癫痫、精神分裂症和Jakob-Creutzfeld病。
CT检査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检查的诊断价值较高,应用普遍。对颅内肿瘤、外伤性颅内血肿与脑损伤、脓肿、肉芽肿、脑梗死与脑出血、椎管内肿瘤、椎间盘脱出等病变的诊断较为可靠。
视野受损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视野受损有:偏盲(视野的左或右一半缺失);象限盲(1/4视野缺损);同侧全盲(一侧视神经损伤);同侧偏盲(一侧视束损伤);双眼颞侧偏盲或象限偏盲(视交叉以后的中枢病变);同侧象限盲(部分视放射及视中枢损伤);单侧不规则的视野缺损(视神经和视网膜病变)。
脑脊液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蛋白含量极微,即0.2~0.4g/L,以清蛋白为主。脑膜、大脑或脊髓有炎症时可使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加,增加的多为球蛋白。
2.病理情况:脑脊液蛋白试验阳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常见于脑组织和脑膜炎疾患时。如化脓性脑膜炎(3~6.5g/L)、结核性脑膜炎(0.3~2.09g/L)、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灰白质炎、流行性脑炎等。脑脊液蛋白的降低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良性颅内高压等。
乙肝五项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但它常常伴随乙肝病毒出现,是被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志。
临床意义:是检查者已被病毒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又简称为表面抗体,是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产生表面抗体。它可以与人体其他免疫细胞一起清除病毒,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毒感染。
临床意义:是中和性抗体的标志,也是检查者是否康复或有抵抗力的标志。
一般通称为E抗原,是核心抗原的压成分,或是核心抗原裂解后的产物。e抗原是可溶性蛋白。当核心抗原裂解时,可溶性蛋白部分(及E抗原)就溶于血清中,存在于血液循环中,若取血化验就可查出来。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是异性肝炎e抗体,简称(抗-Hbe),s是由E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出来的特异性抗体,这种特异性e抗体能够和抗原结合。
临床意义: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当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核心抗原虽然在血清中查不出来,但是它具有抗原性,能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出特性抗体,即核心抗体,即核心抗体,故检测抗-HBc可以了解人体是否有过核心抗原的刺激,也就是说是否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
临床意义:曾感染或感染期出现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