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补泻手法的区别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刮痧的补泻手法的区别 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
1.刮痧疗法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汗孔开泄,如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影响刮痧疗效,而且易引发新的疾病。故刮痧前要选择一个好的治疗场所,空气流通清新,并注意保暖,注意避风,夏季不可在有过堂风的地方刮痧。尽量少暴露皮肤。
2.选择舒适的刮痧体位,以利于刮拭和防止晕刮。
3.刮痧工具要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刮拭前须仔细检查刮痧工具,以免刮伤皮肤。
4.施术者的双手也应消毒。
5.刮拭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刮痧的一般常识,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以免晕刮。
6.勿在病人过饥、过饱及过度紧张的情况下进行刮痧治疗。
1.刮拭手法要用力均匀,以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
2.婴幼儿及老年人,刮拭手法用力宜轻。
3.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出痧多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虚证、寒证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服用激素类药物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不易出痧;阴经较阳经不易出痧;室温低时不易出痧。
4.刮拭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感受。如遇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时应立即停止刮痧。抚慰患者勿紧张,帮助其平卧,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如仍不缓解,可用刮痧板角部点按水沟穴,力量宜轻,避免重力点按后出现水肿。对百会穴和涌泉穴施以泻刮法。患者病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穴、足三里穴。
1.刮痧治疗使汗孔开泄,邪气外排,要消耗体内部分的津液,故刮痧后饮温水一杯,休息片刻。
2.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3.对于某些病情复杂危重的病人,除用刮痧治疗,更应配合其他疗法,诸如药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刮痧后喝杯温开水能加强刮痧效果
刮痧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废物,加速新陈代谢的速度,但是,刮痧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要注意,在刮痧后最好喝杯温开水补充刮痧过程中损失的津液。
刮痧后喝杯温开水
人在刮痧过程中会损失一些津液,因此,刮痧后应喝上一杯温开水,最好是淡盐水或者淡糖水,一方面能够补充损失掉的津液,另一方面还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废物的排出,从而加强刮痧的功效。
刮痧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并休息15~20分钟。以补充气阴。
5、体弱年迈、儿童、特别紧张怕痛的患者宜用刮法之补法手法进行,宜轻手法刮拭或用按法、揉法、推法、擦法等手法。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6、病情重、病灶深、但体质好或疼痛性疾病患者,刮痧宜用刮法之泻法或平补平泻法手法刮拭。病情轻、病灶浅、但体质较差的患者,宜用刮法之补法手法刮拭。冬季或天气寒冷时刮痧操作时间宜稍长,夏季或天气热时则刮痧操作时间宜缩短。
7、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可用刮痧板的边(薄边、厚边均可)进行施术,如用刮法、边揉法等手法或用棱角进行点、按、推等手法。对一些关节处、手脚指部、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处宜用刮痧板棱角进行如点、按等手法。
8、以下人群慎用或忌用:
孕妇;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者;
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
此外,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宜刮痧,
1、有出血倾向者;
2、最近有骨折的患者;
3、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
4、有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以及传染性皮肤病者;
5、妇女经期下腹部以及妊娠期下腹部均禁止刮痧。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刮痧的注意事项,刮痧后最好喝杯温开水或者淡盐水,另外要注意,刮痧并不是越疼越好,也不是越久越好,每个部位刮3-5分钟就可以了。
四个提高刮痧疗效的方法
四个提高刮痧疗效的方法
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
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
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
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
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刮痧前你需要先懂点经络
刮痧前你需要先懂点经络
刮痧和针灸不一样,刮痧方便实行,操作简单,很多人在家里面就可以刮痧养生了。正确的刮痧手法可以治疗疾病,预防感冒,肩周炎、颈椎病等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刮痧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而且还可以治疗疾病。若果刮痧操作不当,会耽误病情。在使用刮痧养生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一些刮痧的知识才好。
作用:刺激经络排出“痧毒”
在现代中医中,刮痧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刮痧板来刺激经络穴位,并打开毛孔,排除“痧毒”,达到疏经通络、排除淤积在体内的毒气的作用。
“刮痧”这一名词在中医典籍中最早出现是在元代,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到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黄帝内经》中曾将针、砭、灸、药列为中医四大独立疗法。到了明代,刮痧疗法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效果:能增强免疫力和消炎
正确的刮痧手法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养颜排毒的功能。现在的医学认为,刮痧可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从而毛细血管得到扩张。刮痧的过程就是促进皮肤血管的扩张一直到脉细血管的破裂为止。刮痧本来就是一个消散血液凝聚块的过程,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杀菌消毒的作用。
操作:懂经络才能刮痧
与其他的中医外疗法一样,经络理论是刮痧疗法的基础。只有找准经络的位置、走向,以正确的方向刮痧,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临床上,将刮痧分为补刮和泻刮,以及平补平泻等多种刮法。一般来说,补刮可以提高机体和细胞的兴奋度;而泻刮能够抑制细胞和机体的活力;平补平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刮法。对于以上几种刮痧法,都有各自的适应症,而且手法、速度、方向都不同,如果没有选对方法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些人担心不会刮痧,而影响疗效。专家指出,刮痧其实很简单,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技术不重要,但是您得知道怎么样刮才是正确的。你或许会问手法不会怎么办?这没关系,只要记住刮痧的时候一定要顺着经络刮这一点就够了。
刮痧的手法并不重要。手法用不好,顶多是不会出多少痧,另外就是有点痛,不会有其他什么问题。而手法好,顶多出痧比较多、不太痛而已。但要是您不懂经络,刮痧对您来讲就有副作用。比如有一种刮痧方法,我就觉得是很有副作用的。
刮痧不顺着经络方向刮,有副作用
有些人刮痧时,横着刮。就是刮到中间一条以后,马上往两边分着刮,结果全是横着的。但是看看经络图,横着是没有经络走向的,都是顺着膀胱经走的,只有这样刮才会很顺畅,这样刮出来的淤血才可以顺着膀胱经及时排出去。而横向给它分散以后,就没有排毒的通路可以出去,只是暂时出来,又被吸收进去了,根本没有循环。所以,刮痧一定要顺着经络刮。
刮痧手法:出不出痧不是取决于手劲
刮的时候要轻轻地刮,出不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劲。大家一定要记住,痧不是您“刮”出来的,而是您体内的气血推出来的。如果您的气血不足,就是再使劲刮也不会出痧。如果刮得非常痛,身体就会产生抵触,往里收,紧绷着肌肉,这样较上劲,您的力量就完全是一种内耗了。
所以,刮痧一定要舒其所欲发,勿强开其所闭,痧想从这儿出来,您就顺势刮一下,被刮的人感到很轻松,还希望您再使点劲,这样才会非常舒服,就跟挠痒痒一样,这时多刮几下,痧就很容易出来了。
刮痧帮助女性排毒防中暑
1、刮痧法:又分为直接刮痧、间接刮痧两种。直接刮法是指在施术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特定部位体表皮肤,反复进行刮拭,出现痧痕为止;间接刮法是指在病人刮拭部位铺放一层薄布,然后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以保护皮肤,适用于儿童、年老体弱患者,以及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某些皮肤病患者。
2、楸痧法:在刮痧部位涂上刮痧介质后,刮痧者用自己食、中指的第二指节,或食指、大拇指把施术部位皮肤与肌肉揪起或提扯,瞬间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揪一放,反复进行,连续发出“巴巴”声响。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至7遍,直至出现痧点。
3、挤痧法:刮痧者用大拇指和食指在施术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压,至小块紫红痧斑为止。
4、拍痧法: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体表刮痧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刮痧法存在哪些技巧
作为一种中医适宜技术,刮痧也有一定技巧。刮痧板可选用水牛角或木鱼石制作,板面洁净、棱角光滑。刮痧介质多选用液状石蜡、麻油、红花油或刮痧专用的活血剂。刮痧时,要求手腕均匀用力,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调整刮动的力量。一般可轻轻向下顺刮,或从内向外反复刮动,逐渐加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刮痧时要沿同一方向刮,力量要均匀、采用腕力,一般刮10至20次,约20分钟左右,以出痧为度,三至五天刮一次。如用于保健,可每天刮一次。
刮痧除了能排毒,也可起到“补”的作用,专业术语分别称为“泻法”与“补法”。如果刮拭按压力小、刮拭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就算是“补法”,这种手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患者。刮拭按压力大、刮拭速度快,刺激时间较短则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形体壮实的患者。选择痧痕点数少,为“补法”;选择痧痕点数量多,则为“泻法”。操作的方向顺着经脉运行方向者为“补法”;操作的方向逆经脉运行的方向者为“泻法”。刮痧后进行温灸者为“补法”;刮痧后进行拔罐者为“泻法”。
刮痧后很累是怎么回事
刮痧、按摩,其实是一种被动的运动,当刮痧板、罐子、按摩师的手,作用于患者身体的某个部位时,他的气血就会从身体的其他的部位向这里集中,同时,由于患者的身体较弱,身体无法快速生成新的气血补充,这就使得原本供应脏器的气血量一时减少,人就会感觉到累和乏了。
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感冒刮痧刮哪里 刮痧疗法的禁忌证有哪些
刮痧疗法尽管可以用于多种病症治疗,但它也有慎用症和禁忌证。
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忌用本法治疗或慎用本法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症、白血病等,不宜用泻法刮疗,宜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刮疗。
2.凡危重病症,如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等,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如果没有其他办法,可用本法进行暂时地急救,以争取时间和治疗机会。
3.新发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合后方可在患部刮痧。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个月以后方可进行刮痧。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疤痕部位慎刮。
4.传染性皮肤病:如疖肿、痈疮、瘢痕、溃烂、性传染性皮肤病及皮肤上不明原因的包块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5.年老体弱者、空腹及妊娠妇女的腹部、妇女经期下腹部,女性面部忌用大面积泻法刮拭。
6.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7.孕妇、妇女经期,禁刮下腹部及三阴交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且刮拭手法宜轻,用补法。
刮痧的作用
刮痧是中国古代流传到现在的养生方法之一,是经过历代人们研究出来的历史经验,从而总结得来的历史结论,是古代留给现在的养生瑰宝。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刮痧养生的知识,下面看小编的具体介绍吧。
刮痧前你需要先懂点经络
刮痧和针灸不一样,刮痧方便实行,操作简单,很多人在家里面就可以刮痧养生了。正确的刮痧手法可以治疗疾病,预防感冒,肩周炎、颈椎病等症状都有一定的效果。刮痧不仅可以养生保健,而且还可以治疗疾病。若果刮痧操作不当,会耽误病情。在使用刮痧养生的时候一定要了解一些刮痧的知识才好。
原理:刺激经络排出“痧毒”
在现代中医中,刮痧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刮痧板来刺激经络穴位,并打开毛孔,排除“痧毒”,达到疏经通络、排除淤积在体内的毒气的作用。
“刮痧”这一名词在中医典籍中最早出现是在元代,其历史之悠久可追溯到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出于本能地用手或者石片抚摩、捶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有时竟然能使疾病得到缓解。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这也是“刮痧”疗法的雏形。《黄帝内经》中曾将针、砭、灸、药列为中医四大独立疗法。到了明代,刮痧疗法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效果:能增强免疫力和消炎
正确的刮痧手法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疏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养颜排毒的功能。现在的医学认为,刮痧可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从而毛细血管得到扩张。刮痧的过程就是促进皮肤血管的扩张一直到脉细血管的破裂为止。刮痧本来就是一个消散血液凝聚块的过程,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杀菌消毒的作用。
操作:懂经络才能刮痧
与其他的中医外疗法一样,经络理论是刮痧疗法的基础。只有找准经络的位置、走向,以正确的方向刮痧,才能很好地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临床上,将刮痧分为补刮和泻刮,以及平补平泻等多种刮法。一般来说,补刮可以提高机体和细胞的兴奋度;而泻刮能够抑制细胞和机体的活力;平补平泻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刮法。对于以上几种刮痧法,都有各自的适应症,而且手法、速度、方向都不同,如果没有选对方法可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有些人担心不会刮痧,而影响疗效。专家指出,刮痧其实很简单,并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那样需要非常高的技术。技术不重要,但是您得知道怎么样刮才是正确的。你或许会问手法不会怎么办?这没关系,只要记住刮痧的时候一定要顺着经络刮这一点就够了。
刮痧的手法并不重要。手法用不好,顶多是不会出多少痧,另外就是有点痛,不会有其他什么问题。而手法好,顶多出痧比较多、不太痛而已。但要是您不懂经络,刮痧对您来讲就有副作用。比如有一种刮痧方法,我就觉得是很有副作用的。
刮痧不顺着经络方向刮,有副作用
有些人刮痧时,横着刮。就是刮到中间一条以后,马上往两边分着刮,结果全是横着的。但是看看经络图,横着是没有经络走向的,都是顺着膀胱经走的,只有这样刮才会很顺畅,这样刮出来的淤血才可以顺着膀胱经及时排出去。而横向给它分散以后,就没有排毒的通路可以出去,只是暂时出来,又被吸收进去了,根本没有循环。所以,刮痧一定要顺着经络刮。
刮痧手法:出不出痧不是取决于手劲
刮的时候要轻轻地刮,出不出痧不在于用多大的劲。大家一定要记住,痧不是您“刮”出来的,而是您体内的气血推出来的。如果您的气血不足,就是再使劲刮也不会出痧。如果刮得非常痛,身体就会产生抵触,往里收,紧绷着肌肉,这样较上劲,您的力量就完全是一种内耗了。
所以,刮痧一定要舒其所欲发,勿强开其所闭,痧想从这儿出来,您就顺势刮一下,被刮的人感到很轻松,还希望您再使点劲,这样才会非常舒服,就跟挠痒痒一样,这时多刮几下,痧就很容易出来了。
结语:通过上文小编写的中医刮痧的知识,经络贯穿身体的每一部分,刮痧与经络息息相关。刮痧几乎没有副作用,刮痧经络可以缓解人们的疲劳,治疗疾病等功能。若果你的小伙伴好不知道抓紧告诉他吧。
刮痧的补泻手法的区别
上面我们提到,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刮痧的手法都是采用泻法。
刮痧疗法同针治疗法一样,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刮痧疗法的补泻作用,取决于操作力量的轻重、速度的急缓、时间的长短、刮拭的长短、刮拭的方向等诸多因素。
1.刮拭力度
补法:刮拭按压力小,刮拭速度慢,刺激时间较长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体形瘦弱之虚证患者。
泻法:刮拭按压力大,刮拭速度快,刺激时间较短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形体壮实的患者。
平补平泻法: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有三种手法。第一种为按压力大,刮拭速度慢;第二种为按压力小,刮拭速度快;第三种为按力中等,速度适中。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虚实兼见证的治疗。
2.痧痕点个数
选择痧痕点个数少者为补法,选择痧痕点数量多者为泻法。
3.刮拭的方向
操作的方向顺经脉运行方向者为补法;操作的方向逆经脉运行方向者为泻法。
4.是否增加温和灸
刮痧后加温灸者为补法;刮痧后加拔罐者为泻法。
刮痧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刮痧时注意事项
1.刮痧力度要均匀,以能忍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老人,婴幼儿,体质虚弱人群,以及用保健养生时,宜采用补刮手法,刮拭手法用力宜轻,用于急救法则用泻刮手法,用力宜重,一般采用补泻手法。
2.刮拭过程中,患者如出现晕刮,如精神疲惫,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或血压下降,神志昏迷扑倒时,应立即停止刮痧,患者好转后,继续刮内关,足三里穴,必要时送医院检查治疗。
怎样提高刮痧的疗效
1、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2、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3、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4、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注意:1、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2、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3、重症、疑难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4、认真学习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黄褐斑刮痧能去除吗 刮痧去黄褐斑怎么刮
刮痧方向是根据肌肉,神经走向及经络穴位按顺次刮拭,脸部,颈部由内向外,由上而下,经络穴位先通督脉,任脉,再做脸部穴位。面部刮痧采用补泻手法,一般来说,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轻刺激,作用浅,操作速度慢,能活跃兴奋皮肤肌肉,细胞的手法,为补法,反之则为泻法;刮痧面部皮肤的时候应注意保持中等力度,不快不慢,节奏感强,以刮拭面热耳热,稍有红线即可,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皮肤,肌肉,细胞,脏腑更新恢复。
刮痧可治疗多种疾病
刮痧使传统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对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刮痧的疗效呢?
1、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2、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3、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4、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注意:
1、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2、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3、重症、疑难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4、认真学习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应症、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