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荆芥炭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荆芥炭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荆芥炭的性味辛、涩、微温,服用后可以起到发汗解表的作用,并且所含的薄荷酮类物质有明显的解热镇痛功效,所以荆芥炭对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都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金不换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金不换味辛、性凉,有祛风止咳,兼有疏风透表作用,可治感冒风热咳嗽、麻疹不透,根据《草药手册》记载,只需将其鲜叶煎服即可达到此功效。

生荆芥与荆芥炭和芥穗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这两个功效主要是生荆芥的功效,除了生荆芥外,还有用荆芥炭和芥穗这两种属于荆芥,但是又和生荆芥的作用稍有不同的药。

生荆芥,就是直接把荆芥割下来以后,把它切一段一段的晒干,直接入药,不加炮制,就有前面的这些功效,它功效比较多,大家可能难记一点。最后荆芥把它炒炭,就成了一个止血药。在过去的教材里面,就在这些功效后面就加一个止血,没有谈炒炭两个字,这个很多同学就容易忽略,其实荆芥炭和生荆芥应该是两种不同的药材,所以把它这个药材突出出来有必要,炒炭以后也就是荆芥炭,这个时候的荆芥炭,它就是一个收敛性的止血药,这个时候药味就是一个苦涩味了。苦,炒焦了本身有一点苦味;收涩药,它有涩味。药性应该是平性了,真正是平性了。它的归经主要就在肝了,肝藏血,出血证是肝不藏血,就与肺没有关系,所以它可以用于多种出血证,当然配伍其他的相应的止血药。

芥穗,这个是穗状花专门收集起来。它的祛风发散的作用比全荆芥更强一些,所以有的医生专门喜欢用它的花穗,就叫芥穗。

另外,荆芥在古代本草,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它不叫荆芥,它叫假苏,真假的假,紫苏的苏,如果我们查古代的本草一直到《本草纲目》,它的正名都是假苏,这个可以作为一个常识。

所以在临床应用的时候,要分清如何应用。

冬天脚冰凉怎么办 紫苏叶加荆芥泡脚

功效:紫苏叶解表驱寒,行气和胃。荆芥发汗解表、祛风。

做法:取干紫苏叶、荆芥各30克,洗净入锅,加入清水,加盖煮至沸腾,然后焖6分钟,再取药液兑入温水,泡脚,泡至微微出汗,身体很快就会暖和起来。

葱白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葱白具有发汗解表,通达阳气的作用,其中含有挥发油等有效成分,它可以刺激身体汗腺分泌,也能够刺激上呼吸道,达到发汗解表,退热祛痰的作用。

野葛根的副作用 发汗解表

中药葛根轻扬升散,善发表解肌退热,用治外感表证,头痛身热、项背强痛等症;中药生姜辛而微温,既发散风寒,又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客肺、痰多咳嗽,可见葛根和生姜都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可解肌退热,非常适宜风寒感冒人群服用。

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香薷辛温发散,能入肺经发汗解表而散寒,可治疗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身重痛等症,被人称为夏月麻黄。

荆芥穗的制法

荆芥: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

荆芥穗:摘取花穗。

芥穗炭:取净荆芥穗,照炒炭法炒至表面焦黑色。

荆芥炭:取荆芥段,照炒炭法炒至表面黑褐色。

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藿香有发汗和解表的作用,对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有一定治疗作用。

紫苏煮鸡蛋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紫苏是一种温性的药材,入肺经,气味辛香浓郁,其成分中含有的芳香挥发性物质对机体外感表邪产生的风寒感冒、咳嗽头痛、鼻塞流涕等表现能起到不错的发汗解表作用,搭配同样温燥散寒的艾叶一起煮鸡蛋,解表作用也会更好。

荆芥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药理作用

1. 抗菌和抗炎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 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此外,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荆芥煎剂及荆芥与防风混合煎剂均有明显抑制小鼠耳郭肿胀作用,混合煎剂比单煎效果好.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 解热镇痛作用

荆芥煎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 2g/kg 灌胃,发现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的镇痛作用以d-薄荷酮为代表,用d-薄荷酮100mg/kg给小鼠灌胃,能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3. 止血作用

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即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有报告指出,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但荆芥炭水煎剂及提出挥发油后的荆芥炭水煎剂,均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报告者认为,临床上使用荆芥炭治疗各种出血疾病时,应以散剂内服为佳.亦有报告指出,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抗纤溶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实现的.

4. 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 荆芥油能降低正常大鼠体温;亦有镇静作用,荆芥油(0.5ml/kg)给兔灌胃,可见其活动减少,四肢肌肉略有松弛.

荆芥油能明显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混合液对豚鼠致喘的潜伏期,减少发生抽搐的动物数;亦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尚有祛痰作用.

荆芥水煎剂对兔离体十二指肠平滑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荆芥在除了能增强抵抗力外,还可以治疗风疹,荨麻疹,这样的常见皮肤疾病,因为荆芥的主治功效,具有清毒散热之用,对感冒,头晕头痛和发烧有着很好的缓解作用,这一种药物可以止血消炎止痛,荆芥药用价值有哪些呢。

风寒感冒吃什么粥好

1、神仙粥

此粥是解除风寒感冒颇为有效的食疗方。神仙粥祛风散寒,适宜风寒感冒证。此粥专治由风寒引起的头痛、浑身酸懒、乏力、发热等症。

做法:大米50~100g,生姜3g,连须葱白5~7段,米醋10~15mL。先将大米、生姜入沙锅同煮一二沸,再放入连须葱白,待粥将熟时放入米醋,稍煮即可。

2、荆芥防风粥

荆芥与防风皆味辛而微温,同人肝经,都是辛温解表药,都有祛风解表的作用,性皆微温而不燥烈,药性平和,为风药中之润剂。均可用治外感表证(风寒或风热感冒皆可用之)以及风瘙痒之证,常并用于方中。

做法:荆芥10g,防风12g,薄荷5g,淡豆豉8g,粳米80g,白糖20g。水煮前4味药,去渣取汁;再用水煮米成粥,加入药汁及糖即成,待温服食。

3、白玉双粥

此粥有驱寒散热,调和胃气的功效,比较适宜老人养生食用。

做法:粳米50克,葱20克,姜10克,大白菜。取粳米加水熬粥,沸腾后加入半棵大白菜(主要用菜心)和切段的大葱和生姜,煮到白菜、大葱变软,粥变黏稠时,在起锅加食盐少许即可。

4、发汗豉粥

发汗豉粥是治疗感冒发热的大型复方药粥,药味较多,配伍复杂,效果较好。应用发汗豉粥的主证是高热、无汗、头痛。若汗出怕冷者则不宜服食,若服后汗出热退者应立即停服。

做法:淡豆豉15克,麻黄2克,荆芥5克,葛根30克,山栀3克,生石膏60克,生姜3片,葱白2茎,大米100克。将所有的食材放入锅中水煎取汁,接着放入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每日1-2次即可。

5、荆芥粥

荆芥粥可发汗解表,清热利咽,退热除烦,适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心烦,咽痛,失眠等。

做法:荆芥10克,淡豆豉15克,薄荷5克,大米50克。将前三味水煎取汁备用(荆、荷含挥发油,不宜久煎);另将大米煮为稀粥,待粥熟时调入药汁服食,每日2次,连服3天。

紫苏和辛夷花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紫苏是一种温性的药材,其味道辛香浓郁,入肺经,所含的芳香挥发性物质具有散寒解表、开宣肺气的功效,对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咳嗽或胸闷的症状,用紫苏后能有一定的减轻作用,搭配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辛夷花一同使用效果会更强一些。

紫苏艾草生姜泡澡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紫苏和生姜、艾草都是温性的药材,切药性偏温,气味辛香刺激,紫苏和生姜具有很好的发汗解表的功效,对于风寒感冒、发热怕冷、鼻塞流涕等受寒表现,用发汗的紫苏生姜搭配散寒的艾草一起泡澡,能起到不错的解表散寒的作用。

泡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解表

泡生姜的主要材料生姜药性偏温,味道辛辣,食用后能有很好的发汗解表功效,对于感受风寒出现的风寒感冒、鼻塞、畏寒等症状,适当的吃些泡生姜对身体能起到不错的发汗驱寒的效果。

相关推荐

解表中药时要少吃醋

帮助正气祛除体表之邪即为“解表”。中医中所说的表症,多指外感初期,有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咳嗽等症状。临床上,解表类中药多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等病症。 常见的解表类中药有柴胡、连翘等;中成药有银翘片、桑菊感冒颗粒、桂枝汤合剂,以及部分感冒冲剂。这些药物服用后,有一定的发汗作用发汗的同时,病邪被驱除出体外,疾病逐渐康复。 有人认为醋有杀菌作用,感冒时多吃一些有利于康复。但从中医上讲,醋有收敛作用,能促进人体毛孔收缩,影响发汗解表作用,削弱这类药的效果。因此,建议在服这类药前后1~2小时内不要吃醋,最好等表

荆芥的食用方法

荆芥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注意:荆芥宜晴天加工,必须抢水洗净,不宜久润,随切随晒,当天晒干,不用火烘烤,否则香味走失,影响药效。 1,荆芥可作调料,汤羹中放几片荆芥叶子可增加汤的香气,炖动物性原料时放荆芥可起到去腥的效果。 2,荆芥生食常见的有荆芥拌黄瓜、辣椒丝拌荆芥、凉拌荆芥等。 3,烙成煎饼(也叫荆芥托儿),作主食配粥或者汤羹也很好;用荆芥做馅料包饺子、肉饼也常用。 4,荆芥祛风解表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5,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

炙麻黄与生麻黄的区别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应用上有生麻黄与炙麻黄的区别,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别。 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利水,多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还可用于风水浮肿,常配伍生姜、白术等。 炙麻黄:用蜂蜜拌炒后,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的功效减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与石膏、杏仁等配伍还可用于热邪壅肺所致的咳喘证。

荆芥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其实临床上荆芥还有很多的应,由其是对于治疗一些像麻疹,风疹这样的一些常见的皮肤疾病,荆芥更是能发挥出很好的疗效。 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1.外感表证。本品辛散气香

风热感冒可以喝姜汤吗

不建议风热感冒喝姜汤。 风热感冒是指风邪与热邪犯身致使身体出现流黄鼻涕、高热、咽喉痛等症状的综合征,一般用清热解表药物来治疗,而姜汤由生姜熬煮而来,生姜属于发汗解表药物,主要作用是温中止呕,发汗解表功效并不对症,所以不建议风热感冒喝姜汤。

牙周炎怎么好的比较快 防风通圣散

药材:防风6g,连翘9g,麻黄6g,薄荷3g,荆芥12g,白术9g,栀子9g,川芎9g,当归9g,白芍9g,大黄9g,芒硝10g,石膏15g,黄芩9g,桔梗18g,甘草12g,滑石15g 制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此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可以发汗解表,;栀子、滑石清利湿热。适用于治疗冠周炎,过敏性口炎、唇炎的患者。

秋梨膏熬多久才会变稠 秋梨膏熬糊了能喝不

不能喝。 秋梨膏属于中药药膏,若是煎糊的话,其药物成分遭到了破坏,疗效也因此降低,日常生活中有些药物煎糊以后,还会产生其他功效,如荆芥是解表药,煎糊以后变成了荆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产生了止血效能;还有如蒲黄用于活血,而煎糊后蒲黄炭则止血,作用恰恰相反。 因此秋梨膏熬糊不能喝,以免药物产生未知的有害成分被身体误食出现不良反应,对于煎干尚未煎糊的药物,则可重新加水适量,稍煮片刻,仍可服用。

手足口病推拿管用吗 手足口病发烧推拿退烧图解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退烧。 适宜对象:适宜100天—6岁儿童。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直推至肘部(单向推不来回)。 功效:能培补肺气,发汗解表。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 功效: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将气血往内调配。 操作: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 功效:清热解表

孕妇可以吃荆芥吗

荆芥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 荆芥的功效作用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

用什么泡脚治感冒 贯众防风水发汗解表

取贯众叶100克,荆芥,紫苏叶,防风各30克,薄荷20克。 将所有药材与2000毫升清水一同入锅煮沸,煮半小时后去渣取汁,将药汁倒入盆中,待温热时泡脚即可,每天泡脚一次,每次半小时,每天换药一剂,7天为一个疗程。此方有发汗解表作用,对风寒感冒疗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