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炙麻黄与生麻黄的区别

炙麻黄与生麻黄的区别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性温,味辛、微苦,具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应用上有生麻黄与炙麻黄的区别,二者的功效有一定的差别。

生麻黄:辛散作用较强,长于发汗解表利水,多用于外感风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等风寒表实证,常配伍桂枝增强其发汗解表之力;还可用于风水浮肿,常配伍生姜、白术等。

炙麻黄:用蜂蜜拌炒后,辛散作用减弱,发汗解表利水的功效减低,但宣肺平喘的作用增强,多用于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证,与石膏、杏仁等配伍还可用于热邪壅肺所致的咳喘证。

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降气

白前甘能缓,辛能散,温能下,以其长于下气,故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二病皆气升、气逆,痰随气壅所致,气降则痰自降,能降气则病本立拔矣。白前性温,走散下气,性无补益。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可与炙麻黄、苏子等同用。用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发热者,可与桑白皮、生地、地骨皮、茯苓、炙麻黄、生姜水煎服,如白前汤。

肺病的偏方

偏方

中医治疗

1.风寒外感

主证: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炙麻黄、生甘草各6克;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

2.痰浊壅肺

主证:气喘咳嗽,痰多粘稠,咳而不爽,胸闷痛,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平喘。

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陈皮、半夏、白芥子、莱菔子、茯苓,12克甘草;厚薄、杏仁各6克;

3.肺喘

主证: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寒畏风,咽喉不利,面红口干,舌质淡红,脉细软而弱。

治法:益气养阴定喘。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参、玉竹、桑白皮各9克;麦冬南沙参黄芩各12克五味子6克;紫苑、黄芪、黛哈散各15克。

麻黄的炮制方法

麻黄一般分为生麻黄和炙麻黄,不同的炮制方法是麻黄产生了不同的作用,生麻黄的发散风寒作用强一些,而炙麻黄的平喘止咳作用强一些,在临床上应该区分使用。

一般麻黄生用,我们见到的一般都是麻黄的草质茎,下面有比较粗的木质茎,很粗,面上有那种棕褐色的,或者棕色的那种比较粗的木质茎,这个长的木质茎,因为麻黄长在一些沙质地里面,它的叶片已经退化了。其实它的叶片就包裹在它的结,麻黄的结上,已经退化成一个薄膜状了。这个在植物学里面把它叫做鳞叶,就是鱼的鳞甲,鳞片那个鳞,鳞叶,只有两三毫米包在茎上,成了一个薄膜状,因为它减少水分的蒸发,所以实际上用的是草质茎。直接把它采了,阴干,保证它的质量,把它切断了,一段一段的,这样子用它的发汗作用比较强。现在研究它的发汗与它含的挥发油关系最为密切,生用挥发油没有受到破坏,没有减少。

另外呢,麻黄如果用蜂蜜来炒,就叫炙麻黄或者叫蜜炙麻黄。这样在炒的时候它里面的芳香油可能有一定的损耗,相对来说,它发汗解表的作用就减弱了,它的平喘止咳的作用就相对增强了,而且蜂蜜本身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所以说没有外感风寒,比如说肺热咳喘,一般就用蜂蜜来拌炒,用的是炙麻黄。那么麻黄整个用它这个草质茎,前人认为这个作用比较峻猛。如果把麻黄捣绒,就把它捣绒就象我刚才讲的象乱麻一样,它的药性就变得相对的缓和一些。因为这个捣绒主要就把它茎髓里面的一些成分很容易变成粉末状,然后把它去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外部的纤维为主。这样子它的有效成分去掉了很多,所以它各方面的作用都有所缓和,所以一般就认为适合于儿童,或者适合于老人,对耐受性比较小的这种情况作用比较缓和。但是有的人提出,既然你把很多有效成分丢掉了,能不能减少用量?不用那么多,它就不峻猛了,也比较缓和了,当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

但麻黄绒和减少用量以后,是不是完全相等?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如果是完全相等的,那将会有很大的贡献。

麻黄的生长习性

分布习性

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

温度影响麻黄的地理分布。从麻黄的分布范围看。麻黄可在-31.6-42.6°C的

极端气温条件下生存。兼有耐热植物和耐寒植物的特性,在极端生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生存概率。但是,麻黄的正常生长发育仍要求有较高的气温。且在年平均气温6.0-7.0°C的温度气候区域内麻黄分布广、数量多,形成优势群丛;在年平均气温4.3-6.0°C的区域内,麻黄生长发育正常,并随着年平均气温降低麻黄数量减少。至-1.61-4.2°C的区域内鲜有麻黄分布。

麻黄分布在湿度低冰分较少的地区。麻黄的地理分布,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多而减少。如在降水量为300-340mm的区域内,湿润度在0.38以下,麻黄集中分布,是最适合的生长环境。而在降水量为400-500mm、年湿润度为0.6-0.8的区域内,几乎没有麻黄分布。当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含水量增大,草地植被形成低地草甸草原时,麻黄即完全消失。

适应环境

麻黄适宜在沙质性土壤中生长。土壤与麻黄的分布和生长关系密切,表土0-20cm的土壤基质层对麻黄水平根的分布发育尤其重要。在以风沙土为主的沙质灰铝土干草原区内,麻黄分布广泛,特别是上层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时。pH在8左右,麻黄生长良好。而在以栗钙土为主的低山丘陵干草原区,麻黄只有零星分布。在以棕壤为主的山地草甸草原区几乎没有麻黄分布。此外,麻黄不宜在低洼地和排水不良、通透性差的新土中生长,这与其根蘖型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哮喘吃什么中成药 止咳定喘丸散热平喘

止咳定喘丸由麻黄,生石膏,苦杏仁和甘草组成。

方中以麻黄辛温宣肺定喘,生石膏辛寒清泻肺热;辅助以苦杏仁温降泻肺气,助麻黄止咳平喘;甘草可调和药性,且可镇咳,所以该药有宣泻肺热,止咳平喘的功效。

肺气肿的治疗偏方

1.【肺气肿偏方一】风寒外感

主证: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炙麻黄、生甘草各6克;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

2.【肺气肿偏方二】痰浊壅肺

主证:气喘咳嗽,痰多粘稠,咳而不爽,胸闷痛,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平喘。

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陈皮、半夏、白芥子、莱菔子、茯苓,12克甘草;厚薄、杏仁各6克;

3.【肺气肿偏方三】肺喘

主证: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寒畏风,咽喉不利,面红口干,舌质淡红,脉细软而弱。

治法:益气养阴定喘。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参、玉竹、桑白皮各9克;麦冬南沙参黄芩各12克五味子6克;紫苑、黄芪、黛哈散各15克。

感冒了怎么办

薄荷茶

薄荷6克,党参9克,芦根30克,炙麻黄、生姜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弃渣饮汁。

功效:薄荷茶具有益气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体虚感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

薄荷粥

薄荷10克(鲜者30克),大米50克,调味品适量。先将薄荷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水煎沸数分钟,去渣取汁;再将大米放入锅中煮粥,待粥熟时对入薄荷汁,再煮二三沸,加入调味品即可,这是关于薄荷的做法。

功效:薄荷粥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痘疹初起。

薄荷小米汤

薄荷6克,党参9克,芦根30克,炙麻黄、生姜各3克,共为细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弃渣饮汁。

功效:薄荷茶具有益气解表、清热化痰的作用,用于体虚感冒之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

薄荷的做法多种多样,给我们的饮食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它的好处也是值得称赞的。男人可以在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喝点薄荷茶,有利身体健康。薄荷有疏肝理气、清热散风的功效,平常多吃以上的薄荷药膳可以让我们提高身体的素质。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散寒

麻黄生物碱不能诱发出汗。麻黄汤对大鼠发热有解热作用,并能引起汗腺分泌而发汗。证实了古人的观察,单用麻黄并不发汗,麻黄与桂枝同用才能发汗。麻杏石甘汤对兔发热有解热作用。实验证明,对于用消毒牛乳引起人工发热的家兔,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但麻黄挥发油对于皮肤的粘膜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炙麻黄的作用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治疗此证,麻黄与桂枝相须为用,更能增强发汗、散寒以解表之力。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伤寒论》麻黄汤。本品亦可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如《和剂局方》十神汤,其与紫苏等药配伍。

2、用于喘咳证。本品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对于风寒外束,肺夫宣降之喘急咳逆,最宜使用本品,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如《和剂局方》三拗汤。对肺热壅盛而肺气上逆之喘咳,本品仍可宣降肺气以收平喘之剂,如《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喘咳而痰多者,尚须配伍化痰之药,如《摄生众妙方》定喘汤,其与款冬花、半夏、苏子等同用。

3、用于水肿。本品利尿退肿,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因其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的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水肿初起,而有表证者。《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其与甘草同用,即可获效。如再配伍其他发汗解表药和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其与生姜、白术等同用。

此外,本品发散风寒的作用,还可以治疗风寒所致疮疹或皮肤瘙痒,鼻渊(鼻窦炎)、鼻窒(慢性鼻炎)之鼻塞不通或流涕不止。其散寒通滞之效,尚可用于风寒痹痛及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等证。

相关推荐

孩子患了肺大泡该怎么办

01 到了医院,我跟医生说了孩子好像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后,医生为孩子做了进一步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位于肺野边缘甚细薄的透亮空腔为圆形,大小不一,还有较大的肺大疱相互间隔。医生确诊我的孩子得的是肺大泡。 02 医生针对孩子的情况,给了我一个药方,三拗汤加减麻黄 生甘草各6克 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让我煎给宝宝喝,主要是起化痰平喘的疗效。另外还有一副药方,是生脉散加减 人参 玉竹 桑白皮各9克 麦冬南沙参黄芩各12克五味子6克 紫苑 黄芪 黛哈散各15克让我熬给孩子服用。期间时常观察孩子的肺部情况,再

肺大泡怎样治疗

1.风寒外感型肺大泡 主证: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治疗肺大泡。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麻黄生甘草各6克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 2.痰浊壅肺型肺大泡 主证:气喘咳嗽,痰多粘稠,咳而不爽,胸闷痛,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平喘。 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陈皮半夏白芥子莱菔子各9克茯苓12克甘草厚薄杏仁各6克。 3.肺喘型肺大泡 主证: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寒畏风,咽喉不利,面红口干,舌质淡红,脉细软而弱。 治法:益气养阴定喘。 方药:生脉散加减人

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下痰止嗽

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有很好的止咳化痰作用,有很好去寒作用,药性平缓,不管是寒嗽还是热嗽都可以治疗,主治气逆咳嗽、肺实喘满、咳嗽、多痰。用于风寒咳嗽,可与麻黄、杏仁等同用。用于痰湿壅肺、咳嗽痰多,可与半夏、陈皮、生姜等同用。

老慢支肺气肿能长寿吗

中医治疗 1.【肺气肿偏方一】风寒外感 主证:咳喘并作,痰白而稀,恶寒头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散寒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三拗汤加减麻黄、生甘草各6克;光杏仁半夏各9克细辛3克; 2.【肺气肿偏方二】痰浊壅肺 主证:气喘咳嗽,痰多粘稠,咳而不爽,胸闷痛,苔白腻,脉滑。 治法:祛痰平喘。 方药: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陈皮、半夏、白芥子、莱菔子、茯苓,12克甘草;厚薄、杏仁各6克; 3.【肺气肿偏方三】肺喘 主证:喘促短气,语言无力,咳声低弱,自寒畏风,咽喉不利,面红口干,舌质淡红,脉细软而弱。 治

麻黄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1。对于未经证实的用途使用麻黄。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药临床应用,麻黄在美国成为了争议,因为它未经批准的用途使用,如减肥过去的十年中,以一种精神兴奋剂,以加强其作为一个组件的运动成绩,甚至非法药物。因此,不良反应报告越来越普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和政府官员试图限制在麻黄补充剂的使用,每剂和每天,生物碱,并在一些国家,获得麻黄碱含产品,直到水平它终于在美国被禁止 2。麻黄效果相乘时,咖啡因和阿司匹林结合起来。与麻黄的减肥和运动成绩的准备使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咖啡因(或其他甲基黄嘌呤)经常被添加到筹备工作,以增

三叉神经痛中药偏方

红花全蝎酒,红花10克,川芎10克,血竭3克,全蝎2克,黄酒100毫升。将前4味放入黄酒中,浸泡3天即可。全蝎可反复使用2次。每次10毫升,早晚服用.本方具有通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三叉神经痛瘀血阻络证。 川乌头、草乌头各12克,川椒、生半夏、生麻黄、生南星各15克,姜黄30克,共研细末,浸泡于少量酒精中,2天后取出涂患处,疼痛发作时随时涂擦,缓解后每日3次。 透骨草30克,细辛、川芎、白芷各15克,白僵蚕1岁1个。将药置沙锅内,煎沸数分钟后,取一厚纸,中间掏一小孔约手指大,覆盖锅上。熏其痛侧耳孔及疼痛

流感病毒的中医疗法

轻症-风热犯卫 (1)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微汗。 (2)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3)治法:疏风清热。 ①基本方药: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炒杏仁、浙贝母、荆芥、牛蒡子、芦根、薄荷(后下)、生甘草。 ②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ml,每次口服200ml,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200ml,6小时1次口服。 ③加减:苔厚腻加藿香、佩兰;腹泻加黄连、木香。 ④常用中成药: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双黄连类口服制剂等。 轻症-风寒束表 (1)主症:发病初期,恶寒

治疗尿床偏方

麻黄 原料:麻黄、五味子、山药、益智仁各10克。 做法:先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两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治疗小儿遗尿偏方 蜂房末 原料:蜂房焙干研末,每次服3~5克,加白糖少许。 做法:开水冲服,每日两次,对肾阳不足之遗尿者效果好。 黑胡椒粉 原料:黑胡椒粉适量。 做法:每晚睡前放肚脐窝中以填满为度,然后用伤湿止痛膏覆盖。24小时一次,7天为一疗程,1~3个疗程即可治愈。 韭菜子粉 原料:韭菜子15克,面粉适量。 做法:将韭菜子研成细粉,和面粉做饼

哮喘吃什么中成药 止嗽化痰丸宣肺定喘

止嗽化痰丸是由麻黄,生石膏,苦杏仁,甘草,法半夏,陈皮,浙贝母,桔梗,麦门冬,木香和款冬花所组成。 方中以麻黄宣肺平喘,苦杏仁降逆镇咳;生石膏清肺热,辅以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浙贝母,桔梗清肺化痰,款冬花消痰止咳;麦门冬能润肺养阴;佐以木香配陈皮疏导气滞,畅利胸膈;甘草和桔梗能祛痰清利咽喉,所以具有清热化痰,宣肺定喘功效。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1、寒喘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定喘汤。 组成:麻黄、杏仁、细辛、灵芝、苏子、制附片、厚朴、仙灵脾、白芍、陈皮、法半夏、甘草。 2、热喘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大枣、蝉蜕、地龙、桔梗、枳壳、川贝母、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