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虚弱吃什么 黄芪鲤鱼
肝肾虚弱吃什么 黄芪鲤鱼
这道菜是用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鲤鱼一条,香菇20克,以及一些调味品,先把黄芪党参洗干净,保留鱼肉,在鲤鱼身上,斜刀切成十字,然后把花生油烧在六成熟,把鲤鱼煎到金黄色捞出,然后再把黄芪党参放在砂锅里,鲤鱼也放在砂锅里,用小火一直煮熟,然后煮熟之后把党参和黄芪捞出,再加入香菇,再煮十分钟,再加入一定量的调味品就可以吃了。
这道黄芪鲤鱼,可以起到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有非常好的,健康作用。
以上这几道菜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滋养肝肾的作用,多吃可以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肝肾虚弱吃什么 薏仁排骨
这道菜是用薏仁,草果仁,排骨,冰糖做成的,取薏仁150克,草果仁一百克,把这两种东西洗干净,晾干之后再炒香,捣碎,加水煎煮两次,提取液400毫升,然后把猪排骨洗干净,切成块儿,放在药汁里浸泡半个小时。然后放在锅里加入生姜小火煮,煮到七成熟,然后把浮沫去掉,露出排骨量量,然后倒在铁锅里,用小火煮沸,加入亮亮的排骨,一直到排骨煮熟,加入一定量的料酒,冰糖,盐,用小火熬成浓汁,再加一定量的味精和香油就可以了。
这道薏仁排骨,起到补气益血,滋养肝肾的作用。
不同的鱼各有哪些不同的功效
1、鲫鱼
鲫鱼味甘,性温,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效,可以治疗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病症。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
2、胖头鱼
胖头鱼也叫鳙鱼,其味甘,性温,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有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症状者。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痰多、眩晕的人可以用胖头鱼和核桃仁一起煮食。
3、带鱼
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效,可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带鱼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用;还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食疗。常吃带鱼可以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弹性。
4、鲤鱼
鲤鱼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此外,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吃鲤鱼的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用鲤鱼与冬瓜、葱白煮汤服食,治肾炎水肿。大鲤鱼留鳞去肠杂煨熟分服之,治黄疸。用活鲤鱼、猪蹄煲汤服食,治产妇少乳。用鲤鱼与川贝末少许煮汤服用,治咳嗽、气喘。咳嗽、气喘时,用鲤鱼头一个,与姜、醋、蒜泥同煮,吃后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患有癫痫的人,可以用鲤鱼脑或脂肪煮粥食用。
5、墨鱼
墨鱼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效,是妇女的保健食品,可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催乳等。
6、鲢鱼
鲢鱼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效,是温中补气的养生食品,能起到祛除脾胃寒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咳嗽、气喘等病的治疗。吃鲢鱼能缓解胃痛。尤其适用于由胃寒疼痛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水肿病人可用鲢鱼1条加红小豆30克煮食。
7、黄鳝
黄鳝入肝脾肾三经,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气血两虚者可用黄鳝肉丝、黄芪(纱布包)加水煮熟调味服食。小儿疳积、形瘦食少者可用黄鳝1条,切段加鸡内金少许煮熟食用。内痔出血、子宫脱垂可用黄鳝煮食,久服有效。
8、草鱼
草鱼昧甘,性温,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效,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头痛等病症。常吃草鱼头还可以增智、益脑。胃痛的人可用草鱼1条加豆蔻、砂仁各3克同煮;头痛的人用草鱼加葱或香菜同煮食用,能起到治疗作用。
人工流产后吃什么好
对于刚生小孩的母亲的产后调理而言,母乳是很关键的,怎么才能给婴儿更多的营养。
归芪鲤鱼汤的制作材料:
主料:
鲤鱼1000克
辅料:
当归15克,黄芪50克
调料:
盐3克,花生油15克,香菜10克
教您归芪鲤鱼汤怎么做,如何做归芪鲤鱼汤才好吃
1. 将鲤鱼洗净,去鳃、内脏及鱼鳞;香菜洗净切段。
2. 将鲤鱼、花生油,与当归、黄芪同煮熟烂,取出当归、加少许精盐、芫荽调味即可。
功效:
1. 补气养血通乳。
2. 适用于产后缺乳。
3. 鲤鱼性平,味甘,下气通乳,当归性温,味甘、辛、苦,有补血、活血之功;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助阳之功。
小帖士-食物相克:
鲤鱼:鲤鱼忌与绿豆、芋头、牛羊油、猪肝、鸡肉、荆芥、甘草、南瓜、赤小豆和狗肉同食,也忌与中药中的朱砂同服;鲤鱼与咸菜相克:可引起消化道癌肿。
黄芪: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产后调理是很重要,增加乳水和补血是关键。
女性经期喝六款粥美颜养血
六款养血保健粥
1、黄芪鸡汁粥
原料:重1000~1500克的母鸡1只,黄芪1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将黄芪煎汁,加入大米100克煮粥。
功效:益气血、填精髓,适用于体虚、气血双亏、营养不良的贫血患者。
2、猪肝粥
原料:猪肝(羊肝、牛肝、鸡肝均可)100~150克,大米100克,葱、姜、油、食盐各适量。
制法:将动物肝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葱、姜、油、盐一起入锅,加水约700克,煮成粥,待肝熟粥稠即可食。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贫血、夜盲症、目昏眼花等。
3、豆腐猪血汤
原料:豆腐250克,猪血(羊血、牛血也可)400克,大枣10枚。
制法:将大枣洗净,与豆腐、猪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成汤。
功效:补血,适用于妇女产后贫血。
4、红枣桂圆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5、鲤鱼阿胶粥
原料:粳米100克,鲤鱼200克、阿胶20克、大葱3克,姜3克、桂皮2克、盐1克。
制法: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鲤鱼刮鳞去鳃,去除内脏,洗净后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冷水煎汤。将糯米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约1000毫升,用旺火烧沸,放入阿胶、鱼汤汁和桂皮,用小火慢煮,等糯米熟烂,汤浓稠时,放入葱末、姜丝、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鲤鱼味甘、性平,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号嗽下气之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等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
6、首乌粳米粥
原料: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制法: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冬吃黄芪夏吃参是怎么回事 黄芪的食用方法
1、每天用黄芪5~10克左右,开水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可反复冲泡。
2、每天用黄芪30克左右,水煎后服用,或水煎好后代茶饮用,用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3、取黄芪50克左右,煎汤以后,用煎过的汤液烧饭或烧粥,就变成黄芪饭、黄芪粥,也很有益。
4、做芪苓鲤鱼汤。黄芪50g,茯苓30g,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
5、做黄芪山地粥。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
黄芪小孩子能吃吗
看情况而定。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味甘性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材,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在生活中比较受欢迎,对于小孩来说能不能吃黄芪,需要根据她们自身情况而定,一般要是身体需要,那么是可以吃黄芪的。
但要是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最好是不吃黄芪比较好,毕竟小孩肠胃比较虚弱,吃黄芪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发生。
小儿肾病的营养与饮食
(1) 豆汁饮 黑大豆、绿豆、赤小豆、生米仁各30g洗净,蒜头10枚,麦麸60g(布袋包),共水入熬煮熟烂,喝浓汁。开胃口,治水肿。
(2) 带衣花生、红枣、赤小豆、杜仲、葫芦瓢各30g加水熬煮熟烂,喝浓汁。补肾治水肿。
(3) 乌鲤鱼汤 乌鲤鱼一条(500g),去鳞及内脏,内入白术、桑拆卸以、陈皮、赤小豆各15g,葱白5根,煮成浓汤。喝汤吃鱼,治水肿
(4) 黄芪30g(纱布包),生米仁30g,赤小豆30g,红枣7枚,共入水熬煮熟烂,去黄芪后服食。补虚消水肿。
(5) 鲜羊奶儿童每日250~500ml,成人每日500~1000ml,可治水肿,减少蛋白尿。
(6) 桑椹子30g,生苡仁20g,葡萄干20g加粳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可补肾治水肿。
(7) 鲤鱼煨大蒜 鲤鱼1条,去内脏,大蒜头1~2个,去皮,填入鱼腹,用纸包好,线缚住,外以黄泥封裹,于草灰中煨熟,去泥纸,食鱼,可治水肿。
(8) 黄芪煮母鸡 母鸡1只,剖腹去内脏,内入黄芪120g煮烂,吃鸡喝汤,补虚消水肿。
(9) 虫草鸭 老鸭1只剖腹去内脏,内入冬虫夏草6g,大蒜头3~4只,煮烂。吃鸭喝汤,补虚消水肿。
来月经有几种粥可以喝
1、红糖小米大枣粥。缓解月经期间不顺应症状。
2、黄芪鸡汁粥。益气血、填精髓,适用于体虚、气血双亏、营养不良的贫血患者。
3、猪肝粥。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贫血、夜盲症、目昏眼花等。
4、红枣桂圆粥。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5、鲤鱼阿胶粥。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鲤鱼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嗽下气之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等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
6、首乌粳米粥。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7、姜汁薏苡仁粥。具有温经、化瘀、散寒、除湿及润肤功效。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
8、红豆百合粥
健脾、利尿、消水肿、润燥、止咳。
防治肾病不如试试食疗粥
1、母鸡炖黄芪:母鸡1只、黄芪120克,同炖烂,喝汤吃肉,分2-3天吃。母鸡可补益五脏、益气填髓补精、助阳气,黄芪利水退肿、益气固表。适用于肾病综合症病人。
2、大蒜煨鲤鱼:鲤鱼1条,去内脏,不去鳞,用大蒜瓣填腹,以纸包好,用线缠住,外以黄泥封裹,于灰炉中煨熟,剥去纸泥,食鱼。鲤鱼可退水肿、利小便。
3、砂仁蒸鲫鱼:鲫鱼1条去内脏,将砂仁6克、甘草末3克,纳入鱼腹,用线缚好,清炖煮烂吃。砂仁行气调中、和胃醒脾,鲫鱼健脾利湿。此饮食适用于脾胃虚弱、纳少无力、水肿的肾病综合症病人选用。
4、鸭煮大蒜:取3年以上绿头老鸭一只,去毛剖腹去内脏,填入大蒜4-5头,煮至烂熟(不加盐或略加盐),吃鸭肉、蒜并喝汤,可隔几天后再吃。鸭补虚劳、清肺解热、滋阴补血、消水肿。适于有水肿胀满、阴虚失眠的肾病综合症病人选用。
5、大蒜蒸西瓜:大蒜(独头紫皮大蒜为佳)60-90克,西瓜1个(约1500-2000克),先用尖刀在西瓜皮上挖一个三角形的洞,大蒜去皮纳入西瓜内,再用挖出的瓜皮塞住洞口,将洞口向上用瓷碟盖好,隔水蒸熟,趁热吃蒜和瓜瓤服下。大蒜有行滞气、暖脾胃、抗菌消炎的护理作用,西瓜则能清热解暑,除烦止渴,利小便。适用于肾病综合症病人。
得了慢性肾炎容易治吗
归芪炖鸡
【原料】母鸡1只(约100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调料适量。
【制法】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把当归、黄芪纳入鸡腹内,加水及调料,炖至鸡肉熟透食用。
【特点】鸡肉为补气血、补虚损常用食物,配伍补气的黄芪、补血活血的当归,增强养血补气的作用,对于病情迁延、精血亏损,血浆蛋白低,血尿素氮不高者,本品较为适宜。
五味粥
【原料】山药30克,生薏苡仁30克,桑葚30克,大枣10枚,粟米(小米)60克。
【制法】将以上五味洗净,加水煮成粥,分2~3次食用。
【特点】山药益气,补肺、脾、肾;大枣益气健脾;桑葚为滋阴清热、补肝肾之品;粟米入脾、肾经,可补脾益肾:薏苡仁健脾渗湿,有利尿作用。五味相互配合,经常食用,达到益气养阴之功效。
冬瓜鲤鱼汤
【原料】冬瓜500克,鲤鱼250克,砂仁9克,补骨脂9克,盐少许。
【制法】鲤鱼去肠杂,将砂仁、补骨脂用纱布袋包好塞入鱼肚内。冬瓜洗净切块,与鲤鱼同放锅中,加盐及水煮汤食用。
【特点】鲤鱼性平,味甘,入脾、肾经,可利水消肿;冬瓜协助鲤鱼加强利水作用;而补骨脂性温,味辛,有补肾壮阳作用,砂仁辛温可化湿行气,温中止泻。相互配伍,起到温补脾肾,通阳利水的功效,对水肿甚者尤宜。
慢性肾炎的患者除了平时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参与治疗之外,在日常生活的饮食当中,也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小兵以上已经介绍了一些,可以治疗慢性肾炎的药膳,如果有慢性肾炎的患者,一定要记得这些食物,也要尽量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食物会比较不容易代谢,会让肾脏的负担加重。
十种常见鱼的功效与作用
带鱼:润肤、抗菌消炎
带鱼有暖胃、补虚、泽肤、祛风、杀虫、补五脏等功效,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辅助治疗。带鱼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还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的食疗;常吃带鱼可以滋润肌肤、保持皮肤弹性。泥鳅的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的作用,可以抗菌消炎。
草鱼:温中补虚,增智益脑
草鱼味甘、性温,有暖胃、平肝祛风等功效,是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常吃草鱼头还可以增智、益脑。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头痛等病症。胃痛的人可用草鱼一条,加豆蔻、砂仁各3克同煮;头痛的人则最好用草鱼加葱或香菜同煮,能起治疗作用。
鲤鱼:健脾开胃、明目
鲤鱼味甘、性平,有健脾开胃、利尿消肿、止咳平喘、安胎通乳、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水肿、咳嗽、气喘、胎动不安、小儿惊风、癫痫等病症。此外,由于鲤鱼的视网膜上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因此,吃鲤鱼眼睛明目的效果特别好。
胖头鱼:补虚
胖头鱼也叫鳙鱼,其味甘、性温,具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等症状。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痰多、眩晕的人可以用胖头鱼和核桃仁一起煮食。
鲫鱼:益气、通络下乳
鲫鱼味甘、性温,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络下乳等功效,可以治疗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病症。腹水患者用鲜鲫鱼与赤小豆共煮汤服食有疗效。用鲜活鲫鱼与猪蹄同煨,连汤食用,可治产妇少乳。鲫鱼油有利于心血管功效,还可降低血液粘度,促进血液循环。
鲢鱼:温中益气
鲢鱼味甘、性温,有温中益气、暖胃、滋润肌肤等功效,是温中补气养生食品。能起到祛除脾胃寒气、利水、止咳的作用。常用于脾胃虚弱、水肿、咳嗽、气喘等病的治疗。吃鲢鱼能缓解胃痛,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水肿病人可用鲢鱼一条,加红小豆30克煮食。
鳟鱼:暖胃健脾
鳟鱼属于鲑鱼的一种,它味甘、性温,有暖胃作用,适用于冻疮、寒凝痛经、胃痛等症状。胃寒、疼痛的人可以用鳟鱼加葱、花椒煮食;若产后少乳,可以用鳟鱼加火腿炖服。此外,外出旅游的人最好吃点鳟鱼。因为旅途中人们常吃生冷的食物,饮食也不规律,肠胃功效会随之减弱,容易受寒,吃鳟鱼则可以暖胃、健脾。
墨鱼:补气血、滋肝肾
墨鱼有滋肝肾、补气血、清胃去热等功能。是妇女的保健食品,有养血、明目、通经、安胎、利产、止血、催乳等功能。
黄鳝:补虚、祛风湿
入肝脾肾三经,有补虚损、祛风湿、强筋骨等功能,对血糖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气血两虚者可用黄鳝肉丝、黄芪(纱布包)加水煮熟调味服食。小儿疳积、形瘦食少者可用黄鳝一条,切段加鸡内金少许煮熟食用。内痔出血、子宫脱垂可将黄鳝煮食,久服有效。
黑鱼:清热祛风
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祛风、补肝肾等功能。黑鱼与生姜红枣煮食对治疗肺结核有辅助作用。黑鱼与红糖炖服可治肾炎。产妇食清蒸黑鱼可催乳补血。
女性经期喝六款粥美颜养血
1、黄芪鸡汁粥
原料:重1000~1500克的母鸡1只,黄芪15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将黄芪煎汁,加入大米100克煮粥。
功效:益气血、填精髓,适用于体虚、气血双亏、营养不良的贫血患者。
2、猪肝粥
原料:猪肝(羊肝、牛肝、鸡肝均可)100~150克,大米100克,葱、姜、油、食盐各适量。
制法:将动物肝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葱、姜、油、盐一起入锅,加水约700克,煮成粥,待肝熟粥稠即可食。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贫血、夜盲症、目昏眼花等。
3、豆腐猪血汤
原料:豆腐250克,猪血(羊血、牛血也可)400克,大枣10枚。
制法:将大枣洗净,与豆腐、猪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成汤。
功效:补血,适用于妇女产后贫血。
4、红枣桂圆粥
原料:龙眼肉15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同煮成粥,热温服。
功效:养心补脾,滋补强壮。
5、鲤鱼阿胶粥
原料:粳米100克,鲤鱼200克、阿胶20克、大葱3克,姜3克、桂皮2克、盐1克。
制法:将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小时,捞出,沥干水分。鲤鱼刮鳞去鳃,去除内脏,洗净后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冷水煎汤。将糯米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约1000毫升,用旺火烧沸,放入阿胶、鱼汤汁和桂皮,用小火慢煮,等糯米熟烂,汤浓稠时,放入葱末、姜丝、盐调味,即可盛起食用。
功效:鲤鱼的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鱼可以健康长寿。鲤鱼味甘、性平,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通乳、清热解毒、止号嗽下气之功效,对各种水肿、浮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不通皆有益。粳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等症状也有不错的疗效。
6、首乌粳米粥
原料:首乌60克,红枣3-5枚,粳米100克。
制法:先以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红枣和粳米煮粥,将成,放入红糖适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热温服。首乌忌铁器,煎汤煮粥时需用少锅或搪瓷锅。
功效:补肝益肾,养血理虚。
生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生黄芪的功效: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为补气要药。临床应用时习惯分为生用、蜜炙、麸皮拌炒3种,其药效各有不同,生黄芪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蜜炙黄芪多用于补中益气;炒黄芪多用于益气健脾。
中医认为,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胡适先生中年以后,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要先呷几口黄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讲起话来声如洪钟,滔滔不绝。
古人不仅善用黄芪治疗疾病,而且善用黄芪补益身体。黄芪不仅是医疗中的常用中药,而且也是经济实惠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可用于煲肉、泡酒、做菜、调味、去腥。民间常用黄芪煨大枣,黄芪炖母鸡,黄芪煮黑豆,则更是美味佳肴,补益上品。其营养丰富,既补身体,又别有风味,为产妇、老弱、病后体虚者的上好补品。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荣颜润肤,延年益寿。
生黄芪的作用: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
1、黄芪建中汤:黄芪15克,大枣10个,白芍15克,桂枝、生姜、甘草各10克,饴糖50克。黄芪等六种煎水取汁,入饴糖待溶化后饮用。源于《金匮要略》。本方以黄芪、大枣、甘草补脾益气,桂枝、生姜温阳散寒,白芍缓急止痛,饴糖补脾缓急。用于气虚里寒,腹中拘急疼痛,喜温慰,自汗,脉虚。
2、芪苓鲤鱼汤:黄芪50g,茯苓30g,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本方以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用于脾气虚弱,水肿,小便不利,或有蛋白尿;亦用于老人体虚气弱,小便点滴不畅。
3、黄芪山地粥:黄芪30g,山药100g,生地黄15g。黄芪、生地黄煎水取汁,山药研为粉末;将前汁煮沸,频频撒入山药粉,搅匀,煮成粥食。本方黄芪、山药补气益脾,生地黄养阴清热;三者均能降血糖。用于糖尿病,气虚阴亏,口渴口干,尿频。
4、黄芪补肺饮:黄芪30克,麦冬15克,五味子、乌梅各6克。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补肾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5、参芪大枣粥:黄芪15g,党参10g,大枣30g,粳米100g。黄芪、党参煎水取汁,与后二者一同煮粥食。本方以黄芪、党参补脾益气,用大枣协同奏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
6、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30克,赤芍、桂枝各15克,生姜10克,大枣10个,煎汤饮。源于《金匮要略》。本方重用黄芪补气,并鼓舞气血运行,以赤芍活血行滞,桂枝温通血脉。用于气虚血滞,肌肤麻木,或肢体疼痛,或半身不遂。
7、当归黄芪乌鸡汤:乌鸡肉250克洗净,切块,当归15克、黄芪20克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服食。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气血不足、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小儿肾炎水肿该如何治疗护理
一、四神水鸭汤
材料:水鸭一只(约1-2斤),去心莲子15克,芡实15克,茯苓15克,淮山15克
做法:
1、水鸭宰杀清理后,去头、尾和肠杂,洗净后切块;
2、水鸭与药材一起放入锅中,倒入适量清水,煮到鸭肉酥烂即可,不需要加盐。
二、黄芪鲤鱼汤
材料:鲤鱼1条(约250-350克),生姜3片,葱白1茎,砂仁3克,莲子30克,赤小豆30克,黄芪30克
做法:鲤鱼宰杀,清洗干净,倒入锅中,加材料,水,煮半小时,不加盐。